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宏駿
有一部電影「遺願清單」(The Bucket List),敘述兩個老人家,都是癌症末期,在醫院接受治療,住在同一個病房,兩個人分享生命的過往,知道所剩的日子不多,一起決定不要在醫院等死,寧可出門去做該做和想做的事,因此兩個人列出「遺願清單」,就出發了。
一個兇暴作惡的罪犯被判處死刑,在即將執行死刑的那天,適巧新任總統宣布大赦,免去死刑,後來這個罪犯表現良好,得以假釋出獄。從此以後,他立志努力做好人,改變過去的兇暴習性,成為一個人人稱讚的慈善家,因為他從死亡邊緣過來,知道生命的可貴與價值。
有個學生問孔子:「敢問死?」孔子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孔子不談死後的世界如何,而強調當下生命的重要性。但是人卻常常忘記死亡總有一天會來到,於是輕易地浪費光陰、傷害生命。最好的生命教育應該是「未知死,焉知生」。從死亡的角度看此時此地的生命,就會有更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與行動。
生命的終點
每個人都要面對死亡,「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傳八8)。因此每次去遭喪之家,就可以提醒我們,「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傳七2)。今天送這位故人離去,有一天就要輪到我躺在棺木裡,與這個世界的人事物從此不再有任何關係,完全結束終了。
但是我的靈魂去哪裡了?離開身體的靈魂可能消散歸空,或是還有意識存在,而且要接受審判?如果選擇相信前者,死後靈魂也真的歸空了,我沒有任何獲得,也沒有損失。但是,如果死後有靈魂和審判,我卻沒有相信,沒有任何準備,我的罪罰就很嚴重可怕了;靈魂與神隔離,下地獄受苦,那裡有不死的蟲和不滅的火(賽六六24)。
所以,最聰明、正確的選擇是相信靈魂永恆,現在就要走進耶穌基督的福音之門,用心靈和誠實來體驗神的存在與恩典,接受耶穌寶血的浸禮,洗去所有的罪,領受應許的聖靈,做新造的人,保守聖潔,得救進入永生的樂園。
生命原是神的創造,從神而來,死後歸回神,這才是真正回家的路。
愛的重量
奧古斯丁說:「我的愛有多少,我的生命重量就有多少。」
生命的價值是愛的付出與儲存。一杯涼水的給予可以滋潤沙漠的乾渴,拯救生命,像一個銀行帳號,常常儲存,成為富足的人。
身外之物都為短暫存在,名聲會被忘記(傳二16),錢財會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箴二三5)。因此,我們要追求永恆存在的事物,就是「愛」,而神就是愛,「從來沒有人見過神,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裡面,愛祂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約壹四12)。
愛是一種能力,是一個動詞,在給予的時刻裡,愛的溫度融化了堅硬的冰雪,在微小的動作中,愛的甘甜轉換了苦澀的藥水。有一個人在夜晚騎機車,車燈突然壞了,又沒有路燈,前途一片黑暗,剛好另一個人開車經過,發現他的困難與危險,就慢慢地跟在此人的機車後面,用大燈的亮光引導前面的路程,直到光明的安全地帶。
有些愛是與生俱來的,如父母對兒女的愛或惻隱之心;有些愛是後天的選擇與決定,像德雷莎修女愛加爾各答的痲瘋病人,或老師對學生的愛。然而一切的愛都需要學習「對」的方法,才能得到最好的價值。不同的對象、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時候、不同的處境、不同的氣氛,都要學習如何付出愛的言語和行動。
生命無常,還有多久的時間可以給予愛的溫暖;趁著現在,把握當下,去做該做的事,去愛該愛的人。
寬恕與放下
在群體生活裡,人與人之間難免有摩擦與不悅,像牙齒有時也會咬破嘴唇,他們還是好夥伴,還是需要彼此合作,是一個身體上的不同器官。人類的關係原來都是同一個祖先,從亞當和夏娃繁衍子孫,遍滿地面。既然都是同一個源頭,可稱為「四海之內都是兄弟姐妹」。如何彼此寬恕,建立和睦的關係?
心中有怨氣,最大的受害者是自己。身體機能被破壞,精神情緒得憂鬱,生命只是幾個年頭就過去,若還停留在苦悶的狀態中就太可惜了。同樣的年歲,何不改變為活潑的喜悅?「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箴十九11)。
同一種遭遇,我們可以選擇生氣或放下。曾有一個基督徒因信仰受逼迫,被關入監牢裡,受鞭打與凌辱,獄卒更是粗魯。有一天,獄卒生病咳嗽,全身無力,頭疼難堪,基督徒卻用愛心溫暖問候,還教他許多治療的方法,獄卒很困惑地問:「我對你這樣兇惡,你不生氣嗎?你為何還能對我如此的好?」基督徒回答說:「這是我的自由選擇」。一個基督徒心裡平靜安穩,神是他最好的避難所,這已足夠!
「凡你手所當作的事要盡力去作;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傳九10)。讓我們把握當下,珍惜現在,為神、為人,為自己完成生命的「遺願清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