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04期2011年5月)
靈修小品:耶穌登山變貌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恩沛


一.前言

耶穌常上山向父神禱告,因可遠離人群,能重新得力。聖經記載耶穌在受死前曾登山變貌,為何此事蹟只記載在《對觀福音》中(太十七1-9;可九2-10;路九28-36),而《約翰福音》並未記載?《對觀福音》強調耶穌的人性,因此對於耶穌登山變貌顯出神性做特別的記載;而《約翰福音》強調耶穌的神性,因此對於耶穌肉體的出生、家譜、童年、受試探、被施洗、登山變貌等事蹟,都沒有記載。

耶穌登山變貌前,祂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要看見神的國大有能力臨到。」(可九1)。「神的國臨到」亦可以指耶穌改變形像,彰顯出榮耀與權能,使門徒能預嚐在天國裡的滋味。此一登山變貌的經文釋義為何?有何屬靈的教訓?以下擬根據《馬太福音》的經文探討此問題。

二.經文的釋義

(1)過了六天,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暗暗地上了高山,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太十七1-2)。

為何耶穌要上「高山」改變形像?在猶太人的經驗中,「高山」常是神與人相會的地方,是神向人顯現之處。例如亞伯拉罕在摩利亞的山上,要獻獨子為燔祭(創二十二2);神在何烈山選召摩西(出三1-2);以利亞先知在迦密山頂向神禱告(王上十八42)。所以耶穌選擇「高山」作為改變形像的地方,向門徒顯明祂是彌賽亞的身分。

為什麼耶穌變貌只帶「三位」門徒一起隨行?為何耶穌要「暗暗地」上山?彼得、雅各和約翰是耶穌最信任的門徒,在耶穌醫治睚魯的女兒從死裡復活,在祂受死前於客西馬尼禱告時,都只帶這三人同去(可五37,十四33)。在重要的時刻,耶穌不喜歡人多,因為其中會摻雜著不合適的人(約六26、66)。所以耶穌只挑選三位最親密的門徒同去,而且是暗暗地上山,避免遭受其他門徒的忌妒。神多給誰,就向誰多要。

這三位門徒看見耶穌的變貌,深知祂就是彌賽亞,對主的信仰篤信不疑(彼後一16-18;約一14),因此也要承擔神所託付的重責大任。後來雅各成為第一位殉道的門徒(徒十二2);彼得為主傳福音,最後被倒釘在十字架上;約翰被放逐到拔摩島,但仍一生忠心事主,撰寫《約翰福音》、《啟示錄》等著作。

耶穌在何時變了形像?祂變了何種形像?在《路加福音》中記載,正在「禱告」的時候,耶穌的面貌改變了(路九29);這是與神深交的時候。摩西也是一樣,在西乃山上四十晝夜與神說話、相交,臉上就發了光(出三十四29)。耶穌變了形像,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這是天國中的情形,也是人復活後榮耀身體的狀況。

將來信徒在天國裡,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太十三43);而且只有穿上光明潔白的細麻衣,也就是有義行的信徒,才能被請赴羔羊的婚筵(啟十九8)。耶穌是初熟的果子(林前十五20、23),祂預先讓門徒看見復活後的身體,與門徒一同分享天國的榮耀。

在耶穌變貌的重要時刻,門徒卻因肉體軟弱都在「打盹」(路九32),無法看到耶穌變貌的過程。「打盹」代表屬靈的低潮,是信仰的危險時刻。只有等到門徒清醒後繼續禱告,才能夠看見耶穌的榮光,體驗主同在的恩典。

我們活在世界上,忙碌奪走我們與神相交的時間,容易受到誘惑而心靈「打盹」。因此若要看見耶穌的變貌,要在禱告的事上多下工夫;並且要時刻儆醒,在靈裡與主密相契,就能享受與主相交的喜樂(林後十二4)。

(2)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向他們顯現,同耶穌說話(太十七3)。

為什麼有二人出現?他們為何要同耶穌說話?說話的內容為何?門徒為何知道這二人的身分?猶太人認為,彌賽亞來臨前,摩西和以利亞將再出現(申十八15、18;瑪四5);因此,他們的出現是應驗舊約的預言。耶穌也曾證實,以利亞已經來臨了,就是施洗約翰(太十七12-13)。

舊約律法規定,做見證需有兩個以上的人(申十九15)。摩西和以利亞的出現,是要為耶穌的事工做見證。摩西代表律法,以利亞代表先知,而耶穌則是要成全律法和先知(太五17)。他們的出現,代表舊約的律法與先知傳統,要為耶穌的彌賽亞身分做見證。他們一起談論耶穌受死、復活、升天、再臨的事(路九31;彼後一16),這都是耶穌所須完成的事工,也就是神的救贖經綸。

雖然門徒沒有見過摩西和以利亞,而且在古代沒有圖畫、相片,但在聖靈裡的感動,使他們知道這二人的身分;就像今日有人在禱告中看異象,能清楚知道異象中的人物一樣。

(3)彼得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祢若願意,我就在這裡搭三座棚,一座為祢,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太十七4)。

彼得在寧靜的高山上,預嚐天國的滋味,享受美妙的屬靈境界,覺得在這裡真好。他為了能永久享受美好的屬靈經歷,就提議搭三座帳棚,能長遠在此居住。事實上,彼得未能明白神的旨意,就是耶穌在世上所要完成的工作。耶穌的使命是要藉由受死、復活、升天,在地上建立教會,也就是神屬靈的國度,使相信耶穌的人可以得著救恩,進入永恆的天國。

物質的帳棚是短暫的,美妙的屬靈體驗是短促的,甚至醫病趕鬼也不是信仰的目的(路十20);只有天國的榮耀才是永恆的,是信徒一生要追求的目標(林前十五50;路十17-20)。因此耶穌沒有接受彼得的建議。祂認為靈修的目的是為了事奉神,完成天父的旨意,所以祂要積極的下山,去服事那無法上山觀看耶穌變貌的信徒。

(4)說話之間,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祂!門徒聽見,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耶穌進前來,摸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太十七5-7)

為何天父的顯現要有雲彩遮蓋?因為有罪的人見到神的面將不能存活(出三十三20)。因此天父的顯現常伴隨著雷轟、閃電、角聲和雲彩(出十九16)。門徒聽見天父威嚴的聲音,甚為害怕,就俯伏在地。耶穌不但親自用動作撫摸門徒,並且用言語安慰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

為何天父要出聲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祂」?登山前,耶穌問門徒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因此天父說:「這是我的愛子」,是要肯定彼得對耶穌認識,並且再次證明耶穌是神的兒子。

當耶穌說祂要被殺,過三天要復活時,彼得就拉著祂,勸祂不要受死。因此天父說:「你們要聽祂」,這是要糾正彼得錯誤的觀念,他認為耶穌要在地上建立王國,不可能會吃苦與受死,所以天父勉勵彼得要聽從耶穌受苦和受死的教導(可八27-33)。

(5)他們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那裡(太十七8)。

彼得建議搭三座帳棚,一座為耶穌,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這是將人與耶穌並列。就像哥林多教會一樣,有人說:我是屬保羅的;有人說:我是屬亞波羅的。事實上,保羅栽種,亞波羅澆灌,惟有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林前二4-7)。

人帶有肉體,總有軟弱、灰心的時候。倘若我們一直仰望摩西,當看到他舉手用杖擊打磐石,違背神的命令,因而無法進入迦南地(民二十11-12),我們將會失望。如果我們一直敬佩以利亞,當看到他在羅騰樹下求死(王上十九4),我們將會心灰意冷。

因此,我們要一直單單仰望耶穌(來十二2)。惟有「不見一人,只見耶穌」,我們才不會跌倒;因為耶穌祂不灰心,也不喪膽(賽四十二4),祂不會軟弱與跌倒。祂是唯一的救主,是值得我們依靠的神。

(6)下山的時候,耶穌吩咐他們說:人子還沒有從死裡復活,你們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太十七9)。

因為應許的聖靈尚未降下,門徒不了解真理與屬靈的奧祕(約十六13-14;林前二10-13),所以耶穌囑咐門徒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直到耶穌從死裡復活得榮耀後,因著聖靈的幫助,門徒才明白耶穌所吩咐的事(約十二16)。

三.經文的教訓

1.要上山禱告親近神

耶穌得著能力的方法是藉由禱告。祂在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後都向父神禱告,祈求從上頭來的能力(路五15-16;可一35)。面對十字架的苦杯,祂心裡極其傷痛,因此上山向父神懇切的禱告,結果神與祂同在,使祂變了形像。門徒陪同耶穌一起上山禱告,卻因肉體軟弱而打盹。等到清醒後才能見耶穌的榮光,體驗主同在的恩典。

信徒活在世界上,靈性常是軟弱無力的。我們總有太多的事須要擔憂,例如子女課業問題、父母的健康問題、夫妻或婆媳問題、家庭經濟問題,讓我們喘不過氣。在教會中做聖工服事神也是一樣,面對軟弱的信徒與不信的世人,常覺得無能為力。

耶穌告訴我們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所以要藉由禱告將一切困難交託神,使我們能產生力量,勝過外在的艱困;並透過靈修使靈性能甦醒過來,享受與主密相契的喜樂。

2.要明白神的旨意

門徒認為耶穌要在地上當國王,因此跟隨祂可以推翻羅馬帝國,復興以色列國,而且能得到一官半職(徒一6;太二十21)。耶穌登山變貌,與摩西和以利亞一起談論祂在十字架的受死、復活、升天的事情,這是要糾正門徒的錯誤觀念,使他們知道耶穌不但是榮耀的基督,也是受苦的基督。

一般人害怕吃苦,但基督徒卻樂於受苦,因為他們知道「受苦是得榮耀的途徑」。一般世人認為救恩只有榮耀,沒有苦難;但十字架的救恩卻是先有苦難,後有榮耀。耶穌為了背負世人的罪孽,肉體被鞭打、釘死,心靈被天父離棄。當祂復活升天後,坐在神的右邊,被神高舉成為萬主之主、萬王之王(啟十七14)。

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九23);使徒保羅也說:「如果我們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榮耀。」(羅八17)。面對信仰所遭受的迫害,基督徒並不喪膽;因為他們知道為主忍受這至暫至輕的苦楚,可以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四16-18)。

3.要聽從耶穌的話語

天父出聲對門徒說,你們要聽耶穌。「聽」的希伯來文是 ,意思是「傾聽、順從」。對於聖經中所記載神的話語,信徒所應盡的責任,就是要遵行。

所以在《申命記》第六章中,論及選民在每安息日的會堂崇拜中,一定要背誦的話語,就是:「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申六4-5)。

他們除了聆聽,也要晝夜思想神的話語,將它牢牢記在心上;而且要經常談論,對於不懂的地方,要請教律法師;並要教導子女能一生敬畏神,謹守神的一切命令。如此,將蒙神賜福,使得在世的日子得以長久(申六1-9)。

神的話語是屬靈的糧食,能使我們心中喜樂(賽五十五1-2),成為聖潔(約十七17)、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5-17)。所以我們要認真研讀聖經,能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神的旨意;好叫我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漸漸的多知道神(西一9-10)。倘若我們明白神的話語,卻不願意在日常生活中實行,只流於空談,是無法得著永生。

4.要下山積極服事神

在變貌山的特殊經歷,能使人記憶深刻,但我們不能一直陶醉在山上的榮耀裡。所以耶穌在上山變貌後,又恢復平常的面貌,下山繼續服事的工作,醫治害癲癇病的人(太十七14-18)。

彼得在變貌山上有特殊的屬靈經歷,一輩子也無法忘懷(彼後一18)。後來他確信耶穌是彌賽亞,是神的愛子,願意為祂殉道捨命。我們與彼得一樣,在信仰的道路上,也會有特殊的屬靈經歷。例如看到異象、異夢,或是經歷大病蒙癒的神蹟。我們不要一直留戀在這些事上,使我們陷入虛榮的誘惑中。我們要趕緊離開山上,遠離虛浮的事情,下山繼續努力工作服事神,這樣信仰方能穩固和堅立,而且使更多人同得福音的好處。

四.結語

經云:「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三18)。當日耶穌上山禱告,與神深交,結果變了形像,臉面發光如同日頭,顯出祂的榮耀。我們也要效法耶穌,時刻與神親近,就能有好行為,如同明光照耀世人。基督徒就像一面鏡子,當我們經常親近神,讓聖靈充滿和引導,就能有耶穌的形象在我們身上;我們也能登山變像,別人在我們身上也可以看見主的榮光。

參考書目:

1.蔡梅曦,《路加福音釋義》,台中: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1983。

2.董俊蘭,《馬可福音的見證──被誤解的彌賽亞(下)》,台南:新樓書房,2000。


作者: 恩沛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2011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