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何語採訪

什麼樣的工作適合基督徒?什麼樣的工作又不適合基督徒?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些答案,但是每個人的答案又多少有些不同,正如神給每個人的功課也不盡相同。在工作中,盧靜如學會倚靠、學會感恩,學會用開闊的心胸面對人事物、用認真的態度面對信仰。

人約黃昏後


初春乍暖還寒,背著行囊走在南京東路上,避不開下班人潮的熙攘,躲不過往來車流的咆哮,更掩不住心中無限的期待與欣喜──老早就聽說從事旅遊業的盧靜如熱心風趣、見聞廣博,一次意外的偶遇,果真讓我印象深刻,因此,面對這次的正式約訪,挖寶的期許,使人不自覺地雀躍起來。

走進旅行社,盧靜如還在忙,我趁機到處看看:窗明几淨的辦公室,井然有序的佈置,沒有過多的裝飾,卻有一種親切自然的舒適感。坐到椅子上,看著個子嬌小的盧靜如不停忙進忙出,聽著她詳細解答客戶的疑問:「現在台灣沒有兌換馬幣的服務,所以必須兌換美元,要兌換多少,就要看您的需求,通常……」,太過專業的東西,我不是很懂;不過她認真的工作態度,卻顯露出屬於專業人的執著。

工作中的體會


一陣忙碌過後,盧靜如這天的工作也暫告段落,我們找了一家餐館用餐,並談起她的工作:「這個行業非常多元化,對於各種事物接觸很多,接觸多種的文化與人。當然,我看到了很多複雜面,但我把它單純化,我只認為這是因為神給人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心理狀態、不同的性格;祂創造人不同的一切,讓人直接互動,透過不同去試著彼此了解,然後讓每個人去學習如何成為神的形像。」

這樣的開場白深深地吸引我,感受到的絕非過多的人本思想,而是經過淬鍊的生命,在歲月中謙卑、茁壯。我急切地想知道:這個工作究竟有多複雜?她又是如何踏入這一行?一路走來,又有多少的辛酸與成長?

神的保守與帶領


昏黃的燈光下,盧靜如緩緩道出從事這個行業的歡喜與哀愁。

20多年前,她剛接觸這個行業的時候才18歲。「那時候因為舅舅合資的旅遊公司有些內部問題,需要一個可以信任的人來協助處理公司事務,而我又剛從商職畢業,所以就一邊準備隔年的升學考試,一邊在舅舅的公司裏打工。」她說。

剛開始,她只做很簡單的文書工作,以及帳目的核對。後來,她完成學業後,舅舅也離開了原公司,另組新的旅遊公司,於是盧靜如與旅遊業正式結下不解之緣,從基本的票務學起,然後經過各項考試,取得各種證照,成為專業的旅遊人。

對盧靜如而言,技術性的能力培養並非難事,然而,面對高度複雜的業界生態,卻讓她屢次萌起辭職的念頭。因為旅行社的工作除了內容繁瑣之外,牽涉的人際關係更非單純,形形色色的顧客要求、有形無形的業界行規、同業間的惡性競爭,樣樣都讓她不知所措。尤其是有些同業為了業務與客人上床,或是到特殊場合陪客人的現象,不單挑戰她的道德觀,也挑戰著性格與信仰。

「在我年輕時,面對這些人,我會想要逃,不想做,因為我覺得這不適合我,我的個性害羞內向,我不知道怎麼應對這些人,我不知道怎麼辦。」盧靜如有點激動地訴說這段心路歷程。

我好奇地問:「那你後來是如何在複雜的業界生態與自我的堅持中取得平衡?」

她笑著回答:「當初我很想逃避,可是我又覺得在這裏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如此放棄,真的很不甘心;所以,我學著跳脫情境,轉換角度思考,用行為來證明一切,靠著神的幫助與保守,最後終於走了過來!」

堅持可為與不可為的份際,用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在神的看顧與保守下,使她在面對同業時,雖然與眾不同,不過卻沒有遭到排擠,也使她有了新的觀點與視野去面對複雜的職場。

她語重心長地表示:「一般人都會認為旅遊業的人(尤其是帶團的人)很容易品行不端,例如女孩子會隨便和人家上床,會抽煙、打牌,喝酒喝得醉醺醺的;但我一直認為旅行社不是這樣的,是這個大環境讓人很容易墮落,因為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因此會追求這些感官上的享受,也很容易迷失。所以我認為不需要鄙視這樣的次文化,從這樣的現象,我們可以了解人性的弱點,我認為這些人是需要幫助的,而我們或許就是那些人。」

常被同業笑稱不像旅行業者的盧靜如在言詞中充滿關懷,正是由於這樣複雜的環境,讓她學會用柔軟的心去看待不同的個體;也正是由於這段艱辛的經歷,讓她對基督徒的身分與使命,有更深的體會。

豐盛的收穫


走過漫長的業界生涯,盧靜如覺得收穫最多的是性格上的磨練與視野的開闊。因為當專業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勢必會接觸到帶團的工作,然而,團員的品質良莠不齊,各樣的要求也不一而同,所以各種人際狀況也應孕而生。而過去的她是一個很害羞、很內向,不大會表達自己的人,遇到事情總是有很大的挫折感與自卑感;透過這份工作的磨練與訓練,她認為自己在人際關係、處世智慧,以及面對信仰的態度,都有長足的進步。

「有很多人會告訴你很多事,你會去體會到什麼樣的人,他們的事情、做法、說辭,不同的人如何詮釋一樣的事件;你會感受到,什麼樣的人的說法、做法,讓你感覺到最舒服,達到最完美的境界,你就像那樣的人學習,因為透過人的模式,讓你將這些事情烙印在心裏。

當然,禱告也是一種方式,人向神禱告,神會告訴我們怎麼做,可是怎麼做是透過實際做的模式的結果,讓你更能印證這些事情,在這個行業中,我就是逐漸地朝這個方向發展。」靜如侃侃而談,親切的臉龐上,透露著無盡的感恩,以及成長的喜悅。

盧靜如表示,在她的帶團經驗中,曾經接觸過各種人,也曾遇到過很難纏的人、脾氣很暴躁的人,甚至於大哥級、大姊級的地痞流氓,以及特種營業的女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與行為模式,也會引起不同的問題。因此,每當事情發生,她總是會試圖去了解當事人的感受,並給予最適當的協助。

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年輕時的一次出團經驗。當時她的團員中有一個從事特種營業的女孩,這個女孩由於旅遊過程中的一些事件,而感到非常不滿,所以在車上用許多盧靜如聽不懂得的髒話罵她,使盧靜如非常難堪,也非常難過,但是盧靜如嘗試用她的角度去思考,順利化解了紛爭。

盧靜如說:「我嘗試用她們的立場去了解她們,假設我是她,和她一樣的境遇,我會怎麼樣;也許我會和她一樣,也許我會比她們還糟,我想,這正是神要我學習的地方。」

如果說生命是最大的奇蹟,那麼生命歷程就是最好的見證。這幾年來,盧靜如在工作中不斷地面對爭執、處理爭執,每經過一件事,她就又成長了一次。

談話中她一再強調:「現在說得很容易,可是那段過程真的很苦。」我能感受到那段過程的艱辛,更能感受到她對神的感恩。

專業事奉路


約在五六年前,一次因緣際會讓盧靜如接辦了總會的團體旅遊,也為她開啟了專業事奉的道路──除了總會每年的團體旅遊之外,許多教會或弟兄姊妹要出國旅遊,也都請她代辦。

「辦理教會的旅遊活動讓我和教會的關係更親近了!」盧靜如開心地說。她的眼神裏散發著喜悅的光芒,而我的腦裏正浮現著某位同靈的話語:「上次盧姊妹辦的旅遊讓我們好感動,我們後來才知道,有很多服務費她都沒有收。」

「我不記得了!」是盧靜如對這件事的回答。但談到更多的是她的工作理念:「工作本來就是要賺錢,所以我不會做白工,更不可能讓老闆虧錢,不過我會把每個客戶當成自己的親人,盡最大的能力提供最好的服務。」

了解她的工作態度之後,對同靈感恩的話語卻有更多的不解,是訊息有誤,還是另有原由,我仍不死心地拼命追問。

「舉辦教會旅遊和舉辦一般的旅遊不同,因為有很多細節要特別注意,例如行程不適合安排參觀廟宇或一些特殊的表演,這是很基本的,所以只要是教會或同靈的Case,我不但會像平常一樣兢兢業業地處理,而且更加仔細謹慎;不過該賺的錢,我還是會賺,沒有人做賠本生意嘛!只是如果是給我個人的小費或服務費,那就另當別論了。」一貫的專業,更多的貼心,加上樂於付出,使盧靜如所辦的旅遊總是佳評如潮,也讓她越事奉越開心。

面對不同信仰的態度


由於旅遊業是一多元性的行業,因此,在盧靜如的工作中,時常會接觸到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不同的信仰模式,所以當我們談到如何面對不同信仰的問題時,她說:「我認為神要我們透過人去反觀自己,去學習成長。對我而言,在我的工作上,我必須到寺廟,我進寺廟,不過我不會去拜它,但是我會把它當作一種文化,因為我發現,宗教在某些國家裏面,它佔有很多文化性跟人文上的主導地位,它影響著整個國家的一切。因為我愈了解他們,我就更清楚自己的信仰,我知道自己的信仰是正確的。」盧靜如肯定地說。

除了嘗試去了解之外,盧靜如也強調絕不批判的原則:「因為我覺得批判只會造成彼此之間更大的對立。譬如說,你希望他能跟你一樣,希望他能了解你;可是在要別人了解你之前,你是不是要先接受別人,才能讓他了解你,我想這一點很重要的。不能先批判、排斥別人;否則把神給你的機會將別人排拒在外。」

盧靜如舉了一個她和朋友相處的例子,她說有一個朋友是虔誠的佛教徒,這個朋友常對她說:「為什麼我看到的基督徒都跟妳很不一樣?那些基督徒一天到晚都想跟我傳教,我快煩死了!他們總是跟我說我的信仰有多麼不好,我的信仰有多麼糟糕,我真的快煩死了!」這個朋友和盧靜如相處了20幾年,他們感情很好,這個朋友也很喜歡盧靜如,因為和她們在一起不會有壓力。

盧靜如不會指責她的信仰觀念,盧靜如會與她討論自己對信仰的觀念,與她分享對信仰的感覺,也會聽對方詮釋自己對信仰的觀念與想法。盧靜如表示:「我覺得許多很深刻的、很內心的世界,是必須要透過生命的實驗,才能夠落實在每個人的心中,就如同很多生命的實驗落實在我心中,我對我的信仰更肯定。

我沒有比別人更好,是主耶穌的揀選,我比較幸運,生長在基督教的家庭。她有她的生命經歷,她有她落實在她生命中的生命體會,我必須尊重她曾經擁有過在她生命中所刻劃下的每個痕跡,假如她是神所揀選的,我認為她今天所遭遇的一切,都是神允許的,那麼我該做、能做的,就是讓她了解、讓她體會,將來有一天她可能會有機會走進我們教會,那時候我相信她會全然地接受。」

身體力行是盧靜如對信仰的態度,她認為信仰存在於生活當中,所以不需要刻意向別人推薦。「我走出來,別人就知道我是基督徒,不需要我刻意去講,別人從我的行為與態度,他們就可以看到我所信仰的神。」這是盧靜如的執著。她深信:不讓他人排斥,才是讓他人接受的第一步。所以當她面對不同信仰與文化時,總會抱著更寬闊的心去面對它們。

「我覺得人要在互重、互諒下,將基督徒的形象表現出來,灑下神要讓人感受到的基督徒的香氣,不管他的背景如何,而能平和、溫柔地對待每個人。所以,我可以跟不同信仰的人談得很愉快,我不怕談信仰,我可以跟他們談,談得很深入,如果他們願意的話。」聽了這番話,心裏滿是感動:是多少的磨練,才能讓心如此柔和?

未了之言


從無所適從到平衡自在,從排斥到釋懷,面對這份工作,盧靜如走過一段很長的艱辛路程。她說:「祂讓我知道,祂是藉由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讓每個人去學習如何成為祂的形象,因為我們講神的形象是一種形容詞、是一種觀念;但是要怎麼樣去做,那是一種實際上的行動。這種行為不是你在一天當中就能體會得到的,是需要藉由不斷和很多人接觸當中,去體會學習的。」

一路走來,滿滿的恩典與感謝,讓盧靜如收穫不凡;而她的經驗,也為我帶來深深的省思:神所要的到底是什麼?基督徒生活在亂世,又該以何種態度來面對紛雜的職場生態?腦中浮起《彌迦書》中的一段經節:「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我想盧靜如為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註解。

(原[青年團契]2000年07月號)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7/01/2000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