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吳明真



一.前言

在《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中,有一詞句稱「多疑的多馬」(Doubting Thomas),其意思是「在缺乏證據下拒絕相信的人」。這詞句是來自《約翰福音》。「多馬」係亞蘭語,是耶穌時代巴勒斯坦流通的語言,意思是雙生子,而他的希臘名字是「低土馬」(約二十24)。《聖經》對「多馬」的記載不多,一般只描述他是十二使徒之一(太十3;可三18;路六15)。但是在《約翰福音》中,卻四次提到多馬說話,這是作者的刻意安排,為了要敘述多馬的改變。

原本,多馬的性格是多疑的,對事情總是實事求是,必須完全證實後才願意相信。後來,耶穌親自向多馬顯現,帶給他重大的變革。以下擬根據《約翰福音》中的記載,來談論多馬的改變,並說明對今日信徒的教訓。


二.悲觀的多馬(約十一1-16)

拉撒路病重,他的姐姐非常擔心,打發人去叫耶穌來幫忙。但耶穌卻延遲了兩天才起行,而且還說要再往猶太去(約十一1-7)。眾門徒聽見耶穌要去猶太,都慌張起來。一方面,他們擔心耶穌的安危;一方面,他們也為自己的安危擔憂。對門徒而言,耶穌的作法真是讓他們無法明白。之前,耶穌在加利利遊行,不願在猶太遊行,因為猶太人想要殺他(約七1)。後來,在耶路撒冷,猶太人認為耶穌說僭妄的話,將自己當作神,因此拿起石頭來要打祂(約十31),而且還要捉拿祂,祂卻逃出他們的手走了(約十39)。而現在,耶穌卻執意要往猶太去,結果可能被殺害。所以門徒對耶穌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祢,祢還往那裡去嗎?」(約十一8)。門徒面對生命存亡的時候,很容易對耶穌喪失信心,因而變得比較現實。

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嗎?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為他沒有光」(約十一9-10)。「白日」是指還能作主工的時候;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約九4)。門徒只重視自己生命的安危,認為不應跟從耶穌往猶太去。但耶穌重視神的旨意,認為往猶太去是為神的榮耀(約十一4),雖然醫治拉撒路從死裡復活,將遭致猶太人憎恨,甚至被殺害(約十一53);但如果這是神的旨意,耶穌會順服至死。雖然耶穌的道路不是平坦之路,但卻是永生之路,因為耶穌是世界的光。跟從祂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八12)。

耶穌明明地告訴門徒說:「拉撒路死了。我沒有在那裡就歡喜,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如今我們可以往他那裡去吧」(約十一14-15)。這是指如果耶穌早日啟程,已經在拉撒路的家裡,他會行神蹟,拉撒路將不致死亡。門徒不能見到死人復活的神蹟,無法相信耶穌是生命的主宰,信心不能增長。所以為了門徒的緣故,耶穌延後啟程,以便施行死人復活的神蹟,來堅固門徒的信心。

多馬就對那同作門徒的說:「我們也去和他同死吧」(約十一16)。這是不信的反諷話語。「我們」是第一人稱複數,代表多馬表達其他門徒的感受,因為他們都不敢直言。當耶穌執意要往猶太去,多馬的信心喪失了,他認為跟隨耶穌將遭遇死亡。因此性格悲觀的多馬,消極地向其他門徒說:「我們也去和他同死罷」。「他」指耶穌,因為拉撒路已經死亡,耶穌將會被猶太人拿石頭打死。門徒跟隨耶穌,同樣也將會遭遇死亡。這是嘲諷的話語,意思是倘若與耶穌一起走危險的道路,將造成與耶穌一同死亡的結果。


三.沒信心的多馬(約十四1-7)

耶穌曾多次告訴門徒說,祂將離開,到他們現在無法去的地方,但那地方將來他們可以去(約十三33、36)。因為耶穌將不再陪伴門徒,所以他們就心裡憂愁。耶穌安慰門徒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我往哪裡去,你們知道;那條路,你們也知道」(約十四1-4)。

「信心」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倘若我們對耶穌有信心,就不會因祂的離去而憂愁,因為耶穌不會撇下我們為孤兒。耶穌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我們一位保惠師,叫祂永遠與我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我們認識祂,因祂常與我們同在,也要在我們裡面(約十四16-18)。倘若我們對耶穌有信心,藉由耶穌的話語和聖靈的體驗,我們確信神會永遠與我們同在,也確知有天上永恆的住處,這是我們將來要去的地方,雖然是肉眼無法看見的。

一般門徒聽不懂耶穌所說的話,卻不敢直接問耶穌。多馬卻不一樣,面對無法看見的天上住處,也就是天國,以及通往天國的道路,他無法相信,就直接問耶穌說:「主啊,我們不知道祢往哪裡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約十四5);「我們」是第一人稱複數,代表多馬表達其他門徒的感受,因為他們都不敢提問。

多馬不知道往父的家是哪條「道路」?因著多馬的發問,耶穌給了一個至今仍驚動人心的答覆:「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十四6)。「道路」是主體,而「真理、生命」是附屬的,所以耶穌是一條「真理與生命」的「道路」。
耶穌就是真理,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約一17)。耶穌就是生命,信祂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祂的人必永遠不死(約十一25-26)。人有了耶穌就有生命,沒有耶穌就沒有生命(約壹五11-13)。所以耶穌是一條「道路」,這是一條「真理與生命」的「道路」,是通往父家的唯一「道路」。除了耶穌以外,別無其他「道路」,別無其他拯救(徒四12)。


四.懷疑的多馬(約二十24-25)

1.懷疑的多馬

耶穌被捕的時候,門徒都離開他逃走了(太二六56)。如果不是耶穌復活,向門徒顯現,堅固他們的信心,門徒不可能有膽量去傳揚耶穌基督。耶穌在墳前向馬利亞顯現,她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約二十18)。後來在七日的第一日,耶穌在屋內向門徒顯現,把祂的手和肋旁的傷痕指給他們看。門徒確信那是主耶穌,並且心中充滿著喜樂(約二十19-20)。

耶穌向門徒顯現的時候,多馬剛好不在。其他門徒對他說,我們已經看見主了,但他不信。多馬卻說:「我非看見祂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祂的肋旁,我總不信」(約二十24-25)。不久前,多馬才親眼看見耶穌使拉撒路從死裡復活,而且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太十六21)。但多馬不但不相信其他門徒的見證,也不相信耶穌能從死裡復活。多馬要的是眼見為憑,他要親自檢驗,不但要「親眼看見」耶穌的釘痕,更要「親手觸摸」那釘痕。

2.神蹟無法使人相信耶穌

除了多馬以外,其他的門徒在七日的第一日看見耶穌顯現的神蹟。有很多人羨慕見到神蹟,也有人認為見過神蹟的人比較屬靈,與神的關係比較親密。但事實上,神蹟不一定能使人的信心增加。例如,馬利亞看見耶穌使拉撒路從死裡復活的神蹟,就獻上了最好的香膏(約十二1-3);但是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看見拉撒路從死裡復活的神蹟,卻商議要殺害耶穌(約十一53),甚至連拉撒路也要殺了,因有好些猶太人為拉撒路的緣故,回去信了耶穌(約十二9-11)。

有時神蹟無法使人相信耶穌,反而使人要求更多的神蹟。例如,耶穌行神蹟給五千人吃飽以後,眾人並未相信耶穌,他們又說:「祢行什麼神蹟,叫我們看見就信祢」(約六30)。信仰的本質是要相信耶穌,並且遵行耶穌的教訓。耶穌吩咐我們要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福音的主要內容是「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但相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這是為了證實所傳的道是真的(可十六15-20)。所以神蹟不是福音的主要內容,只是福音的附屬結果。


五.確信的多馬(約二十26-29)

1.耶穌要多馬摸祂的傷痕

門徒認為耶穌來到世上,是要復興屬世的以色列國(徒一6)。所以他們希望能夠在耶穌的國裡,坐在祂的右邊或左邊(太二十21),可以圖謀一官半職。但後來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門徒的希望破滅了,他們不相信耶穌是生命的主宰,也不信祂可以從死裡復活。因此,當有門徒親眼看見復活的耶穌,並且告訴多馬的時候,他還是不相信。

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裡,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約二十26)。雖然耶穌已經向門徒顯現,但門徒仍舊怕猶太人,所以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接著耶穌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約二十27)。耶穌是神,祂是無所不知的。多馬說那些懷疑話的時候,耶穌不在現場,但是祂卻知道多馬所說的話。所以這次是耶穌特別向多馬顯現,祂對多馬說話,是為了堅固多馬的信心。

2.耶穌顯露傷痕的意涵

一般人帶有肉體,都會受傷、生病、衰老,最後也會死亡。因此基督徒盼望著復活的來臨,希望能再有年輕的、健康的、完美的身體。因為現在的身體是必朽壞的,復活後的是不朽壞的;現在的身體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現在的身體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現在的身體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現在的身體是屬土的,復活後的是屬天的(林前十五42-49)。

面對多馬的懷疑,耶穌顯現不是帶著榮耀的身體,而是帶著傷痕的身體;這是最脆弱的身體,是最被人輕視的身體。耶穌復活向多馬顯現時,祂沒有遮蓋傷痕,而是顯露傷痕,這就是十字架的傷痕。耶穌要多馬伸手摸祂的傷痕,目的是要使多馬認出「祂就是帶著傷痕的耶穌」,而且「祂已經戰勝死亡,已經從死裡復活了」,希望藉此堅固多馬的信心。

3.多馬的改變

在《約翰福音》第二十章25-31節中,六次出現「信」的字眼,表示多馬的經歷與「信」有密切的關係。多馬曾經多次「不信」耶穌的話語,而且聲稱「我總不信」。對於耶穌從死裡復活,原本多馬的表現是「不信」。但耶穌刻意對多馬顯現,就是要改變多馬,使他成為「相信」主的人。後來多馬親眼看見「帶著傷痕的耶穌」,他沒有伸出手來探入耶穌的肋旁,就「相信」耶穌已經從死裡復活了。

當多馬與「帶著傷痕的耶穌」相遇以後,說出了信仰的告白:「我的主!我的神!」(約二十28),多馬除了相信耶穌已經從死裡復活以外,他更加相信耶穌就是舊約的父神。在耶穌復活以前,對耶穌認識最清楚的是使徒彼得,他說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耶穌對他說:「西門,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太十六15-17)。而在耶穌復活以後,對耶穌認識最清楚的是使徒多馬,他在耶穌面前宣告耶穌就是舊約的父神。

耶穌對多馬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二十29)。多馬只「看見」耶穌,就相信祂已經復活了,不必再藉由「摸」耶穌,來增強多馬對耶穌的信心。但最高的信心卻是「沒有看見」就信的人,這人是有福的。就如同主所愛的門徒一樣,雖然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而且尚未看見復活的耶穌,就已經相信耶穌復活了(約二十8-9)。


六.結語

人活在世上,常會遭遇苦難。有人得到絕症,有人家庭不幸福,也有人事業失敗。當信仰無法使信徒脫離苦難時,他們要如何繼續相信耶穌?教會除了用愛心安慰、代禱以外,也要用寬容的心來接納軟弱的信徒。連十二使徒之一的多馬也曾軟弱和懷疑,更何況是一般的信徒。我們也要安靜等候主,讓祂親自觸摸軟弱的信徒。既然主能將「懷疑的多馬」轉變成「確信的多馬」,相信主也會在教會中、在我們生命中,作成這樣的改變。


參考書目:

1.孫寶玲著,《約翰福音文學註釋》,香港:天道書樓,2001。
2.孫寶玲著,《約翰福音品讀》,香港:德慧文化圖書公司,2013。
3.曾思瀚著,蘇慧中譯,《約翰福音──道成福音的耶穌》,香港:明道社,2008。
4.詹正義編,《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三:約翰福音》,加州:美國活泉出版社,1998。
5.陳信行,〈「以致於信的多馬」──約翰福音二十章24至29節釋經專文〉,華人神學園地,http://www.chinesetheology.com/,查詢日期:2015/12/29。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3/01/2019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