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37期1997年6月)
時勢評論:[宗教教育]你可以帶得更好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鄉民

當青少年的父母被問及:「他們可愛嗎?」鮮少父母會給予肯定的答案;而這段時期的學校老師或教會教員們,也不到半數的人會想要讚許他們。因為在這半大不小的年紀,已漸找不到天真無邪,也缺乏依偎父母的那份貼心,然而他們的心思卻是逐漸開廣,情感也愈來愈豐富且感性。

用「人生十字路口」可以形容青少年的境遇;「不穩定」也是他們的代號。缺乏實際生活歷練,又面對不斷加入的新事物、新思想,加上身心的急遽變化等複雜的狀況,非常需要求助又不得其門,身為父母或教員的您,倘若肯用心看待這群大孩子,您會從旁幫助他們的過程中喜愛他們、欣賞他們。

一、和青少年多談心

從國中階段開始,我們就可發現這個年齡的孩子有愈來愈多的「祕密」,常常緘默不願表露自己,甚至不喜歡理人。難道他們真的不愛溝通嗎?事實不然。他們願意被了解,更希望被關心、被支持。如果您帶著真心的關懷,不以主觀批評的語氣和他們交談,您將會打開那個似乎封閉的世界,而在他們的內心世界找到「容納您」的一席之地。那時,您這個大朋友會成為他們重要的「補給站」。

因此,教員在設計宗教教育課程或教學方法時,應多考慮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增加雙向溝通的活動或設計與青少年切身相關的專題。例如:主題為「我和家裏的誰最有得聊?」、「我在學校快樂嗎?為什麼?」、「我的知心朋友」、「我所期待的初(中)級班」……等等,藉著描述(以文字表達的效果可能更好)去發覺隱藏在背後的問題。

二、營造溫馨的團體

曾經聽見中級班學生對話:「XX老師一見面就板著臉,一點笑容也沒有,……」另外一間教會有位中級班教員則喜悅地說:「我們這一班學員,兩年來愈來愈懂事,雖然我們講課技巧不是很好,藉著溫馨的關懷及鼓勵來肯定他們,現在我們的默契相當好,不必多話就瞭解彼此的意思。」的確,溫馨的關懷(每次見面的微笑或一句問候)和陪伴學習都是青少年極需要的一股穩定力量。

何謂「陪伴學習」?即一起學習一件功課或參與他們的活動。例如學員上課時,教員坐在教室後面也一起上課,隨時提供協助,也從中瞭解他們的感受。又如一起讀經,每週利用短短10分鐘,與學員輪流主持,分享心得。或在共習活動中,教員們也一起加入,分享其中的樂趣。

作為學員間彼此的橋樑也是教員重要的角色,促進學員間彼此的瞭解與關懷,建立屬靈弟兄姊妹的友誼。如:為家庭有困難的學員或信仰不堅定的學員提名代禱,或一同前去訪問、慰問生病或缺席的學員。

三、一個也不失落

許多教會的青年班都可以看到一個現象──隨著年級的增長,出席人數逐漸減少。曾有班負責問道:「已經缺席一兩年的學員,還能算『在籍人數』嗎?」也有不少教員問及:「有些學員再怎麼訪問,都無法說服他來教會,怎麼辦?」

主耶穌在《路加福音》第十五章以失羊的比喻告訴我們:永不放棄迷失的一隻,是牧者的精神。縱使有的學員已漸被遺忘,主豈不託付我們要盡心找回?因此我們應有「不要斷了線」的重要觀念及作法,永遠視迷失的羊是我們圈裏的。

如此可以做的工作,除了不停止訪問外,還有電話問候、寄送教材及刊物、學員們的慰問卡、班級的消息及提名代禱,並且提醒教會同靈在學校或在外相遇須主動打招呼,尤其同性的同靈更要主動邀請他們參加聚會,不疏遠彼此的關係,讓教會對迷羊有歸回的吸引力。

青少年之難帶領,端在「用心」的程度,投入時間、精神,放下您的身段(不是高高在上),心存了解與扶持的態度來親近他們,深信您會獲得他們的心,讓彼此在神家中都得成長。

(原[宗教教育]136期,1997年06月號)


作者: 鄉民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