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69期2008年6月)
主題特寫:愛鄰舍如己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雲霞

「愛人如己」與「盡心盡意盡力愛神」並列為誡命的總綱


神對弱勢的關懷昭示在律法的規定中。孝敬父母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此外,收割莊稼時,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不可摘盡橄欖和果樹的果子,也不可拾取掉落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利十九9-10;申二四19-22)。

神吩咐生活富足的人對貧乏的弟兄負起照顧的責任,收割時應留些穀物和果實給窮人和寄居的,並規定借款或借糧食給弟兄時,不可收取利息(利二五35-37;申二三19-20),不可拿窮人賴以維生的磨石作抵押,不可拿他當睡覺被子的衣服抵押過夜(申二四6、12-13)。不可咒罵聾子,不可使瞎子走差路(利十九14;申二七18)。以色列人如此實踐愛鄰舍如己,就彰顯了人人平等與彼此關愛的精神。

神揀選以色列人作祭司的國度和聖潔的國民(出十九6),規定分別為聖的子民要愛人如己(利十九18)。愛的對象不僅是本族人,也要愛寄居的外族人(出二二21;利十九34)。

愛人如己是基於對神的敬畏,也基於公義和憐憫。今日,我們都是君尊的祭司,如果我們愛外人如己,在族群歧視的問題上,我們就能為主發光。我們當尊重伸冤的主權在神手中,不可自己喊冤報仇,不可搬弄是非,更不可流人的血;弟兄之間互相款待,不發怨言(彼前四1-9;利十九13-18),效法主耶穌受苦的榜樣,用愛心和忍耐對待得罪自己的弟兄(羅十二9-21;林前四12)。

耶穌把愛人如己視為人倫關係的總綱(太二二39;可十二31;路十27)。愛鄰舍就是幫助一切有需要的人,就是愛主耶穌;而且愛不應只在言語上,必須有實際的關懷行動(雅二15-17;約壹三18)。

愛是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有個姊妹很熱心帶領一個慕道女士,當她進房間拿福音資訊時,錢包留在客廳,等她送走了那女士以後,發現錢包裡少了一百多美元。這姊妹告訴丈夫,那個慕道友偷了她的錢,她不再帶領那人了。她的丈夫勸她,不要去計較不認識基督的人所犯的錯,留給神工作的餘地;或許那女士急需這筆錢,就算幫忙她吧;如果她是主的羊,她會聽主的聲音,會悔改自新;自己多留意、忍耐,繼續帶領她認識耶穌。

夫妻倆因為愛那女士的靈魂,都沒有張揚此事。他們安靜忍耐,帶領那女士查考真理。夫妻同心留給神工作的餘地,後來,聖靈感動那女士受洗歸主了。

之後,有一個安息日,這個姊妹在禱告時,感覺有一隻手探入她的外衣口袋裡;禱告結束,她就伸手到口袋裡摸,從前遭竊的美鈔竟然全數歸還她了。不輕易發怒的愛、不數算惡的愛,引領了迷途的羊歸回,哈利路亞!

纏裹他的傷口就是愛他


耶穌說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的人,不幸在半途落入強盜的手中,搶去他的外衣,又打得他遍體鱗傷,奄奄一息。一個在聖殿教導人的祭司恰巧路過,看見了他,卻視若無睹地走開了;另一個參與聖殿崇拜的利未人經過,看見了他,也無動於衷地走開了。

或許,在這荒郊野外,那祭司或那利未人去幫助一個垂死的人,除了「浪費」他們的時間和財力,有誰會給他們好名聲呢?或許,這兩個在聖殿事奉的人心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走過去就算了。那人必然犯了大罪,嗯!如果他的大限將到,救他也是救不活的!」這兩個人都沒有伸出扶助的手,疏忽了神向世人要求的「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彌六8)

當時那人急需有人來救助他,誰願成為憐憫他的鄰舍呢?後來,那人的「鄰舍」不是他同族的聖職人員,卻是個好撒瑪利亞人,一個以色列人看不起的撒瑪利亞人。這個「鄰舍」先包裹了他的傷口,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他到旅社休養,第二天又付錢委託旅社的老闆繼續照顧他,實踐愛人如己的誡命(路十25-37)。耶穌用這個故事提醒我們:事奉固然重要,但公義和憐憫勝過於按規矩事奉(太二三23);憐憫人的就成為別人的鄰舍,因為憐憫是向審判誇勝(雅二13)。

我們還要記住:耶穌在故事的結尾說:「你去照樣行吧!」照樣,我們要去纏裹別人的傷口,不要在別人的傷口上灑鹽,不以權威宣判受傷者的犯罪事由。想想看,我們是否審判過遍體鱗傷的弱者?是否譴責過那受傷的人咎由自取?我們豈不是口口聲聲要愛人如己,卻只成了鳴的鑼、響的鈸嗎?

愛的正確焦點是「人」


有個人的兒子想幫父親洗車。這小兒子走進廚房,想到母親平常都用鋼刷來刷乾淨炒菜的鍋子,他就不用抹布,拿起鋼刷用力的洗起車來。一遍又一遍,等他洗完之後,「哇!」他大哭失聲,車子怎麼都花了?這下可慘了!他急忙跑去找父親,邊哭邊說﹕「爸爸,對不起,爸爸,快來看!」

父親疑惑地跟著小兒子走到車旁,他也「哇!」了一聲:「我的車!我的車!」然後父親氣得走進房間,他非常生氣地跪在地上禱告:「主啊,請告訴我該怎麼做?這是我新買的車,不到三個月就變成這樣,我該怎麼處罰這個孩子?」他禱告以後,心裡有個聲音說:「世人都是看表面,而神卻是看人的內心!」他豁然醒悟了。他走出房門,小兒子正害怕地流著淚,一動也不敢動。

父親把孩子擁入他的懷裡,並且平靜的說:「謝謝你幫爸爸洗車!謝謝你的心意。爸爸愛你,勝過愛這部車子!」

這故事教我們: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要落實愛的焦點在人,而不是自己損耗的財物。以愛人如己的精神處理類似的難題,日後主將大大賞賜我們,因為我們去探望在監牢中的弟兄、提供一個弟兄食衣住行,就如同作在主的身上(太二五31-40)。

以「愛鄰舍如己」來改善惡質的婚姻


面對主內鬧離婚的夫妻,輔導員不要糾纏於誰是誰非的難題;捲進是非反倒加速離婚,因為受委屈者相信討回公道的方法就是離婚。既然愛是不計算人的惡,輔導員當立即處理的是兩人感情淡了,沒有任何感覺。輔導員應當對鬧離婚的兩人說:「聽到你們說這些,我很難過。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得醫治。」當然,此時夫妻的反應必是驚訝與錯愕。醫治?醫治什麼?誰該認罪,不是我啊?

「神命令我們愛仇敵,要我們逆著自己的感受去愛,放下委屈去為仇敵禱告。你們做了嗎?互相代禱過嗎?曾經彼此認罪嗎?曾經彼此饒恕嗎?沒有!作丈夫的要先學習愛妻子,學習反映耶穌基督捨己的愛;作妻子的要以敬畏神的心,敬愛和順服丈夫(弗五21-25)。你們彼此相愛嗎?沒有!因此你們要彼此認罪,求神醫治你們原先基於感覺的愛,醫治你們現在無法相愛的罪。學習順服神而彼此相愛。」1

「改善惡質婚姻的第一步就是敬畏神、順服神的命令;勉強自己去愛鄰舍如己,去愛不可愛的配偶,而不是很委屈地走開。聽命勝於禱告和事奉,以受苦的心志來遵行神的命令(彼前四1-2、7-8、12-16)。以基督的愛為你的仇敵禱告,不可總是數算對方的惡行;你認為自己離開一個『惡人』;實際上,你無情對待一個主內的肢體,就是對主耶穌無情,因為你無論作什麼,都是作在主的身上。」(太二五41-45;西三23)

筆者提出這些婚姻輔導的原則,盼望人人都尊重婚姻的主權在神,沒有人可以刪改《聖經》的話;盼望再也聽不到夫妻的誰是誰非,盼望夫妻彼此認罪,互相代求;盼望主內同工按照經訓,握緊輔導的大方向;願人人都愛鄰舍如己,都討神的喜悅!

愛是養壯瘦弱的、醫治有病的、領回失喪的


憂鬱症已是現代的瘟疫。憂鬱起初是對周遭有不良的反應,或無法面對困境,煩惱、憤慨、嫉恨、沮喪、自憐、心懷不平,接著逐漸失眠,另一個問題又導向一連串錯誤的反應,如此向下循環,形成螺旋狀的大漩渦,絕望而想自殺。自憐、怒氣、苦毒、憂鬱會形成罪惡的鎖鍊(參:詩三七16-17,七三2-3、21;箴二五23)。但不管問題有多麼嚴重,基督的福音都能提供喜樂和盼望。2

憂鬱症者失落了感受愛的能力,即使在一群親友中依舊陰霾罩頂;唯有在基督裡的愛是劃破陰霾的曙光,帶給生命燦爛的光彩,引導他們走出絕望的深淵。因為只有聖靈能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五1-8),所以我們要帶領所有瘦弱的、有病的或失喪信心的一起讀經和禱告,我們願付出,聖靈就會把神的愛澆灌在他們的心裡,給他們真正的喜樂和盼望,在主的羊圈裡健康成長。3

愛鄰舍如己的責任教育


老勞特是丹麥人,一個魚市場的大戶。他有個兒子勞特很懂事聽話,除了上學以外,課餘的時間幾乎都在幫助父母。

有一天下午,勞特把一個塑料塞子鬆動的次品冷藏箱賣給了一個漁民;這個箱子原是老勞特要退貨的。老勞特雖然沒有告訴他兒子,但是作父親的認為作店員的賣出箱子的時候,要負責檢查貨品,替顧客著想;因此他要勞特一起去彌補別人的損失。很不巧,當天那個漁民范德薩不在,勞特父子無法及時警告范德薩。

事情果如所料。第二天,老勞特在魚市場找到了漁民范德薩,滿滿一箱的魚都變了質,散發出一股腥臭的味道。老勞特把正在上課的兒子叫了回來。當著大家的面,老勞特要勞特把那箱變質的魚放到自己的秤上,稱了一下,然後拿計算機按照當天那種魚的價格,算出了范德薩的損失,大概在壹千歐元左右。

老勞特拿著計算機給自己的兒子看,然後說:「你看到了,這是你的錯誤造成的損失。自己的錯誤要自己承擔。我已經幫你在學校請了一個月的假,你這一個月應該為范德薩勞動,到你償還他的損失為止。」老勞特可以佯裝不知情,可以不主動承擔錯誤的責任,但他設身處地為顧客著想,同時訓練兒子力求別人的益處,不求自己的益處。這是愛人如己的責任教育!

命令的總歸就是愛,愛神與愛鄰舍如己


人類的始祖落入「便如神能知善惡,強求與神同等」的試探裡,選擇了犯罪,從此,罪就從亞當進入世界,使我們今天幾乎都選擇「我要憑感覺而活」。憑感覺而活就是靠情慾而活,不是順著聖靈而行,不是憑神的話而活(加五16-24),當然就無法愛鄰舍如己,無法不離不棄地愛自己的配偶。人很容易怨天尤人,對自己卻是「遮掩許多罪」的愛;主耶穌給我們「愛鄰舍如己」的命令,是要我們學習在愛裡遮掩別人的錯,像給自己轉圜餘地那樣地對待別人,不是讓我們先體貼自己的感受。

保羅說:「命令的總歸就是愛」(提前一5),按原文直譯為「權威性的教導之目的就是愛」。神的榮美光輝就是愛。人負責任地遵守神的誡命,就建立對神、對人都有愛的美好關係。願作父母的殷勤教導兒女敬畏神,施行愛人如己的責任教育,使人憑著愛遵行神的話;願更多的人放棄「憑感覺而活」的道路,靠聖靈來選擇「憑神的話而活」,靠聖靈所澆灌的愛而做到「愛鄰舍如己」。

註:
1.參:Jay E. Adams著,周文章等譯,《勝任輔導:聖靈的勸戒實踐本》,台北:華神,2005,頁129-132。
2.同上,頁397-405。
3.參:〈愛,挑旺起火熱的心〉的見證,《聖靈》月刊2008年5月號,頁63-69。(一個以讀經和禱告輔導憂鬱症痊癒的實例)


作者: 雲霞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200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