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01期2011年2月)
宗教教育:具有荷爾蒙的兩歲孩子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南區宗教小組策劃 王雪芬撰稿

惟有真理的信仰,得以幫助青少年度過青春的風暴。

青春期實在是一段很難熬的時期。對孩子們來說,這是一個介乎童年和成人之間的過渡時期,他已經失去了做為小孩子耍藉口的特權,又還沒有成人所擁有的完全自由和成熟度,是個青黃不接的生命週期。

尷尬矛盾的青春期


心理學家觀察青春期的少年類似兩歲的孩子一樣,掙扎著要脫離爸爸媽媽,爭取自治和獨立,雖然一方面想要和父母分開,一方面又想要從父母得到認可,是段處於尷尬與不自在的時期,可謂之具有賀爾蒙的兩歲孩子。

評價兩極的青春期


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反應不一,甚至兩極化。有些父母熱誠地說:「青春期的孩子們實在太有趣了,那幾年真是過得多采多姿,頗具挑戰性。」另一位母親卻表示:「我的孩子在青春期非常情緒化又自私,簡直難以相處到透頂,所以我們總是爭執不休。」

落差這麼大,差別在哪裡呢?探討幾點因素影響父母處理青春期孩子各種問題的能力。

1.態度

這個時期,做為父母,應用樂觀的態度迎向孩子的青春期,仔細傾聽孩子們說話,表示願意妥協,並且選擇合乎實際的決定。青春期的孩子正邁向成熟的人生旅途,並經歷情緒起伏不定和各種反叛行為的暴風期,父母要堅定地控制自己的態度,來化解那些無可避免的衝突。

父母的角色要改變成一個顧問,目標是如何思考而非思考什麼,幫子女察看各種機會和推敲可能發生的結果,然後提出想法和意見,除非後果可能威脅到生命的安全或動搖了道德根本,否則應尊重子女做最後的決定。

2.了解體諒

父母多體諒經歷青春期風暴的孩子,不要譴責,不要批評。Too Big to Spank一書中談到青少年時這樣寫著:「有時『年輕』的意思就是對事情充滿懷疑,然後想去試探,但這並不表示他們是有敵意的,也不表示他們就永遠離棄了真正有價值的事物。」孩子也許會拒絕父母的想法,但父母不要認為孩子故意反對或排斥他們,了解青春期的孩子不斷試驗、歸納,然後建立自己的價值觀。

親子互動的青春期


某天去拜訪教會的一位年輕姊妹,她是位渴慕真理,非常屬靈的基督徒,注重家庭,也努力培養敬虔的後代,談話中得知她有位青春期的兒子,母子間坦誠的互動,讓我深感興趣,分享給這年齡層的孩子和父母。

我在辭行之前,親眼看到了這位青少年放學回家,他是位靦腆斯文的孩子,不是惡行惡狀的叛逆類型。但會和這位姊妹談起諸如有關的話題,是因連這樣溫和的青少年孩子也會因情緒波動,而無意中傷害到父母。而父母如何反應,不但影響事件是否善了落幕,還關係到日後親子之間的續展。

事情起因於孩子違規毀約。媽媽想要讓孩子明白是愛的管教,而非罪的懲罰,但孩子不想聽也不要談,還用力甩門,門角敲到媽媽臉上的眉骨,眉尾處裂開流血,趕緊去醫院縫了好幾針。媽媽從醫院回來後,就一直禱告,先從心裡寬恕原諒孩子的莽撞,求神開啟彼此的心靈,打開溝通的管道,然後去敲孩子的房門,孩子不開門,只從門縫下遞出紙片。

以下是傳遞紙片的溝通內容:

子:「這算什麼?你要成績,我給你成績。」

母:「成績不是給我的,為你自己努力,我是替你高興。」

子:「該讀的我都讀了。」

母:「該讀的?再一年就要考試,你認為你盡力了嗎?」

子:「這樣的情況下空出一點時間叛逆很過分?」

母:「彎曲的人,神以彎曲待他。」

子:「過分到可以讓你拔網路線、沒收手機?」

母:「之前的約定,要執行,原則問題!」

子:「我三歲小孩?」

母:「雖已17歲,但稍嫌幼稚、不懂事。」

子:「不聽話不給糖吃?」

母:「違規就要接受管教,因為愛你,所以需要如此做。」

子:「這年紀的我最需要的是朋友,我不信你不知道。我是青少年,我所有的自信都來自朋友,那是你無法想像的。」

母:「要結交有正面影響的朋友,主耶穌才是最好的朋友,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神才能給你真正的自信。」

子:「這樣下去關係只是更糟。」

母:「雖然你一直對我很冷淡,但我還是愛你的,如果因正當的管教,你選擇討厭我,我只能默默承受,等到你能體會媽媽的心。」

子:「無論如何手機都不能給你沒收,我答應過林XX,他需要我,隨時都能找我,不管你覺得這承諾好不好笑,它對我都很重要。」

母:「只要告訴他暫無手機、電腦,可打家裡電話,或碰面再說。」

子:「好的管教不是一個『愛』字可以解釋一切。」

母:「隨著年歲增長,你會知道關於愛的奧祕。」

子:「根本不會管我的感受。」

母:「感受是會隨環境改變的,但生命只有一次,偏離時需要拉回。」

子:「如果一直用教小孩的方式教我們,我們就永遠只是小孩。」

母:「凡事滿足你們才是希望你們永遠是個小孩,懂得節制是長大的記號!或許媽媽太體貼你們肉體,過度保護,以致嘮叨,我會藉著禱告,求神賜給我智慧學習慢慢放手,請給我時間!」

子:「事實證明跟你溝通沒有意義。」

母:「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溝通也不可能一次達成目的,但有開始,就有機會,媽媽是把心裡的話說出來,看來你感受到我好像說得有些對,是不?你的疑惑、矛盾,或許是你自我的抗拒。禱告!」

子:「當面講,一個高雄,一個台南。」

母:「是啊!你我相差26歲,成長背景又有差別,有些距離是正常的,彼此都往前走以縮短距離。」

子:「不想打家電就是不希望別人接到,如果被你接到,你又會問東問西。」

母:「為何你不主動把行蹤告知父母,讓父母放心。也在行動上,讓我們真正信任你,問東問西是關心的表現!(對我而言)」

子:「你自己不知道,你根本不了解,也不想了解這世上所有的青少年。」

母:「別忘了,媽媽也曾經17歲。要知道我只是一個單純的家庭主婦,也不是學者、專家,你對媽媽的要求太高了!我確實沒有想過該認識世上所有的青少年,我只在乎我的孩子,怎麼使用他的黃金歲月。」

兒子去上學了,然後媽媽又寫了一張短箋放在孩子的書桌上,短箋是這樣寫著:

敬安:

真的很高興,你願意對媽媽說出你心裡的想法,對於也曾經17歲,到現在43歲的我而言,生命的真理我還在藉著認識主耶穌,每天不斷一點一滴了解些些。說真的,雖然你不是很認真過生活,老叫人牽掛,還有些「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任性,但媽媽很感謝神,讓我擁有你這個孩子,你心思單純善良,只是不懂得如何珍愛自己,也長得很帥,笑容更是迷人,難怪有女生倒追你。

以正常的母子關係而言,我們的互動太少了,真的希望有天媽媽老了,而你有自己的家庭時,老媽希望擁有更多關於你我美好的回憶!

傍晚時分,敬安一放學就躲到房裡,媽媽一如往常煮好晚餐,然後叫他吃飯。敬安一直垂著眼埋頭苦幹。吃飽飯後,媽媽問:「功課多不多,可以談一會兒嗎?」這時敬安才抬起頭盯住媽媽臉上的OK繃,輕聲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隨後眼眶即紅了。

「沒關係,媽媽不怪你,我們一起禱告吧!」

憑真理安度青春期


十幾歲孩子在靈性生活上是什麼樣的情形呢?做為一個青少年的基督徒父母,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才能保證我們的孩子「在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呢?(彼後三18)

主耶穌告訴眾人關於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太七25)。聽見卻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當遭受同樣的雨淋、水沖、風吹時,「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太七27)。要引導青少年勝過生命中的種種挑戰,應該在他們生命早期建立穩固的價值基礎,這個基礎不但是學習求知的立足點,也成為他們待人處事的根基。

傳遞信仰的價值觀


建立穩固的價值基礎,就是把信仰的價值觀傳遞給孩子。《創世記》三十九章裡,記載了約瑟如何面對波提乏妻子的色情誘惑。這是個人價值觀產生影響的典型寫照。年輕的約瑟寧可捨棄自由,也不願違背自己的信念。此章中有三個聲明表示約瑟對人、對己、對神的忠誠價值觀:「我主人把所有都交在我手裡。」、「我怎能作這大惡?」、「我怎能得罪神?」

父母傳遞價值觀的最佳途徑:

1.建立親密的關係

傳遞信息經由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有最多的溝通和最少的誤解。真正價值觀的傳遞是用生命而非口舌。世界上還有什麼地方比家庭的親子關係更密切嗎?

2.內化的建造與認同

參與比同意來得更重要,我們常過於關注事情的結局,而忽略了可貴的過程。青少年期轉變的關鍵乃在於觀念的內化,然而父母沒有內在的建造,孩子就沒有內在的認同。根據經驗數據,叛逆的孩子長大成人後,往往優人一等,因為他曾為自己的價值理念奮鬥而內化。從無怨言的乖孩子,可能不曾仔細思考過自己的價值觀,日後可能很輕易地放棄父母所灌輸的信念。所以不要排斥孩子的叛逆行為,更要持續加速地建造,這是段培養價值觀的黃金時期。

3.服務與服事

建立孩子服務他人的責任,從中體驗美好的價值觀,像當義工社區服務或幫忙打掃教會。在服事的過程中,孩子從實際的生活經驗明白價值的所在,體認人永遠比物重要。除非親身經歷,否則價值觀只不過是空洞的概念而已。

4.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孩子缺乏自信,尚未有能力作決定或負起事情的責任時,父母可以幫忙先把選擇的項目減少,一起思考如何選擇,讓孩子做出決定。但切記,父母如果愛孩子,就應該讓他們從失敗中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5.以身作則

父母本身應致力持守良好的價值體系,像誠實這種無價的美德,因為自欺欺人是一個很容易犯的毛病。若希望孩子誠實,自己就得誠實。不能叫孩子考試不作弊,自己卻老是投機動手腳。父母要言行一致。

核心理論的價值觀


我曾聽過有人把這種堅固的根基比做「核心理論」。根據這種理論,把小孩比喻成梨子和洋蔥。梨子有核心,即使外皮或果肉受損,甚至被削掉,它的纖維種子核心仍然存在。而洋蔥沒有核心,當它一層層被剝掉以後,就什麼都沒有了。

※延用「核心理論」的說法,一個有核心的孩子,在人生的經驗中受傷或不管犯了多少錯誤,仍然牢繫在價值體系中。多數專家也都認為,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讓他接受屬靈信仰的薰陶,這份信仰的核心就會引導這個孩子度過青春期的風暴,無論曾走偏了什麼樣的迂迴路,無論多反叛或多難纏,最後還是會回到原來的價值點,成為一個好孩子,榮耀神的名。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二十二6)

種子、開花、結果


我相信神絕對希望父母把孩子教養成一個有核心信仰的人,那麼最好趁孩子尚年幼易受教時,即將基督耶穌的種子深植他們柔嫩的心中;當他們長大成人時,這些核心價值就會成為他們對抗環境各種惡勢力的骨架和力量。

如果孩子已長大,父母當體認努力的方向,唯有真理的信仰,可以幫助你的孩子安然度過生命的風景,此外別無他路。互勉之-


作者: 南區宗教小組策劃 王雪芬撰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2/01/2011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