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陳宏模


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八12)

■引言

就真耶穌教會在臺灣而言,嘉義教會歷經八十年來的發展,一向被視為中南部地區教會事工的「領頭羊」,動見觀瞻。嘉義教會也是兒童宗教教育師資培育的發源地,其組織、辦事能力、活力、奉獻心志等均具相當高水準,信徒富有愛心、信心、人數最多……等佳評,吾等眾所周知。然而就基督宗教歷史視角而言,這種傳統往往與當地最起始開創時期諸先輩的風範承傳有臍帶關聯,因此深入探究嘉義屬神的團體最開始是如何被呼召?如何開創的?有何心酸血淚?造物主的真光如何照入被撒但弄瞎、轄制的家庭?聖靈大能如何運行、鍛造早期先輩堅持「以正勝邪」膽識,如何激發其神聖使命感?終於孕育出諸羅城第一個屬神的團體?本文將逐一探究敘述,俾重新呈現當年資深長輩美好的風範,堅定這一代的信心,承傳給年輕一代的青年,直到永遠。

■研寫因由與動機

研究撰文緣起之因,乃欲探究「諸羅城屬神團體如何被呼召出」之歷程。

◆嘉義第一批信徒「為何」、「如何」歸信?惜遺漏

昔日在追憶或見證嘉義教會最早期宣道史,頗為詳盡,可惜針對最初第一批歸信者的史料僅一、二句帶過「陳復生、林悟真分別傳給趁嬸、陳道生、蔡真生長老……」,然而針對「趁嬸是誰?」「這些人為何、如何歸信?」卻無下文,甚覺可惜,因為這些與「其他信仰短兵相接,生命掙扎、思想爭戰」之歷程,對神的教會之「開創艱困」及「神拯救的大愛」與「神與人如何聯手破敵策略」之體認,具有舉足輕重之影響,故有追蹤探索之必要。

◆為何嘉義教會創設與「支部大會舉開」有密切關係?

昔日在追憶或見證嘉義教會早期宣道史之際,每每會特別提及「嘉義教會創設與臺灣支部(台灣總會)大會的舉開有密切關係……」(《嘉義教會成立40-70週年刊》),這種「因臺灣支部大會的舉開」而促使教會成立的典故,極為獨特,係該會臺灣宣道史80多年來所罕見,然而究竟何所指?也未見下文,現值嘉義教會80週年,正是著手進行探究最佳時機。

◆嘉義教會的創設究竟系出何門?民雄乎?大林乎?

針對此提問,數十年來,不管文字或口頭,均認為「分設自民雄教會」,理由是「最早期的信徒安息日都在民雄聚會……」。然而筆者不管在靈內直覺或根據初步有限的早期宣道史料,卻一直有「應是源自大林的機率、比例明顯較高」的預判與把握,這樣子的「歷史存疑」與「擬深入探究」的感動,埋在心坎裡至少已有十餘年,由於事涉神國歷史臍帶關係,不得模稜兩可,含糊敷衍了事,決意趁嘉義教會80週年之際遇,進行溯源,促使其真相大白。

◆嘉義創設80週年暖身活動之激勵

2009年9月,偶聞嘉義教會為紀念創設80週年,提前展開暖身活動──委請資深長輩回顧早期歷史,連續幾週戰戰兢兢端坐聆聽世出諸羅城的高恩峰長老講述「嘉義80年前迄今教會史及傳道見聞」1,如數家珍,高潮迭起,讓筆者原本已趨平靜的「湖面」,激起不少水花,當年探究嘉義教會起源的意念由靈內再度湧現,將此事工放在禱告裡,懇求上主同在,聖靈引領,並更加積極收集史料與構思。

◆真耶穌教會在臺傳播史略回顧

近代華人最重要的基督教團體之一「真耶穌教會」,打從1925年彰化縣線西實業家黃秀兩(前長老會和美教會長老)將該會福音由福建省漳州帶回家鄉起,「真耶穌教會」在臺灣迄今設立約300間教會及祈禱所,合計約5萬多信徒;其中,滿80週年以上者依序有線西(伸港)、牛挑灣(朴子)、清水、臺中、臺南及民雄、大林、二林、新港、梅山、羅東……等教會。本文旨在探索該會在嘉義市開創的淵源及歷程,以緬懷先輩創業維艱、篳路藍縷的精神,體會造物者救世救靈的用心良苦,藉以讓新一代既能體認「前人種樹」的艱辛,也能珍視「後人乘涼」的福分,並立志承先啟後,將耶穌「救人靈魂」的曉諭,救世真理的道統、靈統,承傳予萬國萬民、各行各業(太二十八18-20)。

現擬將長年以來所收集各式各樣的文獻史料,系統整理,並借助與多位日治時代耆老深度訪談,嘗試「在兼顧日治時代歷史時空背景」下,盡量描繪出「諸羅城屬基督的團體如何催生」的歷程。

■「嘉義」地名由來及其對當地教會的意義

嘉義市最早為平埔族的洪雅族所居住,稱Tirocen社,古稱「諸羅」,「諸羅」除繼承由平埔族社名(去「社」字)之傳統,復又蘊含「諸山羅列」之磅礡氣勢,故得此地名「諸羅」。後來清朝擊敗明朝遺臣鄭成功之子鄭經,領臺後最初僅視臺灣為邊陲,缺乏宏觀經營之遠見,故採取「臺灣不築城」政策。然因滿清入主臺灣後,原本在鄭氏統治下的民眾反抗事件迭起,康熙43年(1704年)始建築「諸羅縣城」──臺灣第一座築牆縣城。2

◆舊嘉義東城

嘉義東門城池外景觀

築城之初為木造,雍正元年(1723年)改為磚牆,雍正五年(1728年)加建城樓,並設四城門,取名:襟門(東門)、帶海(西門)、崇陽(南門)、拱辰(北門)。1906年(明治39年)大地震,諸城門唯有東門屹立不搖。圖中當年城門所在位置即今日嘉義教會近鄰東門圓環。(太極純藝攝影社 攝)3

乾隆51年(1786年)林爽文起兵,諸城相繼失陷,唯諸羅城雖在林爽文兩度圍攻、斷援斷糧下,守將柴大紀仍然決心死守城池,堅決拒降,正如臺灣史家連雅堂所記載「然諸羅被圍愈密,無可得食,掘樹根、煮豆粕,以充饑;而守志益堅」4苦撐十個月,直到福康安的援軍來救,始解圍。乾隆皇帝接捷報奏摺,龍心大悅,特別下詔諸羅城「嘉許其義氣」,從此改名「嘉義」,直到今日。5

諸羅城之役,柴大紀死守十個月,後因福康安的支援得以解圍(圖右)6,諸羅城也因為官民的死守而被乾隆皇帝(圖左)7下詔諸羅城「嘉許其義氣」,「賜名」嘉義,取「嘉許其忠義」之意,從此改名「嘉義」。

乾隆53年(1788年)9月福康安返北京,蒙皇上設慶功宴款待圖8(本照片由盧森堡臺北辦事處處長Mr. Hugues Mignot提供)

1906年(光緒32年;明治39年)大地震,嘉義城受到嚴重損毀,大正九年(1920年)第八次改革隸臺南州嘉義郡之下,開始實施地方自治,嘉義正式成為自治團體的嘉義街,同年日本政府重新規劃街坊並按日本風格命名街道,從火車站到山仔頂的榮町(今中山路等),街坊井然有序,係嘉義市最精華地帶;此外,由於火車站的功能發揮,政經重心也逐漸由東門一帶,往北轉移至中央噴水池與火車站之間。昭和五年(1930年)嘉義街改陞為「市」,「嘉義市」自此正式誕生。

再加上聞名全臺的「嘉義八景」(「玉山雲淨」、「林場風清」、阿里山……),嘉義在臺灣的地理交通地位益加燦爛輝煌,充滿著無限的光明前景。吾人審視造物主行事風格知悉:造物者行事有其計畫與步驟,例如造人工程係先全方位佈局,直等到萬物均造成,壓軸的亞當夏娃才出現於伊甸園;同理,神國在嘉義的橋頭堡之營建,也就在上述種種佈局後,才悄然孕育,勤奮耕耘、施肥、除草,耐心呵護,直到開花結果……。

◆早期嘉義教會史料分析──歷年《聖靈報》、《嘉義週年紀念刊》等

〈嘉義真耶穌教會沿革概況〉9

須田彼得長老10(圖右)日文原作,係嘉義教會開創史略最早的記載,作者親自參與1928年嘉義首度佈道大會,該文早已由嘉義黃豐富前輩譯成漢文11

須田長老於該文中特別引聖經節,來旁註當年佈道隊來嘉義市開拓的歷史意義──在嘉義市預備主的道路,換言之,為開創屬神團體進行鋪路的準備工作(太三3;賽五四2)

嘉義教會首開地方教會史編寫風氣 影響全臺深遠

圖為《嘉義教會成立○○週年特刊》:左起依序為40、50、60、70週年刊,根據當年參與編輯的蕭榮光執事回顧:其中40週年特刊係真耶穌教會全臺灣第一本地方教會的紀念特刊,隨後臺北……等陸續跟進,蔚為風潮,直到今日全球紀念特刊如雨後春筍,嘉義教會首開地方教會史編寫風氣12,居功厥偉!對本文的研究撰述也提供極重要的史料與創意!(諸特刊係嘉義教會提供‧筆者2011/7/31攝)

■1920/30年代嘉義宗教社會概況──真耶穌教會開創的時代背景

◆民間宗教──「雙忠廟」與「城隍廟」

「雙忠廟」係嘉義地區第一間漢人廟,與城隍廟並稱當年香火最興盛的民間宗教。其中城隍廟係嘉義教會創設時期民間普遍信仰之一,當時要改信耶穌,會被親友鄰里視為大逆不孝,須要很大「抗壓」的覺悟與決心。

就真耶穌教會在嘉南地區早期宣道史而言,大林陳萬玉、民雄許腓比執事兩者歸信之契機有相似之處:1929當年病入膏肓,或家庭陷入黑暗絕境,均不約而同對嘉義地區最靈驗神明「城隍爺」寄予「最後一根稻草」的厚望,結果卻是「徹底失望」。人的盡頭,常是神福音、恩典之起頭:回顧兩者的生命傳奇見證,最終均因耶穌及時伸出援手而浴火重生。

為回報造物主大愛鴻恩,兩人均長年奉獻身心,前者在臺灣支部任負責人運籌帷幄十多年,績效卓著;後者13於民雄地區探訪病痛者,廣傳福音,引領不少人歸信,其愛心信心典範至今仍令人甚為緬懷。

◆嘉義市(東門)長老教會(1873年成立)

嘉義東門長老教會──在真耶穌教會於桃子城創設前58年即已具相當規模(筆者翻攝)

長老教會於1873年(明治7年)即已在嘉義成立14,臺灣光復以前曾分設西螺、牛挑灣、土庫、民雄、大林、水上等長老教會。1926年吳道源(約翰長老)陪同張巴拿巴長老返回家鄉牛挑灣向親屬傳更新福音,所建立的「牛挑灣真耶穌教會」,乃是由此長老會所分設;再5年後,真耶穌教會於嘉義山仔頂成立。

圖為當年嘉義長老教會禮拜堂外觀(1918年建),係當年嘉義市最著名的基督新教堂會(今嘉義市共和路236號)。後來開辦「榮光幼稚園」,遠近馳名。

◆嘉義日本基督教會──1922年蔡海清、謝萬安於受點水禮入信

嘉義日本基督教會(今西門長老教會)15

日治時代約大正初年由日人創建,1922年4月22日蔡海清(25歲)、謝萬安兩位民雄社會精英共同受點水禮洗,加入此教會16,當時每星期天常來此作禮拜。未料兩者後來分別成為嘉義真耶穌教會的傳道人,於1930年代在諸羅城形成「三國鼎立」──長老教會、日本基督教會與真耶穌教會,後者於嘉義山仔頂第一間木板鐵皮屋頂會堂成立祈禱所初期,由民雄謝萬安兼任牧養;教會成立後,差派蔡聖民駐牧。

嘉義日本基督教會信徒除日本人外,多為社會上階層者,尤其木材行富商,故採用由信徒所奉獻的檜木建築而成,該會以崇奉內村鑑三等「無教會主義」為特色17。臺灣光復後由長老會黃武東牧師接收18,即今日嘉義西門長老教會(垂楊路309號),至今仍大致保持原貌,且蒙市政府列入古蹟保護。當年(1926-1928之間)民雄蔡海清在此會堂作禮拜時,「就聽說『真耶穌教傳到臺灣』的消息,覺得希奇而存在心內」19,幾年後,蔡、謝兩氏先後轉入真耶穌教會,先後擔負起牧養初生的嘉義山仔頂教會,而且績效卓著,當事人事前完全無法預知,真神的安排真是巧妙,充滿智慧,近似摩西逃至米甸曠野,乃是為以色列百姓出埃及預先瞭解熟悉相關地理人文。(待續)



註:

1.相關報導見〈恩峰長老:嘉義80年前迄今教會史及傳道見聞──嘉義教會創設80週年回顧系列活動〉,園丁撰,文載《聖靈》月刊,2009年10月號,頁99。

2.築城之初為木造,雍正元年(1723年)改為磚牆,雍正五年(1728年)加建城樓,設四城門,參〈嘉義市大觀〉,文載《臺灣懷舊1895-1945》,松本曉美‧謝森展編著,1993二版,頁156。

3.文建會提供,http://nrch.cca.gov.tw/ccahome/index.jsp 2011/7/19

4.連雅堂,《台灣通史》,1985,頁782。針對該書的評價,臺灣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黃富三表示:「《台灣通史》可以說是第一部把臺灣當作一個個體來處理的史學著作,具有先鋒性的角色。如果說臺灣史之後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的話,無疑的《台灣通史》的貢獻是很大的。」參維基百科〈連橫〉。

5.「嘉義地名溯源」參《臺灣地名辭書──卷二十 嘉義市》,總編纂施添福,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1996,頁19。此外,嘉義舊城垣周遭,圍繞狀似桃子,故另稱「桃城」。

6.http://163.17.234.7/myweb/principal/lsw01/01/01-0305.files/image015.jpg(檢索日期:2013/6/7)

7.清代名畫家郎世寧筆下乾隆皇帝描繪圖像http://e.lifestyle.com.cn/tradingup/uploadfiles/2013/4/14/19F7B072A3274023AAE1F858B59188ED.jpg (檢索日期:2013/6/7)

8.http://www.swjh.tcc.edu.tw/myweb/principal/lsw01/01/01-0305.htm 2011/8/27;「福康安紀念碑」安置於今嘉義公園。

9.本文件由筆者掃瞄自《聖靈の時代》第15號 昭和14年3月10日。此外,數十年來《嘉義教會成立○○週年特刊》對各時期教會史略均詳實撰述,唯對1928年黃基甸長老帶領鼓號樂隊來嘉義宣道的史實始終未提及,近年來經嘉義黃豐富前輩由日文《聖靈時代》精選須田長老佳作,譯成漢文,始引起讀者的矚目。

10.須田長老照片係擷取自1928年宣道隊團體照,留光頭,係當年到嘉義首度佈道時的真實長相。

11.詳參《早期真教會的腳跡──拾穗》漢和全文對照,2009年第三次修訂,頁5-6。該作品所精選日治時期佳作,讀者均甚受激勵,引起諸多熱忱的回應,一向注重神國史略的高恩峰長老也私下予以贊助,甚至於外出領會時,還特別隨車攜帶,俾與關懷早期教會歷史者分享。

此外,黃豐富前輩畢業於日治時代的嘉義農林專業學校,日文造詣極佳,雖年事已高,眼睛老花,仍經年累月,爬梳日治時代的《聖靈的時代》史料,擇要漢譯,立志將早期教會珍貴史蹟與感人故事承傳予下一代,今日社會實在須要有更多有這種志趣與見識的志士加入。

12.「嘉義教會首開臺灣地方教會史編寫風氣」概念係筆者於2006年撰述〈臺北教會七十週年溯源〉期間,臺北蕭榮光執事所指點;按:蕭執事(時雄)出身嘉義教會,也是《嘉義教會成立40週年特刊》編輯團隊之一。後來留學德國,返臺於淡江大學任教;公餘熱衷參贊臺北教會、臺灣總會諸多聖工機要決策。

13.許腓比執事風範係由民雄陳厝寮蔡靈光執事兒子蔡光助口述,2013-6-21筆者電話採訪。

14.本嘉義東門長老教會照片取材自《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設教七十週年紀念》,臺南,1935年,頁118-119。

15.本照片取材自余雪蘭撰,〈嘉義西門教會 保存有譜──市文化局將指定古蹟 近期將進行會勘〉,文載《自由時報》,2005年1月22日星期六,嘉義焦點,第12頁*2005/2/20掃瞄。

16.參〈讀日據時代教會資料〉,謝淑民撰,文見《懷念》,信福出版社,1996,頁141。

17.參王昭文撰,〈無教會主義〉,許雪姬主編,《臺灣歷史辭典》,臺北:遠流,2003初版,頁893。

18.參黃武東,《黃武東回憶錄》,臺北:前衛,1988,頁184-186。

19.參蔡聖民,〈臺灣傳教五十週年紀念刊詞〉,文見《真耶穌教會臺灣傳教五十週年紀念刊》,臺中市,1976。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7/01/2013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