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22期1996年3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讀約伯記看良師益友

蕭拿單

一般我們讀《約伯記》皆是探討苦難的問題;然而,若從約伯和三個朋友──以利法、比勒達、瑣法,以及少年朋友以利戶,再加上約伯的妻子、親朋鄰舍,以及最親密良師益友即真神間的言談裡,我們可以探討出主內同靈、教員、學生、長執、傳道,雖然身分各有不同,觀念素養亦不相同,但同在主裡又要如何以愛相繫、以靈相通,表現出亦師亦友的情誼,彼此造就,相攜共奔天路?僅依《約伯記》略述如下,以供參考!

一、約伯與妻子

約伯的妻子在約伯受患難,財亡、兒女全死之後,向約伯說:「你仍然持守你的純正嗎?你棄掉神,死了吧!」約伯對她說:「你說話像愚頑的婦人一樣。噯!難道我們從神手裏得福,不也受禍嗎?」(伯二9-10)。想一想,約伯的妻子在約伯蒙神保守的日子裡,受眾人的尊敬及欣羨(伯二十九8-10),而今受患難,就說怨言,要棄掉神,夫妻乃為一體,禍福與共,同甘共苦,才合乎道理。妻子的勉勵安慰,可以使丈夫從荒場中復興;同樣地,丈夫的責備也可以使妻子從愚昧中醒悟,夫妻同心,家庭和睦。如此,雖在患難中也必得勝!夫妻是良師益友,還是損友惡師?就在乎一心是否以神的旨意為彼此的心意而定了!

二、約伯與兒女  

約伯對待兒女的宗教教育是:「恐怕我兒子犯了罪,心中棄掉神。」而常督導兒女們在宴樂後要按數目獻祭,並常使兒女在家中環繞父母,享受天倫之樂。約伯遭受苦難時,十個兒女都死了;患難後,神賜約伯又有十個兒女,其中三個女兒美貌,並得產業。

從這裡可以看出,約伯為人父母,負起宗教信仰的督導和帶領之責,而使兒女們同分產業,這是合乎神旨意的。父親能以身作則,將敬畏神的事教導兒女,也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比勒達認為約伯的兒女可能因犯罪而死,因而說:「或者你的兒女得罪了祂,祂使他們受報應。」(伯八4)。這並不能叫約伯教誨兒女的心意受到懷疑。而兒女是否順服父母的訓誨,則是兒女們應當慎思的!

三、約伯與以利法

以利法向約伯說:「人若想與你說話,你就厭煩嗎?但誰能忍住不說呢?你素來教導許多的人,又堅固軟弱的手。你的言語曾扶助那將要跌倒的人;你又使軟弱的膝穩固。但現在禍患臨到你,你就昏迷,挨近你,你便驚惶。」(伯四1-5),「你明白甚麼是我們不明白的呢?我們這裏有白髮的和年紀老邁的,比你父親還老。」(伯十五9-10),「人豈能使神有益呢?智慧人但能有益於己。」(伯二十二2)。

以利法如同一般人一樣,認為年長者比年少者有智慧;平常教導人的,在禍患臨到時也要能很冷靜地應付變局,這是我們為師者常有的觀點。然而約伯卻提出了反證,超越了倚老賣老的師傅心態。約伯說:「請你們教導我,我便不作聲;使我明白在何事上有錯。」(伯六24),「我也能說你們那樣的話;你們若處在我的境遇,我也會聯絡言語攻擊你們,又能向你們搖頭。」(伯十六4)。

約伯雖然智慧超越以利法,還是謙卑地希望從以利法的口中知道自己的錯在哪裡?只是以利法沒有設身處地為約伯想,就憑己意說話,使他不能成為合神旨意的智慧人,想好為人師,卻不能為人師了!因他不能證實約伯是說謊的,將他的言語駁為虛空(伯二十四25),約伯只是要以利法拿出證據來證明他錯在哪裡罷了!

四、約伯與比勒達

比勒達向約伯說:「請你考問前代,追念他們的列祖所查究的。我們不過從昨日才有,一無所知;我們在世的日子好像影兒。他們豈不指教你,告訴你,從心裏發出言語來呢?」(伯八8-10),「你尋索言語要到幾時呢?……難道大地為你見棄、磐石挪開原處嗎?」(伯十八2、4),「這樣在神面前,人怎能稱義?婦人所生的怎能潔淨?」(伯二十五4)。

比勒達認為人自列祖以來,都是不能潔淨,不能稱義,智慧在哪裡呢?誰是智慧的師者呢?在人群之中可能是找不到的。這事若以「神」的觀點來看人時,卻是這樣的。然而,神卻也常將智慧賜給祂所愛的人,使他們為先知、為智者、為師者,以傳神的道、授神的產業、解千古不解之惑的奧祕,給人們開了一條永生的道路。約伯向比勒達提示了神是人們的聽訟者,要為公平判語而向兩造按手(伯九33),祂賜生命、慈愛,眷顧保全人的心靈(伯十12)。

這位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讓義人親眼見祂(伯十九25-27)。約伯告訴我們: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伯二十八28),這種智慧並非由列祖所查究就能被傳遞下來,而是出於耶穌基督的啟示而來的!大地平時不為任何而見棄,但是當人類罪惡貫滿時,磐石豈不挪開而崩裂嗎?(賽二十四17-20)。

五、約伯與瑣法

瑣法向約伯說:「惟願神說話;願祂開口攻擊你,並將智慧的奧祕指示你;祂有諸般的智識。所以當知道神追討你比你罪孽該得的還少。你考察就能測透神嗎?你豈能盡情測透全能者嗎?……空虛的人卻毫無知識;人生在世好像野驢的駒子。」(伯十一5-7、12)。瑣法要約伯明白空虛的人如野驢的駒子,約伯似惡人誇勝是暫時的,神追討約伯的罪孽比該得的還少。

這種自以為知曉人犯罪而定人罪的言論,也常出現在一般師長的口中,自以為懂得別人的一切、看透別人的心意而論斷別人。所以約伯向瑣法則說:「你們真是子民哪,你們死亡,智慧也就滅沒了。但我也有聰明,與你們一樣,並非不及你們,你們所說的,誰不知道呢?」(伯十二1-3),「年老的有智慧;壽高的有知識。在神有智慧和能力;祂有謀略和知識。」(伯十二12-13),「祂廢去忠信人的講論,又奪去老人的聰明。」(伯十二20),「祂必殺我;我雖無指望,然而我在祂面前還要辯明我所行的。這要成為我的拯救,因為不虔誠的人不得到祂面前。」(伯十三15-16)。

約伯並不論斷瑣法,卻提到在神面前的虔誠,這是神施恩拯救的要項,並不在乎人自己的智慧知識如何?他向瑣法說:「你們對答的話中既都錯謬,怎麼徒然安慰我呢?」(伯二十一34)。我們常為人師的,在教導學生的話語,是否常有錯謬呢?自己不知「道」,又豈能令學生明白「道」的奧祕呢?不是嗎?

六、以利戶論約伯及三友

以利戶旁觀者清,向約伯發怒,因他自以為義,不以神為義。向三友發怒,因他們想不出回答的話來,仍以約伯為有罪。以利戶向他們說:「我年輕,你們老邁;因此我退讓,不敢向你們陳說我的意見。我說,年老的當先說話;壽高的當以智慧教訓人。但在人裏面有靈;全能者的氣使人有聰明。尊貴的不都有智慧;壽高的不都能明白公平。因此我說:你們要聽我言;我也要陳說我的意見。」(伯三十二6-10)。

「你若犯罪,能使神受何害呢?你的過犯加增,能使神受何損呢?你若是公義,還能加增祂甚麼呢?祂從你手裏還接受甚麼呢?你的過惡或能害你這類的人;你的公義或能叫世人得益處。」(伯三十五6-8),「所以,人敬畏祂;凡自以為心中有智慧的人,祂都不顧念。」(伯三十七24)。

以利戶的言詞合乎中道,讓約伯及三友靜默不言而聆聽,這是所有師生皆須體察的,不論是師生倫理或師生間談道時的態度。而我們也當知神的鑒察判定:約伯說的是,而三友有愚妄(伯四十二7-8)。是非判然,足供所有師生參考。

結語

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因為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神。所以,無論為老師、為學生,皆須謙卑順服,在神的旨意之下彼此學習、互助、增長學問。

(原[宗教教育]121期,1996年03月號)


作者: 蕭拿單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199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