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青年團契1975年1月)
談比智慧更聰明的.......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談比智慧更聰明的……

張順忍

有人提出一個問題:「比智慧更聰明的是什麼?」這個問題真令人稱怪,乃因「智慧」在我們的日常用語中,比「聰明」要高一級。若思考這問題的答案,我只想到「快樂」。為何我說快樂比智慧更聰明呢?要解析這樣一個難題,首先勢必談論心境與環境。

「心境」屬個人主觀的意願。人之所以快樂不快樂,大抵跟心緒發生密切的關係。所謂「花香酒濃春世界,得意人人千萬態」。不管是千態萬態,只要跟快樂的心境相契合的事物,都會產生美感。而人生世相,透過笑眼或淚眼的折射,亦迥然不同。當年狄更斯寫「雙城記」,開頭就說: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那是信仰的時代,也是懷疑的時代;;那是光明的時季,也是黑暗的時季;那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我們的前途有著一切,我們的前途什麼也沒有;……這些相對、尖銳、矛盾的字眼,鮮明對比地使用着,適足以確切指出;對同一事物、同一對象,因觀察者心境不同,而出現全然相反的看法。

「環境」則屬客觀的存在。大者全球戰略形勢,小者個人的生活際遇,都包括在裏邊。它雖隨各人主觀的努力而有所變動,但全然相反的看法是不會有的。智者因能洞悉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位分與和諧,個體與整體之間的秩序與休戚,故對環境的適應性相對地增高了,對環境的敏感度亦相對地增強。智慧使他們預見未來。智慧同樣使他們負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責任。大環境給他們的,是憂樂參半,若無高人一等的大智,則往往是憂多樂少。因此我們可以說:人生多一分智慧,可能就多一分憂愁。智者的畫相,不見得都是春風滿面的。

古往今來,人類對美的追求,幾乎支配了大半的本能活動。雖然有許多悲觀論調,認為我們永遠無法確切瞭解美。但美就是快樂的預示;美也可以具體的還原為快樂。在此一論點上,美與快樂有相同的意義。其所以趨樂避苦是人類本能活動之一,道理也正在此。若人是有智慧的。就必然要追求美,必然積極追求真正的快樂;如果人生是快樂的,那也已經包含了高度的智慧。我們說快樂比智慧更聰明,其依據也在此。

靜觀基督徒的生活,在他一生一世中有恩主耶穌的眷祐賜福,理當較外邦人為幸福、快樂,因為「要靠主常常喜樂,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裹,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願大家以此共勉之。



作者: 張順忍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 01/01/197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