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37期1997年6月)
藝文特區:[青年團契]薛西弗石與他的大石頭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主帆


薛西弗斯受咒詛


薛西弗斯是希臘神話中的一個人物,他受宙斯咒詛,終其一生必須推動一顆石頭至山頂。在這個咒詛中,最大的不幸是,只要這個石頭一抵達山頂,就會自動滾回山底;受咒詛的薛西弗斯,於是必須永無止境地、不斷推石頭至山頂的動作──這個毫無意義卻又不得不執行的任務。

叨絮的熱帶魚?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我與一位許久未見的友人,相見閒晃台北街頭,最後,一間懸著蔚藍色帆布招牌的咖啡店吸引我們的目光。我們選擇了這家很藍的咖啡店作為落腳處。

窗明几淨、一切從簡的擺設中,色調是這間咖啡屋唯一的特色,觸目所及皆藍;從都市叢林暫時出走的我們,彷彿在這一片人造的蔚藍中,尋找到片刻喘息的空間。

友人喋喋不休地覆誦她的工作經,她一開一合的嘴巴搭配其後粉刷成一片海藍藍的牆壁,讓自己不禁幻想正在海洋深處凝望一隻叨絮的熱帶魚。我望著這個三十歲的單身女人,盡可能地用想像力把自己置放在與她同等的位置,幻想著一個三十歲的單身女郎在現代的社會情境中,特別是在職場上,所可能遭遇的任何一切讓她苦悶的事由。

的確,三十歲,對於一個男人而言是黃金數字,它暗示了一個男人在心智、體力上的成熟狀態與即將開展的好前程;然而,對於女人呢?同樣是三十歲,卻宣告了一個女人逐漸凋零的青春,尤其在就業市場分配居弱勢的現實狀況裡,如果一個女人在三十歲以前沒有在特殊領域累積一定的資歷,那麼在「年輕」被列為充要條件的女性就業市場中,一個年逾三十的女人如果不是特別努力,很容易被宣告死亡或只能低就了。

話匣子一開,友人再也禁不住多時的鬱卒,滿腹的辛酸與委屈頓時傾瀉而出。我聽她奮力地講述辦公室的厚黑倫理、爾虞我詐等諸般情狀,話語中不時夾雜憤慨與怒氣。在單純的教會生活中,我立時驚覺到,原來自己竟與外面的社會環境正逐漸脫節而不自知;在安逸的事奉生活中,竟然反而忘記去體察一個未信者在這個無奈、虛無卻又無法跳脫的世界上的可憐處境。

在她叨叨絮絮地講述每個現代人普遍面臨到的困境與壓力時,我想到了薛西弗斯與他那顆大石頭的故事。

「薛西弗斯」的省思


「薛西弗斯──大石頭──搬石至山頂之任務」,三者之間剪不斷的臍帶關係巧妙地揭露出人類的困境。我思想著: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薛西弗斯!

不是嗎?人一出生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被它之下各式各樣的生存法則制約著;所謂人類史就是人類學習互相踐踏的歷史,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不斷被教導如何踩在別人的背上往上爬:在學校裡,各大考試的排名爭奪戰是同儕較勁的戰場,在升學過程中,篩大麥的層層關卡只是將來出社會的生存模擬罷了。在商場、職場,甚至家族遺產分配大賽裡,人被莫名的驅策所趨使,去加入永遠不嫌多的名、利、金、權追逐賽。可笑的是,這各種物質或抽象名詞的追逐過程,就像薛西弗斯被咒詛所賦予的任務一樣,是一場永遠到不了目的地,卻又不得不去執行的毫無意義的行動。

在一次與幾位主內青年談話的機會中,我提起了薛西弗斯這個神話故事,並請大家嘗試賦予薛西弗斯那顆石頭一點意義。其實每個人的一生之中都有一顆他被指派去滾動的大石頭。對於某些人來說,這些石頭可能是名,可能是利,可能是他一生的重擔或心繫的人。

對於更多的人來說這顆人生中不能須臾逃脫的大石頭,更可以隱喻人身的情緒。人終其一生在喜、怒、哀與愁之間的各種情緒游移、徘徊,好像落入一個無法跳脫的循環周期。更可悲的是,不管這顆石頭對每個人而言代表的是什麼意義,它的結局都像薛西弗斯的那顆大石頭,只要一抵達山頂就會自動滾落回山底,不管你在這個世界上追求的是什麼,你的結果都是一樣的;當你以為自己抵達終點的同時,你回到了原點,奮鬥了一場卻又好像什麼都沒得到,什麼都沒做過。

「虛無」成了薛西弗斯這個故事(或者說我們每一個自身的故事)中突顯的課題,也是真神將亞當、夏娃逐出伊甸園之後,丟給人類去反省的問題──除卻神,人只能與「虛無」為伍,也難怪所羅門王會發出「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都是虛空,都是補風」的感嘆(傳一14),人為風勞碌有什麼益處呢?(傳五16)。

我相信虛無感是人類失樂園之後的情緒副作用,當始祖被趕出樂園之後,人類從此有了失落感。現代人繁忙地穿梭於各式金權、政治或性愛遊戲之間,其實反應出其內心深處極度的不安全感,所以必須仰賴將自己浸泡在罪惡的酒缸裡以尋求短暫的寄託。但是尋找生命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那答案的出口,只有一個……。

我常常在想,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可能一時之間,讓我覺得很重要,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但轉念一想,又覺得所做的一切可以毫無價值,可以轉眼成空。人生的過程彷彿就像是一場與虛無搏鬥的過程。我有時會忍不住問自己,為什麼神要把人類放置在這樣一個軟弱無助的困境之中呢?為什麼日光之下所見的一切事物尋獲不著「意義」呢?

聖經告訴我們日光底下無新鮮事,「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並且神使已過的事從新再來。」(傳三15)。就好比薛西弗斯與他那顆大石頭,永遠在無法跳脫的循環情境中重覆執行同樣的動作,人所處的世界也是這樣。神之所以把我們放置在這樣一個望不見意義的世界裡,是為了讓我們思想人生的結局;人若想脫離這樣一個困境,神也指示了一條生命的道路。詩人所謂:「在祢那裡,有生命的源頭,在祢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詩三十六9)。

主耶穌也告訴我們:「你們若常遵守我的道……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自由。」(約八31-32)。藉著神,便能成為一個完全的自由人,擺脫世俗一切欲望的轄制。真正豐盛而自由的生命,原來是建立在神真理的根基之上的!

內心的吶喊


思緒飄得太遠了,我將失焦的視線強拉回友人的身上,她有雙太漂亮的眼睛,但在我的眼中,她兀自氣憤的臉龐上那一對亮麗的黑眼珠,彷彿各自成了一顆孤單的星子。像世界上大多數的人一樣,在正常的外表下包裹的是一顆漫無目標、失去方向的、流浪的心。

「我何德何能蒙祢眷愛,在萬人中揀選我做你的兒女呢?」我在心中悄悄這樣對神說,也暗暗在心底深處對坐在對面的友人低訴:「妳何時願意跟我到教會,同享神的恩典呢?」

她一開一合的口仍叨叨覆誦著她的工作經。

她不見我內心深處的吶喊。

(原[青年團契]1997年06月號)


作者: 主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