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青年團契1974年1月)
再結晶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再結晶

白鵝

KaIIiI Gibram在他的 ”The Wanderer”中有這麼一篇故事﹕一個牡蠣對同伴說﹕「我覺得體內有極大的痛苦,它是圓而沉重的。」牠的同伴自滿而傲慢的答道﹕「感謝上天與大海,不管在內或在外,我都很快樂自得。」一隻螃蟹路過便對那自得的牡蠣說:「是的,你很快樂自得,但你可知你那鄰居所忍受的痛苦却是一顆非常美麗的珍珠?」雖然這只是一則寓言,給我們的教訓却不小,任何成果都須忍受痛苦的煎熬才可得到。事實上,珍珠之形成也確實是牡蠣之一種自衛工作。牠為了保護自已不受海水強大壓力的侵害而分泌出一層東西,海水對牠的沖擊越大,牠所分泌的也越多,所形成的珍珠也就愈大。

我一向認為平靜的生活對自己的靈修沒什麼幫助﹔處於困境時反而與神更親近,這是生物的基本現象之一——有刺激便有反應。因為人的能力有限。所以在面臨難題時,便特別容易想到神,不斷的向祂呼求,求祂指引,一旦「眼看大山變小丘」,那股欣喜是可想而知的。而個人本身也因確實的體驗,信心更堅強,靈程更長進。使徒時代羅馬對基督徒的迫害愈大,信徒却愈堅強即此一例,所以患難、考驗對我們是必須的,我們不必懼怕被考驗,怕的是面臨考驗時不知倚靠神。

傳道者喜歡把考驗比喻做「火煉精金」,世人則喜歡比喻為「璞玉之雕琢」,我喜歡把它比喻成:「再結晶」。

「再結晶」是我在實驗室悶了三年的收穫之一,記得初學普通化學時,往往因技術差勁,不但得不到再結晶後的美麗晶體,竟連原先的結晶都收不回來,真是「偷鷄不著蝕把米」;練了三年,(也修了40–50個學分的化學,)現在做起再結晶真是得心應手。

為什麼要做「再結晶」這道手續呢?因為依方程式合成出來的產物通常因摻有雜質,或結晶速度太快而顯得晦暗,結晶格子雜亂,為了使它純化結晶加大,便須做再結晶——加入適當溶劑,加熱,使成熱溶液,再迅速過濾(濾掉不溶的雜質),慢慢加以冷却,則因各成份溶解度之不同,溶解度小的物質便先析出而成為結晶。其他雜質則仍留溶劑中呈液狀,以濾紙過濾便可得漂亮的晶體。

再結晶最重要在於溶劑的選擇及過濾的操作,因為溶劑不適當,則原先的結晶或許頑固不「化」(不被溶解)或一溶就無法使其再析出(溶解度太大)。而過濾若不小心,或未加以過濾,則雜質仍留在溶液中,將來會被包入晶體中(污染)。

我們剛歸入教會時,並非即達完美之境,所以神要藉著種種考驗、試煉來使我們信心更堅強,結出更完美的果子。在屬靈的淨化過程中,我們亦應選擇正確的「溶劑」,不要反將自己陷入錯誤的學說、思想中而不能自拔,同時虛心的領受道理,小心謹慎的力求改進,除去行為中的污點(濾去雜質),如此方可帶著一顆「純淨」的心去見主。



作者: 白鵝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 01/01/197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