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7期1999年12月)
靈修小品:[青年團契]兩把?一把?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因心

經文:《傳道書》第四章4-8節

在我國中的時候,我曾被樹林車站邊的一個賣炸芋頭餅的小吃攤深深吸引。每當我放學拖著疲憊又飢餓的身子從板橋坐著火車回來,經過這個顧客圍繞的油鍋,忍不住停下腳步望望那些在鍋邊慵懶地躺臥的炸芋頭餅。金黃色的麵皮,內中包著紫藍色的芋頭餡,一面緩緩地滴下晶瑩剔透的油汁,一面散發著迷人的香氣,對著饑腸轆轆的行人大拋媚眼。因此我常忍不住掏出口袋僅夠買一兩個的碎渣銀兒解解饞,陪伴我渡過從車站走回家的路。

直到有一天,母親因事不在家,給了我晚餐的錢叫我自行解決,當我同樣拖著疲憊又飢餓的身子來到這小吃攤前,我一口氣買了十個炸芋頭餅,沒想到我為了將全部的炸芋頭餅吃完,結果換來一陣噁心、嘔吐,從此我再也不敢吃炸芋頭餅。

滿了一把,得享安靜,強如滿了兩把,勞碌捕風。(傳四6)

滿了兩把的生活?


1.換來惡質競爭的後果

想想一種情境,當一群人參加趣味競賽,比賽的規則就是用最原始的道具─手,各隊人馬要把這頭的綠豆放到對面約十公尺距離的空罐子中,看誰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放最多的綠豆。此時參加的人最有可能抓了兩把綠豆,或是兩手捧著綠豆,短短的路途中,他的心思意念就是手中的綠豆,在這場激烈的比賽中,誰會只有抓一把綠豆,悠閒地散步,空著一隻手手足舞蹈,撥一點心思想些與比賽無關的事呢?

其實人生的舞台何嘗不是如此,有太多人專注於手邊的「綠豆」,兩把抓得滿滿的,處心積慮地想贏得這場比賽,因為追求成功是人的天性,既然這些人將成功的定義認定為「放入比別人多的綠豆」,只抓一把怎麼可能贏得比賽呢?「我也看出各種勞苦和一切工作的技巧,都是出於人彼此的競爭。」(《思高譯本》傳四4)。因此人的競爭成為一窩蜂模仿跟進,將冒險犯難的拼戰,集中在同樣的競技場,好像籠子的鸚鵡,辛苦地踩者轉輪,但完全沒有前進,沒有獲利。

或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生存模式,造就了進步繁榮的社會,但人的競爭背後,往往都會隱藏著一股資源搶奪的動機,這類的惡性競爭常常導致零和的戲局,「贏」的一方必須為了勝利付出代價,而輸的一方則完全失去競爭的標的物。

試問一場抓綠豆的趣味競賽,假若勝利者只是獲得一陣鼓掌聲,那誰會太在乎誰輸誰贏呢?但假使勝利者可得一百萬獎金,那麼一樣的綠豆,兩者的價值意義卻有天壤之別,因此嫉妒的狂瀾無形中就在比較多寡之間發酵起來,差異越大,嫉妒的傷害就越深。「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撒上十八7),兩人十倍的讚美待遇也相對提高掃羅內心「十倍」的嫉妒指數,因為這會牽引到未來領導權的轉移,偏偏大衛又涉世未深,不諳人性的險惡,反倒表現越來越出色,最後只有遭掌有政治資源的領導人追殺。

2.換來孤獨、自私的生活

能夠滿了二把,通常需要「過五關,斬六將」,即使得到了,也很難擺脫「狼群」虎視眈眈的環伺,因此站在金字塔頂的人,雖然享有踏盡天下豪傑的快感,但他內心所擁有的空間正如塔頂一樣的狹窄,不願與人分享他手邊所擁有的,即使孤獨痛苦,卻不願放棄。

我記得在念小學的時候,當時的國語課本有這樣的故事:有一個小孩,鄰居長輩給他一罐糖果,但他母親怕他蛀牙,因此每天只給他一粒糖,然後就將這罐糖果放在廚房的櫃子上。有一天他媽媽外出,他就立刻拿椅子奮力地將那罐糖果拿下來,隨後他也就將手放在罐內,大大地抓住一把,想大快朵頤一番。哪知道他卻發現他的手拔不出來,那時他一邊哭,手又疼,卻捨不得放下手中大把的糖,直到他母親回家之後,他才因為放開手中的糖而得以釋放。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好不容易逮到抓一大把的機會,豈可因為內心的痛苦而輕言放棄呢?但自私的掠取只有換得更孤獨的桎梏,因為無法信任任何人,他無法享受與人分享的溫馨,「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傳四10)。滿了兩把的優越感是自戀的產物,一個內心只有自己的人,唯一陪伴他的就是掠取的快感,因此正如《傳道書》所說的財主一樣(四8),他的生活無目標,為了工作而工作,成為工作狂、守財奴。

3.換來勞碌捕風(6)

《傳道書》的作者特別語重心長地提醒那些想要滿了兩把的人,他們最終的成果不是一把的兩倍,而是歸於零──「勞碌捕風」。

我特別在英英字典查「享受 Enjoy」 的意思為何,字典上是這麼寫著:

「Enjoy:get pleasure from──從某人、事、物中得到快樂。」

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擁有卻不享有」,因為人只會在乎「get from」,忘了「get pleasure from」,所以擁有一大堆資產的所有權,卻交付給別人享受,自己承擔維持擁有所有權的風險與痛苦。

最令人氣結的是:空空而走,所勞碌的一切,卻留給別人踐踏。難怪《傳道書》的作者會感嘆地說:「我轉想我在日光之下所勞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絕望。因為有人用智慧、知識、靈巧所勞碌得來的,卻要留給未曾勞碌的人為分。」(傳二20、21),最後又補了一句「這也是虛空,也是大患」,因為他所留下來的利益,成為各方覬覦的焦點,至於他勞碌的過程,早已被世人拋諸腦後。

一把平靜的生活


所謂一把是一隻手掌心,與兩把—雙掌合起來的一捧相對比。在人生的舞台上,智慧人會用一隻手抓住所追求的事物,留下另一隻手可以活動自如,至少當跌倒的時候,那隻自由的手可撐住全身,防止所得的全然失去。可是問題是如何才能過一把的生活?

首先人千萬不要走極端,有人終日暴露在壓力、不安下,最後乾脆不做了,兩手抱著閒閒站著,《傳道書》形容這類的人是愚昧人,因為他只會吃自己的肉,一事無成,失去人的尊嚴(傳四5),難怪會有人說:「懶惰是慢性自殺。」保羅對這類人十分感冒,因為他們用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絕付出勞力,又為了想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因此整天只在多管閒事,製造紛爭、擾亂,最後要落到被人警告「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的窘境。(帖後三10)

要過一把平靜的生活,千萬要記得留一片喘息的空間給神。《箴言》的作者告訴讀者:

少有財寶,敬畏耶和華,強如多有財寶,煩亂不安。(箴十五16)

因為懂得敬畏神的人,會以有限生命的角度看待生命,正如摩西所說「有數算自己日子的智慧」(詩九十12)。一個人越親近神,越發覺自己渺小、無知,自然就能用謙卑、嚴謹地態度看待事物,酌量自己的能力來處事。泰戈爾曾說:「想做的是太多,時間卻太少,要撿真正有價值的事來做。」當輕重緩急釐清之後,內心自然能夠平靜許多,那是一種實在的平安。

當耶穌向眾多跟隨祂的人呼籲:真正要跟隨祂的人,必須要先愛祂勝過一切,然後要受苦、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主(路十九25-27);但稍後又要求跟隨祂的人,要像蓋樓以及打仗一樣,要酌量自己的能力與「本錢」。計算成本可以限制我們想要做的事,避免我們將能力與需求看得太高;至於取捨也是必須要考量的事,是戰是和,需要相當的智慧,尤其當我們浸淫在成功之中的時候,難怪會有人認為「決定不要做什麼比決定做什麼還要難」。

我很欣賞亞古珥的觀念,他想過中庸的生活之前,他覺得要從根本做起,也就是從內心實實在在地蛻變,「求祢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箴三十8)。的確,我們太需要誠誠實實地面對自己了!當我們透過反省、自我省思、自我了解,那就是真誠地自我實現,把神創造給我的特質,藉由靈修把刺眼傷人的凌角磨掉,即使無法成為完整的圓,也能被磨出渾厚圓滑之獨特的形。

很可惜,我們一生當中,存在太多沒有反省的模仿行為,將我們內心的鏡子架在眾人的民意上,那是心像實現,用別人的眼光來塑造自己的口型,這很容易讓虛假與謊言纏身。戴上面具不讓人看出他真面目的人,只有恐懼、膽怯、猜疑。即使換到了「兩把」掌聲,掌聲息了,曲終人散,所得的只是勞碌、倦怠,莫名的驚惶、孤獨與失落感油然而起,因為真實的自己已經沉溺在虛榮海之中,甚至想用結束肉體的生命來逃避行屍走肉的真相。

保羅立志在福音尚未傳到的地方傳道,他說:「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羅十五20),這不是說他心眼小見不得人好,而是避免有互相比較、競爭的包袱。福音尚未傳到的地方,神的工人要從頭開始,在當地人尚未接受福音之前,他要遭受不被人接待、尊重,甚至排擠與逼迫的窘境,但卻也避開同儕的嫉妒,使他更能專心自在地傳揚神國的福音。換個跑道,雖然割捨了許多資源與感情,但退一步海闊天空,少了競爭的對手,自然就能換取一份寧靜、自在與真實。

※   ※   ※


人活著不是為了要比人優秀,而是要活得有尊嚴、有價值,這些不是與別人呈現消長關係,需要掠奪有限的資源然後比較得來的;乃是個人自己要與神面對面,檢視自己是否完全發揮了神與生俱來賦予我那種獨特嗎?回歸神吧!因為祂才是價值的主宰、尊嚴的主宰,更是我們生命的主宰。找到了答案,得到的是豁然開朗的紮實,那種平靜勝過做了成千上萬沒有答案的練習題,您說是嗎?

(原[青年團契]1999年12月號)


作者: 因心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