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10期2011年11月)
主題特寫:主內關懷一家親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茁石

教會一家,因基督的愛有著濃厚的一體觀。關心主的群羊、學做個好牧人,當然從最基本的「訪問」工作來學習,也藉由訪問同靈可見端倪!與訪問組同工,探訪弟兄姊妹或探訪慕道朋友,甚至到醫院關懷主內病患,成為反覆不容停止的重要工作;也因著全體教會都重視訪問工作,由於彼此的關心、互相代求,構築一條綿密緊扣屬靈的網絡,期盼有事大家一同代禱。

可是平穩妥當的日子似乎早已成為同靈們共同追求的「平凡生活」。信仰如同櫥櫃內的裝飾品,如同脖子上戴的項鍊,不斷的追上潮流與時髦的表現,但看外表永遠只停留聚會時才見面,才有招呼互動,何為「交通」?何為「肢體」?出現了莫大的問號呢!

「訪問工作」看似容易又簡單,可是真要明白內容,其實影響甚鉅,各教會都需好好訓練才是。當然可以騰出時間參加訪問工作實屬不易,在當今「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裡,可有多少人真願意奉獻時間參與?都會地區又常礙於受訪者不在家,甚至社會型態驟變,一下子是詐騙集團?一下子又是推銷員,不堪其擾!因應時代變遷,再思我們行之多年的「家庭訪問」,是否應更留意自身的態度,訪問組同工是否該有適當的訓練或講習,又該備妥哪些信仰的內涵,讓受訪者受到關懷、幫助,又得造就,也發揮肢體相助之功能。茲提出以下幾點拙見供參考:

一.探訪病痛中的同靈

「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箴十八14),病情是「災難」,就病患而言更是一種心靈的煎熬,也是除了信心軟弱之外,撒但慣用的攻擊伎倆,再剛強的人只要生病時間拉長(長期抗戰),終不免內心起疑竇。當傳道人帶著訪問組前往關心,按手代禱,以行動表達教會的慰問,受訪者內心的溫暖感受乃至家屬的觀感,對病人皆是正面的提升及撫慰。

此時身邊的同工千萬記住,若在醫院病房中的禱告,聲量應控制,以免驚動鄰床的病患,或造成不必要的困擾(當然也不是怕被看、被聽,扭扭捏捏觀感不好),或者「悟性禱告」也是不錯的選項,全能的父神都必垂聽我們的祈求。再就是不應影響醫生或護士醫療診治工作,也就是避免不必要的妨礙。除非家屬有問題提問,否則未經家屬同意隨意發表意見,為勉勵病人而直接告知其「病情」,隨性提問或介入醫療人員的專業,都是大忌!

若非家屬同意,隨意建議「轉院」、「換醫生」,甚至數落這家醫院的不是等,非但無助於當事人與家屬,反而因一趟探訪帶來毫無意義的爭端、疑慮;強力介紹「祕方」、「湯藥」企圖取代醫院的診療方式是「萬萬不可行」。當善於察顏觀色,好的意見私下提出供家屬參考即可。深知生命在神手中,切勿言而過甚自比神仙,豈不愧對主耶穌!遇慕道者時一個人發言即可。其他人在旁幫助禱告,勿搶著見證;懂得彼此尊重,因我們是屬靈的團隊。若使對方不知聽誰的,雜亂無章法,豈不鬧笑話!

二.探訪上班工作中的同靈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在弟兄姊妹的工作場所訪問時切記「隔行如隔山」,人豈有萬事通?豈有「萬能手」?以欣賞的角度提問題表示關心即可,不應詢及薪資高低、建議轉行、轉業這一類的話題,逗留的時間以10-15分鐘為宜;以不影響同靈的工作為原則,也不需為了貪小便宜,要求同靈之間的「交易」──給予優惠或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價錢、服務、保固、去零等等,令人為難!

希望探訪時是帶著主的愛,主的恩典去的,不是去製造麻煩與困擾,讓我們的同靈感到不悅,或在同事、員工、老闆、上司面前丟臉。所以若事先毫無共識、限制,這訪問不但不能互補,且落得品質低落,讓大家顏面無光,留下更多的無奈、不適、不妥而尷尬不已,當然也就斷送了傳福音、留好印象,表達關懷的最佳時機。

三.進同靈家中之訪問

例行的訪問工作,以時間而言,二-三個月應可以各家庭至少拜訪一次才不致生疏(夜間訪問已有多數教會實行之),關懷的網絡也才容易建構。進了屋裡,應留意住家的習慣,進客廳需不需要脫鞋子?切不可涉及主人家隱私(除非當事人願意談開來),勿當「包打聽」,不做「傳舌者」、「搬弄是非」,盡可能是幫忙解決問題,倘若解決不了,寧可當「傾聽者」,不製造新問題,不隨著批評、論斷人、事。各人信心不同,信仰歷程和看事情的角度都因人而異。

「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十二3)。百體中最難控管的就屬舌頭了,自己若能掌控舌頭,那離完全的目標就更進一步了。若「東家長、西家短」,專論別人八卦,仿如「路透社」傳播器伸進各同靈的家,以傳講各家的「新聞」而仍自我感覺良好、自負不拘的,將來神必審判,且每一句說過的話終必「供出來」。「一言興邦,一言喪邦」,豈能不謹慎言語帶來的後果:「話一出口如覆水難收呀!」

四.訪問同工應具備「信心」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十一1),任誰的信仰皆不可能取代,但人相處的確會有不可抗拒的影響;從眼睛看,看見好行為、好品德,自然會有學習與轉移之用,那種與生俱來的觀察「仿效學習」,不正是生命互相影響?從言語的交談、教導,透過聖經真理的勸勉,加上聖靈的同在同工,潛移默化的功效,常是讓受訪者大得心靈的鼓勵與安慰。

再適時的加上幾則見證實例,想必付出者與受教者彼此都得著建立,因主的應許必然堅立在完全的相信上;不懷疑的內在,甚至把自己全交託在主面前,此乃訪問事工的最佳良範。「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來十一6)

反觀,遇見軟弱的同靈,因人為的因素一時情緒失控口不遮攔,句句穿心見骨,怨神怨人穿鑿附會、語無倫次,尤當以更堅定的信心加以鼓勵,彼此代禱、互相代求,祈求天父賜下口才,說該說的話,且讓傳達出的勉勵是具有屬靈力量的。因此「信心」使人剛強,扶助勇敢的人更勇於承擔,扶持軟弱的人扭轉負面的困頓,堅定不移、絲毫不疑惑,並回想昔日領受的恩典,有感於惡者的挑動,因積極探訪而收立竿見影之效。

信徒們雖已信主,但不代表完全認識神,有時候還多數憑自己的意思來決定事情,以有限的智慧懷疑神的全智全能,日子一久,靈程逐漸退步,甚至違背神的教訓,所以神所愛的祂必「管教」,切勿引以為恥,更不可拿來羞辱用,時時提醒:「沒有任何事情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

五.訪問組同工應具備「謙卑」的心

時下流行一句話:「自我感覺良好!」來取代「驕傲」,那種無視他人觀感,信口開河、隨意隨興、高談闊論、任意吹噓、誇張敗壞,叫聽見的人極度不舒服,是最不適宜的「組員」;說當說的話題,聽該聽的內容,適當的把話「潤飾」一下,雖不敢言句句珠璣,也應不至難以信服才對。

「言為心聲」是至理名言,若不將主的話存放於心裡,常藉著靈修轉化成屬靈的「德性」,即「氣質」,又何能成為「造就人的好話呢?」常言道:一個人常自我感覺良好時,別人感覺鐵定不好;當常自我感覺不是很好時,別人的感覺反而良好一點。保羅說:「行事為人當有基督的樣式,更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我們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主耶穌不也說:學祂的樣式、負祂的軛嗎?

將「柔和、謙卑」常存心裡,那基督的香氣與形像,想必溢於言表了。放下身分、地位、身段,坦誠的相對待,以主的愛真誠地關心一個人、一個家庭。因多聽、多看,而能多保守他人隱私或祕密,不以揭發私密,論長道短而沾沾自喜,是更可能幫助傳道人,與隨行的同工,並藉以幫助屬靈的大家庭,讓事有所隱、人有所歸、短有所藏。謹慎的、光明的,當一個輔助、扶持者,如此來服事主、幫補同靈,則事半功倍、相得益彰;而不像瘟疫、天災一樣,所到之處如浪侵襲,讓人避之唯恐不及!

我們的神原是不可侵犯的靈,如今藉著聖靈賜人智慧、知識、聰明,引導人進入祂的光明之愛裡,我們蒙受聖靈即獲差遣,猶如古代的先知一般,傳達神言,給神的子民信息,仿如神的代言者,豈敢不留意我們所做的工?聖靈內住我們裡面,永遠與我們同在,保護、保守、施恩、教誨、安慰、引導,並走在平安的天國路上。

願主的靈不斷的帶領訪問組同工們,常帶著主基督的愛和權柄,讓所到之處神恩降臨、喜樂永偕、平安相隨。



作者: 茁石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2011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