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90期2010年3月)
藝文特區:追念家叔故靈胞石秀英弟兄

石天來


遠在1950年代,真道傳入香港新界中英邊界的沙頭角;1953年,真耶穌教會建立在沙頭角附近離島的「鴨洲村」,全村居民都是真教會信徒。

當時鴨洲村民約一千多人,全部都以捕魚為生。筆者的祖父(福就)與父親(容生)及叔叔(秀英又名重生)全家都不例外。

到了1960年,家父原與其他兩名村裡的同靈(石三娣及廖牛),得到鄰村友人的協助,已辦理好申請到英國(大英帝國)的手續,但因魚務家業既放不下手,就改換秀英叔叔前往英國。

鴨洲村三位首批到英國的青年,當時只有十七、八歲;他們是乘搭貨輪,經過個把月從香港漂洋渡海到英國。

來到大英帝國初期,正所謂人生地不熟、舉目無親、言語又不通,工作起初的兩、三個月是沒有薪水的;但寄人籬下,只好咬緊牙關。

家叔在英國不到一年,家鄉鴨洲傳來惡訊,乃家父不幸遭難,這個消息,可說是青天霹靂;從那之後,家叔就負起奉養父母、嫂嫂及幼少姪兒(筆者的四兄弟姊妹)之責。當時,他每星期只賺得十四英鎊,但就要把十英鎊寄回家鄉養活家人。經歷了無數艱苦的歲月,工作、生活較穩定了,能夠衣錦回鄉娶妻,也逐漸開始申請同鄉的親友、姪兒等,一家一家的移民英國。

因著真神的恩眷,與他們的努力和刻苦耐勞,部分親屬與同靈,都申請來到了英國生活;在主的恩典和大憐憫下,大家同心協力,又能在此異地建設教會,傳揚主的真道。

追想起家叔秀英在英國半個世紀的生活。自從他迷路知返,明白真道和主的大愛之後,一直過著愛神、愛家、愛人、愛教會的生活;也能在與人相處、工作、聖工服事與奉獻上表現出真信徒的樣式,真正過著扶助人、提攜人,榮神益人的美好榜樣。

因他能按照道理生活,也按照神的道來教養子女,他的兒女們都能在主內成婚,蒙主賞賜幸福的基督化美滿家庭。正如《箴言》第十四章26節所說:「敬畏神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

家叔在英國蘇格蘭北部澳魯景區生活足有三十九個年頭,在約十年前,不幸患上糖尿病症。在患病期間,他不但沒埋怨,仍過著敬拜神的生活,對聚會也從沒間斷,就如聖經裡所記載的大衛,不單自己喜愛到神的殿,聽到有人到神的殿,他就歡喜了(詩篇一二二1);而且家叔每次都很早就來到教會,與神溝通。

家叔到了雙眼視力模糊不清之際,每次聚會講道者引證經文,他都以手上的放大鏡來細讀神的話語;又在每星期日的成人班查經聚會背聖句的環節裡,常都是最先站起來大聲背誦的。總括來說,他是我們現今真教會裡,在敬拜神的事上,表現美好精神不可多得的一位,無論在會前詩頌(唱詩)、聚會聽道及會前禱告,都作了我們美好的佳範。

「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祢的律例。」(詩一一九71)。這經文實在驗證在秀英叔身上,經過了病痛,讓他更能親近神、更能體會主恩夠用,並且更加明白神的旨意;故此,當他走到人生的最後一星期(在世寄居六十九個寒暑),他真正在家人、親友與眾同靈的面前安然見主,且滿有信心的安息在主懷裡。感謝主的大恩典和憐憫!

我所敬愛的叔叔,您美好的榜樣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願您在世所做的一切,得蒙主記念,更願我們將來在天家再相會。


作者: 石天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201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