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09期2011年10月)
專題報導:有好些人提筆作書──2011文宣營,青年文宣事工的希望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黃逸杉


提阿非羅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是照傳道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使你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路一1-4)。

真耶穌教會向來重視文宣工作,但近年來文宣處發現撰稿人平均年齡老化、青年投入文字事奉的質與量逐漸下滑。教會要如何面對此一「中年危機」?近年重新啟動的文宣事工研習營也許是答案。

1919年是真耶穌教會成立的第三年,早期的傳道工人已懂得利用文字作為宣道工具,藉由發行《萬國更正教報》,糾正各教派的錯誤。1926年,教會開始定期發行《聖靈報》,一方面有系統地闡明真道,一方面聯絡世界各地教會的動態。

1950年代在台灣開始發行《宗教教育》雙月刊,前身是《兒教通訊》,輔助宗教教育事工的推展。1960年代《台北教會青年通訊》轉變成全國性的《青年團契》,造就知識青年。一直到2001年,由於雜誌專利標章申請的問題,不得已將三本刊物合併成現今的《聖靈》月刊。

這些教會文宣工作的歷史,新一代的青年已不太熟悉。多媒體與網路的世代,青年吸收新知熟用的媒介是電視、影片、網站。但是儘管時代變遷,文字事奉工作的需求依然存在。長年擔任《聖靈》月刊總編輯的林淑華姊妹指出,現在《聖靈》月刊的撰稿作者平均年齡在上升,與年輕一輩的作者之間有年齡上的斷層。

淑華姊妹表示,過去文宣處有舉辦文宣人員事工研習會,主要是因為當時教育還未普及,寫作能力需要訓練。大約在十年前,國內寫作教育水平已經提昇,便停辦了事工研習會。然而隨後幾年發現文宣事工人員斷層的現象,並非是青年的文字能力不足,而是沒有將恩賜用在文字事奉。有鑑於此,去年(2010年)9月,台總文宣處舉辦文宣事工研習營(簡稱文宣營),分成繪本、小說、繪圖三組,約有90多名學員參加。期望藉由文宣營激發主內青年在文宣工作上的心志,培養更多的工人。

2011年的文宣營於9月2-4日在台灣總會舉辦。分成採訪寫作、插畫、攝影三組上課,共有130多名學員參加。採訪寫作組由徐欣瑩姊妹主講,學員實際練習判斷新聞報導的特點、實作採訪教會活動或信徒見證。徐姊妹表示,新聞寫作是一種工具性寫作,可以大量運用在教會事工上,如見證整理、地方教會與團契通訊的活動報導,當然也可以投稿到《聖靈》月刊。徐姊妹在主持「心靈的遊牧民族」、組織喜信網站時,也都用上了採訪寫作的相關技巧。

開辦插畫與攝影組是因為《聖靈》月刊現在大量使用到這兩種類型的作品。插畫組由中和教會江健昌老師上課,作品要與聖經經文有關。因為學員程度不一,江老師準備許多參考資料,並且特別強調引起學員興趣,即使是初學者的作品也給予肯定,使學員喜歡上繪畫。

「繪畫的樂趣在於從無中生有。」江老師表示,短短一天半的上課時間如果能使學員感受到樂趣就是很大的造就。攝影組由攝影師夫婦黃維理弟兄、黃慧娟姊妹教學,他們呈現許多美麗的攝影作品,示範什麼叫做「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學員們在上完課之後就要實際拍攝「我眼中的總會」,再互相觀摩彼此的作品。

除了分組的課程以外,文宣處也邀請兩位多年從事文宣事奉的工人分享。曾恩榮執事談到「培養興趣,樂在事奉」,興趣嗜好的培養不只對自己有莫大的幫助,更是事奉的動力。嚴信義傳道則主講「無聲的勇士」,見證自身的文字事奉經驗,激勵學員的心志。

正如嚴傳道所言:「文字工人是無聲的一群,默默地事奉,卻能累積教會的文字資產。」文宣處還特別邀請維理、慧娟夫婦作見證,他們無獨有偶地用了「在無聲中與神相遇」為題。來自法國的維理弟兄見證他剛到教會時雖然語言不通,但神藉著他的攝影師之眼,讓他看到教會信徒平和明亮的神情,使他的冰心開始溶解,最後終於回歸主的懷抱。

回應著前述文字工人的斷層現象,今年文宣營的報到人數比去年多出40名以上,主辦單位預計明年的參加人數還會再增加。不僅有大專青年,也有不少高中學生,甚至有暫時放下家庭,特地來參加的爸爸或媽媽,足見許多人服事主的熱心。雖然增加人數加添了主辦單位的負擔,但是如淑華姊妹所見證的,在籌備工作中都有神的帶領。

願真教會的文宣事奉,就像路加說的:「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實現的事,讓人知道所學的道都是確實的。



作者: 黃逸杉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2011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