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32期1997年1月)
時勢評論:[宗教教育]拉結哭子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牧為

85年11月19日,新竹少年監獄發生暴動。數名受刑人帶頭,繼而部分房舍呼應,挾持戒護人員,破壞場房,在強力制服下,造成多人傷亡的不幸事件。對於事件導因的探討、肇事過程的處理,有關單位想必已作詳盡的報告,以作負責的交代。

雖然每天不斷有新聞發生,昨日舊聞可能很快被社會大眾淡忘,但由媒體上(電視畫面、報紙照片……)看到一個個被長警棍架出,雙手反綁,一排排被手銬腳鐐串鍊,踉蹌蟹行,押上警車,還有一群趴在地上被斥喝,弓著背、垂著臉,鏡頭攸然而止。後續的進展,我們不得而知,但少不了要嚐些苦頭了。

這些畫面,令人久久不能忘懷。畢竟他們都是些十五、六歲的青少年,像你我家中的孩子、或鄰家的子女。他們正值人生的黃金時期,他們都是社會未來的棟樑、國家希望所繫……,如今……,這些孩子的父母、親人見到這些畫面時,將情何以堪!他們的淚水,何人能見及!

誰該為他們負責?近年來,許多人感歎我們的社會病了,亂象遍及各階層,犯罪年齡降低,令人憂心。董氏基金會曾在85年7月作過一項調查,發現大台北地區有三成六的孩子感到不快樂,因為他們覺得無人可談心。雖然物質豐裕,心靈卻貧乏,這種孤寂、無助的感覺,實在是社會的警訊。因為沒有安全感,亟待尋覓幫助倚靠,卻常因涉世未深,落入試探的陷阱之中,甚至走上不歸路。

「耶和華如此說:在拉瑪聽見號咷痛哭的聲音,是拉結哭她兒女,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耶三十一15)

拉瑪在耶路撒冷以北8哩之處,猶大被毀,選民將被擄至巴比倫,迤邐的隊伍綿延。據聞巴比倫軍隊嫌老弱無益,遂在拉瑪大肆殺戮,母親無力挽救愛子,故哭子的哀號遍野,是民族的受難之地。而昔日拉結生子,因產難而死也葬於附近;她眼見愛子產下,卻無力撫養,無奈悲傷地哀鳴,令人慟容。今亡國、喪子之痛,無以名之,以拉結(有全國母性之代表意義)哭子相提並論,而有此預言。

這慈母無人能安慰的傷痛,是因為兒女都失去了,都不在了,白髮送黑髮,本是人生至憾事。父母親眼看著兒女一日日茁壯成長,卻在信仰道路上,與主日行漸遠,甚至失去蹤影,這樣的傷痛,是難以抹去的。想到主耶穌的吩咐:「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路二十三28),也想到了自己的責任,對管理受託的產業(詩一二七3)是否盡了本分?

教員也是兒童信仰上的父母,對帶領小羊至主前,可曾善盡託付(約二十一15)?孩童的動作清潔、正直,都顯明他的良善本性,帶領他走正路,永不偏離直到主前(箴二十11,二十二6),對那隻有看不見的將來的小手,我們可曾牽扶他,讓他走得更穩健?我們可曾讓他有孤寂、無助,沒有人可以談訴的淒涼?

教會更是屬靈的母親(加四26),主的僕人──牧者,責無旁貸應有嚴父的堅毅、慈母的溫柔(帖前二7、11)來帶領群羊。看到教會青年的流失,牧者豈能無動於衷!(結三十四1-6)。

全民教育的口號漫天價響,但落實則有待加強,為了教會的成長,這是一件扎根的工作。七十周年奮興的「熱潮」,豈是隨著時間即告消褪?在既有的基礎上更加勉勵、更加殷勤,才能有所成效。

見到幾處「葡萄園」的工作,深受感動。因為見到參與服事的同工盡心盡力地投入,工作果效得到學校的肯定與稱許。許多參加社團的學生,操行秩序都有正面的改變,基督的愛在那當中,主的光照著他們,這是主耶穌要我們結出的榮神益人的果子,應當把這樣的工作精神再擴大到更多地方,使社會少一分黑暗,少一個浪子。

我們也要把這樣的精神導入內部,不是說教員對宗教教育作得不夠好,而是面對那些尚未認識真神,不熟悉主訓的活潑青少年,我們要有更大的耐性、彈性的愛心,婉轉有智慧地帶領他們。在這衝擊大、變化多的世代中,這種工作態度是需要的。

拉結終將不悲觀!神應許說「你末後必有指望,你的兒女必回到自己的境界。因為以法蓮是祂的愛子,是可喜悅的孩子。」(耶三十一17、20);願我們齊心努力,使耶路撒冷的女子──拉結,因她的流淚撒種,能歡呼收割!

(原[宗教教育]131期,1997年01月號)


作者: 牧為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