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18期1995年11月)
宗教教育:[宗教教育]小團體的威力──如何鼓勵學員彼此接納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小草

教員留言板


※愛使我們相聚在一起!
※辦一次郊遊烤肉吧!
※老師是學員的潤滑劑!
※小團體的強勢發展會對某些人造成傷害。
※神的兒女都是寶貴的,怎能嫌東嫌西呢!
※每個人都有優點,應該要多多結交朋友,多學習!
※多多製造機會啦!讓他們多多認識別人。
※他們有死黨就夠了,不會想到別人也需要朋友!
※看她一個人在那邊,也不知該和她談什麼?




小青是個可愛的孩子,在初級班上課總是很認真、也很乖巧,大家玩鬧的時候,常是靜靜坐在旁邊看著。

這天,初級班要辦一場福音茶會,老師要他們自行分成四組來練詩。下課的時候,靜宜發現名單上沒有小青,心裡正納悶著,身為班負責的正明走過來跟他說:「妳要不要試著跟小青談談?她好像被冷落了。」

靜宜找了小青來談,她仍是一逕地沈靜,靜宜婉言問了多次,她只是搖頭,靜宜說了:「小青,妳是不是覺得在初級班沒有朋友?」她極輕微地點了頭,靜宜知道她心中一定很寂寞,面對大家各自成群,不知該如何處理。靜宜拍拍她,鼓勵性地說道:「其實大家都很樂意跟妳做朋友的,可能因為妳比較文靜,大家不知道該怎麼跟妳聊,妳不必太難過,老師先幫妳分組,以後,願意試著主動跟大家相處,情況會改善的,好嗎?」小青點點頭,道了平安。

會後,教員檢討會上,靜宜提出了這個問題。她覺得初級班有小團體的現象,不知道該不該處理,要如何處理,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傾向同儕團體,喜歡跟朋友成群結黨的,身邊有許多志同道合的「死黨」,都一起行動,這其實是正常的現象,只是,這種小團體對整個大團體造成的影響可能有利有弊,也就是老師們該注意的地方了。

在場的教員也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正明認為小團體不見得就會造成問題,在大團體中,有適當的小團體,而且彼此接納,這反而是好事,只要注意不要冷落任何一個人,避免有像小青的情形出現;小團體反而有助班務的推展,一旦學員中有人願意配合活動或事工,很容易就帶起整班的風氣。因此,老師們要特別注意的,應該是去培養學員團結合作的精神。

心怡卻認為,正明的說法是一種很理想的狀態,應該還要考慮實際情形,當小團體帶來負面影響時,該怎麼辦?也許兩個小團體彼此不接納,老師就必須扮演二方溝通的橋樑,化解衝突;也許當老師分組進行活動時,會有人拒絕配合,而傷害了其他學員,這也要注意;也許有一個小團體會特別吵鬧、調皮,引起他人反彈,影響課程進行,此時,老師們可能要考慮彈性處理課程,分組進行時,讓他們依興趣、特長選擇,或依事工強制分組。像小青的情形,也可以先跟小團體的帶頭者談談,讓他們接納她,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心怡的想法是很切合實際的。正明接著又說,教員們應該讓學員學習觀察周遭的大環境,不只是關心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去找尋應該關心的人,去付出,去實踐聖經的教導,培養寬闊的心胸,如此,彼此之間氣氛融洽,團結互助,應該不是難事,自然解決了小團體可能造成的問題。

針對這個大目標,教員們殫思竭慮,想了好些方法來達成:聖經上教導大家要肢體互相聯絡,不可分爭結黨,依此教訓,教員除了提醒之外,同時可設計需要合作、同心協力的遊戲,讓他們親身體驗;還可以利用共習時間,進行自我介紹,認識他人,對他人說話……等等的小遊戲,促進彼此了解;或是舉辦班內郊遊,老師們暗地製造機會,使較陌生的同靈漸漸熟悉;此外,對外的活動更是體驗團結合作的大好機會,一場球賽下來,大家的距離不知拉近多少呢!

回家的路上,靜宜愉快地想著,這樣一來,我們的小羊,一定會更成熟、更懂事,我們也要好好禱告,求神帶領他們,相信,很快就能看見小青的笑臉!

(原[宗教教育]117期,1995年11月號)


作者: 小草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199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