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suyu

中國人向來是個風雅的民族,古人更是有雅興。凡遇值得慶賀的重要日子,是夜滿城燈火,滿街遊人;火樹銀花如繁星雨下;洞簫悠揚,鼓樂歡騰;載歌載舞,萬民同歡。而時空更迭至如今,欣逢宣教百年的重要時刻,我們莫不鼓舞歡欣,喜迎下一個新的宣教里程碑來臨。不同之處,在於我們以聖樂詩歌來頌讚;以喜悅節制的心情來紀念。

宣教百年感恩音樂會已然落幕。難得的異國曲風卻不失莊嚴,扣人心弦亦振奮人心。能夠帶來如此的聆賞層次,在於精心的曲目鋪陳。既是為了「宣教百年、福音萬邦」而唱,自是不免演唱各國語言的詩歌。所謂的萬邦,並非只是華語的萬邦,在福音的疆土既沒有民族主義,那麼詩歌的國度更是沒有鎖國主義。一首優秀的歌曲,本身自有能力引領人到達目的地,即便唱者、聽者完全不理解歌詞,依然足以被那精彩的曲風所震懾感動。

語言到不了的地方,就是音樂開始之處。以德文神劇「保羅」為例:其經義、詞意、曲藝之美,巧然融於一體,不禁讚嘆偉大的創作莫過於此!世間既然存在著如此美音,我們何不擴大詩頌的版圖、廣納各式的頌讚,也藉由這些較不熟悉的曲子,訓練詩頌人才、培養信徒聖樂品味。聖樂團的團員有幸浸淫其中,擴大了聖樂視野並體驗了各族人,那不同語言卻相同的敬拜之心。

本次音樂會共有四個單位參與演出:箴言詩篇聖樂團、韓國何烈山詩班、世界各國詩班代表以及臺北青年詩班,而這四個詩班各有其不同的代表性意義:聖樂團與何烈山詩班都是在聖樂事奉上專業耕耘的代表,也都有國家級音樂廳的演唱經驗;各國詩班代表則象徵主的福音要傳到地極,主的聖樂也要響徹世界;臺北青年詩班,代表的是聖樂服事的世代傳承。該詩班自成立以來,當年參與的第一代青年,至今多有了第二代,仍持續帶著配偶、孩子一起練詩,有著兩代同堂的特殊景象,給了我們相當好的榜樣。為了聖樂團的練詩秩序,這段時間,他們的家人也都相當配合的幫忙照顧孩子,可謂一人服事,全家參與。若說信仰要傳承,聖工服事同樣也要傳承。

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六8)。神的靈降下與我們同在一百年,如今,因神的靈運行,讓我們能從世界各地聚集,一起歌頌神。

何烈山詩班、世界各國詩班代表們為了幾首曲目,大費周張從國外飛來共襄盛舉;聖樂團也派出高規格的國際接待組,自費返國協助,使樂團無後顧之憂。神更早已預備了韓文翻譯人才,讓外國團員賓至如歸。

專業的舞台監督,率領一群幕後工作人員,穿梭在舞台與後台間,提供技術,使節目得以順利進行;包山包海的總務組,動員了南崁和南台中的「兩南青年」張羅大家的飲食起居和交通,以及觀眾入席等瑣事。

另有一群義務幫忙的髮型師和化妝師,為團員在舞台上的專業呈現加分不少。為了這場百年盛事的現場記錄和日後的資料蒐集,也有人義不容辭地擔負起攝影和錄影的重任。

而指揮的家人,更儼然把她借給了樂團,還「買一送三」、「買大送小」全家一起出動,做出最美的示範。

一直以來,司琴總是「隨侍在側」,不論哪個聲部練習時,他都必須在場。經常得從早彈到晚獨撐全場,沒有人替代那疲憊發痠的雙手。

就在聽眾沉浸於優美的詩歌意境時,我們還有一位隱居幕後、負責字幕的同工。經過多次討論,根據曲子的氛圍、速度、強弱,做出細膩而有臨場感的字幕呈現,實為講究費心。

音樂會末了,那感人至深的安可曲「教會惟有一根基」,乃是出自聖靈感動,團長於夢境中,先聽到樂音,事後再委由編曲專業同靈完成。此曲為了宣教百年而作,亦是首次演出。

主說:我可以差遣誰?不論站在台上或台下,能夠謙卑的歌頌我呢?

主呀,我們都在這裡,請差遣我們。願我們讚美神的聲音能震動神國,也求神,用祂的愛來撼動我們的心,讓我們能感恩、讚嘆的說:

「榮耀!榮耀!哈利路亞,祢是配得稱頌與讚美。」

「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

當神的話被朗誦出來,當歌聲唱出這段來自天上的信息,我們就如保羅一樣被呼召所激勵。當燈暗下、歌聲響起,你我都成了祭司。一同以音樂敬拜主,一同聆聽主的呼召,並唱出對主的回應和立志。

早年的傳教士,進入語言不通的非洲獅子山王國宣教時,僅藉著易於攜帶的手風琴,彈奏出簡易的詩歌,便能夠感化人心。我們今日則藉由隨身擁有的嗓子,便足以將神感人的話語傳揚開來。這是神賜予我們更為簡便的方式,豈可不善用工具、豈能不善盡責任?

記得小時候,長年出差的父親只要一回家,總會在早上赴市場採買,我和弟弟就在門口等候著他的歸來,但最後往往令年幼的我們失望。因為父親總是在巷口遇到一群鄰居的孩子們,就把菜籃裡的零食分贈完畢。

有時我們也會在假日午後,準備些簡單的點心,邀請家境較清寒的同學前來同樂。而父親只要在路上看到他認識的小朋友,必定主動趨前問候招呼,也習於幫下屬開門、撐傘、倒水。如今,只要我與人分享食物,只要我童叟無欺,便感到與父親產生了連結,透過仿傚他的行為模式,來思念與紀念。我的血緣、容貌源自於他,言行舉止也當一併遺傳。

既然我們理當如此思念並紀念肉身的父,那麼與靈裡的父連結的最佳方式,不也是仿傚祂的行為嗎?遵循祂的佳美腳蹤,走祂走過的路、傳祂傳過的道,當是對主耶穌最至高無上的紀念。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幕落了、燈暗了,而歌聲仍繞樑、頌讚仍迴盪。這場眾人屏氣凝神的美好時光,只為了提醒我們:在一夜歡慶之後,莫忘主耶穌猶在燈火闌珊處守候著你我!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6/01/2017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