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陳光照

中國歷史上很有名的「靖難之變」,發生在明朝的第二代皇帝,當朱元璋把皇位傳給長孫允炆時,惹來兒子朱棣的不滿,演變成骨肉相殘的慘劇。根據稗官野史的記載:朱棣的大軍攻陷南京,直逼皇宮時,建文倉皇中削髮改裝成和尚,趁亂中逃出京城,失去蹤影,成為歷史上的懸案。

在《聖經》中也有三位君王,為了隱藏身分改裝的記錄,到底他們是為了什麼原因,竟然不能用本來的面目見人?他們所要達到的目標是否得償?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探討、深思的。因為,我們成為基督的門徒,在屬靈的國度裡,身分就是君王。

「祂愛我們,用自己的血使我們脫離罪惡,又使我們成為國民(原文為王),作祂父神的祭司。」(啟一5-6);我們既然藉著耶穌基督的寶血,洗淨我們的罪孽,死的權柄已不能在我們身上作王了,在靈性上已是復活的人,要與基督一同作王(啟二十4)。

彼得也說:「我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彼前二9)。可見,作神的子民滿有福氣,有君王尊貴的身分,神藉《聖經》警戒我們,凡是違背神的旨意,卻刻意去改裝隱藏身分,下場是堪憐的!

一.掩飾身分,做事暗昧

掃羅當王初期,有撒母耳在旁指導,尚能遵守神的命令,剪除國內交鬼的、行邪術的。但到了後期,心高氣傲、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違逆神的旨意,令撒母耳非常痛心,不願再見他的面(撒上十五35)。

撒母耳死了,掃羅將要面對與非利士人交戰時,內心空虛、惶恐,想要求問於神人又求助無門,只好改裝,瞞著自己王的身分,反去求問交鬼的婦人,要她招撒母耳的魂上來,這種作法可謂病急亂投醫,何等愚昧!

不但違反了自己所訂的法律,也被魔鬼愚弄,最終不但沒有得到安慰,反而驚懼仆倒在地,全身無力。上戰場完全失去勇氣,以被殺收場。大衛作了哀歌:「英雄何竟仆倒,戰具何竟滅沒!」令人歔欷。

掃羅改裝的目的,無非是要掩飾王的身分,免得被人認出,遭人議論,也怕交鬼的婦人躲起來,讓他找不到。他要交鬼的婦人替他召撒母耳,原意是想從撒母耳的口中聽到神的指示,冀望能得到幫助。

但撒母耳生前都不願見掃羅的面了,怎麼可能死後違背自己的本意?況且作為神的先知怎會去聽命於女巫的法術?可見出現的是魔鬼假扮作撒母耳的身影來愚弄掃羅,所得到的答案適得其反。

基督徒不可忘了自己的身分。為了要在未信者的團體中得到認同,不敢承認自己是信耶穌的,不敢拒絕人家的敬酒、敬煙,或是舞會,其實若平時忠實、誠懇待人,發出基督的光輝,更會得人敬重,友誼也會更久更實在。主說:「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太十33),我們到底要討人喜歡,還是討神喜歡?

有一種信徒,以為暗中所行的,別人不知道,在教會裡,表現非常熱心、虔誠,在朋友群中卻又放浪形骸,隨從私慾行事,甚受歡迎,如此作為,表裡不一,豈不就是「改裝的王」?

保羅說:「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總要察驗何為主所喜悅的事。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倒要責備行這事的人。」(弗五8-11)

有位弟兄已犯了第七誡,但為了面子,照樣領聖餐,不久患了不知名的病,臥病不起,還一直要求母親保密;同靈不知情,一再代禱,病情更嚴重,等到過世時,母親才向傳道承認,令聽到的人覺得很痛心,連悔改的機會都喪失了。

所以,當作光明之子,禁絕暗昧無益的事,因為我們都是白晝之子(帖前五5)。

二.欲憑己智,脫罪避禍

亞哈聯合猶大王約沙法,要去攻打亞蘭國,行前召了一些假先知求問這次戰爭的結果將會如何?四百名假先知異口同聲表示神必幫助亞哈得勝,只有神的先知米該亞勇敢說實話:「我看見以色列眾民散在山上,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耶和華說:『這民沒有主人,……。』」明白指出亞哈必戰敗身亡。

亞哈嘴裡說不相信,內心卻忐忑不安,上陣時,要約沙法仍穿王服,自己卻改裝上陣。兩軍交戰時,亞蘭軍追著約沙法,他呼求神,神便幫助他,神又感動亞蘭軍離開他。有一人隨便開弓,恰巧射入亞哈的甲縫裡,亞哈還是傷重而死(代下十八16、28-34)。

亞哈存心非常惡毒又自私,不想是自己找人聯合作戰,卻只顧自己避禍而改裝,而使約沙法仍穿王服,成為敵軍追殺的目標,要不是神憐憫出手拯救,亞哈的惡計就得逞。生死之權掌握在神手中,亞哈終究逃不過神的懲罰。

「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傳八8),後面一句正是指著像亞哈這樣邪惡的人,雖然用心籌劃,想要避禍,卻仍逃不過「恰巧」射出的一支箭。「沒有黑暗、陰翳能給作孽的藏身。」(伯三十四22),所謂「自作孽,不可活。」這就是很好的明證。

主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人若不能常在我裡面,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裡燒了。」(約十五5-6),我們遵行主道,就是在主裡面,與主連結在一起,從主那裡得到真實的生命與養分,可以多多結出善果,但若離棄主,沒有了靈命,必遭致滅亡。

賣主的猶大為了貪圖三十兩銀子,便出賣耶穌,主的話未與他的生命連結,就像枯乾的枝子,被丟在火裡燒了。表面上他與主親嘴,好像是尊敬主,向主問安,其實是一種暗號,向祭司長的僕人指明要捉的人就是這個人,真是披著羊皮的狼,但他的結局卻是以上吊自殺收場,註定在地獄受永火的刑罰。

三.血氣行事,不得神悅

埃及王尼哥要去攻打伯拉河的迦基米施,猶大王約西亞出兵要抵擋,尼哥遣使者規勸約西亞說:「猶大王啊,我與你何干?我今日來不是要攻擊你,乃是要攻擊與我爭戰之家,並且神吩咐我速行,你不要干預神的事,免得祂毀滅你。」約西亞卻不聽從,改裝要與他打仗,不聽從神藉尼哥之口所說的話,結果被弓箭手射中,重傷而死(代下三十五20-24)。

約西亞是猶大國難得的好王,一生為神發熱心,除掉境內的邱壇,打掉木偶、雕刻的像和鑄造的像,潔淨猶大和耶路撒冷,又重修聖殿,派文士到各處讀律法書,要百姓遵守神的誡命,親自頒布守逾越節並獻祭,全國在信仰上呈現一片復興的景象,可惜這期間只維持十三年之久。約西亞死後,接續的王又行神眼中看為惡的事,不到二十四年,整個猶大國便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所滅。

本來埃及王尼哥無意與猶大王為敵,若不是約西亞執意要戰,又改裝掩飾自己的身分,何致惹出殺身之禍?若能聽從神藉尼哥所說的話,不逞血氣之勇,收兵止戰,繼續帶領百姓敬拜神,使信仰扎根,也能教育兒子(將來的王位繼承人)倚靠神,說不定神憐憫,延長猶大的國祚,豈不比爭強好勝來得更有價值?讓血氣蒙蔽智慧的判斷,殊為可惜。

主說:「一個王出去和別的王打仗,豈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萬兵去敵那領兩萬兵來攻打他的嗎?若是不能,就趁敵人還遠的時候,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條款。」(路十四31-32)。這一段話是耶穌要門徒謹慎地衡量自己跟從主的動機與決心,免得半途而廢。

祂用打仗為例,一般人都知道,出兵前必須謹慎衡量自己的實力,免得隨便出兵,打了敗仗:被人看笑話。耶穌的用意在提醒我們,凡事要經過審慎的考量,謀定而後動,非憑著一股血氣之勇,莽撞行事,一定無法成功。就像彼得輕率地否定主說他會三次不認主,保證就是必須與主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主,結果還是失敗了。

教會不能同心、信徒有了紛爭,最大的癥結在於人意太重,大家都認為自己非常愛主,對主忠心,可是所提出的看法卻是南轅北轍,又堅持己見,誰也不讓誰,這是為了面子還是意氣之爭?

祭司長、法利賽人也是自以為在為神發熱心,極力捍衛律法,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但背後所隱藏的卻是嫉妒(太二十七18)、是政治考量(約十一50,十九12),假借對神忠心的名義,行排除異己之實,這是人心的可怕處。

保羅責備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因他們中間有嫉妒、紛爭,這已不是屬靈的團體,而是屬肉體,與世人所行的無異。因此,我們應追求合乎真理,討神的喜歡,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以榮耀神為職志。

主耶穌稱讚真性情的拿但業,嚴厲責備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因為神是聖潔、真實的主(啟六10),祂要我們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包括虛假、爭競、驕傲、行事暗昧,而與神的性情有分,便能得到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彼後一4),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度。阿們!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8/01/2009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