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29期1996年10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山輔碧候班側記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泊客

七月十五日 學生報到

東北區的暑期山地輔導工作今年邁入第三年,在學生報到當天所進行的活動是新生訓練──威龍闖通關。輔導老師們設計的活動內容是利用分組分站闖關的方式,讓學生熟悉未來一個月生活空間的「尋寶遊戲」、了解山輔活動目的所在的「山輔Call in」、和他人互相分享彼此價值觀的「人生大拍賣」及填寫基本資料的「字裏行間」。在一整個下午的活動之後,希望來參加今年碧候班的學生能將暑假的心思收回,面對未來一個月在學業、生活、信仰上的造就課程。

今年的學生分布極廣,北至宜蘭、羅東,南到立山、山里、玉里等地;共有來自東北區十六間教會的七十位學生,當中包括六位慕道同學。參與輔導工作的有六位姊妹、三位弟兄,由於男女比例懸殊,因此在整個月的工作當中是「姊妹當弟兄用、弟兄當超人用」,勞心勞力的事是大家一起動手。

七月十八日 支援前線

今天中午的郵件有一份來自育琳從斗南所寄出來的輔導教材,讓輔導組有教材可用。在山輔工作期間其實有來自主內外許多人的關心與奉獻;有曾經是山輔老師的同靈固定將七、八月的什一捐奉獻至山輔工作中,也有輔導老師的同學義務編寫活動教材提供參考之用,某為師大教授甚至自費編印其研究中的改良數學課本,作為山輔教材讓學生人手一本。站在第一線的輔導老師若能有充分的資源作後盾,便有更多的時間與心力投注於學生身上。相信在全省各地也有許許多多的弟兄姊妹,在暑假中,在他們的禱告中,為此聖工不斷的代禱。

七月二十一日 飲水思源

星期天家訪回來,遇到生活上的大問題──停水。當地教會的水源是接自山泉,由於接連幾個月缺乏雨水,致使水源枯竭,加上教會原與附近信徒共用一條管線,因此比較容易缺水。飲水的缺乏,只見擔任總務工作的輔導老師不斷的燒開水供應學生。

接下來是餐具的盥洗,由於取水不易,因此所有的學生用餐改用鋼杯,個人自行負責。聽說軍隊生活有時是一臉盆的水使用一天,在這裡水源是說停就停無從預備。學生之間也懂得互助合作,住在附近的學生紛紛帶同學回家洗澡,共體時艱。隔天當地教會負責人放棄休假日,從羅東購買塑膠水管為教會裝設專用水管以克服困難。經此之後學生也懂得儆醒預備,隨時將耐熱杯裝滿水以備不時之需。在信仰的生活上不也當如此嗎!

七月二十二日 共商大計

第二週的參訪活動預定於二十四日舉行,地點是配合宜蘭縣政府所舉辦的國際童玩節而決定為冬山河親水公園。為求慎重,輔導老師們於二十日趁著到羅東家訪學生時於晚間到達現場進行場地觀察,以利活動安排。相較於前兩年的參訪活動未能成行,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是交通與經費兩項困難。南澳鄉對外交通僅有北迴鐵路與蘇花公路,因此不是利用火車便需租遊覽車。國際童玩節的門票是每人兩百元,活動的花費預記二萬五千元,而整個班級的班務費用僅有三萬三千元。因此如何讓錢花在刀口上,變成了一門功課。

二十二日晚間同工團契中,班負責一再詢問活動組老師要如何避免走馬看花,讓學生有所收穫。經過不斷的討論與溝通,澄清了舉辦活動的目的在於擴大學生視野,多方接觸新事物以增長智識。因此,由課務組設計戶外野地實察的作業,讓學生於參觀活動中去增長學識,同時欣賞神所創造的奇妙。

七月二十四日 親近水、擁有綠

參訪活動安排下午一點出發,晚上九點回碧候教會。原本安排搭乘火車,但為了交通的便利改租遊覽車,相較之下交通費也提高。

為了克服晚餐的安排,當天上午由輔導老師帶領「藝能指導──壽司製作」作為晚餐之用。一抵達親水公園之後,立刻進行第一項活動──多煤體欣賞。這是山輔期間唯一在有空調的教室進行活動,透過圖片、影帶讓學生知悉冬山河的歷史故事。

緊接著是來到水上舞台進行親水活動,不時看見學生合力將老師拖下水裡戲耍一番。

第三個活動便是參觀主題展覽──各國童玩。最吸引學生的竟是各式各樣的陀螺,師生彼此較勁看誰的陀螺最快打出來。最後也是重頭戲之一的欣賞各國民俗舞蹈。當夜是學生睡得最香甜的一晚。

縱觀整個活動的設計與執行,實在辛苦所有的輔導老師,除了要顧及學生的活動安全,還要不斷去思索整個活動的意義與目標。這些輔導老師所獲得的成長,是在於如何分工與合作,如何的待人與處事,更是不斷學習以禱告來完成工作。地方教會協助租車,更奉獻時間充當司機,這一切默默工作的同靈更值得輔導老師們學習與紀念。雖然辦完活動之後,整個班級的帳目是負一萬七千多元,但相信耶和華以勒的應許必不會落空。

七月二十六日 行過死蔭的幽谷

從前兩天開始,輔導老師便注意電視新聞的氣象報導,因為山輔期間的第一個颱風──葛樂禮即將來訪。時逢星期五學生的家訪時間,既然公文已於前兩天發出,加上當地是有風無雨,便決定如期下午三點半前往富世教會進行訪問。

一路上不見其他南下的車輛,正擔心公路是不是坍方封閉了,恰遇來車駛過便知公路仍可通行。路旁常見滾滾落石已被處理在一旁,待駛出蘇花雨勢漸增,抵達富世部落已然五點。富世教會的三位學生均為一年級,也是富世第一次有學生參加山輔活動。在小彥家中進行訪問時,羅老師覺得小彥的姊姊似層相識,一問之下,原來小彥的姊姊在淡大附近設攤,羅老師常常迎面而過。

主的安排竟是如此奇妙,兩人在臺灣的西北部已然相見,卻在臺灣的東北知悉是主內一家。走訪至小潔家時,小潔的父親饋贈每位輔導老師兩小顆的玫瑰石,石頭雖小卻讓輔導老師們倍感溫馨。當地信徒大多以打零工為主,能拿出三千元讓學生參加山輔對有些家庭來講實為不易,這也讓老師們的背上再感壓力。若是不能在這一個月中好好的教導這些小羊,豈不辜負了為人父母的期待。

離開富世直奔銅門,到了銅門已比預定的時間慢了半小時,教會負責人已在會堂等候許久。用過豐盛的晚餐,家訪完即進入夢鄉。後來才得隻,當晚的葛樂禮颱風已造成花蓮市數萬互停電,有許多的弟兄姊妹正為我們的訪問代禱,更有教會暫停原本的聚會,改為特別禱告會直到我們平安抵達銅門。原來有許許多多的同靈正用禱告的手托住我們的行程。

七月三十一日 知福惜福

今天的重點活動是從中午以後所進行的「知福、惜福──體驗課程」。除了原有的體驗飢餓以外,今年又增加了體驗肢障、體驗盲人、體驗聾啞等三項課程。活動的精神是藉由實際生活的體驗讓學生去經歷在我們生活中以為平常,卻包含神無限祝福的恩典。體驗飢餓讓學生知悉能有飯菜可吃便足以感恩,體驗啞巴讓學生明白不能用言語和他人溝通的不便,體驗肢障不但讓學生有感同身受的機會,更讓大家有彼此學習服事軟弱人的需要。

最明顯的莫過於體驗盲人,一旦缺乏視力,吃飯,上廁所、上課莫不需要他人的協助。平日生龍活虎的班負責,在體驗盲人的課程中終於變得安靜,四處遊走時若不藉由同學的扶持,便需要掃把幫他清除障礙物。他也體會到長時間處於黑暗中的以口感受食物的美味更是非凡的經驗。當然免不了有學生趁此機會對老師惡作劇一番,但是願意伸手拉他一把的人更多。

八月一日 賀伯颱風

從昨晚起住在附近的學生便先行返家,只留下半數的學生和老師們,在這呼籲的颱風天中閒話家常。輔導老師雖然仍為人兒女,但在此時卻要陪伴學生,和他們說話。也許是生活小事、也許是家中變故,在這樣一個安排下師生的距離更接近了,同時也更深入去思索在接下來的兩週中如何做一些對他們未來一年、甚至是未來的一生有幫助的事。

執行負責晚間來電關心颱風災事宜,談話中連學生的返家、停水後的飲水品質、甚至要求平常養尊處優慣了的輔導老師購買礦泉水飲用,以免因抵押力不足而身體欠安。發現老師們關心的還不夠細膩,照料一個學生的生活原來還有這麼多的細節要注意,難怪神會以「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說明祂對我們的照料是如此的周全。

八月二日 才德的婦人

風災過後由新聞得知菜價全面上揚,上漲數倍。但見中餐仍然出現大白菜的蹤影,不免心生好奇。除了平常節省開銷,還能在風災前預先購買,加上信徒不定時的奉獻,讓全體師生絲毫感受不到風災後物價的上漲。今年負責炊事的三位超級媽媽,不但一天工作十五個小時,在潮濕而不通風的廚房中做菜,還能在有限的經費中(一人一天的伙食費是七十元)吃到排骨、雞翅,結束之餘還能結餘一萬多元奉獻給當地教會。不但她們奉獻自己,家人也能支持她們做此一聖工,六歲的佳音於是常常陪她的母親待在廚房,甚至在教會過夜。她們才德的價值一定是遠勝珍珠。

八月五日 星空夜話

難得在星期一的夜裡能如此清閒,大夥兒趁著學生尚未收假前的寧靜夜,相邀至河堤賞星談心。滿天的星斗是如此的璀璨,從都市來的老師第一見見到銀河是何模樣。同樣的,也有老師第一次見過如此周密的流星從天邊劃過。星空下的輔導老師,彼此交換個人的工作心得,無論是資深同工或是新進同工,大家都能相互協助,讓工作得以推動。

分享中,有人是趁著大學最後一個暑假回應從上頭來的感動,也有人是受團契學長姐的鼓勵而參加;有的是因深愛這裡的學生而連續來此地服事數年,也有的是由東而西、再由南而北,終於來到此地參與山輔;有的同工是在職的國小老師,也有的是剛進入師院的新鮮人。無論如何,大家在這裡共同服事皆有主美好的安排,一同在汗水和淚水下和學生相處,一同在會堂與教室與學生共同學習。若非主藉著山輔,我們如何能夠相聚在一塊兒。

在進入最後一週的工作之前,發現大家因著山輔彼此的心更接近了。

八月七日 傳給人

每年山輔的指定課程──詩歌佈道會,著實讓師勝體會何謂神的大能。從無到有:學生分組、訂定主題、節目策劃、詩歌練唱、陪談訓練、器材設備的使用等,皆是讓學生可以親身體會如何籌劃一場詩歌佈道會。今年的內容中,除了祈求靈恩是由老師主持以外,其餘主持人、詩歌教唱、見證、福音短講等,皆由學生上台帶領。

過程中也許詩班的進出場控制不佳、福音短講的小惠難掩緊張之情、做見證的小國表情呆板、全場僅有一位參加半小時的慕道者;但是當大家發現平常調皮搗蛋的小倫竟然一個字一個字將要講的話寫下,平常衣著標新立異的學生在獻師時能主動將衣服紮進去,就連以慕道者身分參加的小婷也參加陪談組,學習用自己的語言將主的道見證出來時,大家發現原來在聖工的奉獻中,也能讓一個人的生命得著改變。

在輔導老師原本的心目中,詩歌佈道會是何等艱鉅的工程,竟也在神的帶領下順利舉開。也許結果不如理想,但是在參與的過程中,大家也學習到如何彼此搭配、如何同做一體、如何表現出身為一個基督徒該有的樣式等,皆讓學生們在信仰生活上有更多的長進。

八月八日 舊同工來訪

下午四點多,前兩年的舊同工一行十人來探班。在和以前的學生談話中,看見他們的成長也感謝主的看顧。在最後五天的課程中,所有的輔導老師體力已達極限,此時舊同工的探訪無疑是打了一劑強心針。也許在主裡從未相識,但透過輔導同班的學生,在經驗的傳承中讓輔導工作愈作愈能幫助學生。

待現任同工深夜就寢之後,舊同工們紛紛步入辦工室,站在熟悉的工作崗位前追尋以前的記憶,看看班刊、活動照片,甚至想要一探學生的日常筆記內容,也許有一半的學生是他們從未接觸過的,但是「山輔」卻成了生命中永不可抹去的一段記憶。

八月十一日 運動會和親子日

清晨五點多,廖大哥和一些青年便到運動場中割除雜草,以迎接運動會的到來。學生積極報名之外,飲料的供應、運動器材的恰借、場地的借用等,無一不是信徒的幫忙與協助方能完成。全小區四所教會的動員,甚至連代理鄉長也蒞臨關心,其實這不過只是七十個人的運動會而已。其中所顯示的是教會對山輔的支持及對教育子女的看重。

下午的親子日活動輕鬆卻不失嚴肅。家長也早早來到,甚至還奉獻飲料作為學生的獎品。在「辨認足跡」的活動中,發現每一位做家長的絕對一眼能認出自己小孩的雙腳;但是等到學生來認出自己媽媽的雙腳時,卻是猶豫十分。

兒女腳上的任何疤痕都深深的刻印在父母的心中,無怪乎一眼便能認出,其中所代表的是父母愛我們愛到心坎裡。晚間的感言時刻,有學生對早已在天國的父親道出感謝,也有輔導老師提到對尚未信主的父親所表明屬靈的關愛。

那一夜,幾乎所有的師生都打了一通電話回家。

八月十三日 86山輔再相會。

「相聚與分離乃是常事,哪有不散的宴席;主愛使我們相聚,但是不久又要分離。」一個月的日子猶如不斷加速的車子,越跑越快,終有邁向終點的一天。三年級的小敏在日記中寫道:

憶當初來報到的心情

和現在的心情

可謂天方夜譚,

如今想起可說是幼稚,

為何人總在最後關頭才把握、

才依依不捨?

離別後的三百六十五天

即將又要相見,

如今三年級的我們

只能回憶……

一個月中,對於輔導老師們的成長,是和七十名學生在八五年山輔生活中,彼此生命的交感互動。正如一位同工所寫道:

曾經期盼自己成為原住民,

能置身在大自然的懷抱;

曾經夢想自己能投身純真的笑聲,

沒有心機和阿諛的諂媚,

六週的山輔,該是神幫我達成願望。

也許,

體力的透支、心中的挫折不在話下,

但所換得的,

應是更多無形的收穫與成長。

(原[宗教教育]128期,1996年10月號)


作者: 泊客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199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