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謝宏駿

巴拿巴原是個好人,奉獻田產,供應信徒的需要。有愛心,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徒十一24)。

使徒時代的教會有著美好的團契互動,信徒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人人將田產、房屋賣了,把所賣的價銀放在使徒面前,交由使徒處理,按著信徒的需要,給予足夠的供應。當時,有一個利未人,名叫約瑟,他也如此樂意奉獻,使徒又稱他為巴拿巴,意即勸慰子(徒四32-37)。聖經描述他是某某之子,意味著他秉承了某種的特質,比如智慧之子就是具有智慧特質的人(太十一19)。而巴拿巴所具有的安慰與鼓勵的特質,猶如蘭室馨香,令人心動,接觸他的人也因得到屬靈上的接納、安慰、造就而得以成長。

掃除疑慮,接納保羅


一個能夠勸慰別人的人,到底該具有什麼樣的素質?而巴拿巴又是怎樣被譽為勸慰子的呢?我們不妨從聖經記載的例子,來窺見一斑。

先從保羅說起。保羅原來的名字叫掃羅,是法利賽人,積極熱心的逼迫基督徒,以為是彰顯神的榮耀和聖潔,直到主耶穌的榮光向他顯現,他才知道錯了,後來悔改、受洗、得聖靈,為了福音與猶太人辯論,證明耶穌就是基督,就是幾千年來猶太人所盼望的彌賽亞。他回到耶路撒冷,想要與門徒結交,門徒卻害怕,不敢相信這位不久前還在逼迫基督徒的人,現在怎麼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過來,太不可思議了!可能也怕他是滲透進來做間諜,想要將基督徒全部抓起來殺了,如同殺害司提反一樣。因為司提反被眾人用石頭打死的時候,掃羅的腳前還放著做假見證陷害司提反的人的衣裳,而且他很喜悅這樣的事(徒七58-60)。

如此惡劣的人怎麼會突然改變?當眾人不願相信時,唯有巴拿巴聽了他的見證,相信他的經歷:他在路上怎麼看見主耶穌、主怎樣向他說話、他在大馬色怎樣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這些事都對使徒述說出來(徒九26-27)。

掃羅所述說的經歷,有了巴拿巴的保證,而增加其話語的可信度,使徒信任巴拿巴,於是也勉強相信掃羅的說詞。巴拿巴其實冒了很大的風險,但是他願意,因為愛心有越大的寬度,靈性才有越多的高度。

有愛的溫暖,可以融化冰冷的心,改變世界。

愛是凡事包容,保羅雖然曾經是逼迫基督徒的罪魁,但那是他無知、不明白時所做的糊塗事(提前一13-15),畢竟包容之後才有機會;愛是凡事相信,既然保羅被主耶穌徹底的改變,相信他可以重新做人,這個相信帶給保羅一種生活的力量;愛是凡事盼望,保羅剛剛回到耶路撒冷,剛剛有新的體驗和認識,能否持續下去?基督徒還是受到猶太人的逼迫,保羅可以承受嗎?對保羅有未來的期待;愛是凡事忍耐,對保羅的接納不是短暫的,愛的真諦應該堅定的走下去,直到生命的末了,親眼見主面。

有愛心還不夠,需要加上真理的見識,才能真正對人有鼓勵、有造就。保羅勉勵腓立比教會的愛心也要搭配知識和各樣的見識(腓一9)。巴拿巴對保羅的接納不是濫好人,或是來者不拒的迷糊和巴結,他有聖靈的充滿,從神那裡領受屬靈的見解,對惡人有靈巧如蛇的防備,能防備犬類(腓三2),也能馴良如鴿子,對服事主的同工有引導和激發。聖靈乃是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弗一17),聖靈帶領巴拿巴認識保羅的改變和潛能,當巴拿巴到了安提阿教會看到神的福音興旺,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很多,雖然他是事奉的前輩,已有很多經驗和知識,被耶路撒冷教會差派到安提阿教會去牧養和關懷,但是他知道一個人的事奉是不夠的,謙卑的人都會認識自己的不足,因此他又往大數去找保羅來同工,一起和安提阿教會信徒聚會,分享主的教訓有一年的時間。門徒得到美好的成長,生活彰顯基督耶穌的樣式,於是門徒被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開始的(徒十一25-26)。

主耶穌的揀選是保羅一切轉變的開始,但是主也藉著人的努力和配合,得到合用的器皿(提後二21),完成神的計畫。巴拿巴的勸慰特質適時為主所用,有他的接納和鼓勵,保羅得以在耶路撒冷與門徒們出入往來,也是幫助保羅實現最終作為外邦人使徒任務的一個鋪墊──彼此交通團契,進入事奉的行列。

今日教會的事工人員需要鼓勵。在屬靈的爭戰上,魔鬼處處見縫插針、打擊破壞,絆倒事工人員唯恐不及。事工人員站在戰場的第一線,首先與魔鬼正面對敵,後方應該支援,不要扯後腿。批評可以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惡意的;前者讓人有進步的動力,後者卻會置人於死地。親者痛,仇者快。

體貼軟弱,鼓勵馬可


聖靈在安提阿教會的差派,促成保羅和巴拿巴出去海外宣道的第一次旅程,他們也帶了巴拿巴的表弟(西四10),稱為馬可的約翰做為幫手(參:徒十三5)。可是當他們來到旁非利亞的別加,馬可就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去了。可能吃不了苦,或是有其他的顧慮,總之就是放棄傳福音的任務與責任。這樣的軟弱讓保羅有了不好的觀感,認為馬可不是福音的好同工,於是保羅打算第二次海外宣道的時候,巴拿巴有意要帶馬可同去,保羅就不同意了。甚至二人起了爭論,彼此分開,各自前往不同的區域傳福音。

保羅看重任務的完成,需要各種犧牲與奉獻,海外宣道不是舒服的觀光旅行,馬可不適合就不勉強。然而巴拿巴看重人際的關係,人不總是堅強有信心,一時的軟弱可以包容和等待,不要對人停留在過去的刻版印象,也許現在馬可不一樣了。保羅和巴拿巴兩人的主張都對,只是重點不同,一個是做事,一個是做人。

如何排除對人的過去有成見?


將心比心,我們都希望別人用新的眼光來對待我們,同理,我們也要給別人機會,用新的眼光看待他。正如主耶穌所說,你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人就會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太七2)。

馬可最終是福音的好同工。保羅寫信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裡,特別提到在奉割禮的人中,只有三個人,是為神的國與保羅一同做工的,也是叫保羅心裡得安慰的,其中一個人就是馬可(西四10)。除了感謝主的看顧和保守外,巴拿巴的體貼和鼓勵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教會的組織體系中,每個事工人員都是弟兄姊妹,因此彼此的關係不只是同事、同僚、同工,也是一家人。組織有規章細則,強調依法辦事,然而家人卻有體貼與互助,著重一體的精神。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他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林前十二23-25)。

如何在做人與做事之間得到平衡,實在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凡事以愛心為出發點,憑著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我們,就都是我們效法的榜樣了(弗五1-2)。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1/01/2014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