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謝順道


主內青年同靈收信平安!願主耶穌基督施恩給你們,使你們能有歸榮耀給神的未來;我相信,這個祝福也是你們的父母和朋友對你們的期待吧!那麼,你們現在該怎麼做,才能有歸榮耀給神的未來呢?今天我只談兩件事:其一是工作,其二是婚姻。

一.工作

你們畢業後,遲早總要就職。一旦就職,上面便有主管,你便是他的部屬。用聖經的話來說,他是主人,你是僕人。主人對僕人所要求的是,他必須忠心(林前四2)。忠心的表現是凡事順服(彼前二18);換句話說,就是要討好主人的歡喜。怎麼做,才能討主人歡喜呢?第一,要守時;第二,要認真;第三,要負責。守時:不遲到、不早退,並且在限期內完成工作。認真:對工作有熱誠,在辦公時間內不閒談;完成一件事,就要再找一件工作來做。負責:盡心、盡意、盡力完成任務;不但在大事上如此,就是在小事上也要這樣(路十六10)。

豐臣秀吉(1536-1598)聰敏超群,是十六世紀日本著名的軍略家。少年時代做織田信長的僕人,他的工作是每逢主人要下床時,就要拿草鞋給主人穿。到了冬天,他就先將草鞋抱在懷裡保溫,才拿給主人穿。他曾經立志,要成為「日本第一」的拿草鞋的僕人。有一天,主人問他說:「草鞋為甚麼是暖烘烘的呢?」他就恭恭敬敬地回答主人說:「因為我先將它抱在懷裡保溫,才拿給主人穿的呀。」他的忠誠感動了主人,認為這種人並不是永遠做僕人的料子,而未來必有出人頭地的一天吧。誠然,英雄識英雄。後來信長遭其部屬殺害,秀吉富於軍略,而率兵平亂,為主人復仇,遂雄霸日本。

拿草鞋是一件極其卑微的工作,但從這一件最卑微的工作上,卻能看出一個人最偉大的精神。真正偉大的人物,未必是做大事的人,而是在小事上也能負責做到盡善、盡美的人。

再者,要知道今天這個工業社會的時代,是萬事都要講究效率的時代。所以無論做任何事都要動腦筋,研究該怎麼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使你所經辦的事能做得更精確、更完美,而且更迅速。說得清楚一點兒,就是善於觀察,能看見別人沒有看見的問題;並且善於思考,能想到別人未曾想過的問題。惟有如此,才有創意;有創意,才能創新;能創新,才有競爭力;有競爭力,才能生存。為了臻於這個佳境,必須擁有超越一般人的知識和智慧。充實知識的途徑是,除了吸收課本上的知識之外,還要多看課外的書刊。提升智慧的惟一竅門則是敬畏神,因為聖經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九10)。敬畏神的具體表現是:常常參加教會的崇拜聚會,以及團契聚會;認真查考聖經,並且切實遵行神的旨意;恆常禱告,保持與神更親密的關係。撥冗參與聖工,有分於興旺福音的恩典;什一奉獻,要如期奉獻,神必賜福(瑪三10)。你若接受我這些建議,恆心力行,則你必定成功,而且神也必在你的身上得著祂該得的榮耀!

你若有使命感,或聖靈的感動,想獻身就讀神學院,畢業後擔任傳道工作,則就今日而言,這是最好的選擇!第一,世界末日越迫近,傳福音的速度越快(啟十四6-7);因此,為了將福音傳遍世界各地,教會需要更多青年獻身,加入傳福音的行列。由世界末日,基督再臨的預兆當今大部分已經應驗看來,那個日子已經迫及眉睫了(太二四3-33;提後三1-4)。第二,我們所傳揚的福音,是「平安的福音」(弗六15),能叫信從的人,身心都得著平安(太四23-24,十一28-29);也是「和平的福音」(弗二17),凡信從的人,不但能與神和睦,而且能與人和睦(弗二12-16);更重要的是,這福音也叫「得救的福音」,凡信從的人,都能領受應許的聖靈為印記,也就是得天國基業的憑據(弗一13-14)。

我們所傳揚的福音,因為如此寶貴,所以聖經說:「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十15)。請你不要再猶豫不決,趕快準備加入這個佳美的隊伍吧!

二.婚姻

你們已經長大成人,有資格可以考慮婚姻問題了。眾所周知,婚姻是年輕人的終身大事,成功的婚姻,對於家庭的建設、事業的經營,以及信仰歷程等,都有莫大的裨益;否則,後患無窮,真是不堪設想矣!

有些青年因為在教會參加聚會的時候,常常聽到不可與外邦人結婚的教訓,心裡總是覺得有一點兒煩。有些姐妹說:「嫁給外邦人,帶領他們全家都來信主,怎麼不可以呢?」我的答覆是:「嫁給外邦人之後,能保守信仰,已經非常幸運了,還想帶領他們全家都來信主?有這麼容易嗎?請你們不要忽略,揀選的主權在神(約六37、44、65,十五16);而且在神創立世界以前,已經在基督裡設定好了(弗一4-5;提後一9)。如果在神預定要揀選的名單上,沒有他們的名字,你們也能帶領他們都來信主嗎?難道你們能取代神的主權嗎?」

臺灣的教會有一個姐妹嫁給外邦人,婚禮當天,新婚夫婦都站在供奉偶像和祖宗的牌位前。新娘的婆婆就拿香給她,要她拜拜偶像和祖宗牌位。新娘拒絕說:「我信耶穌,不可拜偶像。」婆婆大大地發怒,並且責備她的兒子說:「這種連祖宗都不拜的人,你怎麼可以與她結婚呢?」結果,新郎帶新娘回了娘家,就不敢帶她回到他的家去了。這個下場令她非常傷心,欲哭無淚,卻是後悔莫及啦!

有些弟兄則說:「姐妹嫁給外邦人比較危險,但弟兄娶一個外邦女孩子。然後,帶領她來信主,豈不是很好嗎?假定她硬心不信,但我們全家都信主,不怕她能阻礙我們的信仰的。」我的答覆是:「如此主張的弟兄有沒有想到,多一個弟兄娶了外邦人,就多一個姐妹也要嫁給外邦人呢?如果娶了外邦人的弟兄越來越多,則嫁給外邦人的姐妹豈不是也會越來越多嗎?」

摩西對以色列人說:「不可與他們(外邦人)結親。不可將你的女兒嫁給他們(外邦人)的兒子,也不可叫你的兒子娶他們(外邦人)的女兒。因為她必使你兒子轉離不跟從主,去事奉別神,以致耶和華的怒氣向你們發作,就速速地將你們滅絕」(申七3-4)。這段經文告訴我們說,與外邦人結婚的後果是:信仰墮落,以偶像取代真神,致使被真神滅絕。

所羅門建造聖殿和王宮之後,竟然娶一千個外邦女子為妃嬪。到了晚年,那些妃嬪誘惑他去隨從偶像,行真神眼中看為惡的事。真神就向他發怒說,必將他的國奪回,賜給他的臣子。只是因為大衛的緣故,還要留一個支派給他的兒子(王上十一1-13)。

尼希米回去耶路撒冷重建城垣的時候,看見猶大人娶了外邦的女子為妻。他們的兒女不會說猶大人的話,所說的都是各族的方言。尼希米就斥責他們說:「以色列王所羅門,不是在這樣的事上犯罪嗎?……然而,連他也被外邦女子引誘犯罪。如此,我豈聽你們行這大惡,娶外邦女子干犯我們的神呢?」(尼十三23-27)。

猶大人因為與外邦人結婚,所以他們的兒女都不會說猶大人的話。就靈意上來解釋,你若與外邦人結婚,則你的兒女也可能不會說屬靈人的話,致使家庭裡失去了宗教氣氛,第二代以後的信仰就堪慮了。1960年代,我被臺灣總會差派到臺北教會去工作。有一天,教會負責人帶我去訪問一個姐妹。當我們跪下來禱告的時候,那個姐妹的兩個小寶貝竟然從頭笑到尾,好像發現美國新大陸似地十分驚奇。從她的家出來,在路上,我告訴負責人說:「剛才那個姐妹未曾在家裡禱告過,而且未曾帶領她兩個小寶貝去教會參加過宗教教育的聚會。」他問:「你怎麼知道?」我說:「少見多怪,常見就不怪啦。如果她在家裡常常禱告,而且每週都帶領她的孩子們去參加宗教教育的聚會,今天她的孩子們會笑得如此放肆嗎?」那個姐妹原來屬於臺中教會,她的娘家是臺灣中區教會初期的信徒。少女時代,她的信心還好;只因嫁給外邦人,信心就退步,甚至在孩子們的面前也不敢禱告了。

事實告訴我們,有些青年同靈,本來都有很好的信心,也擔任過宗教教育的教員。只因後來與外邦人結婚,信心就日漸墮落下去,甚至連聚會都很少來參加了。試想:教會要栽培一個人的信心,從幼幼班的聚會到青年聚會,大約要花費二十年的時日,耗盡許多人力、財力、物力。一旦長大成人,可以在教會擔任一些聖工了,卻因為與外邦人結婚而信心墮落,枉費教會長期苦心的栽培。這是一件何等大的損失,多麼令人痛心的事啊!

信主的人和不信主的人,不相配,沒有相交,沒有相通(林後六14)。夫婦之間,一個信主,一個沒有信主;你盼望永生的福分,你的另一半卻一味地追求今生的名利。這種迥異的人生觀之距離,怎麼拉近?家庭生活怎麼調和?更重要的是,夫婦的感情怎麼能融洽呢?

為甚麼有些人在教會裡找不到理想的對象,而必須向外發展呢?這個問題非常複雜,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的。不過,我認為原因之一是,有些人的理想太高,條件過多。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Plato)有一個弟子,有一天請教他怎樣選擇配偶的問題。柏拉圖吩咐他說:「你到麥田去給我摘最大的麥穗來,從這端走到那一端,只准向前,不可回頭。」弟子遵命而行,但選來選去都沒有合意的,不知不覺已經走到田尾。這時候才想起後頭有一個更大的,無奈受了「不可回頭」的限制,只好在田尾隨便摘一個啦!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歲月不饒人,光陰不逆轉。如果擇偶的條件太苛刻,選來選去都不滿意,等到年紀相當可觀了才焦急,已經後悔莫及了。於是只好在田尾隨便摘一個啦!

1970年代,我為Y弟兄介紹一個姐妹。相親回來,我問他印象如何?他頓時面紅耳赤,低頭看地板,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我說:「你不好意思說,我替你說。一百分,保證你無處找;八十分,已經非常理想;六十分,算是及格啦!」這時候,他才結結巴巴地說:「我自己的條件也不怎麼好,怎麼敢苛求呢?」我明白,應該是OK了。接著,我告訴他說:「美滿的婚姻不在乎對方的條件如何,而在乎你們心裡有沒有主的話。」不久,他們就訂婚、結婚,接著養兒育女,當祖父、祖母。現在夫妻倆還是非常恩愛喔!

所以擇偶的條件不要太多,理想不要太高;只要有美好的品行,單純的信心,外貌也差不多,就OK了。願主祝福你們早日找到最適合你們的另一半。哈利路亞,平安,再見!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2/01/2018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