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賴大成傳道講‧羅淑瑩整理


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有喜樂的呢,他就該歌頌。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

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雅各書》五章13-18節說明了「生病」操練當事人,也考驗自己與周遭人的信仰。

生病與信仰二者會互相影響。病人的行為反映出他所信的,若相信名醫則信賴名醫的診治,若信靠宗教則求靠宗教的力量。

從《聖經》中我們深信「主耶穌必能醫治,也能叫死人復活!」凡人都會生病,即使是使徒保羅、以及「主所愛的」拉撒路。但何以並非人人都得醫治?故應知主權在神,我們當由心中尊主為大。

一.認識疾病源,進入信仰

人類因遠離真神以及罪的緣故,而有疾病和死亡。所以人必須與神和好,歸回正確的信仰。「要事奉耶和華你們的神,祂必賜福與你的糧與你的水,也必從你們中間除去疾病。」(出二十三25)

信仰對人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無信仰者當遭遇病痛、災變時,往往驚慌失措、恐懼憂慮。若有正確的信仰則能使人心情平靜安穩地面對,如《箴言》所言「心中安靜,是肉體的生命」(十四30);「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十七22)。因知道自己所倚靠的是無所不能的真神,且明白有永生的盼望,故對死亡並無畏懼。

二.思想生病源,造就信仰

1.生病時應思想生病的原因和目的

或因勞累過度,疏於照顧自身健康;或因犯了罪;或因出於神的美意,為要造就信仰。「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雅五15-16),若知有些病乃因犯罪的緣故,應求神赦免並不再犯,因「祂赦免你的一切罪孽,醫治你的一切疾病。」(詩一○三3)

病痛有時乃為造就我們的信仰,讓信心更堅定,對神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我未受苦以先走迷了路,現在卻遵守祢的話。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祢的律例。」(詩一一九67、71),這是大衛王的見證。

而《聖經》中遭受病痛及家變最甚者莫過於約伯了,他也在經歷過後對神的認識更加堅定而說出:「……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我從前風聞有祢,現在親眼看見祢!」(伯四十二3-4)

2.認識「疾病也是神差遣的使者」

《舊約聖經》中神多次藉由疾病如瘟疫、痔瘡等讓人明白自己所犯的錯。因生活平順時少有人會經常反省,天天活在恩典中而不自知,疾病、死亡卻可使人思想、儆醒,如《列王紀上》第十七章有關撒勒法寡婦的記事。有時疾病也是要讓人明白神的旨意、顯出神的作為來,如《約翰福音》九章1-3節所記載耶穌醫好生來瞎眼者的神蹟。

病痛有時為造就不止患者一人,而是許多人的信心。我們教會中也不乏全教會憑愛心為患病同靈禁食禱告,而使其蒙神治癒的見證。藉由一人生病,卻造就全體的信仰。

3.察驗自己是否有「真實的信仰」

生病時正是察驗自己信仰的時機,但人往往忽略了重點是「信仰」而非「疾病」,只關注疾病是否能得醫治。此乃因人多重視屬世的一切,愛自己的身體、家人、財產等;且若不能因病痛而得造就,則就白受病的折磨了。

《歷代志下》十六章記載亞撒王原為一位好國王,但晚年因故惱恨先知,腳得重病卻不求靠神只求助於醫生們,終至亡故。今天有些信徒也因對傳道者或教會聖職人員有所不滿,而影響了對神的信心,信仰退步,實為可惜,不可不慎!

4.察明是否出於神的引導和旨意

希西家王重病求神而得神加添十五年壽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事跡。但其後來所為卻種下眾子被擄巴比倫之因。所以病中求活的目的為何,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是為能榮耀神、為神國而努力?抑或是為肉體之享受能延長?

英年早逝往往令人惋惜不捨,但由《列王紀上》第十四章所載,以色列王耶羅波安兒子亞比雅年輕就病故,卻是出於神的美意,為使他免除日後家族所有男丁所遭遇的悲慘下場:「凡屬耶羅波安的人,唯有他得入墳墓,因為在耶羅波安的家中,只有他向耶和華以色列的神顯出善行。」(十四13),《以賽亞書》五十七章1-2節:「……這義人被收去是免了將來的禍患。他們得享平安,素行正直的,各人在墳裡安歇。」

此外,大衛王也為我們立下了一個榜樣:當他與拔示巴所生之子得重病時,他禁食禱告,懇求神醫治。至第七日孩子死了,臣僕不敢告訴他,怕他過度憂傷。

豈料大衛得知後卻反而沐浴更衣、吃飯了,他說:孩子還活著,我禁食哭泣,因為我想,或者耶和華憐恤我,使孩子不死也未可知,孩子死了,我豈能使他返回呢?我必往他那裡去,他卻不能回我這裡來(撒下十二15-23)。我們固然應盡本分向神祈求,但也要明白神的旨意並甘心接受。

三.憑永生信念得勝病魔

雖有信仰和健康,但信心不長進、不完全,仍然不夠。信心須有行為的表現。以我自身的經歷為例,因自幼受氣喘所苦,時常看醫生、吃藥,甚至小小年紀就萌生想死的念頭,因覺得活著太痛苦。但又因尚未得到聖靈,怕死後不能得救而不敢死。

直到三十歲就讀神學院,決心不再吃藥,當時想,若能痊癒則榮耀主名,若被主接回則得見主面!而氣喘病竟完全好了,至今未曾再發作過,通過了生死關!

八年前、五十歲時接任中區區負責,於短短三個月內體重驟減十幾公斤,身體極虛弱,身邊的人皆擔心不已,教會也不斷為我代禱。但自己卻心情平靜,未曾擔心,也從未因病而請過一天假,心想,若哪天在講台上倒下也無妨。

《馬太福音》十六章25節說:「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人一生中都會經過數個關卡,這些困難可能為了成就將來更美好的工作。而我們既已得到永生的應許,信仰就必須能憑著永生信念「突破生死關」,才能在病中真正安穩得力。

結語


我們趁著健康、年輕時,應多聚會聽道,追求信仰、信心的長進,建立起永生的觀念(約五39),則當生病、發生意外或年老之時,心中就必平靜安穩,無憂無懼。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6/01/2009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