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12期1995年5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讓宗教教育「動」起來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何曉靈

身為埔里教會的系負責只有萬般的感謝:感謝神,感謝陳傳道、三位負責人、全體教員給予的人力及愛心的支援。

初任系負責時,在規劃、推動宗教教育實務上考量「因地制宜」,儘量配合本地人力資源、人文素養、地理環境等做籌劃。在此拙略提出接任系負責這兩年的年度計畫,雖不盡完善,唯求各方給予指導。

先規劃一整年四季的活動,再配合時節及時間次序做安排。基本上一季一項大活動:

八十二學年度禮貌雙月活動我愛教會月藝術邀請展宗教教育週
八十三學年度禮貌秩序月票選活動環保宣導月「天使之音」──兒童佈道月宗教教育週


禮貌月


動機:學期一開始,即強調禮儀、秩序,要求學員能自我管理,此項活動一個重要的目的──兒童佈道會。先著重學員本身素質的提昇,才敢對外佈道。

流程:

(1)專題講道──排定月初。請傳道以「禮儀」為內容設一專題講道,時間是安息日下午的聚會,對全教會信徒宣講。並帶少年班、青教組學員至會堂聆聽,會後當場做測驗。

(2)票選──活動的最後一個安息日,由全體學員及教員無記名圈票,各班遴選一位。

(3)頒獎──票選後,下週安息日在會堂頒發獎項。

(4)榮譽榜揭示──票選公開後,隨即將名字、相片公佈於榮譽榜。

後記:原本禮貌月以一個月為活動期限,後因評估時期嫌短,遂改為兩個月。

我愛教會月‧環保月


動機:承續第一季活動,先要求自身整潔,後要求環境保護,此活動也是為兒童佈道會做暖身運動;培養學員除了愛自己也要愛週遭環境,才能對外邀請他們的朋友到他愛的園子來。

流程:

(1)宣導──此活動以宣導為主,也籲請全體信徒配合教育系活動,以求上行下效。

(2)搭配活動──大掃除。配合教會的掃除日,時間排於農曆過年前,當天請全體學員參與,由教員分配督導掃除工作。

藝術邀請展


緣起:原本第一年的第三季想辦兒童佈道會,但因當時剛接系負責,覺得情況掌握不成熟,故決定延至第二年。又恰巧製作第二季海報的林弟兄,無意透露出此海報有他女兒的畫跡,因而引發「親子創作」的構想。

目的:延續第二季環保意識,誘導學生將自己整理過、保護好的教會美景,以繪畫、攝影等方式留存下來。也因而歸類定名為──我愛教會月系列活動。

搭配活動:「快樂寫生」

為讓全體學員皆有作品展出,主題以彩繪埔里教會為主,可以個人創作,也可以親子合作。類別分為:(一)繪畫(二)攝影(三)書法(四)立體雕塑。

回應:展出後發掘了不少有多方恩賜的同靈,成為可供利用的人力資源。埔里教會歷史鏡頭,亦讓老信徒重溫數十年前胼手胝足開拓埔里聖工的歲月。

天使之音


動機:全省每年都辦有靈恩佈道會,但偏向對成人的佈道。為鼓勵兒童參與「小小傳道工人」,開拓埔里地區兒童聖工,遂策劃此「天使之音」兒童佈道會。

記事:因埔里教會兒童少,故邀請仁愛教會合辦。兒童佈道會西台中教會已辦過兩屆,遂直接向其系負責收集資料,討教方法。

後記:兒童佈道會定於八十四年四月十六日,撰稿之日,正處「準備」時期,故成效未知。不過無論是舉辦前或舉辦後,都需要各方代禱的力量。

宗教教育週


記事:每年最後一季固定辦宗教教育週暨年末特別聚會,因各地教會已多辦理,所以不再贅述。

年度計畫補述:


1.以上年度計畫皆於年末會議時提出次年總計畫報告,每次的季末會議再做下一季活動的細節分析。

2.雖然是一季一項大活動,但宣導性質偏多,禮貌月、環保月屬於生活行事,教員、學員不費太多額外心力,所以不致全年四季教員都忙碌奔波於教育事工。

3.偶有穿插幾個小活動,例如腳踏車之旅,則請初級班負責全程策劃。因大活動已由系負責統籌,所以小活動交給教員辦理。

建議:策劃活動儘量多元化,考量教員、學員不同的專長、性向、恩賜,所以靜態、動態、文藝、運動等互相做調配,譬如:我愛書香月、讀書會、棋藝聯誼、室內(戶外)球賽、藝文賞析、科學之旅、豆芽之旅、環保認養活動……等可做靈活運用。亦可配合社教館、科博館、市區圖書館的活動做更週全的計畫,或者以現有社會活動做引申,例如國際家庭年、國際兒童年、交通關懷年、地球清潔日……。

期望學員喜歡往教會跑,認為教會也是他的家甚或是一個休閒的好去處,有書、有球、有棋藝、有音樂……,不至流連街頭或漫畫、電玩店。

另有些固定行事,雖是成規或是個形式儀典,但有其重要性,所以我也慎重其事:

1.開學式:介紹全部學員、全部教員給所有信徒認識,並頒發聘書,會後接受按手禱告。這些雖都是小動作,但對學員、教員是一分尊重,並對全信徒有一種責任交待。

2.禱告會:本會現定每個月第一個安息日下午三點三十分為「宗教教育系禱告會」,所以一季有三次禱告會。傳道在時請傳道主持,若無傳道則由教員輪流帶領。在聖工上,在俗事上我們都需要得力再得力。

3.組織系統表:除了表格式的組織表(總會製)做公佈外,另請美工人員製作大幅壁飾,將各班教員、學員的相片、名字、班別、職位等清楚標出。此舉一樣是給予學員、教員受重視之感,也期望全教會信徒更認識教育系人員而給予明確適當的關心。

接任系負責至今,已一年六個月,我做的未臻完美,仍有許多缺失、軟弱待改進,請大家多為予代禱。

(原[宗教教育]111期,1995年05月號)


作者: 何曉靈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199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