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69期2008年6月)
主題特寫:從「以利亞求死」看神工人的軟弱與復興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Ariellenina

在舊約歷史中,當國家陷入黑暗時,先知活動也十分興盛。除了假先知進入國家核心,影響領導人做出錯誤的決策,使國家陷入與真神對立的危機之外;另一方面神也興起真先知,在這黑暗的時代扮演燈塔的角色,企圖力挽狂瀾,希望能成為選民墮落的止閥器。當中最出名的人物之一,莫過於神興起以利亞來面對當時邪惡勢力主政的亞哈王。1

以利亞一開始工作就十分地傳奇,例如:他一開始工作,就使以色列面臨三年左右的旱災;2長期得到生活援助的來源,竟然先是烏鴉,後來是寡婦;到西頓接受撒勒法寡婦的接待,卻發生那寡婦的獨子死又復活的事件;主動挑戰八百五十名假先知的不凡舉動,又要帶領百姓除滅假先知,反抗當局;在迦密山禱告七次使長期旱災的以色列又重逢甘霖;領受神的靈之能力卻能跑在亞哈王的馬車前頭……等。像這樣經常面對極端環境,又能克服挑戰的以利亞,給人就是堅強、毅力,充滿能力與適應極端環境變動的強人。

「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3這意味他也帶著肉體,當他長期面對緊張與對立的環境,也要像我們一樣去處理他的喜怒哀樂;面對生命的低潮時,也有想要逃避的意圖。「耶和華啊!罷了,求祢取我的性命……。」,4這句正是以利亞處於信仰的最高峰之後,面對耶洗別的威脅,卻讓他面臨前所未有的低潮,逃跑、逃避,甚至「不想活了」。這與前面所提及的屬靈強人──以利亞,實在是很難連結在一起。

以利亞的懼怕與尋求突破的第一步


耶洗別恐嚇以利亞,代表惡勢力反撲,她繞過亞哈,直接針對以利亞。但事實上虛張聲勢的成分居多,因為她假若真膽敢殺以利亞,只要派人暗殺就好,何必大費周章,請人轉告呢?況且以利亞才剛行過從天降火的大神蹟,成為斬除巴力先知的新領導者,耶洗別不敢輕舉妄動只敢用言語恐嚇,依常理也可以理解。

以利亞逃跑了,表面原因好像以利亞怕死而逃。但我們再仔細地思考幾個線索,發現似乎不盡然。因為若只將以利亞的逃跑歸咎於他怕死,他又何必要求死?其次,以利亞既然有祈求天降火的能力,還有什麼好害怕?而事實證明到了他工作的後期,他的確也仍有祈求神從天降火燒死兵丁的能力;5若算真的為了保命而逃跑,只要跑到猶大境內(因為猶大的王是約沙法,十分敬畏神的王),但以利亞不但到了猶大南部的別是巴,甚至他安頓僕人後,就繼續往何烈山去,因此他的逃命更有暫時換個環境的意味,若只歸咎他怕死的話,似乎對他來說不太公平。

但在當時的情況來說,耶洗別的恐嚇的確摧毀了以利亞,到底真正原因又是如何?現在我們要根據少許資料來揣摩以利亞複雜的心境,恐怕是件不甚容易的事。

對一個工人來說,整個國家在短時間有顯著的改變何嘗不令人興奮?因此以利亞工作和禱告的果效是顯而易見的。但如今他軟弱之際,卻說:「我不勝我的列祖」,或是「從我的列祖來看,我是不好」。6筆者實在很想知道,以利亞所謂的「列祖」是指誰?

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若以他是先知的背景來看,他或許會以過去著名的先知看齊,諸如摩西、撒母耳等。若真的要比,以最短期間改變最多人的觀念、看法,我看以利亞不一定輸這些先知,但這樣比有意義嗎?場合不同、背景不同,所訴求的重點也不同?自然所呈現的結果也會有所差異。

舉例來說:按照這段經文看來,以利亞這段復興選民信仰的終點應該是以亞哈為代表的王室,因為信仰的復興若不加上領導階層的配合,很多的改變只會曇花一現,百姓的稍稍發芽的信心很容易被國家機器所摧毀。

沒想到最具關鍵的人物亞哈,竟將求助的方向轉向耶洗別,讓耶洗別輕易跳到檯面上掌握行政體系,執行追殺以利亞的策略。若是以改變領導人為目標,那以利亞真的比不上拿單先知──說一段精彩的故事便使大衛王憂傷、痛悔、徹底悔改,但這種輸贏具有實質意義嗎?對《聖經》有基本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兩者的工作成果是無法相互比較的。

然而我們一旦成為當事者,很自然會對我們所付出的工,設立一個期待的目標,這目標也有很大的可能是以過去的人做標準。例如:當筆者被差派到新的駐牧區工作,信徒很自然地會拿筆者與前任同工比較而給許多建議,而我自己也期待在他被肯定的事上也希望能有被人肯定的表現,然而失敗的機率很大。

因為別人被肯定的部分是他的優勢,卻往往是我的弱勢,那時真的可以體會「我不勝我的列祖」的痛處。雖然不至於求死,但陷入比較情結,容易導致灰心喪志,讓人價值體系錯亂,退縮的想法常常揮之不去。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失去「看見」的能力,7尤其當我們沒有目標,或是理想幻滅時。這時一般人對於未來方向的判斷不外乎「看看環境、找組織的需要、找自己的定位」。對以利亞來說,改變亞哈這條路失敗,就真的沒路了,因為環境的贏面站在耶洗別,他實在無法理解,接下來他該如何去復興以色列,因為找不到下一個步驟該如何進行。偏偏神沒有指示他一套該如何面對耶洗別的策略,很自然他選擇暫時退去。

還好當以利亞的人生目標碰到瓶頸時,他並沒有找安全的地方躲起來,從此銷聲匿跡。他將人生的目標先轉向神,找到新的方向(神的山)。因此他跑的方向得到神的肯定,雖然原文沒有「你當走的路」這麼明顯的字眼,8但從以利亞要去神的山,得到天使實質的幫助來看,表示神也肯定他重新尋找工作方向與重建與神關係的選擇。所以以利亞暫時的離開,應該是沒問題。

以利亞的軟弱三部曲


以利亞在奔向神的山之過程中,他也真的病了。首先他肉體疲倦,從迦密山與假先知決鬥,到迦密山頂七次禱告,又下到約三十公里的耶斯列平原,而且是跑在亞哈王之前。接著又因為耶洗別的關係跑到別是巴,這段距離絕對超過二百公里。又「在曠野走了一日的路程」而到他休息的羅騰樹下,少說也至少十公里以上,跑久了、走遠了,不累才怪。

他後來向神求死,內心的軟弱可謂到了生命的邊緣,從字裡行間看來,至少我們可以察覺他的孤單,讓人覺得他孤立無援。因為在迦密山上對眾百姓的語氣中,他說:「作耶和華先知的只剩下我一個人,巴力的先知卻有四百五十個人」。9疏離感最大的殺傷力導致內心的倦怠,對人際失去信心,因為他的眼中只有自己,孤單寂寞而使自己被孤立起來。

「因此有些憂鬱症是因為人格特質對人際關係常帶負面的想法,同時受到挫折批評會特別敏感,影響思考及行動方式」。10事實上,以利亞尚未到迦密山工作前,亞哈王的家宰俄巴底早就告訴他,他藏了一百個先知,可惜的是以利亞不把這一百人放在眼裡,他並沒有邀他們一齊面對邪惡的勢力。以利亞的致命傷就是將其他人排除自己之外,認為他們無法像他一樣有信心、能力,其實這反而是靈性生病的明顯症狀。

最後當他進了山洞時,在山洞過夜,11自怨自艾所形成的自我封閉,演變成屬靈自大症,也就是自我膨脹太大的現象,因此就以自己的功勞來代替神。那時他就跳脫僕人的角色,會以平等的地位與神對話。因此我們看見以利亞說:「我為耶和華……大發熱心」,我替代神受苦,我為了神受盡委屈……等抱怨的字眼。

事實上先知被選召成為神的代言人,不代表先知因為具備什麼條件才被選召擔任先知的角色。或許我們會說,神就是看上以利亞勇敢、不畏權威的性格才被選上,但有這樣特質的人大有人在;即便像耶利米內向、自信心不足的人格特質,12神依然可以透過他成就不凡的工作。因此屬靈自大症的問題若無法得醫治,我們很難看見這先知的工作與能力還能延續到什麼時候?

以利亞被醫治


神在面對這個曾經叱吒風雲的工人,如今他靈性生病、軟弱、逃避了,甚至躲在山洞裡大發熱心卻唯我獨尊的人,神給我們上了一課。畢竟我們面對這樣的人經常是逃避,怕被他「掃到颱風尾」,尤其面對一個猶如刺蝟的人,真的想伸手幫助他,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神醫治以利亞生命的疾病從三個方向著手:

第一:神先解決他肉體疲憊的問題

以利亞是人,也需要休息,神放手讓他睡、讓他吃。有時我們陷入以利亞的工作模式,不斷付出、不斷掏空自己,不斷依賴腎上腺素應付似乎永無止境的責任、工作,別忘了,休息真的非常重要。現今教會有一幕被扭曲的信仰現象,就是信徒漸漸以事奉導向的信仰模式建構自己的信仰,誤以為作聖工等同於敬拜神。

因此我們或許會發現少數人好像打職業籃球賽,不停地應付、奔波;卻有不少需要運動的觀眾,坐在場外對場內的球員品頭論足一番。場內的人不斷地付出,永遠無法滿足觀眾的期待;場外的人不斷地吶喊,施壓。直到最後時間一到,場內的人趕緊跳出來,不斷地避免自己又進入無窮的賽事。然後再不斷地呼籲「作主工不落工」、「作主工得賞賜」等報酬式、條件式的鼓舞,希望更多的人進入場內,但事奉後的傷痛又不斷演出。

神沒有差派天使向以利亞施壓,要他趕緊回到以色列,強逼他說︰「剛剛有眉目的工作怎麼可以半途而廢?」解決疲憊的方法就是休息,沒有第二句話。「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13

第二:神讓他適度發洩不滿,不反駁他的不是

當以利亞在洞內大發熱心之際,山洞外的環境是「烈風大作、崩山碎石、有地震、有火」的場景,這何嘗不是以利亞的心情。其實當我們陷入激盪的心裡時,我們的內心也是如此,狂風大作,就在此時「神不在其中」。神不在烈風、崩山、地震與火之中,也代表神實在愛以利亞;神若在烈火之中,神發怒的結果是相當可怕,但神卻用微聲呼叫以利亞。

當我們面對我們周圍的「以利亞」時,我們卻有時忍受不了對方情緒的發洩,自己掉入「烈風、崩山、地震與火之中」,反倒激發更大的衝突。神的微聲平撫以利亞的暴風,直到他心裡回復安靜。其實我們可以成為這樣的微聲:無須勸勉、無須責備、無須指正。因為對方需要的是我們默默地存在著,給予支持,甚至耐性地等候、回覆。

第三:神要他出來站在祂的面前,解決他靈性的問題

一個人靈性問題是最難但卻是最極需要解決的,因為剖開靈性的深處,往往是因為生命有容易纏累我們的罪與各樣的重擔,14拖垮我們與神的和諧。神要他出來站在祂的面前,讓他經歷烈風、地震、火等環境或境遇劇烈的變化,卻看不見神的滋味,逼他走出山洞。

等到他出來到洞口後,不再埋入自己想像的桎梏中時,神才用微聲呼喚他,要他聆聽內在的聲音「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什麼呢?」這是靈性被醫治最基本的關鍵──自省力。透過徹底的自我剖析,反問「我在做什麼?」才會再度看見亮光。其實神在其他聖徒的內心動工也是如此,神用大光阻止保羅前進,他立即趴倒在地,隨即就問「主啊,祢是誰」、「主啊,我當做什麼」。

耶利米信心遇到低潮,已經幾乎要和神攤牌,「我的痛苦為何長久不止呢?我的傷痕為何無法醫治、不能痊癒呢?難道祢待我有詭詐,像流乾的河道嗎?」,15神提醒他:「你若歸回,我就將你再帶來,使你站在我的面前……」。

什麼是「站在神的面前」?就是將「寶貴的和卑賤的分別出來」,也就是把神的旨意與自己的意念分開,嚴格說就是不屬於神喜悅的意念挑出來丟掉。一個隨時尋求神旨意的工人,便會安靜思想、釐清神的旨意與淨煉自己的工作、並尋求神的保證。

這不是抽象的,當我們禱告與神對話,內心不斷地湧出嘆息、忿恨,這決不是來自神;但反之卻湧出活水的江河:感謝不斷、洗淨不斷、信心又再度重建等,這絕對是聖靈充滿的表現。

幾年前筆者對於解決某件事的看法陷入瓶頸,每天的早禱也陷入憂傷、自怨自艾的桎梏中。有一天,有位參加早禱的青年問我:「傳道,你禱告時好像充滿憂傷的靈?是怎麼了?」頓時我才發現自己只會禱告卻不會交託,一個不會將各種的憂慮卸給神的工人,豈能走完這條服事的道路?

當下我毅然改為自己的軟弱禱告,我的心裡湧出以下的話語提醒自己:「你要交託──看見自己的有限,發現責任的臨界點,並從卑微不為人知之處開始;在責任內承擔、用心,盡該盡的義務;在責任外釋放、交託,想想神的浩瀚。」

神給以利亞新的工作目標:神不要他撐起半邊天,要他尋找同工,例如,未向巴力屈膝的七千人,神提醒以利亞,是神自己留下的,不是你以利亞,不要以為在檯面上才算數,隱藏在底下的,神也不會視而不見。這也是避免不讓自己落入試探的陷阱,就是不要唯我獨尊,這只會讓自己暴露在惡者的攻擊之中。

想想十二使徒的例子,當初彼此爭誰為大的場景,當聖靈降臨後,彼得一場證道感動三千人受洗,乍看是彼得在說,卻是十二個使徒同時在檯面上,共同承擔建立教會的擔子。

神也會透過很特殊方式轉移我們在意的目標,但這些目標在神眼中卻是次要。亞哈的改變固然重要,但他自己要選擇得罪神的道路,一味地挽回只會使有使命的以利亞被傷害、灰心,甚至自我否定。神此時更在意的是誰要接續以利亞成為以色列的戰車馬兵,神要他把未向巴力屈膝的人組織起來,共同來面對罪惡勢力的猖狂;而不是僅靠一人成天神經緊繃,持續不斷地透支、消耗心力而已。

另外神透過膏立三個代替者,是要糾正以利亞只剩我一人的錯謬,糾正他自以為自己是不能取代:「神宣佈三個繼承人,是表明祂永不會走投無路。亞蘭王哈薛將會成為神審判以色列的器皿;耶戶會成為以色列王,同時將神的審判帶給亞哈家。

以利沙則會接替以利亞的先知事工」。16更進一步神給了以利亞三個任務,沒有一個他可以獨立完成,雖然當時不至於哈薛或耶戶還沒出生,17但他們的實力很可能尚不成氣候。乍看之下,神怎麼會給以利亞不可能的任務呢?答案在最後一個──膏立以利沙,這是他當時所能做的部分。

以利亞從新出發,他果真趕緊去找以利沙,訓練他,並建立先知學校,栽培一批神的工人,使工作能夠順利延續。這時的以利亞已經從行神蹟的強人,提升到「以色列的戰車馬兵」的地位,使黑暗的以色列,仍有一絲絲喘息的空間,在神寬容之下,繼續暫且留著。想想以利亞的從新得力,不也就提醒自己也該從新出發?

參考書目維基百科全書
1.F.Brown,S.Driver,and C.Briggs,《The Brown-Driver-Briggs Hebrew and English Lexicon》,1906.
2.J.H.Walton,Victor H.Matthews and Mark W.Chavalas,《The IV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Old Testament》,《舊約聖經背景註釋》,校園出版社,初版。
3.鄭啟清著,《營養與免疫》,藝軒出版社。
4.K.Hopcroft and A.Moulds,《A Blokes Diagnose It Yourself Guide To Health(Male)》,2000.

註:
1.亞哈為暗利王朝的第二任君王(王上十六29)。亞哈在位的年期,目前歷史上有兩種講法:(1)E.R.Thiele認為是從前873年到前852年;(2)William F.Albright認為是從前869年到前850年。
2.《列王紀》的時間是三年(王上十八1),《雅各書》所列的時間是三年六個月(雅五17)。
3.「雅五17」
4.「王上十九4」
5.「王下一9-16」,以利亞吩咐火從天降下燒死想捉拿他的軍隊,形成最後帶隊的五十夫長苦苦哀求以利亞的局面。
6.「」中「」直譯是「因為不好的」,「」意思是「我是」,「」是由「從我的列祖」所組成的。整句直譯也可譯成「我比我的列祖更不好」。
7.「太六22-23」記載,心中的眼睛失明,看不見未來的方向,那全身就黑暗了。
8「」直譯為「這旅途」,所用的定冠詞來看,應該就是指後頭以利亞要去何烈山的方向。
9.「王上十八22」
10.鄭啟清著,《營養與免疫》,藝軒出版社,頁58。
11.《中文和合本》譯為「他住在山洞」,當中的「住」原文之原形字意思是投宿、過夜,因此以利亞似乎沒有明顯想長期住下來之意。
12.「耶一6-8」
13.「詩四六10」
14.「來十二1」
15.「耶十五18-19」
16.J. H. Walton, Victor H. Matthews and Mark W. Chavalas,《The IV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 Old Testament》,《舊約聖經背景註釋》,頁532。
17.哈薛繼任亞蘭王約842-800BC,耶戶推翻暗利王朝時,約841BC,距離以利亞工作的期間約874-851BC。


作者: Ariellenina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200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