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黎為昇

進度:詩篇一二九篇1-8節

直譯經文:



筆者提及過:《詩篇》一二七篇至一三○篇,是上行之詩的信仰十字架期,也就是說,當一個人信仰復興後,吾人必須要學習承擔十字架,站在牧人的角色負軛,這是信仰另一次的掙扎,卻也是更深入體驗神的契機。

之前的兩篇(一二七、一二八篇),所針對的對象是家庭、妻子、子女、工作,所論及的是福氣與滿足,就是恩典的享受;然而從本篇開始,詩人的內心再次衝突與激盪,詩人再次掉落爭戰當中,想到過去如何被敵人欺侮,現在不能又走回過去的路,於是詩人內心看不出平靜的恩典;直到《詩篇》一三○篇,詩人再度向神祈禱,一次次地仰望神的救恩。

行至山路的中間,往往是最容易放棄繼續往前的階段,尤其當我們陷入低潮時,想到過去的痛苦,不禁痛恨仇敵,甚至有反擊的意圖。此時詩人向神吐露心意,即使看得出作者尚未完全平靜,但卻是引導我們進入下一首詩(一三○篇)仰望神的必經過程。

有一種苦難是出於承擔肢體的痛


本篇第1節一開始,以如同《詩篇》一二四篇中的「請說吧!以色列!」,是集體呼籲的語法。雖然不知道這首詩何時寫的,但有可能是他們被擄到巴比倫後,即將回歸的時期。作者以感恩的心回想過去神為他們所施行的救恩,以及他們的列祖過去所遭受的種種苦難與風暴;他們帶著信靠祂的禱告,來期待錫安的敵人遭到殲滅。2

當詩人用第一人稱「我」的時候,他所提及的卻是「以色列」,他心中所掛念的是他的族人,他所擔負的十字架不再只是他個人、他的家庭,更擴及到他的同胞、他的民族,甚至是整體選民,此時他內心的傷痛出自於他的族人所受的苦難,同時也代表他此刻的生命不再只是他個人,而是「以色列」。

就如尼希米這位成功的官員,深受國王的信任,生活工作必定是令人羨慕。然而當他聽見了故鄉遭受苦難,城牆遭焚燒,他心如刀割,他的情緒轉為難過、悲傷。保羅稱這種憂愁是「ἡ κατὰ θεὸν λύπη 照著神憂愁」(林後七10),結果乃是「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這與「世俗的憂愁」結局是「叫人死的」,是不一樣的。

以色列所經歷的苦


第1節中的「 攻擊」,意思是成為仇敵,與對手處於敵對狀態。3所謂的「幼年」時代,可以指的是以色列民在埃及的期間,或是指剛進入迦南的時候,也有學者認為是指以色列建國之初。但如果我們根據其他先知書的觀念來看,例如:神藉著耶利米先知說:「我記得妳幼年的忠貞之愛,妳訂婚期間的愛情而跟隨了我在曠野,在那不能耕作之地(直譯)」(耶二2)、以及何西阿先知所說的:「……如同她幼年的時候,如同從埃及地上來的日子(直譯)」(何二15)。因此,所謂以色列的「幼年」,指的是在埃及的時候。

之後,詩人連續說了兩次:「他們常常攻擊我從我的幼年」,指的便是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的時候,飽受埃及人殘酷的奴役。現在,詩人藉此回顧神是如何將他們從為奴之地領出,從黑暗中拯救出來。出埃及的經歷,一直是舊約無論是先知書或詩篇,最常提及的一段歷史,神藉著每位作者一次次地將這段歷史重現在以色列人面前,目的乃是要他們藉由回想這段歷史的經歷,使他們了解這位帶領他們列祖出埃及進迦南地的神,是怎樣的一位神。

第2節所謂的「 勝過」,意思是藉著能力的延伸或因能力所及而完成某事,來擊敗一對敵或反對者,而且獲得最終的勝利。「他們不能勝過我」,意思是表明,即使法老用國家機器來阻撓他們離開埃及,埃及至終沒有戰勝他們,因為是神用大能的手將他們從埃及拯救出來。

不單單是以色列人,雅各本身也是多災多難。雅各在年輕的時候似乎沒有太多的苦難,但自從他得到長子名分後,便開始擁有一個多災多難的後半生。首先他要躲避他兄弟的報復,又要面對詭詐的舅父拉班、妻子們相爭的紛亂、兒子之間因嫉妒而造成的傷害……等。

這些一連串苦難的發生,源自於他的性格,因為他是一個很會把握機會的人,他知道如何抓住每個機會,而且有時採取不擇手段地勝過他的競爭者;似乎贏,卻失去更多。然而當他與神的使者摔跤的時候,他在毘努伊勒得勝的關鍵是:與神較力不能只靠自己的能力,只能靠承認失敗,抓住神,才能真正的得勝。從那一刻開始,他才真切意識到:若非神的同在與憐憫,他連活命的機會都沒有了,若非神的保守與看顧,他早就失去一切所擁有的。因此,神成為以色列得勝的後盾。

第3節中所謂的「 犁田」,就是在種植過程中的第一步,也就是把土地犁出一個一個溝,也就是下半句中的「 犁溝」,就是被犁耕過的路徑,在土壤中呈現出一條條被犁過的凹槽,在這些被耕耘的土壤上,開始進行一連串種植的農事。

詩人說:「扶犁者犁過我的背」,他以一個人的鞭傷如同犁溝一樣,來比喻以色列飽受對敵者欺壓的苦難。Hifil形式動詞的「 他們使~延長」,意思是使一個狀態繼續延長下去,特別指的是延長時間,因此「他們使他們的犁溝延長」,意思便是指使以色列人受苦的對敵,一直持續地使他們受苦。阿摩司先知也曾以類似的方式來描寫以色列背上被亞蘭三番四次的蹂躪,說:「……他們以打榖的鐵器擊打基列(直譯)」(摩一3)。

雅各一生的日子受苦甚長,例如:他在描述為拉班牧羊的過程,說:「我已是如此:白日的乾熱,黑夜的凍寒吞吃我,我的睡眠遠離我的眼睛(直譯)」(創三一40),後來他對埃及法老說:「我寄居的年日是一百三十歲,我平生的年日短少又痛苦,且不及我列祖平生的年日,在他們寄居的日子(直譯)」(四七9)。同樣地,選民的歷史除了所羅門間有數十年的太平時期,其餘也歷經種種苦難,甚至還被擄到外邦遭受更大的痛苦。這彷彿農夫用極利的鋼犁,重重地割入土中,耕出深深的犁溝。

第4節中的「 繩索」,特別指的是在監禁中用來束綁與固定之用,通常被捆的對象指的是俘虜,包括使俘虜不能逃亡的枷鎖與鐵鍊等器具。「祂切斷惡人的繩索」是指神拯救以色列,使祂的選民脫離惡人的奴役與迫害,公義的神會在適當的時機,將限制我們的繩索砍斷,使我們從苦難中得到釋放,正如另一個詩人所說:「你使人騎在我們頭上;我們進入水中與火裡,但你領我們出來到豐富之地(直譯)」(詩六六12)。「人騎到我們頭上」,意味著被蹂躪、被欺壓到如同進入水深火熱之中,但更重要的是,要看見結果與神的目的;換句話說,神使我們遭遇這些不平之事,其目的,是要帶領我們到恩典滿滿的豐富之處。

這複數名詞的「 扶犁者」是誰呢?表面上當然是使以色列人受苦的人,我們可以說是那些曾經壓迫以色列人的外族人,例如:埃及人、迦南人,甚至是王國末期的亞述與巴比倫……等。然而,我們要再次思考,這些「扶犁者」的背後是誰呢?若從「犁溝」的角度來說,犁溝背後的目的不是毀滅,是為要播種,要有好收成;而「繩索」也可指用來綁牛的繩子,為了限制牛的自由,使牛無法脫離犁頭。當我們已經達成神所要的目的時,公義的神會在適當的時機,將限制我們的繩索砍斷,使我們從苦難中得到釋放;就好像約伯,當他了解神的作為的時候,也是他從「苦境轉回」的開始。

惡人之結局


從第5節到第8節這一段,雖然是作者的心願,也看得出來他內心尚未平靜安穩,但本段也反映出「恨惡錫安的人」的下場如何。

第一、羞愧與後退

第5節中的「 羞愧」,意思是因為做錯某件事,而有痛苦的感覺與情緒上的沮喪,也連同有被周遭的人不贊同的意涵;Nifal形式的「 他們退後」,有退縮、逃跑的意思。所謂的「 恨惡」,是指公開地對立與強烈不喜歡、厭惡的的感覺;因此那些「恨惡錫安的人」,指的是任何公開敵對神的選民,並強烈厭惡他們的這些人。

這些人會有這樣的反應,可能是出於嫉妒,就像敵對但以理的那些人;或是因為聽了他們傳達神的話語認為不合心意,或因他們有好行為而觸及這些人的良心而遭到厭惡,例如將耶利米先知置於死地的那些人;或者是世仇,例如亞瑪力人的後裔哈曼與掃羅的後裔末底改之間的世代的恩怨;4或是因為宗教觀念或道德觀念的差異所致,例如使徒教會時期,逼迫基督徒的人……等。

詩人認為那些人終究會因為成為錫安的對敵,而有痛苦的感覺與情緒上的沮喪,甚至想退縮或逃跑;同時,使屬神的人感到安慰。

第二、像房頂的草

「像房頂的草」,近東地方的房頂是平的,有時房頂上有泥土,便長出草來,但土淺、根不深,日頭一出來草便枯乾了,5所以詩人便說:「在它發芽之前就枯乾」。

草本是生長在土地上,但此處卻長於「房頂」,這是比喻惡人高抬自己,且這種舉動反使他們陷入毀滅的網羅,因為他們遠離可以滋養他們的地,所作所為是隨從自己的好惡、意念、與決意行惡的心,或許可以繁榮順利一陣子,但終究會落到衰殘的窘境。

其實「像房頂的草」的比喻,也出現在以賽亞先知的信息裡面,神形容那些曾經被亞述所毀滅的國:「他們的居民力量甚小,他們驚惶,他們羞愧。他們變成荒野的菜蔬、青菜、房頂上的草、未長成而枯乾的禾稼(直譯)」(王下十九26),這些國家惡貫滿盈,神用亞述作為神審判的工具,將這些列國一一滅盡。但神也要毀滅亞述,像魚鉤一樣鉤住她的鼻子。後來神差一位天使屠殺了亞述大軍十八萬五千人,為希西家解除被圍城的危機。

「發芽之前就枯乾」的意思,是很快就消逝,因為沒有根,一旦曝曬在炙熱的日照底下,自然還沒到成熟的時候就枯乾而亡。這裡所指的對象是錫安的敵人,在被神薅出根之後,自然便自我枯萎。6

第三、所付出的不蒙祝福

第7節所謂的「 收割者」,其動詞「 收割」,意思是從田野、果園或葡萄園收集產物;「 一把」原指一個人的手掌以及手臂的部分,也可專指手的襯墊部分,當其面朝上時可形成一個淺水池,甚至裝卸液體;而「 捆禾者」即是將穀梗綁成一束束,並將這些穀梗運送出田地外的人;「 胸襟」是指衣服於胸脯的部分,用鬆垮的外衣折疊的凹處,作為持物或可攜帶的容器。

因此,詩人用「收割者不夠一把;而且捆禾者也不滿他的胸襟」,意思也就是付出多,收成少,一切變為徒然無功。就好像哈該先知所說的:「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少;吃卻不飽;喝卻不醉;穿卻不暖;雇工領了錢卻裝入破口袋中(直譯)」(該一6)。

「過路人也不說……」。根據猶太人習俗,當收割之時,凡從田間經過的人,看見收割者就要說祝福的話:「願耶和華的福氣臨到你們」(得二4),這是以色列百姓之間相互祝福的問候語,也表達了他們認為所有祝福都來自於神的信心。但假如彼此不說,意味今年的收成的確很不好;從另一方面來想,對於那些行惡的人,百姓當然都不會對他們留下這句常用的祝福之言,這也預演了在最後的審判之日,誰也不會在乎惡人落入悲慘孤獨的境地。

這是一篇信靠的詩篇。有一種人,為了生存,選擇活在黑暗裡而產生苦楚,沒有心靈的光以致於心眼失明。另有一種人,堅持他們的信仰與善行,並且有一顆相信神最後必不讓惡人得逞的信心,才能使信靠祂的人持續到底,不是嗎?


註:
1.The Hebrew Bible: Andersen-Forbes Analyzed Text (Francis I. Andersen; A. Dean Forbes, 2008)

2.Matthew Henry, Matthew Henrys Commentary on the Whole Bible: Complete and Unabridged in One Volume (Peabody: Hendrickson, 1994), 934.

3.James Swanson, Dictionary of Biblical Languages with Semantic Domains : Hebrew (Old Testament) (Oak Harbor: Logos Research Systems, Inc., 1997).之後本篇文章的字義,若無特別表明,則亦出自同一出處。

4.參看《以斯帖記》二章5節,末底改是基士Kish的子孫,而掃羅的父親就是基士(撒上九1)。而掃羅執行屠殺亞瑪力人的行動,使亞瑪力人的後代亞甲人對猶太人產生憎恨之心。

5.以色列一般住宅的屋頂是用架在牆壁上的橫樑,編以蘆葦和長草建造。然後漫上泥土填塞孔洞,以求保持相當程度的防水作用。如果有草的種子混合在泥土之中,就會發芽生長。但由於不能生根,就會迅速枯萎。華爾頓等著,李永明等譯《舊約聖經背景注釋》,校園書房,第774頁。

6.Matthew Henry, Matthew Henrys Commentary on the Whole Bible: Complete and Unabridged in One Volume (Peabody: Hendrickson, 1994), 935.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4/01/2018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