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30期1996年11月)
時勢評論:[宗教教育]是良牧?還是雇工?

主耶穌為了拯救世人而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祂是為了我們這些羊而捨命的好牧人,我們也是因著祂才得以進入神的愛中(約十11)。倘若耶穌不是好牧人而只是雇工,那麼當祂面臨種種考驗時,所表現出來的就不會是現在聖經所記載的情形了。

耶穌清楚明確地知道祂必須為人類受死,才能完成救贖的任務。然而帶著肉體的祂,也有人類的軟弱,從祂最後一次起程往耶路撒冷開始,祂有太多太多的機會可以免去十字架的苦楚,但耶穌說祂是好牧人,祂以一顆良牧的心承受了所有臨到祂身上的苦難,為我們立下了榜樣。

我們都能認同宗教教育的重要性,《箴言》有句話是每位教員耳熟能詳的:你要詳細知道你羊群的景況。在每位教員手中的,都是神所寶貝的羊群,將他們保守在神家中,是責無旁貸的義務。身為宗教教育的教員,必須省思自己是抱持何種心態參與這項聖工,是良牧?還是雇工?

良牧與雇工不同之處


良牧為羊捨命;雇工遇事就逃。

良牧認識羊;雇工並不顧念羊。

好牧人為羊捨命


在宗教教育的工作上,需要真的為羊「捨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句話引申出來的意義有二:

一、捨得付出自己的心力。現在的孩子個個聰明伶俐,教員如果沒有兩把刷子,很難得到孩子的認同。教員投注心力在孩子身上,孩子也能體會到老師的付出。若是存著雇工的心態,遇到棘手的狀況就置身事外,怎麼能照管好神的羊群呢?

二、捨得付出自己的時間。現代人是很忙的,長期固定撥出時間從事宗教教育,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若非以牧人的心鞭策自己,反正孩子又不是自己的,有空才來,當個「客座教授」,那就只能算是一個雇工了。

好牧人認識羊


在每位教員手中的小羊,來自不同的生活背景,個性也各有差異,要帶領他們必須先認識他們。因此,除了上課時的接觸之外,一個好牧人會時時關心羊群,觀察、瞭解他們的情況,才能給羊群各方面的照料與協助。倘若只在上課時教導他們,平時則「放牛吃草」,那就只是受雇的「教書匠」了。

此外,在今日多元的社會裡,一個好牧人除了認識羊群,也要認識羊群所處的時代。惟有設身處地與他們同步成長,才能給他們最切實的幫助。

在《以西結書》第三十四章記載了神對一個牧人的要求,以及好牧人應有的作為,值得每位教員細細品味深思。或許我們沒有專業的知識與技巧,但神是看人的內心,只要我們抱持一顆好牧人的心,主的能力必會與我們同在,牧養群羊。

(原[宗教教育]129期,1996年11月號)


作者: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199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