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36期1997年5月)
藝文特區:[青年團契]我與今生的追求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PICCOLD S.


歲末寒冬的夜裡,一位未信主的友人來訪。閒聊中問起我在今生追求什麼?這真是耐人尋味的問題,引發我無限興趣,因這是一生的課題。信主七年以來,這問題含含混混的存在思緒中,未曾勾出清晰的輪廓,如今卻被她牽出。

她以為問的是一個傻問題,連忙收回地說:「我真笨,你們基督徒是注重死後的永生,對今生怎會去看重呢?」這是中古世紀修女、神父留下來安貧、樂道、出世生活的刻板印象?或是某些基督徒在強調聖經道理時令她產生的誤解呢?也或許她所指的「今生」是指名利、富貴、地位權勢等多數世人所嚮往的東西吧。

其實也沒有錯,基督徒應該把眼光放得更遠,重視死後的得救勝過一切。然而若說我們今生沒有什麼追求,似乎有語病,也不太可能。

信主前的追求


於是我努力釐清箇中的分野,反省自我,也想給她一個合理的詮釋。其實今生我們也追求很多東西:食、衣、住、行、育樂、知識、財富、學業等都追求。

鳥兒們即使不種不收,但仍要覓食、築巢,為活著奮鬥,如果在今生,什麼都不追求,我豈不是變成一個沒有成長進步、沒有活動生產、倚賴他人生存的無用之人,或成了一個不食人間煙火,與世界無法互動的邊疆民族,我們又如何肩負與世人分享的福音使命呢?生活在世上勢必有許多追求的主題,今生是來生的基礎,一個人只談來生,全不重視今生,誠然是不切實際的。

除了那些生活必需,今生我該追求什麼?回想年輕時,志向高遠也有淑世救國的言論,卻缺乏實踐能力,實際生活中需要解決的還是學業、戀愛的困擾,因此它們才是我壓根底兒追求的目標。伴隨這兩大目標所形成的價值觀就是:重視外表、追求感性時髦、才華氣質出眾好吸引大眾;學歷高人一等、人際關係、社會地位等其他樣樣也都要令人欽羨。那真是追求今生驕傲、肉體享受、眼目情慾,自我膨脹的個人主義的時代。

大三時我開始覺得迷失了,對該追求什麼無所適從。過去汲汲惶惶追求的,使我失去更多。因為我忽略其他更重要的事物,如友誼、親情,也錯過許多人生真實有趣的事物。人原是那麼渺小,因時間、能力、條件的有限,我得到的遠不如所付出和冀望的。

信主後的改變


後來偶然接觸基督教信仰,它的道理撫慰人心,所論及的強而有力的獨一神──主耶穌,令人嚮往、好奇。於是我開始追求基督教信仰,尤其想具體地抓到這位無所不能的神。

起初也曾想利用這信仰得到我從前所想追求的目標──在今生達成各種欲求。逐漸發現這條背著十字架所走的路,並不是那麼安逸、平順、榮華富貴地合乎世俗眼光所期盼;相反的,它充斥著種種人性考驗、真理良知的爭戰、信心的操練、鐵錚錚的真理嚴肅面等,有時磨練使人落難到困苦卑賤,自尊踩於腳下。

一度我又失去了平衡點,人性趨善避惡的慣性,使我不願向前邁進。但所面臨的種種課題不會因我不願去學習就消失,我被迫驅前追求的就是:去面對、倚靠主,使我更堅強、有智慧地通過一切考驗,並使靈性更成長。

日漸地竟發覺我生命內涵改變了,變得踏實多了,今生也因有愛、有公義、忍耐等因素的加入,變得更積極、更具價值的方向。在對教會或聖工服事方面,無論動機是從最純淨道理的感動;或是藉此加入一個團體,從中得到群體生活的溫馨互利與互愛的學習;不論我所能展現的是藉著主所賜的明顯恩典,使我有源源不斷信息資產分予世人,或是個人秉賦、後天經驗使我得予在人群中發揮自我,投入,使我領悟到,在教會多元化的層面、需要中,正提供我生活得更多采多姿、多方滿足自我實踐需求的管道,也體驗到比世上爭名奪利更平和、坦然的自我存在的價值。

人生旅程 隨主引領


回想走過的歲月、所追求過的痕跡,人生竟是一場精神追求之旅!許多人追求名利、權勢、物質、財富,不外是想滿足精神上的欲求,卻永遠填不滿心靈的空虛,因那些畢竟比不上經淬煉、考驗過的人性光輝來得深刻、具真實擁有感,足以感動自己、別人,甚至是神;外表、物質的體面,也不遠及美麗心靈品格的美感來得永恆、尊貴。

在今生我該追求什麼?永恆還是短暫?剎那的驕傲、勝利?還是最終的成功呢?許多人在基本生活需求底層之上,殷切追求其理想境界,極可能只是頻頻與他人接觸的比較後,所產生的不滿足感、虛榮心作用;未曾撥雲見日地察覺到真實自我的需要與真正的合適或許只是一份安定、清心、平靜的存在。

然而平凡如我也真不敢再如年少志氣高遠,自以為堅強得能守得住或完成什麼,只期在人生旅程中,隨主引領,在每遇考驗、於肉體、眼目所不願中,終能倚靠聖靈、順從真良心作抉擇、多行美善、持定永恆之事,使存活在天地之間不至靦腆、愧見於神和人,而對永生能更有把握、盼望。

也體現一進取的人生,倚靠神在靈修為人、智慧聰明、入世技能知識上不斷充實自我,日新又新,貢獻己力,並從真實體驗中,與人分享屬天的真理,正如聖經所教導人的:「我們的人要學習正經事業,預備所需用的,免得不結果子。」(多三14),同時我們因為付出得多,也將得到更多的回饋與祝福,正如主耶穌所應允:「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3),這會是一個均衡而面面俱到的人生吧!

原來基督徒的今生是可以追求得很豐富、積極!我理出了,也但願她能明白我的真意!

(原[青年團契]1997年05月號)


作者: PICCOLD S.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