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小豐


地球上所有生物中,獨有人類擁有語言的天賦,所以神特別注意人如何運用這項天賦。耶穌就曾說:「要憑你的話定你為義,也要憑你的話定你有罪。」(太十二37)。

因此,大多數基督徒也明白「說話」的重要性,然而知易行難也。何時該說﹖何時不該說﹖對誰說﹖說什麼﹖在什麼場合說﹖能夠掌握拿捏合宜的,可說很少了。難怪雅各書第三章第二節說:「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以下就提幾件生活上碰到的例子,來印證我上述那段話:

其一


有一天母親打電話告訴我,她碰到一件莫名奇妙的事──一位老人在教會裏數落兒子、媳婦的不是,母親聽了,好意勸她:「妳如果覺得這樣付出不甘心,就不要再替他們做了;既然做了,就不要生氣嘛!」結果那位老人楞了一秒,生氣地回答:「我也只不過說出來吐吐氣罷了!」母親不解的是:「她為什麼生氣﹖」其實有些人講出心中的不滿,並不是真要你替他解決問題,或研判誰是誰非,他要的只是──你的聆聽。

這時候,你只要安靜全神地傾聽,對方其實就得到很大的安慰了;可惜許多人不明白這層道理,一股熱誠地想幫對方找出問題,結果下場卻如彼得所說:「好管閒事而受害」(彼前四15)。

其二


在教會中,常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某人突遭患難,一時心理不能調適過來,也不明白神的旨意如何﹖因此會因軟弱而說出怨言,或自憐的話來,此時一些較剛強或屬靈的,就會「勸勉」對方:「不要沒信心,要靠主,多禱告!」這些話,站在屬靈的觀點看,似乎一點也沒錯;然而聽到的人,卻得不到安慰,反而會回答你:「你不懂,你沒有遇到啦!」

這個叫做不懂「同理心」,若用保羅的話來處理,應當更清楚,那就是與軟弱者一同軟弱,與剛強者一同剛強(林前九20-22)。如果此時我們能回答:「真是難為你了!我們一同為此事禱告好嗎﹖」相信對方心理會舒坦些:「終於有人瞭解了。」

其三


有次家庭聚會中,一位侯姊妹見證她白天發生的一段遭遇:她說,在買菜途中,看到一位司機不小心撞倒一名小孩,正好被小孩的父親看到了,失去理智,將司機打得半死;此時有路人勸他:「好了!好了!不要再打了。」反而讓那人更氣,回答說:「他將我的小孩撞倒了,還不該打﹖」

此時本會這位侯姊妹走過去,輕拍那位父親的肩膀,說:「不要生氣,氣壞了身體不好,還是自己的小孩要緊!」那人一聽,才恍然大悟,自己的小孩還躺在地上呢!趕緊抱起自己的孩子,請那司機載小孩送醫,化解了一場緊張、火爆的場面。

真如箴言所說,「義人的口滋生智慧」(箴十31)。

其四


這是我一位好友親自碰到的。

她說,前陣子,在心裏毫無預知的情況下,碰到一件「患難」,心中很愁煩又苦悶,而一些知情的親友所呈現的反應,歸納出來有三種:(1)約伯三友型──以「信心不夠」或「是否做錯什麼﹖」來勸勉,要她不要軟弱、理直、無情。(2)懦弱型──不知如何啟口,就裝做不知情,連簡單的慰問或電話都說不出口;害怕去接觸別人的問題,以免自己沾上「問題」,有所損失。(3)屬靈益友:a.以行動幫助,陪著你一起禱告。b.以屬靈的話安慰你。

她與我分享這件事,用意也是提及「說話」的重要性,說得不好,不如不說(以免傷人);完全不說,也不對,表示漠不關心。

總之,話合其時何等美好,因為她就是因著第三者的表現,內心才漸趨平靜,在安靜中去體會、明白神旨,至終能毫無憂懼地去面對苦難!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10/01/1994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