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報第288期1974年8月)
香港南洋教會聖工概況(中)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香港?#21335;洋教會聖工概況(中)

謝順道

三、印度尼西亞

我們通常所說的「印尼」,就是印度尼西亞的簡稱。印尼是亞洲第三大國,大小島嶼有一萬個,總面積達1491564平方公里,人口是16千萬。但全國只有8處教會,一處祈禱所,今後的工作必須更加努力。

19731219日,我們由新加坡往印尼首都椰嘉達。從新加坡到椰嘉達,搭噴射機只需1小時又10分鐘,與臺北香港間的航程差不多。

印尼總會設置在首都椰城,與椰城教會合建在一處,是4層樓鋼筋水泥建築物,非常堂皇。前棟是總會辦公廳、會議室、寢室、椰城教會會堂、禮堂,後棟是總會所辦的迦南學校。會堂內有一架電子琴,一架三腳式鋼琴。晚間和聖日崇拜,有時彈奏電子琴,有時彈奏鋼琴。

印尼前屬荷蘭,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宣佈獨立。椰城的獨立廣場上,有一個獨立紀念碑,高度125公尺,頂端有一塊火燄形的黃金,閃閃發光,重量35公斤。印尼的國旗是紅白二色旗,老鷹是他們的國徽。

在全國16千萬人口中,中國人只佔400萬。市面上的店舖,雖然絕大多數是中國人所經營的,但遵照政府的規定,招牌上卻一律用英文字母拼音的印尼文書寫,而看不到一個中國字。中國人所辦,除了政府特准的少數學校之外,都不得教中文。許多久居印尼的華裔,都不識中文,甚至不會說中國話。素稱同化力最強的中國人,在印尼正在急速趨向印尼化中。正因為這個緣故,我們在印尼各地教會講道,都要說華語翻成印尼話。現任的總統蘇哈多是徹底反共的,基於這個理由,他歡迎各種宗教在印尼傳揚,以增強反共的力量;雖然回教是印尼的國教,他卻認許人民選擇信仰的自由。印尼政府不但歡迎各種宗教傳入印尼,而且鼓勵各宗教團體在印尼設立學校;對於已經設立或將要設立學校的宗教團體,則規定必須將宗教科編入為正式的課程。就廣傳福音的事上來說,這真是求之不得的好條件。

印尼總會所辦的迦南學校,小學部有40多位教員,初中部有10多位教員,學生數1200名。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學習英文,所以英文的程度很高,其他各科的成績也不錯。小學和初中的學生,除了在教室上宗教課之外,安息日下午還要來會堂參加聖日崇拜。結果,學生和家長已經有人在本會領受浸禮了。不但如此,連校長和老師也喜歡查考本會的信仰。我們這次在椰城教會工作的期間,校長曾要求楊執事為他們舉開真理座談會,讓全校的老師參加,並且解答他們在信仰上的疑難問題。反應很好。這些事實使我們確信,今後若多找機會與迦南學校的師生接觸,熱誠向他們做見證,無疑的,椰城教會的信徒數必急劇增加。

1222日至25日,我往文登教會主持特別聚會;楊執事留在椰城教會工作,25日下午搭總會翁理事長的車子來文登。當晚聚會後,我們同返椰城。四天的特別聚會,13人受聖靈。

文登的居民,百分之九十八都是僑生,懂得華語或識中文的,全村沒有幾個。所謂「僑生」,就是在僑居地?#21360;尼出生的華裔。來參加聚會的同靈,幾乎都用印尼文的聖經和讚美詩。

印尼人很喜歡洗澡,每天最少也要洗兩次,好像臺灣東部的阿眉族。婦女走路時,隨帶的東西都放在頭上。僑生也有這些習慣。

椰子樹是南洋的象徵,新加坡處處都可看到,印尼也是。椰子的果汁和果肉,鮮味可口,而且有消暑解熱的效果,是熱帶地的恩物。

1228日至1974年正月3日,在印尼總會舉開青年聯合靈修會,為期七天。參加者52人,受聖靈3人。靈修會的第三天晚上,最後一次禱告時,蔡傳道聽見許多天使唱詩的聲音;歌聲由遠而近,莊嚴、優美、悅耳。

1974年正月4日,我和郭子嚴執事同往展玉教會,楊執事留在總會主持聖經講習會。途經全國最高的公路?#28023;拔1800公尺,車子在雲霧裡疾駛,風很大,氣溫很冷。公路的兩旁都種茶樹,但該地的茶葉,品質不好。

自正月4日至9日,我在展玉教會主持特別聚會。10日至13日,舉開靈恩佈道會四天,白天對內培靈,晚間向外佈道。郭執事9日返椰城,楊執事12日由椰城來。靈恩佈道會中,5人受浸禮,4人受聖靈,91人領杯。

正月14日至15日,我往萬隆教會主持特別聚會。16日至20日,往打橫教會主持靈恩佈道會。此間,楊執事留在總會主持聖經講習會。靈恩佈道會中,9人受聖靈,42人領杯,沒有人受浸。有一位帳幕教會的信徒,在第二晚的佈道會中受聖靈,頭痛症即時得著醫治。

正月21日,我從打橫回來萬隆教會,舉開四天的特別聚會,四天的靈恩佈道會。楊執事24日由椰城來萬隆,趕上第一天的靈恩會。靈恩會中,14人受浸,10人受聖靈,201人領杯。

正月29日至22日,我們由萬隆往梭羅教會舉開靈恩佈道會五天,萬隆教會孫理事長與我們同行。靈恩佈道會中,8人受聖靈。

22日,我先往沙拉帝加祈禱所工作。蔡傳道一家人住在那裡。因為剛剛租房子設立半年,所以除了由坤甸搬來一家同靈之外,還沒有人入信。蔡傳道娘以免費教英文為條件,招聚40位左右的中學生來,向他們灌輸信仰;她所採取的方法是,先參加聚會,聽福音,然後學習英語。結果,已有4位決心在這次佈道會中受浸。星期日的兒童聚會,經常來參加的有50多人,多數是外邦人的子女,也有外教會「主日學校」的兒童。每次聚會完,就分發一張蓋上教會圖章的紙給每個兒童,集15張可以換一本筆記簿或其他學用品。因此,聚會非常踴躍。在一個新開荒的地方,為了引導更多的人入信,這些方法似乎值得一試。

23日,楊執事等一行十人,由梭羅來沙拉帝加。下午5點起,在租用的大禮堂舉行佈道會,有一個慕道友受聖靈。

5日上午,11人受浸,其中6人是梭羅教會的慕道友,5人是在沙拉帝加祈禱所學習英文的中學生。領杯69人,多數來自梭羅教會。下午5點起,舉行最後一晚的佈道會。散會後,一位60多歲的楊姊妹來找我們談話。她說,大約30年前,她在印尼泗水時,已經與她的先夫和兩個兒子在本會受過浸禮,施浸者是蕭司提反執事。後來,因為搬來沙拉帝加而與本會失去了連絡,便到聖靈教會去參加聚會。楊執事對她說,現在沙拉帝加已經有本會的祈禱所,請她回來。她欣然允諾。213日起,我們在椰城教會舉開5天的佈道會時,她不辭路途遙遠,特地趕來參加(兩地相距650公里),並於第三晚受聖靈。主耶穌的話果然不錯(約六3739),一隻迷失20多年的羊,終於重返主的羊圈了。

26日,我和總會翁理事長回來椰城教會。楊執事應伯特利教會(屬於五旬節會)的牧師之邀請,往帕第(Pati)等五處去佈道9次。幾位牧師都來參加聚會,並且帶領許多信徒來。每次聚會後,都與他們個別談道,作再進一步的討論。結果,反應很好。舉例說,他們本來是奉父子聖靈的名施浸的。但楊執事告訴他們說,父子聖靈不是神的名,耶穌才是神的名(欽定版、日譯文語體、印尼文譯本:約一七11)。所以使徒們都奉耶穌的名給人施浸(徒二38;八16;一〇48;一九5),而未曾奉父子聖靈的名施浸。他們立刻明白說,這樣才對,他們從前錯了,今後必定照這樣做。

五旬節會在印尼非常興盛,全國一共有2500處教會。主要的教派有三個,就是伯特利教會、聖靈教會、帳幕教會;其他還有幾個小教派。聯合五旬節會(U.P.C.)印尼總會,設置在三堡壟,負責人是直接由美國派來的美籍牧師。楊執事曾去訪問他們。這些五旬節會的各教派,與我們有一個共同的信仰,就是以「說方言」為受聖靈的憑據(徒一〇44?/span>47)。其他的主張,也比較與我們接近,而沒有太大的差別。

這次交通,也許是具有歷史性的最有意義的交通。但願今後我們在印尼的工作,能更積極的與五旬節會接觸,並多為他們禱告,使他們早日歸入更完全的真教會,而將真道傳遍印尼全國。

28日至10日,我往文登教會主持靈恩佈道會三天,楊執事留在帕第(Pati)工作。

212日至14日,我們在總會舉開長執、傳道者、理監事靈修會。參加者大約30人。

213日至17日晚間,在椰城教會舉開五天的佈道會,每次聚會人數都在250人至300人之間。15日至17日白天,對內培靈,造就信德。16日下午2時起,舉行印尼總會暨椰城教會獻堂典禮,全國各地教會許多同靈來參加,外教會的牧師和政府機關的首長也來了不少。迦南學校的學生所唱幾首讚美詩,都很成功。五天的靈恩佈道會中,29人受浸,13人受聖靈,287人領杯。17日上午施浸時,有一位姊妹看見水中有主寶血的異象,當晚在教會做見證。

220日至27日,我往坤甸教會主持特別聚會和靈恩佈道會。楊執事往馬辰教會。坤甸教會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姊妹,幾年前她五歲的孫女病死了,正當家人在房間哀哭的時候,她卻跪在屍旁迫切禱告,求主叫她孫女復活。禱告中,她因為受聖靈,禱告更加有力。結果,蒙主憐恤,她孫女便復活了。現在她每天來聚會,都由她孫女陪她來。

坤甸新埠頭有一個赤道線的標誌,表示赤道線經過該地,難怪坤甸的天氣特別熱。有一首詩形容坤甸的氣候說:『終年皆是夏,一雨便成秋。』

228日,我由坤甸回來椰城教會。32日,楊執事由馬辰回來,報告馬辰教會這次靈恩會,6人受浸,12人受聖靈,113人領杯。

35日,我們結束了在印尼兩個月半的工作,回來新加坡。受浸人數,總計65人。受聖靈人數,總計73人。

起初我們預定,要先往馬來亞聯邦,然後才往印尼。只因馬來亞的護照費時頗久仍然辦不出,便變更計劃,先往印尼,才往馬來亞。後來才知道,這是主的美意。因為當我們往印尼的時候,正逢該地的學生假期,而得以為他們舉開一星期的青年聯合靈修會。到了馬來亞聯邦,又遇到那裡的學校放假,而得以參加他們一年一度的馬星青年靈修會。如果照原來的計劃進行,便少做這兩件工作了。

印尼有兩件東西留給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抱枕」和「榴槤」(Durian)。

我第一次看到「抱枕」,是在印尼總會四樓的寢室裡。它是圓筒形的東西,直徑大約五寸,長度大約三尺,裡面裝的是棉花。我起初以為是當作腳墊用的,所以每晚睡覺時,都拿它來墊在腳下。到了展玉教會聽郭子嚴執事說明,才知道它叫做「抱枕」,是抱在懷裡睡覺用的。當晚就寢時,我拿它來抱在懷裡試試看,果然不錯,可以睡得更舒服。據說,它起初由荷蘭人傳給印尼人,以後再由印尼人傳給中國人。凡是印尼的居民,從嬰兒到老人,都有抱它睡覺的習慣,一天沒有它就會失眠。

一個榴槤,大約有兩公斤重,外皮有許多又粗又硬又尖銳的三角形的刺,裡面有十多粒至二十多粒的核子。核子外面包著果肉,呈淡黃色或白色。成熟時,自然由樹上落下來;但落下的時間都在深夜,白天保證不會落下。否則,萬一從樹下經過,忽然落下來,可能腦袋開花。在椰城,一個賣400盾(約合台幣36元);在梭羅或沙拉帝加,一個只賣100盾(約合台幣9元);若空運去日本,一個就要賣日幣5000元(約合台幣700元)以上了。

第一次看到「榴槤」,是在印尼總會的餐廳。那一天是今年正月4日,大家正在吃午飯的時候,忽然聞到臭得要命的氣味。抬頭一看,才發現鄰桌放一個剛剛劈開的「榴槤」,郭執事和楊執事都吃得很高興。但那種濃烈的臭味,卻使我受不了,而趕快逃避到外面去。儘管他們都說它是「熱帶果王」,好香、好甜、好補,而且吃的時候,大家都浮顯一種不可言喻的滿足的笑容,我卻幾乎嘔吐,食慾全失。我覺得非常奇怪,這樣臭的東西,他們為什麼喜歡吃?為什麼說它好香?

正月16日,在打橫教會工作的時候,一位姊妹買三個來。他們劈開兩個,再三鼓勵我勇敢嘗嘗看。他們說:『有的人吞下去,又吐出來;再吞下去,再吐出來。但只要勇敢多吃幾次,以後就很愛吃了。』我經不起他們百般的誘惑,閉目屏息慢慢吃1粒,真是臭得難以下嚥。再吃第2粒時,覺得又臭、又香、又甜。於是,花費了一小時,慢慢的吃完5粒;但別人只需3分鐘就解決了。

正月21日,到了萬隆教會的時候,又有一位姊妹買兩個來,放在我的寢室裡。她說:『現在不要吃,先聞聞它的臭味兩三天,等到習慣了才吃,你一定會喜歡它。』果然如此,這一次只費十分鐘就吃完7粒了。令人費解的是,臭味沒有了,留下來的是好香和好甜的感覺。

之後,在梭羅和沙拉帝加吃得更多,一次可以毫不費力的吃完30粒以上。等到回來椰城的時候,已經變成此道的嗜好者了。

「榴槤」是中文的譯音,有人寫成「留連」。就「留連」二字來說,它真是非常巧妙的譯音。據說,有些印尼人出國後,因留連印尼的「榴槤」而趕快回來,並且決心不再出國。

印尼有一句話說:『榴槤出,紗龍脫。』意思是說,當出榴槤的季節,印尼人為了吃榴槤,甘願脫下紗龍去賣掉。這句話的真實性如何,姑且不必考證,只管先吃幾次,你就會拍案叫絕了。

如今,「熱帶果王」的意義是什麼,我已經體會出來了。「留連」的譯音之巧妙,以及賣掉紗龍去買榴槤來吃的印尼人之心理,我也可以瞭解了。我想,我此刻也許正在留連印尼的榴槤了。(待續)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