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88期2010年1月)
主題特寫:為了敬虔操練自己──從《提摩太前書》看「敬虔」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Ariellenina

記得小時候,常常聽長輩說:「來到教會要敬虔,不可大聲喧嘩」,因此在那時很自然地就會將敬虔與「守秩序」畫上等號。等到青年的時候,又被教導說:「在待人接物上,態度要莊重,不要隨便……」,所以那時就認為做人要穩重、講話得體才是敬虔。

之後又被教導「言行舉止要散發基督徒的香氣,要有基督徒的氣質」……,後來漸漸地發現,以上所列出來的現象都只能算是敬虔現象中的一環。那到底敬虔的內涵是什麼?

從《提摩太前書》中看「敬虔」的意涵


根據希臘文字典對「」(敬虔)這字的解釋,就是吾人對某人或某物深深地崇敬,並對所崇敬的對象,產生自覺的義務,並且熱誠地實踐之;雖然這字原本並不等同於「宗教」上的專有名詞,但當時他們一般用到「」(敬虔)這字時,常常與「如何做才能接近神」、「做些緩和激怒神明的事」、「如何崇拜」等宗教意涵相關。2簡言之,當我們要論到「敬虔」的時候,一定無法跳脫出兩個重要的因子,第一,崇敬的對象是誰?第二,什麼是因敬虔而自覺的義務?

保羅寫信給當時駐牧以弗所教會的提摩太,3用了不少「」(敬虔)的字眼。「」(敬虔)在新約出現十五次當中,《提摩太前書》共記載八次,佔了超過一半的比例。

既然《提摩太前書》是老傳道寫給年輕傳道人的信,論到「」(敬虔),保羅便在第三章16節引述一首讚美詩說到:「毫無疑問地,敬虔的奧祕是大的,就是在肉身裡成為可看見的、在靈裡稱義、藉著使者被看見、在列國中被宣揚、在世界裡被相信、在榮耀裡被提昇的那位(直譯)」。4可見保羅把敬虔的對象,不但直指耶穌基督,更是以崇敬的態度面對敬虔的信息,也就是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成就十架救恩的救贖過程。

關於「敬虔的奧祕」中的「」(奧祕),是指一個沒有答案的祕密,或世間難解之事。5古典希臘文的「」被解作「任何隱蔽或祕密的事」,特別用來表達希臘神祕宗教中,只有奉教的人才可參與的神聖禮儀,就是透過宗教入門儀式,使人成為某團體的一分子。6

」(奧祕)也通常指著某件事在尚未向人顯露以前,是無法被知道的,而且有人想試圖揭曉,卻仍無法了解的意思。因此「」被翻譯時,常會被加上類似「先前不知道」的字眼,暗指除非這祕密的擁有者向某些人透露才可能被揭露。7

當保羅說到:「敬虔的奧祕是大的」時,我們根據第三章16節的詩歌內容來看,發現這「」(奧祕)就是福音的縮影,是神啟示的內容。8更明確地說,神將基督道成肉身9的奧祕,一直隱藏在祂永恆計畫中,10而且在「萬世以前」早已預定;11但歷代以來,它都是暫時被隱藏,不讓人明白,直等到那顯露的日子來到。12

根據上述的「敬虔」與「奧祕」的字義,我們將「敬虔的奧祕」歸納出三點:第一,為何保羅會說「敬虔的奧祕」,因為「奧祕」是針對被選召的人,也就是相信福音,被神救贖的人而說的;換句話說,若一個不相信神救贖大功的人,是沒有資格談「敬虔」,也不會有真正的「敬虔」。

第二,「奧祕」被傳遞的方向是上對下的,換句話說,真正敬虔的源頭是來自神,沒有人能夠自發性地透過敬虔的行動來就近神,人之所以能夠「敬虔」,是出於神主動的邀約,賞賜給人機會來回應此邀約。

第三,我們之所以能論及「敬虔」,乃是因為耶穌完成十字架救恩。這就好像耶穌所說「葡萄園的比喻」一樣:13因為有葡萄園的主人辛苦一整年,使葡萄園有所收成,才會有機會讓摘葡萄的臨時工,能到園中摘葡萄領取工資一樣。假若主人沒有收成,即便有人想免費到葡萄園替園主摘葡萄,也是徒勞無功的。

保羅說:「為了敬虔操練自己」(直譯),就是將「敬虔」成為操練自己的動機,起因是對耶穌的救贖之恩而產生崇敬的心,很自然地自覺想要作些事,討好救贖我們的主,親近這位被崇拜的對象。保羅用「操練身體」來做類比的對照組,取材於當時許多參加比賽的運動員,他們為了在競技中得到好的名次,必須時時鍛鍊身體。

雖然鍛鍊的過程很重要,但假若某運動員不眠不休地鍛鍊,最終卻沒有獎賞,對這運動員來說,這些不眠不休地鍛鍊是沒有意義的。同樣的,「為了敬虔操練自己」的最終目標,是為要得到最終的獎賞,不是拿操練自己的過程誇口。因此若有人常常操練敬虔的事,但最終卻是與得救無分,那麼一切的宗教行為與信仰的生活便失去真正的價值。

從《提摩太前書》看幾種「敬虔」


我們討論了「敬虔」的意涵後,接著要來探究「什麼是因敬虔而自覺的義務」?簡言之,到底我們該如何做,才是「為了敬虔操練自己」。筆者就《提摩太前書》的範圍,歸納出下列幾項「敬虔」的範疇。

言語與思想上的敬虔


虔誠與言語有極密切的關係,是源自於神對「話」的重視,神從創世之始,就以「話」開啟創造之工。14《馬太福音》十二章33至37節中,耶穌也論及人所說的話與這人的生命本質有密切的關係,心中所存的,不知不覺中會從言語中表露出來。

特別是非正式場合所說的「」(空閒之話),因為此時人在毫無防備的情形之下,或是在自己所信任的人面前所說之言,是真性情的表露,耶穌指出將來的審判,這個區塊是絕不會被神忽略的。難怪雅各會說:「假若有人認為他是虔誠的,但他不是駕馭他舌頭的人,這是欺哄內心的人,這虔誠是徒然的」(直譯)。15

保羅在《提摩太前書》四章7節,要提摩太在敬虔的言語上操練自己,必須要棄絕兩種話語:「世俗的言語與老婦怪誕之語」。既然提摩太是重要的工人,卻被保羅提醒在敬虔的言語上需要改進,可見這兩種話極有可能也常出現在聖工人員的口中,值得我們去深思探究。

第一種要棄絕的話語是「世俗的話語」,「」(世俗的)其字意是指某人在世俗與不信神的認知之中,與褻瀆神的事相關連。16同樣「」(世俗的)這字,也出現在書信的末了:「提摩太啊!你要固守命令而逃避世俗空洞之言」(直譯)。17

或許是提摩太為了與教會「傳異教人」辯道,而涉入這些世俗,甚至可能褻瀆神的話題之中;18或是提摩太也借用許多世俗與不信神的觀念詮釋真理……等,19我們僅能根據教會之片斷歷史去推測而已。事實上,一個人要在敬虔的言語上操練自己,必要先杜絕自己陷入其中,才不致落入世俗的思維,而失去對耶穌基督救贖的崇敬之心。

第二種要棄絕的話語是「老婦的荒誕之言」(),《和合本》譯為「老婦荒謬的話」。可能當時在以弗所教會中,有些人把過去傳統所流傳的虛構神話、靈異事件、名人傳說、民間故事等,混雜在解釋耶穌救贖的事上,這樣的方式也或許被提摩太所採用,因此保羅希望他能棄絕這類的話語。

可見保羅要提摩太「為了敬虔操練自己」,並不是只有在看得見的宗教行為,更重要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思維,與閒談之間所表達的話語。因為這絕對可以看出這個人所專注的什麼事,所關心的又是什麼。

舉例來說,當我們過於專注於媒體所編輯的新聞時,我們便自然說出與新聞媒體有關的八卦、議題,甚至透過包裝的「新聞故事」;更嚴重的是,有人竟會不自覺地根據這些訊息來詮釋《聖經》,或是忽略《聖經》原意的方式來解釋媒體所報導的現象,充其量只是拿幾節大家熟悉的經文,點綴在所關心的新聞中。事實上,真實的敬虔是把「我們的指望在乎永生的神」之核心,實踐在思維、言語與行為之中。

有好行為的敬虔


保羅勉勵提摩太,要對以弗所教會的婦女勸勉:「這個與宣稱是敬虔女人相宜的事,就是藉著好的行為」(直譯)。20這裡的「」(宣稱)是指公開並強調宣告某事,21既然如此,只用言語來表達敬虔是不夠的,必須配合好的行為。

以保羅在《提摩太前書》二章9至15節,針對姊妹的勸勉為例,這好的行為包括個性上的謙遜與節制、外在裝扮的合宜、在公開聚會中安靜學習、有常存信心、愛心,與聖潔自守的生命……等。我們便可發現保羅所界定的「好行為」是發自本質上的流露,而不再只是專注於做什麼善事。

換句話說,當一個人本質上是敬虔的時候,他自然會根據神所安排他的情況,做出他應該做的好行為;反過來說,若我們認為只要作什麼事才是敬虔的時候,就會淪落被「證明我是敬虔」的想法綁架,一不小心便容易像保羅所說的:「有敬虔的外貌,卻否定敬虔的大能」(直譯),22忘記敬虔的背後是要與神和好,最終活出與神和好的生命;甚至淪落到對真敬虔所帶來的信心嗤之以鼻。

順服真道的敬虔


有一種敬虔是不容易察覺的,因為有些人可以在行為上、言語上表現出合宜的風範,但事實上他們對最核心的價值──真理,卻是不以為然。保羅提醒提摩太,敬虔是可以假裝的,23因為敬虔的人會對屬神的事表現熱忱,這種回應有部分是顯露於外在的。

但有些人善於模仿這些顯露於外在的敬虔行為,但事實上他的內心世界卻是屬世界的,他內心真正崇敬的對象不是「耶穌的救恩」,而是「得利」──從教會生活與人際關係中,找尋滿足自己需要的慾望。

保羅對他們有一套檢視的標準,那就是從他們對純正話語與合乎敬虔話語的態度來判斷之。這樣的人,其外在的特徵是「他一直持續地狂傲卻毫無所知,且對探索與爭辯成癮」、24其內在的性格是「已經從毀謗、疑心的惡與持續的衝突生出嫉妒與紛爭」25,並且以屬靈的角度來看「這些是已被腐壞的心思與真理已被侵佔的人」。26

此時我們再回顧保羅所說的「有敬虔的外貌,卻否定敬虔的大能」(直譯)27中的「敬虔的大能」,因為「敬虔」所產生的生命力,就是以順服真理的心來約束自己的生命,不被上一段所形容的窘境所纏累。

我們也可以體會保羅為何對「不走入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之純正的話語,以及這合乎敬虔的教訓裡」(直譯)28的人,有極大的排斥感:一個不願意被合乎敬虔的道理與真理約束,即便他外在有許多看似敬虔的作為,這些「假敬虔」終究像膺品般被識破。

駕馭利己慾望的敬虔


保羅在《提摩太前書》提到另外一種的「假敬虔」,是與貪慾有關,也就是他所說的「存在以得利為目的之敬虔」。29換句話說,明明「敬虔」與「得利」是互相衝突,這兩者所崇敬的對象不同,一個整天心思於利益的人,怎麼可能有崇敬救恩奧祕的敬虔?或是一個有崇敬救恩敬虔的人,怎麼可能陷入得利的私慾中?

問題就如上點說,有部分敬虔的行為是顯露於外的,但有些人生命的本質是利益,他任何的選擇與委身都是建構在「有利可圖」的基礎。如今,當他嗅到在教會的社群中有他的「潛在客戶」時,他便可以用模仿顯露在外的敬虔行為,喬裝自己為「敬虔人士」。當教會的同靈認同他的演出時,便會卸除起初的防衛心,直到他的真面目被識破之後,此時同靈之間的信任感已經被破壞殆盡。

保羅並沒有要人根除「得利」的概念,事實上敬虔的人也是站在「得利」的基礎過屬靈的生活,只是他們把利益昇華到屬靈的層面。試問若信耶穌不能得永生,那信仰的利益又在哪裡?因此保羅自己也說,他把萬事當做糞土,其目的是為了「從基督獲得利益」(直譯)。30

所以千萬不能以違背「利己」人性的觀點,來根除「存在以得利為目的之敬虔」,偏激的作法只會扭曲生命,反倒會衍生出其他諸如禁止嫁娶、戒葷等違反人性的假敬虔。31

保羅向提摩太提出一個解決的方法,那就是「伴隨滿足的敬虔是大利益」(直譯)。32保羅用「」(滿足)這字,源自於「」(自己)與「」(充滿)這兩個字所結合的「」(自我滿足)這字,有自己滿足於現況,與獨立於他人的意思。33保羅提出一個不受制於慾望的想法,就是自己找到自我滿足的方法,如此就不會被其他原本以為重要的慾望所轄制。

問題是,我又該如何區別我所想要的是「必需品」還是「奢侈品」?因此仍要以「敬虔」為裁決標準。所謂的「必需品」就是保羅所說的「有衣有食,我們將滿足在其中」,34當我們為了敬虔操練自己時,聖靈便會幫助我們淡化心中原本認為重要的需求,幫助我們緩和因期待所產生的焦慮。

當我們所想要的是「有衣有食的必需品」時,「敬虔」而來的信心便會產生交託的力量,使相信「神必賜我所需用」的意念,能消除我們的焦慮;若我們所想要的是「奢侈品」時,因「敬虔」而來的清心會產生清除的力量,使我們的慾望回復到「有衣有食,我們將滿足在其中」之情境,如此也消除因過度期待所產生的焦慮。

另一方面,要能不受制於過度的慾望,就是要斷絕「想要變成富有」的意念。35保羅不是反對已經富有的人,也不是說我們不需要錢,他所反對的是,整天想要富有的慾望。

因為富有是比較來的,想要富有的人起因是自己覺得不夠,這種感覺也往往讓人掉落在慾望的泥沼中,不但使人有脫離來自真道的約束力,也使因無法滿足無限慾望的失落感,讓人的情緒陷在緊張、失望,而與喜樂隔絕。

結語


雖然《提摩太前書》是一封工作經驗傳承的書信,但實際上也是寫給我們的書信,我們必須肯定我們相信什麼,以及為什麼相信。我們的敬虔,別被感覺所操控、別被需求所控制、更別被證明敬虔所困。如此,我們「為了敬虔操練自己」的生命,才能被敬虔包裹,而綻放敬虔的果實。



註:

1.本字句是直譯《提摩太前書》四章7節Nestle-Aland 27版《希臘文聖經》經文,《和合譯本》譯為「在敬虔上操練自己」。

2.Louw, J. P., & Nida, E. A. (1996, c1989).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Based on semantic domains (electronic ed. of the 2nd edition.) (1:530-531). New York: United Bible societies.

3.參見《提摩太前書》一章3節。

4.本節經文出自於《提摩太前書》三章16節,《和合譯本》經文為「大哉,敬虔的奧祕,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裡。」

5.參見《哥林多前書》十三章2節。

6.J. Hastings(ed.),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5 vols.(Edinburgh, 1898-1904),3:P.465。

7.Johannes P. Louw and Eugene Albert Nid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 Based on Semantic Domains, electronic ed. of the 2nd edition., 1:344 (New York: United Bible societies, 1996, c1989).

8.參見《以弗所書》六章19至20節。

9.參見《歌羅西書》二章2節。

10.參見《以弗所書》三章9節。

11.參見《哥林多前書》二章7節。

12.參見《羅馬書》十六章25至26節,這裡用「」(保持緘默)完成被動分詞,來形容「」(奧祕)。

13.參見《馬太福音》二十章1至16節。

14.參見《創世記》一章3節。

15.本經文出自於《雅各書》一章26節,《和合譯本》的經文為「若有人自以為虔誠,卻不勒住他的舌頭,反欺哄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是虛的」。

16.Louw, J. P., & Nida, E. A. (1996, c1989).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Based on semantic domains (electronic ed. of the 2nd edition.) (1:754). New York: United Bible societies.

17.本節經文出自於《提摩太前書》六章20節,《和合譯本》經文的內容為「提摩太啊!你要保守所託付你的,躲避世俗的虛談……」。

18.參見《提摩太前書》一章4節。

19.參見《提摩太前書》一章6節,六章20至21節。

20.本節經文出自於《提摩太前書》二章10節,《和合譯本》經文的內容為「只要有善行,這才與自稱是敬神的女人相宜。」

21.Louw, J. P., & Nida, E. A. (1996, c1989).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Based on semantic domains (electronic ed. of the 2nd edition.) (1:412). New York: United Bible societies.

22.本節經文出自於《提摩太後書》三章5節,《和合譯本》經文的內容為「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

23.參見《提摩太前書》六章5節,《提摩太後書》三章5節。

24.本段經文是出自於《提摩太前書》六章4a節,《和合譯本》經文的內容為「他是自高自大,一無所知,專好問難,爭辯言詞」。

25.本段經文是出自於《提摩太前書》六章4b節,《和合譯本》經文的內容為「從此就生出嫉妒、紛爭、毀謗、妄疑」。

26.本段經文是出自於《提摩太前書》六章5a節,《和合譯本》經文的內容為「並那壞了心術,失喪真理之人的爭競」。

27.本節經文是出自於《提摩太後書》三章5節,《和合譯本》經文的內容為「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

28.本段經文是出自於《提摩太前書》六章3節,《和合譯本》經文的內容為「不服從我們主耶穌基督純正的話與那合乎敬虔的道理」。

29.本段經文是出自於《提摩太前書》六章5b節,《和合譯本》經文的內容為「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

30.本字句是出自於《腓利比書》三章8節,《和合譯本》經文為「得著基督」。

31.參見《提摩太前書》四章3節。

32.本節經文是出自《提摩太前書》六章6節,《和合譯本》經文為「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

33.Liddell, H. (1996). A lexicon: Abridged from Liddell and Scotts Greek-English lexicon (133). Oak Harbor, WA: Logos Research Systems, Inc.

34.本節經文是出自《提摩太前書》六章8節,《和合譯本》經文為「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35.參見《提摩太前書》六章9至10節。




作者: Ariellenina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201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