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70期2008年7月)
海外來鴻:讓思維轉個彎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去年暑假回國時,先生在書局買了一本叫《絕對要讓你改變的小故事》的書(作者:白全珍),因書名很有震撼力,隨即拿來閱讀。

讀後發現書中篇篇文章確實發人深省,其中有篇文章更是對我大有啟示。它提到一百多年前,芝加哥博覽會展出了一項非常特別的發明──拉鏈。雖然發明人大費口舌地宣傳拉鏈可以代替鞋帶,解決人們繫鞋帶的麻煩,但卻沒有甚麼人對他的發明感到興趣。

還好有個名叫沃卡的人,因實在同情他的發明沒有引起任何迴響,即花了一美元,買下那個被人冷落的拉鏈。

沃卡心想這個發明家真傻,只知用嘴巴宣傳拉鏈的用途,為何不讓思維轉個彎,直接做出以拉鏈代替鞋帶的鞋子,讓人一目瞭然,即知拉鏈的好處。所以,當他買回拉鏈後,即認真研究拉鏈的結構及製作原理,並精心研究如何製造出生產拉鏈的機器。

結果這樣一晃就是十九年,等到漫長的十九年過後,沃卡的專研才有了回報。最後,大批拉鏈終於問世了。他甚至還與廠家合作,將其生產的拉鏈運用在鞋子上,準備在鞋子大賣後,享受成功的果實。

原本以為這個裝上拉鏈的鞋子,必定一炮而紅,大賣特賣,但卻大出他意料之外地乏人問津,成批鞋子堆積在倉庫裡,滯銷不去。

沃卡幾乎被這個結果擊倒,傷心難過的他,閉門思過,一度深居簡出,抑鬱寡歡。

還好癡心不改的沃卡,決定再讓思維轉個大彎,把拉鏈加工到錢包、軍服上。因他終於想通只有真正帶給人們方便的產品,才能引人興趣,並讓人花錢購買。

這個想法的實現,很快的就將拉鏈打開了市場,從此,拉鏈就像火燒燎原般地風靡全球,紅遍全世界。一個一美元買進的拉鏈,竟為沃卡賺進了數不完的財富。

作者最後說,那個發明家至死都不會知道,他曾經創造了一個多麼偉大的發明。而讓這個發明成為起家致富的金鑰匙,其實只需「讓思維轉個彎」。

是的!只要懂得讓思維轉個彎,就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我也深深認同這種觀念。

這個勉勵讀者要懂得隨時讓思維轉個彎的故事,讓我想起很久以前,有位同事曾跟大家說的笑話。

他說年輕的他,一心想要報考師大音樂研究所。結果應試當天,與他相偕一同應考的同學,因看到每位報考者皆琴藝精湛地彈著鋼琴大曲,當場即被嚇到放棄術科考試,並勸他也跟著放棄,免得因琴藝太差而丟人現眼。

但他卻告訴同學,他知道自己鋼琴彈得很糟,但既已報考,就要對得起昂貴的報名費,而且既然來了,豈能錯過彈奏師大世界級名琴的機會!所以,他完全不顧同學的勸告,輪到他上台彈奏時,就在眾人面前,緩緩地彈起貝多芬的名曲──給愛麗絲(台灣垃圾車來時播放的音樂,曲調簡單易彈,若在音樂研究所術科考試彈奏此曲,恐被笑掉大牙)。

當他幽默風趣地表演彈奏過程中,面試教授們聽到他彈〈給愛麗絲〉時的詭異眼神,及所有應考者想笑又不敢笑的滑稽表情,真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直喊胃痛。

雖然他自己一再自嘲這件事是個笑話,但我在大笑之餘,卻很佩服他的勇氣與毅力,更是讚賞他那會轉彎的思考模式。一般人看到高手如雲的考試現場,又想到自己琴藝笨拙,十之八九都會放棄考試,他卻讓思維轉個彎,為了對得起昂貴的報名費及親手試彈師大名琴,即勇敢地克服被人看笑話的恐懼,上台彈完整曲,從容地完成術科考試。

我想他一定知道自己考不上,但就是不能讓自己半途而廢,也就因為這份勇氣與堅持,造就他往後更大的成功。

後來,他因認清自己的音樂程度有限,更是在思維上轉了個大彎,決定不再執著於音樂的夢想,轉而報考其他系所。許多年後,就在一邊教書、一邊唸書的情況下,苦學有成,拿到博士學位。現今,已是某國立大學的教授,並被校長重用為某系所的系主任。

想想這位同事,人生路上可以夢想成真,除了決心與毅力外,就是懂得在緊要關頭,讓自己的思維轉個彎。如果他沒有讓思維轉彎,改讀其他系所,一心執著於報考自己能力遠遠不及的師大音樂研究所,恐怕現在還在小學教書。

另有個例子,是我在報上看到的。

有位作者提到他的小學同學,因完全不會讀書,小學畢業即開始工作。這位作者說,他很佩服同學的父母很有智慧,不但沒有把其兄姊成功的模式──讀書,套在小兒子身上,強逼小兒子繼續求學,還鼓勵他善用自己異於常人的天賦──爬樹,去學搭鷹架。

後來,在台灣建築業最景氣的時候,他的同學因不懼高,很多工地搶著找他搭鷹架,有些超高大樓,很多工人不敢爬上去,建商只好用加倍的工錢,請他的同學幫忙,他即用他爬樹的天分,賺了好多錢。當時,收入之豐,遠勝他高學歷的兄姊及同學,真是羨煞許多人!

想想,這位同學的父母,如果沒讓自己的思維轉個彎,讓兒子善用爬樹的天分去學搭鷹架,一味地強逼兒子讀書,兒子能夠自力更生,並在工作中肯定自我嗎?恐怕兒子一生一事無成,經濟無法獨立,不但讓他們煩惱不已,甚至還經常向他們要錢也說不定。

其實《聖經》中,也不乏「思維會轉彎」的例子。

亞蘭王的大元帥乃縵,是個大能的勇士,並在主人面前為尊為大。只是這樣一個威風凜凜、不可一世的大元帥,竟得了難以見人的大痲瘋。

就在他坐困愁城、不知如何是好時,乃縵之妻的婢女竟勇敢地向主母建議:請乃縵元帥去見撒瑪利亞的先知,相信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瘋。

人類的通病,通常只願聽從比自己位高權重的人的意見,不會去思考、接受比自己位低權輕的人的建議。但乃縵元帥卻能突破位階身分的限制,並在思維上轉個彎,告訴自己既然國內已無可幫他治病的醫生,何不試試婢女的建議,到以色列國去求先知?所以,乃縵元帥不只沒有瞧不起這小女子俘擄的身分,最後竟還接受她的意見,去跟亞蘭王提說她的建議。

後來乃縵元帥真的帶著車馬兵丁,親自來到以利沙先知家門口。沒想到堂堂一個大元帥風塵僕僕地遠道而來登門拜訪,先知不但沒有親自出面迎接他,用他想像的方法醫治他,還只是打發一個僕人來告訴他,只要到約但河沐浴七次,肉就必復原而得潔淨。

「我以為先知必定親自出來見我,站著求告耶和華──他神的名,在我的患處上面搖手醫治我。但他不但沒有這麼做,還只是叫他的僕人來告訴我去約但河沐浴七回,大痲瘋就可得潔淨。大馬色的亞罷拿河和法珥法河,不是比以色列的一切河水更好嗎?我在自己國家的河水沐浴,不能得潔淨嗎?為甚麼非得在約但河沐浴七回,大痲瘋才能得醫治呢?」

乃縵元帥聽完先知派來的僕人之傳話,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氣,開口就很憤怒地說了一堆話。想到自己千里迢迢來到以色列國求醫,戰敗國的先知不但沒有卑躬屈膝地列隊迎接,大表歡迎之意,竟還只是派個僕人來傳話,叫他去約但河沐浴七次就可得潔淨。乃縵元帥越想越氣,隨即氣忿忿地轉身離去,發怒地走了。

還好,一個僕人進前來,勇敢地向乃縵建言:「先知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豈不趕快去做嗎?何況只是交代你去約但河沐浴七次這麼簡單的事呢!」於是,乃縵元帥就照著先知的吩咐,順服地到約但河裡沐浴七回,肉即復原如小孩子的肉一樣,最後,大痲瘋終於得潔淨。

乃縵元帥在他最生氣的時候,竟然願意聆聽下人的勸告,轉而去約但河裡沐浴七回,讓我再一次看到他真是一個思維會轉彎的人。也因他的思維會轉彎,他才能忍氣吞聲地照著神人的吩咐做,因而讓他得到天上真神寶貴醫治的大神蹟(王下五1-14)。

一個思維會轉彎的人,總能讓他換個角度想事情,因而讓事情得到解決。其實,人類遇到的困境大同小異,遇到問題時,心情能不能海闊天空,事情能不能得到解決,就看自己願不願意讓思維轉個彎!

再舉一個《聖經》上的例子:

有一個迦南婦人,因其女兒被鬼附得甚苦,乃在遇到耶穌時,即刻跟在耶穌及門徒後頭喊叫,求耶穌可憐她,施恩醫治她那犯鬼的女兒。

耶穌聽後的反應,竟是一言不答,或許是這婦人跟在他們後頭喊叫,讓門徒覺得厭煩,所以門徒一點也沒有想要幫她的意思,只跟耶穌求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她走吧!」

耶穌聽完門徒的請求,終於說話了,不過卻只是跟婦人表達:「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意思就是說:「妳又不是以色列人,妳的女兒犯鬼與我何干?我為何要施恩幫助妳?」

但那婦人聽完耶穌冷酷無情的拒絕聲音後,不但沒有轉身離開,反而拜求耶穌說:「主啊!幫助我!」

沒想到耶穌對於婦人如此真誠的懇求,非但沒有動了慈心,醫治她那可憐的女兒,反而更不客氣地對她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

我想大多數的人,若跟耶穌對話至此,聽到耶穌竟將自己比喻為不配得恩典的狗,早就傷心、憤怒地離去了,但這迦南婦人卻能在此時讓思維轉個彎,不只不生氣主耶穌的說法,還謙卑地回答主說:「主啊!不錯,就算我不是以色列人,在祢眼中充其量不過是一條狗,不配得以色列人得的恩典,但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呀!」

耶穌因看她連著幾次被拒絕,卻還能持續不斷地求主幫助,就讚許她的信心很大,並照她所求的給她成全,醫治了她的女兒。

個人以為迦南婦人的信心之所以如此大,乃因她能在思維上轉彎,謹記自己找耶穌的目的,就是讓女兒得醫治。只要女兒能得醫治,又何必在乎耶穌是那麼不客氣地再三拒絕她的懇求!所以,最後終能通過主耶穌故意給她的信心考驗,得到她所渴求的大神蹟(太十五21-28)。

《聖經》中還有一位思維會轉彎的人,就是馬大的妹妹──馬利亞。

有一天,當耶穌接受馬大的邀請,去她家做客時,馬大就跟往常一樣,為許多伺候的事忙來忙去而心裡忙亂,最後甚至因忙不過來,而去請求耶穌吩咐她的妹子馬利亞來幫助她。

沒想到此時,耶穌不僅沒有立刻吩咐她的妹子來幫她,還對馬大說:「馬大!馬大!妳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十38-42)

個人以為馬利亞平時絕非一個慵懶怠惰之人,不然主耶穌不會如此為她講話。我相信主耶穌一定很喜悅馬大殷勤伺候祂的心意,但祂更希望馬大能像她妹妹一樣,懂得在思維上轉彎,知道甚麼是上好的福分,而在當下的時間做正確的選擇。畢竟伺候之事永遠有得做,但主耶穌卻不能常來與她們講論道理,何況主耶穌到她們家做客的最主要目的,是要對她們傳講天國的福音,而非參加一個飯局。

曾經與一位傳道私下交談時,向他請教為何很少聽到傳道在聚會時講「什一奉獻」的道理?傳道說他不想講的原因,乃是因害怕信徒聽到這種道理時,會誤以為傳道或教會在跟信徒開口要錢。當時,我雖頗能了解傳道有所顧忌的心情,但還是非常率直地告訴傳道不要有這樣的想法,並自不量力地直接建議傳道,應讓自己的思維轉個彎,想到自己如果沒有告訴信徒《瑪拉基書》的勉勵:「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其實是在讓信徒白白失去被神大大祝福的機會。

《聖經》清楚教導我們不可試探神,但神卻在《瑪拉基書》交代我們,只要我們獻上當納的十分之一,就可以「試試祂」,是否為我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我們,甚至到無處可容的地步?神很堅定、清楚地說:「以此試試我。」可見我們只要照祂的吩咐做,就要祝福我們到無可限量的地步。

哇!傾倒福氣給我們,福氣還多到沒有地方放得下?天啊!這是多大的賜福,多大的福氣呀!我想沒有一個信徒願意坐失這種被神大大賜福的機會,所以,怎能不告訴信徒、不勉勵信徒遵守「什一奉獻」的吩咐呢!

還有一次,某個弟兄要來多倫多定居時,告訴我他非常煩惱離開台灣後,其負責人的聖工無人接手。我一聽完,就嘰哩呱啦地告訴他:「只要你讓思維轉個彎,換個角度想,就會發現『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就是因為你佔著負責人的位置,主耶穌才沒有機會訓練新人當負責人。為甚麼要把自己想得那麼重要,如果神要你移民,必會揀選新人來接替你的位置。」話才一說完,他即點頭表示贊同我的論點,並說我的見解雖很另類,不過卻很特別也很有道理。

想想,就是因為他一直當負責人,許多人才會覺得有他在就夠了,不需他們出來為神做工;反之,他若因移民而離開,反而會激發新人出來服事神,不是嗎?

許多同靈曾非常好奇地問我,像我這樣一個全身病痛的人,到底是怎樣突破病痛的轄制,讓自己喜樂起來?其實原因無他,不過就是神的安慰與憐憫而已。曾經我也認為自己今生不可能有辦法喜樂,但神卻教導我凡事換個角度想,做一個思維會轉彎的人,自然就能海闊天空,也能喜樂起來。想想若非自己長期活在病痛裡,怎能學會緊緊抓住神,並多多體驗被神醫治的恩典?

讓思維轉個彎,不要習慣於傳統的思考模式,不要囿限於固定的思考框框,很多事情必能迎刃而解,這是主耶穌多年來,教導我的寶貴功課,也是我的親身體驗。真的,我就發現明明山窮水盡疑無路,但只要讓思維轉個彎,卻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7/01/200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