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謝宏駿



「你只管去歡歡喜喜吃你的飯,心中快樂喝你的酒,因為神已經悅納你的作為。你的衣服當時常潔白,你頭上也不要缺少膏油。……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傳九7-10)。聖經教導我們不是禁慾主義,而是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好,在遵守誡命,得神喜悅的條件下快活度日。因為生命無常,我們要把握現在,盡力完成每個人獨特的生命任務。


無常的生命

人的生命非常脆弱,誰也不知道一天中會發生什麼事情(箴二七1),可能一次意外,人的生命就消散了。所以主的兄弟雅各才會說「我們的生命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四14),「雲霧」的希臘原文是atmis,是煙(smoke),或是蒸氣(vapor),從沸騰燒開的爐子上冒出來的,出現一下子就消失了。人的生命就是如此無常。懶惰的人會以「外頭有獅子;我在街上就必被殺」(箴二二13)為藉口而不出門,人生雖有意外,卻不是叫我們躲在家裡,反而更要把握每寸光陰、每個時刻,去做我們該做和想做的事情,去說我們該說和想說的話語。否則時間過去了,遺憾或後悔都沒有用。遺憾就是可以做而沒有做、青春留白;後悔就是可以不做而去做,痛心疾首;兩者都不好。

生命像流水一樣,我們的腳前後兩次踏進流動的河水裡,所碰觸的水都是不一樣的。時間和空間一直轉變,歷史給我們留下智慧和教訓,卻不會重演,因為人、事、時、地、物都不一樣了。我們只活在當下──此時此地;過去的已經過去,不能回頭;未來可能會來臨,也可能不會,因為我們或許不在了。只有「現在」屬於我們,所以要「把握當下」。


及時的重要

與一切活人相連的,那人還有指望,因為活著的狗比死了的獅子更強。活著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無所知,也不再得賞賜;他們的名無人記念。他們的愛,他們的恨,他們的嫉妒,早都消滅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們永不再有分了(傳九4-6)。

死亡是一個「斷裂」,將生命切斷,一切都結束了。相對的,活的生命對一切都有指望,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壞,但是無論如何,希望總是帶給人生活的力量。狗所吐的,牠轉過來又吃(彼後二22),所以狗的價值不高;獅子稱為百獸之王,四面威風,但是死的獅子卻沒有任何動作,比不上活潑跳躍的狗。

有人在做事情之前會有百般的顧慮,不願冒失急躁的行動,這原是一件好事。但是顧慮太多,以至於錯過了機會,那就可惜。有個年輕小伙子,大學畢業後開始找工作,考慮某間公司上班,想到許多優點和缺點,卻猶豫不決,五年在家吃老本,當個啃老族。工作了五年,考慮要不要結婚,列舉結婚的好處和壞處,一樣猶豫不決,拖拉了五年。然後遇到一位小姐,也考慮和她結婚的優點和缺點,仍然猶豫不決,又拖拉了五年。有一天,終於決定去對這位小姐表白,小姐卻說,自己已經結婚生孩子了。機會,真的是不等人的。

參加喪禮是一個生命反省的機會。「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傳七2)。在忙碌的生活步調中暫停一下,往後瞧瞧,向前看看,死亡可能隨時突然發生,而自己的遺願清單(bucket list)實現多少?在生命的關照中得著智慧的心,當下就抓住真正有價值的事物,不再浪費時間與生命。


喜樂的滋味

在人的世界裡,快樂有兩種,一個是肉體的享受,另一個是精神的滿足。吃、喝、穿都和身體有關,享受這些感官可以帶來快樂,但是這些感官的快樂都是短暫的,幾個小時後,又覺缺乏,需要不斷的滿足才有快樂。如此反反覆覆,有的人就會覺得厭煩,沒有新鮮感。精神的滿足可以稍微長久一些,讀書獲得知識的時候讓人快樂,聆聽美妙的音樂也會帶來一種甜美。與好朋友相聚,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所羅門王的快樂應該是全世界第一名的,「凡我眼所求的,我沒有留下不給他的;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為我一切所勞碌的快樂,這就是我從勞碌中所得的分」(傳二10)。可是他最後卻說,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勞碌累心,日日憂慮,愁煩不安,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傳一8)。那麼,什麼喜樂的滋味可以持續不斷,在天下一生當行何事為美?(傳二3)

當認識創造天地萬物和人類的神,得到祂的同在與賜福,有吃有喝,享受勞碌得來的好處。也在勞碌中喜樂,而且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壽命長短已經不重要了,因為神應我們的心,使我們喜樂(傳五18-20)。生命的源頭來自於神,神對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給予一個獨特的使命和任務,所以讓我們出生在這世界上。當我們找到神,與神交通,常常讀經、禱告、唱詩歌,就可以明白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這樣的喜樂充滿在生命的每個時刻。

因為認識神這麼好,所以我們很樂意把這份信仰介紹給親戚朋友,希望他們也能和我們一樣,認識主耶穌,認識自己的生命。所以傳福音的過程也給我們滿足的喜樂,帶領一位慕道者,從生命的困頓中走出來,因認識神,得到恩典,生命得以轉變。

保羅原來是熱心的法利賽人,逼迫基督徒,內心卻常常在善與惡的交戰中掙扎,所願意的善,卻做不出來,所不願意的惡,反倒去做,「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七18-19),「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感謝神,保羅最後靠著聖靈的幫助,脫離罪和死的律,在這一切的事上得勝有餘了(羅七24,八37)。此後,保羅看萬物為糞土,以認識主耶穌基督為至寶,到世界各地去傳福音,也希望別人像他一樣。如此,他終身體驗喜樂的滋味。

主耶穌要門徒彼此相愛,讓眾人認出是主的門徒(約十三34-35)。愛裡有喜樂,因為在付出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也看見別人的成長。猶太人的諺語說,行善好像灑香水,對方有香氣,有收穫,自己也有香氣,有滿足的喜樂。

生命無常,所以要「及時行樂」,但是行樂卻不是違背神的誡命,只在屬物質的世界中尋找短暫的快樂,而是可以提昇生命的高度去敬畏神、親近神;開闊生命的寬度,與人相敬相愛;扎根於生命的深度,明白智慧的奧祕;延伸生命的長度,讓名字可以記在神的生命冊上,在樂園裡享受永生。

保羅知道離世的時候到了,回顧一生,「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後四6-8)。生命到此畫上一個句點,留下漂亮的結尾。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10/01/2019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