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37期1997年6月)
靈修小品:[聖靈月刊]懷孕和奶孩子

松壽

馬太福音二十四章16~22節這段聖經,描寫主耶穌再臨前,地面上將發生災難的景況。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降世為人,為我們的罪被釘十字架、復活、升天,被高舉在神的右邊。從那時代起,世界已進入末世。如今,我們接近主再臨的日子,比當時的人更向前推進了二千年;而有關救恩成在十字架上,以及耶穌就是救世主的事蹟,大部分記載於聖經中,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因為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提後三16),是每卷聖經作者分別在不同時期受神的靈所感而寫成的。神既是永遠誠實的神,則祂的話語亦永遠可信,故聖經可供我們隨時研讀。

二千年來,歷史不斷在重演。當世代和平、物質富裕時,人們就忘了賜福的源頭,過著得意忘形的飄飄然的純享受生活,猶如羅得時代,當時羅得選擇約但河全平原的大片肥沃土地,且漸漸的挪移趨向繁華的罪惡都市──所多瑪,最終無法救人,甚至自己幾乎喪生在其中。

從字面的意思看來,馬太福音二十四章16~22節這段聖經,是主耶穌臨別前的叮嚀,事先告知門徒,到時候災難來臨時要如何因應﹖就好比主耶穌在作消防演習的教育一樣,告訴我們發生緊急情況時,應如何處置。若沒有平時的學習和操練,一旦事故發生,往往不知所措。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光是聽人演講,大約幾天就忘得一乾二淨,如果有實地操練,則可維持較久,而經常演練更可以熟能生巧,應用自如,甚至永生難忘。

從歷史背景的瞭解及馬太福音二十四章19節這段經文字面看來,當災難來臨時,一個懷有身孕的婦女,或身邊乳養幼兒的媽媽,在逃難時均有所不便,呈現自顧不暇之感。故說,災難時懷孕的和奶孩子有禍了。這些我們可以理解、體會,但我們讀聖經卻是著重屬靈的教訓、靈命的造就,所以要另從屬靈方面來學習。  

所謂懷孕的,是指悔改接受洗禮成為神的兒女──無罪的義人,但心中仍貪愛世俗、心懷私慾的信徒,如同那些撒在荊棘地的道種,被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太十三7、22);而所謂奶孩子的,是指負責牧養群羊的牧者,未盡善良管理人之責任,被長不大的羊群所拖累的長執、傳道、負責人及其他聖工領導人。因此,當那些日子,懷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禍了,大致的教訓如下:

不要讓私情邪慾在心中懷胎成形

懷孕的有禍了,是警愓眾信徒:不要讓私情邪慾在心中懷胎成形,否則將敗壞靈性,也就軟弱無力。如經云:私慾懷胎就生出罪來,罪的工價乃是死(雅一15;羅六23)。而如何避免私慾充斥,這是信徒一生連續不斷的挑戰。因為我們受洗歸入主的名下,仍然帶著肉體,同樣有七情六慾,與世人一樣。因此保羅教導我們,要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林前九27)。彼得也吩咐我們,要禁戒肉體的私慾(彼前二11)。以及孔子所謂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正可給予我們在消極方面的指標。箴言云: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由心發出(箴四23)。這些教導、資訊,若經常參加聚會,大致可以獲得。然而在積極方面,更重要的則需培養自己的靈性,每天撥出一段時間讀經、禱告,才能真認識神、相信神、敬畏神。心中充滿神的話語,則私慾將無從藏匿。故保羅說:隨從肉體的人,體貼肉體的事;隨從聖靈的人,體貼聖靈的事。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因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屬肉體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歡。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所以我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羅八5~8、13;加五16)。

不要一味呵護信徒,過於體貼他們的軟弱

奶孩子的有禍了,是警惕教會的長執、傳道、負責人及其他聖工領導人:應有所反省,不要一味的呵護信徒,過於體貼他們的軟弱,以為眾信徒只能喝奶;而長期只供應「奶」的結果,將致使大多數信徒無法吃「乾糧」。現今,教會的領導者,應當有計畫的培養信徒,使之早日成長,熟練仁義的道理。以往本會對青少年有一連貫的宗教教育,培養、穩固主內青少年的信仰,成效頗佳;但對成人新受洗者,則沒有適當管道從事跟進工作,因此,失落率很高。甚至一些社青從軍中退伍後就與教會失去連絡,十分可惜。目前台北教會已設有初信班,於每安息下午聚會畢,聚集受洗未滿一年的初信信徒以及慕道朋友,在五樓廣場作基礎訓練,除對真理的造就外,還有詩歌教唱、信仰疑難的討論及解答......趁著洗禮後一股熱氣,激發為主工作的熱忱,不失為可行之道。然而,對那些已經被忽略多時(年)的老信徒,我認為教會可成立弟兄(成人、中堅......)團契,早日活絡信徒的心,鞏固教會的中堅,並藉此組織網推行教會各項事工,如早年的永和教會,就是以弟兄團契為主幹,推行分區家庭聚會,活絡整個教會,培養出不少領會、訪問等事工人員,很值得大家學習。而礙於人力物力不足的教會,也應儘量克服各種阻礙聖工的困難。國父孫中山先生嘗言: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雖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也。況且,在神沒有難成的事。要讓全體信徒總動員,有賴成立各式團契,容納所有的信徒,不要忽略任何一個,並事先對眾信徒適當的訓練,使人人坐而能言神的話語,起而能行出神的託付──向萬民傳講生命之道、得救福音。總之,傳福音不應當只由少數幾個人包辦所有工作。神所吩咐的是:「你們」往普天下傳福音給萬民聽......主與「他們」同工......可見眾人熱心參與聖工活動,是神所喜悅的。

眾人當離開道理的開端,竭力追求長進

教會聖工遲遲不進,並非全是長執、傳道、負責人及其他聖工領導人的責任。每位屬神的子民,若能獨立,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來六1~2),盡一人之力,服一人之務,則不致陷長執、傳道、負責人及其他聖工領導人於不義。

經云: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學習神的話語是每個相信耶穌的人不可間斷的靈修生活,其目的非但為獨善其身,如同躲在象牙塔裡一般;乃需進一步兼善天下,明白神的旨意,盡力向眾人行善,包括發揮神所賜的各項恩賜,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把從神所領受的一切貢獻在聖工上。

經云: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壹二15)。又云:當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三2)。願共勉之。 


作者: 松壽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