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97期2010年10月)
宗教教育:偷不走的寶貝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南區宗教小組策劃 王雪芬撰稿

觸及教養的核心,就是培育屬靈的品格,那是別人偷不走的寶貝。

耶穌說:「樹好,果子也好;樹壞,果子也壞。因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樹。」親子教育要即時,因為孩子長大了會離巢,屆時父母在他們內心所陶鑄的性情將會帶領他們邁向人生。因此,父母要小心孩子成為哪種樹,不要在某天艷陽高照、萬里晴空的午後,赫然發覺孩子竟結出了壞果子而烏雲罩頂。

一生的果效由心發出


如果手錶不準,就打117國際標準時間,校正對準指針,然而這樣做,結果呢?你知道這樣是沒有用的,因為不久又會誤差了。應該把手錶送到鐘錶匠那裡,讓他把錶心修好,這樣指針才能走得準。父母教養孩子也是一樣,先得校正彼此的心,然後才能行得正。教養孩子意味著父母也得自律。

朋友找我吃飯、聊天,從近況聊到她和女兒的衝突。現在正和學校、教會、專家,多管齊下一起處理女兒的行為。

「一定很棘手吧,妳怎麼處理呢?」我問。

「最難過痛心的是,我們夫妻倆都悵然若失。」

「妳的意思是……?」

「還記得她小時候吧,好貼心,反應又靈敏,我們相處得多親密。」

我點了點頭,都是老朋友了。

「突然間,她變得暴躁、叛逆、又愛撒謊,好像惡魔附身,連我這個做媽媽的都幾乎認不得她了。」

我默默地陪她,用心地聽她傾訴,和她一同分擔這份失落感。

後來,我們又碰面了,自然關心地問起她女兒的近況。朋友雖然臉帶倦容,卻隱含智慧:「我們全都非常努力,狀況好多了。現在我比較懂得怎樣教養女兒了。父母總是望女成鳳,重點是沒有好好地從內在培養她美好的品格氣質,只希望她做個唯唯諾諾的好孩子。」

何謂真正的成功


每個人都希望兒女成才,認為好孩子應有好表現,父母這樣的期望並無可厚非,似乎「行神眼中看為善,看為正的事。」(申十二28)。然而,許多好孩子長大後,卻未能好好面對人生,表現得幼稚不夠成熟。可惜有些孩子恩賜、才華俱佳,卻也表現得普普而已。

外表看起來是大人,內心裡面卻殘破不堪或停滯不前。所以品格的陶鑄應把它列為教育的終極目標。換言之,談到何謂成功,並不是孩子們今天表現如何,而是他們長大獨立後,在職場、婚姻、友誼、個人價值觀、屬靈的生命等等表現得如何來見真章。

以品格為教導目標


好孩子來自父母以品格為目標的教導:讓孩子擁有成熟的品格。孩子在成熟的品格裡長大成人,就能在現實人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在生活各層面都運作自如。

曾經看過一些成年人,長得體面,成就非凡,但品格有缺陷──脾氣欠佳,易於退縮或太過自我等等,這些缺陷始於孩童期,成年後,繼續擴散。所以童年時期品格的優缺點已然成形,要謹記聖經的提醒,當像智慧的父母愛惜光陰,抓住孩子的童年趕緊塑造,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參:弗五16)。

品格面面觀


何謂品格?大概是為自己生命負責,或捍衛正義、勇敢、正直等特質。若更寬廣地看待品格,將品格視為內在的結構和能力,並且據以生活。換言之,品格是能力的總和,我們以此活出神要我們生活的樣式。

現實生活於品格對我們也有既定的要求,比方說,與人和睦相處、言出必行、知錯認錯、解決自己的問題。這些能力必須在甚麼品格上發展,才有助於孩子日後的成熟度。

a.建立關係。最基本、最重要的品格是能建立關係。生命來自聯繫,與神親密、與人親密是做人的根本。孩子需要去信任、去依賴、去同情。當孩子跌倒,膝蓋破了皮,父母的安慰會幫助他體會、學習。

b.承擔責任。在孩子生命的早期,以為自己的問題就是父母的責任。但隨著品格的進展,他會負起責任,把問題視為自己的問題。當他選擇自己負責任,他會慢慢體驗到其中的自由和自我約束。

c.現實層面。父母或周遭的人會讓他失望,他自己也會讓別人失望。父母必須幫助孩子處理與生俱來的原罪。讓他去發現世界不能截然二分法,好人有壞的一面,壞人也有好的一面,孩子會不斷在太有把握和太常失敗之間的掙扎中學習,明白人世間除了黑白區塊以外,還有更多的灰色地帶。

d.培養生活能力。訓練孩子發展某些特定的才能,發揮從神而來的恩賜。例如:藝術、運動或科學、抉擇、判斷和工作倫理等日常生活所需的技能。

e.道德觀念。是非對錯,會在孩子的良心裡,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不同階段的發展,父母當時刻觀察、提醒,免得「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f.美好的靈性。孩子需要學習去體會神愛他們,神掌管生命。他們也需要學習自己去尋求神、體驗神。

神愛人、與人做朋友、神為生命負責、神行事完全、神知道善惡、神是永恆的。不同的是,神始終具備這些品格特質,孩子則正在培養中。孩子天生或許會有某些特質,比較內向或比較活潑,但孩子的品格氣質,必須經過鍛鍊才會更成熟。

如何發展品格


要發展品格,關鍵在於經驗。比方說,光是閱讀是沒辦法讓你學會騎單車,你得實際騎上車才學得會。老練的父母會提供孩子許多機會去學習一些人際關係、責任和原諒。

教孩子去愛、被愛,他們需要許多的親身經歷,來明瞭現實,以趨善(獲得獎賞)避惡(避免受罰)。假以時日,孩子的能力將漸漸增強,也日益擴充,如果品格塑造的過程持續不斷,孩子長大以後還是會一輩子持續成長。

品格的指示燈


孩子的行為、態度和情緒就像指示燈,指出他的品格。父母得留意觀察,就像開車時,留意前方路標、後視鏡、速度表和緊握方向盤。同理,父母得留意孩子能不能與人互動、有沒有責任感、是不是輸得起等等。這樣才能知道為他提供哪些成長經驗,好讓他在穩定的品格上日趨成熟。

果子的根本問題


再說到果子,耶穌說從果子可以認出樹的本質,父母也可以從孩子的行為認出他的品格,然而,一旦出了狀況,得先處理問題的根,而非症狀的果子。「果子」的問題是一種警報,雖耗心力且折磨人,但管教有方的父母會從表面現象看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掙扎,然後從旁協助。最難拿捏得準的,就是如何引導他們,卻又不要試圖左右他們的未來。

幾個可行的建議:

1.禱告!父母應不斷地將孩子交託在神的掌管中。這也涉及到父母的信心及態度。

2.察看!注意溝通線路是否中斷,若是,趕緊修復它。

3.步調一致!父母雙方對於應如何教養孩子及如何處理危機,步調必須一致。要敞開心胸,坦誠地彼此溝通。

4.吞下自己的驕傲!千萬不要阻擋孩子所能獲得的任何專業幫助。孩子的福祉遠比「父母的面子」來得重要。

5.控制自己的反應!父母言詞不要過於激動,或嚴加查辦。這樣通常會引來對等力道的反彈。例如:處理一個有關壞習慣的問題,就把目標先放在發生的次數減少了,而不是要求立刻完全根除。

主,我願像祢


孩子是按著神的形像造的,並非按著父母的形像所造。雖然有一些來自父母的遺傳因素,使得孩子的外貌酷似父母,但他們畢竟是獨立的個體。好好栽培孩子,使其形像和品格都酷似神,好讓神的榮耀在每個新生代顯明。



作者: 南區宗教小組策劃 王雪芬撰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201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