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71期2000年4月)
時勢評論:[聖靈月刊]耳語和信念

政治權謀者深知人心如流水,脆弱無定,易於掌控。只要能捉住民心浮動的剎那,適時放出令人無從冷靜思考的「耳語」,就足以混淆視聽,震撼天地。更高明的是如此陷人民於歇斯底里之中,卻仍讓人自以為做了正義的自由選擇!此一招數,古時有之,今日有之,中外皆同。

一句帶色彩的疑問:「這不是木匠的兒子嗎?……這人從哪裏有這一切的事呢?」(太十三53-58),將本來稀奇主耶穌基督教訓和智慧的同鄉人轉為鄙視主的反對者;一句「保羅帶外邦人進聖殿了!」的耳語,竟然使全耶路撒冷震動,百姓沸騰,群起拿住保羅下到監獄(徒二十一27-30)!

所羅巴伯帶領回歸聖城的選民重建聖殿受阻時,耳語「建造神聖殿的時候尚未來到」在選民當中蔓延(哈一2),使得重建工作不但欲振無力,選民更因相信「神的旨意未到」而心安理得地專為自己打算,任憑聖殿荒涼。

耳語使人心亂。耳語所打亂的不只是選民屬靈發展路線,更令人憂心的是在人云亦云裏,選民失去了真理方向,錯把撒但工作當做「凡事互相效力」,錯把自己又懶又惡的結果當成「神有神時候」的「美好旨意」,因而面對撒但在基督教界裏撒下的耳語混亂,不但抓不住中流砥柱的信念來對抗,竟也心安理得地隨流定向,熱鬧一番。就如騎驢的故事一樣,聽耳語,不知該騎不該騎?誰騎?最後,只好隨著耳語的轉變每樣推行三分熱,在耗盡心力之餘,還以為把住了社會脈動!

生活在這怎麼說怎麼有理的耳語時代,我們更應當裝備思想,細細琢磨主耶穌為什麼對眾人要祂「為猶太社會盡一分力量」,要祂「起來登高一呼拯救被異族統治的同胞」,甚至要「強逼祂作王」所做的回應竟然是充耳不聞地獨自退到山上去?

更在深入禱告後的隔天進而斷然拒絕再行「變餅飽民」的社會善行,只談與現實無關不著邊際、令人聞而生厭的大道理:「我是天上來、使人不餓令人不渴的糧。」為什麼主在一婦人打破至貴真哪噠香膏膏祂,引起在座幾人因這浪費心中不悅時,主對他們的回答竟是:「由她吧!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可十四3-9)。這些顯然會與社會脫節,並且必然引起許多毀謗耳語的言行,為什麼主耶穌還能大聲地說清楚,行明白?

其實,主不為風潮所動的原因很簡單:主不但洞悉撒但要以俗事俗語俗價值來纏綁祂的計謀,而且知道自己從哪裏來(我是從父來,故我以我父事為念),來做什麼(我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因有這中心信念,故主能在耳語的壓力下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前進,在痛苦的掙扎裏抹去自我的意願,在鞭傷譏笑的十字架上成全了神大愛的奇妙救恩。

沉住氣前進,是對抗滔天聲浪的最大利器。要沉得住氣前進,內心就必須先植有一不動的屬靈信念和自我認識之根基。如果沒有了這塊基石,則昨日屬世耳語的「神學素養」、「成本效率」、「關懷回饋」、「政治改造」將蛻變成今日屬靈思考的指標。從此「刻苦己心謙卑服事的素養」、「全然奉獻恆切禱告的功效」、「白白得來白白捨棄的救恩回饋」,以及「力行神言的聖靈改造」恐將永遠被遺忘!

面對積非成是的耳語世界,我們不禁感嘆自問:身處「基督在這裏基督在那裏」的末日,真耶穌教會的同靈是否仍記得「真耶穌教會」存在的意義?真教會從哪裏來?她來做什麼?我們是否還具有初期工人那「唯一」與「不靠勢力,不靠才能,但靠神聖靈成事」(亞四6)的堅毅信念?


作者: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200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