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40期1997年9月)
真理論壇:[聖靈月刊]本會思想淵源與導向(下)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江南瑩

三、聖經觀

 (一)舊約時代,猶太人以舊約全書為信仰基本依據。為了遵行這些教訓,歷代的拉比們曾訂立了很多補充規定。他勒目(Tolmud) (見八月號本文註1)就是其一例,它在猶太人心目中的權威性僅次於聖經。但主耶穌降世傳道時明白揚棄這些「人」的遺傳與規條(可七1~13)並將舊約所預表的逐一成全。

 (二)使徒時代,耶穌及門徒們的言行紀錄與書信,曾為眾人所傳抄、宣讀。聖靈也感動他們將其中合乎主旨意的予以收集,大量抄寫、傳誦,遂成為現代的新約全書,而一直被基督徒公認為信仰的唯一標尺。

 (三)第三世紀時,少數教會與世俗妥協,將當地習俗、異端引入教會,遂引起教義上的爭論。為使文盲信徒有明確之信仰,並補聖經(抄本)之不足,遂訂定「信經」(註7)。由於同一原因,信徒讀經困難,信經在信徒心中逐漸超越聖經。

 (四)同時,一些護教之士,在為道辯論時曾引用新約以外的古時教會文獻,其中一部分遂成為舊教所引用的旁經。

 (五)東西分裂後,西方教會的教皇自高、攬權,其言論惡性膨脹,命令教會將旁經列入聖經,並命教會遺傳與聖經有同等權威。甚至後來公開宣稱教皇無誤,認教皇所有言論皆與聖經同具權威,應為信徒所信服。但埃及與希臘教會則不予同意,仍只同意聖經的權威。

 (六)第十世紀,修道院修士們將科學引進神學,聖經研究離開聖靈引導與以經解經之原則,教義大幅偏倚。教會為掩飾其過,禁止信徒讀經。結果路德等身為修士、聖經學者,因研究聖經發現教會腐敗、遠離聖經,而揭示了「九十五條」,其中也要求教會歸回聖經。(註8)

 (七)宗教改革的成功,威克列夫、路德等之翻譯聖經,加以印刷術的發達(並非巧合,而是神的經綸與安排),使得聖經普及於各地平民,大家讀經查經,大部分新教信徒重新歸回聖經。可惜由於沒有聖靈的引導,有的矯枉過正,有的未被糾正,致未能真正回到聖經。

 (八)由科學發達,遂有聖經考正之興起,它本在設法更正聖經抄寫上的筆誤,但漸發展成聖經批判學,進而懷疑聖經的一貫性、正確性。(註9)。科學強調實驗,對人手所不能實驗者持懷疑的態度,進化論更將神子之人貶為猿猴之輩。

 (九)馬克斯認為,人之需要是證明社會組織不完全。認為聖經為麻醉品。勞森博(Rauschen Bush)及華德(Ward)更主張今日教會要反對傳統教會而謀社會改革。認為新約所記之主耶穌為一社會革命家反對資本主義,幫助窮人攻擊富人。把聖經曲解殆盡。(註10)

 (十)然而自從聖靈重降,聖靈感動信徒們查考聖經,相信聖經,並以隨行的神蹟證實此舉之正確,使人人從心裡確信聖經及其上的記載之確實可信。

 (十一)本會初期之工人們,蒙聖靈的感動與同駐,確信新舊約全書為神所感動僕人們寫下的神言,是教會行動的唯一基本標準。我們依照聖經行後,神也按聖經的應許回報我們(註11)。因此我們也深信這六十六卷聖經是必需品,也是充足的信仰標準。

四、教會觀

 (一)在主耶穌升天,教會成立之初,聖靈是教會之主,大家依聖靈指示行事。當時教會組織十分簡單,教會裡只有長幼之序而無階級之分。雖有專職工人,人人皆是祭司、工人。對外,政教分離,二者互無相涉。

 (二)第二世紀時,部分聖職人員驕傲自大,並極力吸收教外思想。將世俗節目、活動引入教會;將政府之管理、組織法引入教會,將信徒分級,禁止平信徒參與聖工……。真神不滿此等作為,而把聖靈收回,從此教會成為沒有靈的屍體。

 (三)第四世紀,帝國皇帝君士坦丁控制了當地教會,投靠政府勢力的聖職人員的權力惡性膨脹,終於控制了教會。聖職成為政府中的肥缺,全教會被追求勢、權、財的人所佔,成為賊窩(可十一17),已無屬靈可言。

 (四)第五世紀歐洲蠻族南下,戰亂連年,教會遂成為穩定地方的主力,聖職人員之權力伸入政權,終至拉丁教會的教皇取得立王廢王的權力。外表上教會迅速發展,但已成為名存實亡的世俗團體。

 (五)東方教會與埃及教會雖無政府大量介入,但也吸收很多當地的習俗,成為不俗不聖的團體。

 (六)第十一世紀政教之爭開始,皇帝與羅馬教皇互相攻伐。進而教皇組織龐大軍隊(十字軍)遠征東方,羅馬教會成為十足之世俗邦國。其中之污穢、黑暗令人咋舌。(註12)

 (七)宗教改革產生新教,摒棄世俗權力,放棄聖職人員中之嚴密階級。此舉確使教會脫離黑暗、污穢,惜因無聖靈引導,又陷入另些錯誤而四分五裂。有的更糾枉過正,反對教會之任何組織。(註13)

 (八)隨著自由思潮的泛濫,很多基督徒也誤認為教會也應該脫離聖經思想而自由活動,乃大量引入社會上的非宗教性活動。一些教牧因見信徒在教會找不到神而日漸離去,就設計一些社交性活動,以使信徒們不為信仰只為活動、社交而在教會掛名充數,於是舞會、電影欣賞會、戲劇……紛紛出現於聖壇上。少數教會乾脆放棄靈修、牧養,以歌喉、樂理為信徒取捨條件,以組織樂隊、合唱團為主要教會事工。因此雖名為教會,實在已不能列於教會之林了。

 (九)隨著西洋帝國入侵亞、非、美洲,隨軍教牧成為殖民機構之一部門。以唯我獨尊之架勢傳教,以暴力毀滅當地文化。白人傳道主宰差會之一切,過著超人一等之奢侈生活。遂引起當地信徒之反感,紛紛成立獨立教會(註14),主張教會獨立,反對白人掌握教勢。其組織再次學習使徒時代之外邦教會。

 (十)真耶穌教會成立於中國,不但沒有洋人干涉教會組織、行政,也不願以教會的影響力左右政府施政或選舉。真教會自始認為教會是屬靈、屬天的(約十八36)。信徒可各自參與世俗工作,但絕不以教會團體介入屬地的政治,即或競選亦不例外。各國真教會也需由當地國民自行組織、管理,友邦真教信徒,充其量只是短期協助的客卿。各地方教會組織也仿使徒教會。(註14)這些看法都淵源於真教初期工人蒙神啟示:「歸回使徒教會」之根本原則。真教組織也努力歸回使徒教會教會裡的工人員只有組織系統上之主從而不具有階級之分。

五、結語——歸回聖經

以上我們用幾項重要聖經真理,一面複習了歷代基督徒的思想,一面藉聖經真理
與真教思想作比較。從此我們可以發現:

 (一)使徒離世之後,異端與世俗思想逐漸滲入教會,使教會發酵,思想偏離,失去真理,聖靈離去。其中以天主教最為遠離。宗教改革挽回一部分,但又失於散亂,五旬節運動與查經運動大幅挽回此勢。至真教會成立,已大致上歸向聖經。

 (二)從教會變質的經過我們又發現,教會變質起因於:

1.聖職人員自高自大,抬高自己。

2.信徒缺乏讀經、查經,不知道聖經教訓,致盲目任由有野心聖職人員之誤導。

3.上下皆太過在意於教會與世俗之異同,並以相異為恥,急於將異教與世俗之思想、作法引入教會。

4.急於跳出教會組織,自立門戶亦為教會散亂的一大原因。

從這些經過發現真教會之能歸回聖經,並非真教會聖職人員有過人之聰明智慧、或非凡之神學素養,而是聖靈直接的啟示與引領。若有任何人為的努力,恐怕只是虛心查經、誠心遵行經訓而已。

一個人的思想左右一生的成敗、榮辱,一個團體的思想導向也決定此一團體的前途。真神為什麼要以聖靈親自建立教會,而且建立在中國?由以上的分析可知,最重要的目的在跳脫西洋各教派歷代的舊酵的汙染;重新從聖經出發,使世人有機會重新接近聖經,在聖靈引導下歸回真理。

感謝神感動我們進入此一真教會,因此要明白真神用心,合力保守真教會免於舊酵之汙染。為此我們當一面注重讀經、查經、禱告,把我們的思想導向聖經;一面對外教的書籍、活動 ,要有冷靜的分析,對照聖經。絕不可為求聲名,標新立異,盲目引進外教思想。否則真教會一旦失去真理,成為舊酵麵團,怎還有資格稱為「萬國更正真耶穌教會」?到時聖靈也離開本會,另覓忠心的僕人執行更正使命了;屆時我們將何顏見天父要求進天國?

鹽,一旦失去鹹味,尚有何用?(太五13)

備註:

 4.己知有下列各教派遵照聖經施行浸禮:浸信會及其聯合會所屬各派、門諾會、安息日浸禮會、五旬節系統之數教會亦行浸禮(見 Time, June 21, 1971)

 5.萬國更正報第一期第六頁魏保羅記載受洗經過:「有一天我跪著禱告時候,從天上有聲音說你要受耶穌的洗。於是我被聖靈引到北京永定門外大紅門河,我跪在水裡切心禱告、祈求。有真神的聲音又說:你要面向下受洗。我就面向下往水裡一扎,抬起頭來,我就明明的看見榮耀的主耶穌在我上邊顯現。」

 6.信經為古時教職人員為文盲信徒能把握重要信仰而寫之簡短、易背誦之詞句。最重要者有: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阿他尼修信經等三基本信經。此等信經在歷代爭論中一再被修改。內容主要論及神觀。如最初之使徒信經為:

「我信獨一神,全能的父,並耶穌基督、神父子我們的主。由童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於十架、埋葬、第三天從死人中被舉起來、升天,受坐在父右邊。將來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並聖靈、聖教會、罪得赦免、肉體復活。」

 7.路德(Luther, Martin 1483~1546)是德國虔誠的修道士,復原教(Protestants)改教運動最偉大的領袖。1505年,入奧古斯丁僧院研究神學。1511年,被僧院遣往羅馬,親睹羅馬教會之腐敗,而大為震驚。1517年,公佈九十五條,指摘教皇所發售的贖罪票毫無赦罪的力量。結果,受了夢想不到的歡迎,前後只歷兩週,已普及全德。

 8.聖經批判學本係研究聖經古抄本,以期求得最正確之經文。後來變質,以懷疑之觀念挑剔經文,認聖經為後人到處抄襲之作品,無足信賴。

 9.此等人主張階級鬥爭,注重屬地之今世,以聖經用於政治。現今之普世教聯中很多成員即屬此派。

 10.聖經應許降下聖靈(徒一4~5;路二十四49),我們求則得之,應許醫病趕鬼(可十六17~18),真教會內處處皆有。若此六十六卷有所缺欠,聖經必定另行指示。

 11.當時教職人員除出售贖罪券外,貪污、爭權奪利、性混亂……幾乎無惡不存於教會。

 12.部分基督徒認為教會有組織才會引人爭權奪利,因此反對教會之任何組織,通稱「無教會主義者」。但此等人又陷入各自為政、一盤散沙之狀況,教勢始終停滯。

 13.一般稱洋人所控制之教會為差會(Mission),不受外國教會之經濟、行政、神學指導與資助者稱獨立教會。

 14.本會從不對政治發表任何看法,亦拒絕在教會內作任何競選活動。會內聖職雖亦以選舉產生,但嚴禁競選活動。


作者: 江南瑩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