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讚美詩源考小組策劃丁春芳撰稿


曲調名:HAMBURG,8.8.8.8.

作詞者:Isaac Watts, 1674-1748

作曲者:Lowell Mason, 1792-1872

第一節譜例:當我思量奇妙十架,榮耀之主在上懸掛;

When I survey the wondrous cross, On which the Prince of glory died,


作者華茲(Isaac Watts, 1674-1748)被尊為「英國聖詩之父」,也是18世紀教會聖詩運動領袖之一。華茲在早年時曾負笈倫敦,諳希臘文、法文、希伯來文。註

當時英國通行韻文詩篇(metrical psalms),就是將舊約詩篇譯入既定的格律中,例如本詩的8.8.8.8.(每行八音節,共四行)。

韻文詩篇起初是為了便於會眾背誦經文與神的教導,但經過了一百多年,語言文字變遷不少,唱頌韻文詩篇愈顯單調乏味,因此華滋的「新約意譯」,在詩歌中,除仍保有真實的陳述聖經真理,也自由抒發基督徒的情感,他的詩簡潔有韻,大膽的突破詩歌原有框架,深受會眾喜愛。

本詩寫於1707年,根據《加拉太書》六章14節:「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

華滋對這節經文體認深刻,而創作成詩,當年英國大復興時,幾乎各處聚會中都可聽到這首歌,今日更成為聖餐禮時常吟唱的聖詩。

作曲者梅遜(Lowell Mason, 1792-1872),被尊為美國的「音樂教育之父」。他首開公立小學教導音樂的先例,有時從歐洲古典音樂改編曲調、或自行創作新曲,供會眾唱詩用。1832年他創辦「波士頓音樂學院」,是第一位獲得「榮譽音樂博士」的美國人。

本曲據說是改編自格雷果聖歌“Benedictus”(晚禱之迎主曲),本詩只用了五個音──Mi、Fa、Sol、La、Si,就能譜寫出這麼優美的旋律,實在精妙!當時他正好在紐約Erie county的Hamburg鎮,因此就隨手寫上這個曲調名,並無特殊意義。

本詩於1825年發表於波士頓的教會音樂刊物上,該刊物將其歸之於「以歡樂之聲頌讚主」之詩歌。

註:

1.曲調名──HAMBURG,是梅遜的第一首創作曲。

2.本詩作詞者與12首相同,其相關介紹請參見《聖靈》月刊2007年4月號(355期)。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4/01/2009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