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青年團契1974年11月)
從「恨與愛」說到更始的起點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從「恨與愛」說到更始的起點

碩箴

人類高度的物質文明,僅管已經征服了外太空,但這極峯的呈現,却沒有給與人類真正的幸福,人們的價值觀是物質,是更多的錢,更高的地位,更舒適的享受。汲汲營營致力於「可見的」煙雲,有朝一日,我們什麼也把握不住,什麼也控制不住。然而,人們依然故我,隨波逐流,敗於環境,敗於自己,乏於抗拒,乏於自拔。

「恨與愛」原題作「毒蛇酌結子」,說一個老法官如何因環境的重壓,家人的敵視,以及情感的鬱結而變得極度的貪婪、自私、妒嫉、猜疑、厭世、恨人,末了,他逐漸感悟,在主的愛中終得以擺脫這些毒蛇的糾結,而徐徐展現出他心靈中酌愛與光。

作者莫瑞亞珂,法人,曾得諾貝爾文藝獎金,與書中主角的動態很相近,或者說是他本身的投影,亦不為過,行文描寫人們掙扎於慾念深淵中,細緻入微,說真的,人無法自贖,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正義上有虧缺的,正如聖經所說:「世人都犯了罪」,「沒有一個義人」。

書中主角魯毅是一個寡婦的獨子,他母親完全的依他、縱他,他對生命的本身冷漠,他覺得不容易付出,顯得嚴肅而刻板,及長他愛上了依莎,美妙的愛情,使他的生命煥然有彩,但由於依莎偶爾述及的一段往事,魯毅感到失望乃至恨。當初的誤會,促使他四十年都在仇恨中渡過,他就在對往事的回憶、死亡的恐懼夾縫中喘息,而瑪麗、路加、瑪琳奈等均具崇高的宗教情操,却都死了。他需要被接受,不幸能接受他的,皆棄他而去,象徵著提昇的希望消失了,象徵吉光片羽的力量沒有了,結果魯毅到巴黎,為非作歹,就在這期間,接到家裏打來的電報,依莎死了。人不能看到未來,誰料得到生離亦死別?突來的不測,使他體驗到很複雜的感情,內心的挖掘,真理的渴求,他決心斬斷盤旋在毒恨中的結子。聖經說:「我來了,帶刀劍」,刀劍代表衝突,而衝突是價值的開始,經過懷疑,衝突就起,超越了懷疑才能邁向信仰的大道,對真理也就有了更高的批判、更深刻的領悟。最後魯毅回憶加萊故鄉,在壁爐灰燼中發現伊莎模糊的字跡:「不必去問你要饒恕什麼,你只加以饒恕就對了……」,於是男主角自慚形穢的說:「我並未在我的內心深處找到什麼,對別人我也同樣的缺乏了解,我為了兒女們貪狠之狀而心中惶惑過,我只注意人們一些表面上的缺點,我從未想到,在和一些人接近以前,應設法對他們詳加觀察,澈底了解然後再決定應付他們的態度。」

一個黃昏在加萊的走廊上,阿杜安修士對魯毅說:「你太好了……。」一瞬間的溫暖喚醒了他的靈魂,轉自棄為自愛。愛是恆久的關懷,加拉太書說:「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我們可曾在主的愛裡互相擔當呢?我們需要關懷被遺忘的一羣,別人和我們一樣的需要被關愛!

保羅所說的「我」與「內我」之爭,一直在人類心中扮演著,善惡交戰時,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冰點」一書把人的原罪問題寫得淋漓盡致,而「恨與愛」亦提出這個問題,十字架是神人相會的焦點,除了基督,別無拯救,人在罪的泥潭中無法自救,更始的起點,便是接受神的愛。至終,魯毅對自己說:「人需要點力量,需要某一位的助力,祂是我行「克己」功夫的保證人,有那麼一位,祂會做我的見證人,祂會使我在精神上擺脫罪惡的枷鎖。」一個人必要先悟解那為世界所遺忘的『愛』之奧義,才能克服乖僻、缺點,袪除痴愚,探觸到這世界的核心。否則,欲改善人類情況,就成一種悲劇式的徒勞了,最後,魯毅藉著超自然的神秘的力量,而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科學、物質、解決不了人類的危機,只有基督的救贖,不可計量的大愛,才能從我們充滿蓬勃的生命中革除罪惡。

恨是毀滅,愛是創造。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但丁神曲最後一句話說得真好:「使宇宙的星球運行的力量是愛。」

生命的泉源,更始的起點,就是神的愛,只要越此一步,就跨過貧乏而登入燦然的人生境界了。



作者: 碩箴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 11/01/197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