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51期1998年8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當聽從耶穌──天地的主

言成


耶穌醒了,斥責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
風就止住,大大地平靜了。
他們就大大地懼怕,
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祂了。」
(可四39、41)


當那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吧。」門徒離開眾人,耶穌仍在船上,他們就把祂一同帶去;也有別的船和祂同行。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了祂,說:「夫子!我們喪命,祢不顧嗎?」耶穌醒了,斥責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風就止住,大大地平靜了。耶穌對他們說:「為什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他們就大大地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祂了。」(可四35-41)

耶穌是天地的主


1.海上忽然起了暴風

加利利海因地勢太低,所以天氣悶熱;但有時涼風由西吹來,東岸有高山擋住,南邊的出口又狹小,大風沒有出口,冷熱混和,多有變化,常在湖中發生風暴,且難以預料。加利利海平時風平浪靜,水波不興,但常在半夜或冬季,忽然暴風驟起、波浪翻騰,船在海中,易遇驚險。比如有一次耶穌看見門徒因風不順,搖櫓甚苦。夜裏約有四更天,就在海面上走,往他們那裏去,意思要走過他們去(可六48)。

這一次,門徒渡海,由西至東,要到格拉森人的地方,門徒熟悉加利利海的情形,隨時準備面對暴風,所以並不害怕。但他們現在害怕,是因為船滿了水,隨時有沉船的危險,同時他們自己無法應付。

2.耶穌平靜風浪

主耶穌這次渡海目的是去趕鬼,雖然門徒未必知道,撒但卻知道,所以表面看來,是海上忽然起了暴風,背後有可能是一場屬靈的爭戰。耶穌斥責風和海,這話暗示耶穌斥責在背後興風作浪的撒但。

海可預表世界,這翻騰的苦海是魔鬼的作為和世人的罪惡,但主耶穌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十六33)。神讓狂風巨浪襲擊渡船,也是要考驗門徒的信心。真正信從神的是在驚濤駭浪中仍然完全信託神的大能,平靜安穩,心裏沒有害怕的波浪。

3.證明耶穌是天地的主

耶穌被門徒叫醒,斥責平靜風浪,門徒大大地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祂了。」耶穌不但是人類的救贖主,祂用比喻教訓眾人許多的道理,如同撒種的出去撒種。我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著神活潑長存的道。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彼前一23、25)。耶穌也是天地的主宰,如經云:「我們在愛子裏得蒙救贖,罪過得以赦免。

愛子是那不能見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祂造的以先。因為萬有都是靠祂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祂造的,又是為祂造的。祂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祂而立。祂也是教會全體之首。」(西一14-18)。耶穌基督是萬有的創造者、統治者與維持者。祂掌管天地、海和人類的命運,預先定準我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我們的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

當聽從天地的主宰──耶穌


「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祂了。」《馬可福音》第四章的主題是「聽從」耶穌的教訓。「聽」這個字就出現了有14次之多,可見其重要性。

1.四種聽道的人

人聽了主耶穌的教訓以後有四種反應:第一種聽道的人就像撒種撒在路旁的,是有聽沒有到,他們聽道不明白,也沒想要明白。因此,那惡者就像天空的飛鳥,把撒的種子,就是神的道奪去了。第二種聽道的人是撒種在石頭地上,聽是聽進去了,但效果是暫時的。「立刻」歡喜領受,及至為道遭遇了患難,或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第三種人聽道明白領受,但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只有第四種人,種子撒在好地上。落在好土裏的,就是人聽了道又領受,並且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因此得了更豐盛的生命。

2.第四種聽道的人

第四種聽道人的心田是誠實、善良和忍耐(路八15),所以有百倍的收成,能榮神益人(可四21-25),將來快樂得永生(可四26-29),這是最能成就耶穌願望的人。

(1)誠實

耶穌又對他們說:「人拿燈來,豈是要放在斗底下,床底下,不放在燈台上嗎?因為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可四21-23)

燈的目的為照亮而非裝飾之用,燈放在燈台上,照亮別人。古時候的燈外型類似壺狀,但壺裏沒有油就不會發亮。因此,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好土裏的人有一顆誠實的心,隨時省察自己有信心沒有,是否為主發光,榮耀真神。

(2)善良

又說:「你們所聽的要留心。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並且要多給你們。因為有的,還要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可四24-25)

好土裏是有善良的心,「給」就是愛,是付出。「有」是豐富,我們要成為豐富,就是用愛的量器來量給別人。主耶穌講按才幹給僕人銀子的比喻,稱讚那領五千賺五千的:「你這又善良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對那領二千賺二千的也是如此說。

惟有對那領一千的說:「你這又惡又懶得僕人……」接著奪過他的一千,給那有一萬的。因為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我們必須好好運用神給我們的恩賜事奉神,我們就成為「有的」,神就不斷給我們恩上加恩。

(3)忍耐

又說:「神的國如同人把種撒在地上。黑夜睡覺,白日起來,這種就發芽漸長,那人卻不曉得如何這樣。地生五榖是出於自然的:先發苗,後長穗,再後穗上結成飽滿的子粒;榖既熟了,就用鐮刀去割,因為收成的時候到了。」(可四26-29)

種子長大有一定的過程,若是急切躁進,揠苗助長,會適得其反,欲速則不達。我們欲邁向靈性成熟,然而我們到了什麼地步,就當照著什麼地步行。神的工作完成也有時間性。我們與神同工必須忍耐交託,若收成時候到了,如經云:「收割的人得工價,積蓄五榖到永生,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約四36)

連風和海也聽從祂了


門徒從主那裏聽了撒種比喻的道理,耶穌就要檢驗門徒究竟是屬於哪一種聽道類型的人。試驗結果,門徒應當是屬於種子撒在荊棘裏的。門徒原本充滿信心與愛心,與主一同渡船要到格拉森,傳福音、醫病趕鬼。可是在海上遇到驚濤駭浪時,就對主喪失信心與愛心,以為主不顧他們。

並且在患難中沉不住氣,向主抱怨,如同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不能像第四種聽道的人,榮神益人,存忍耐的心,達成神所要求的。「連風和海也聽從祂了。」大自然的風浪都聽從主,成為主的使者,可是主的門徒卻聽道而不會行道,豈不汗顏。讓我們思想耶穌反問門徒的話:「為什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

1.掩藏與顯露

門徒遇到意外風險,岌岌可危的時候,是驚慌失措,叫醒耶穌,滿腹牢騷。耶穌卻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高枕無憂,若無其事。二者一動一靜,門徒膽怯的心態表露無遺,正如主所說:「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

2.倚靠交託主

保羅說:「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裏運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腓二13-16)。人若遇到不如意事,就發怨言、起爭論,最不能得神喜悅,且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不能榮神益人。

彼得被囚在監裏,教會卻為他切切地禱告神。希律將要提他出來的前一夜,彼得被兩條鐵鍊鎖著,睡在兩個兵丁當中(徒十二5-6)。彼得為福音的緣故被囚,毫無怨言;他在可能將被殺的前夕,仍然睡得香甜,因他交託主,任憑主隨意引導,一無掛慮,結果獲救出獄,成就神的美意,教會也得到甚大造就。

3.追求更加認識主

「你們還沒有信心嗎?」馬太的描寫是:「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門徒的膽怯和憂慮,被耶穌稱作「小信的人」。

(1)懼怕

彼得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裏去;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啊,救我!」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疑惑呢?」(太十四29-31)。懼怕、疑惑是信心不足,求主加添我們信心,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

(2)憂慮

「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裏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裏,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太六30-31)。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門徒彼此議論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帶餅吧。」耶穌看出來,就說:「你們這小信的人,為什麼因為沒有餅彼此議論呢?」(太十六6-8)。主曾行五餅二魚的神蹟,使他們領悟主的眷顧和供給,理應不再為生活憂慮,但他們的心仍注重偏向物質需要方面,所以不明主的屬靈教訓。經云:「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祂顧念你們。」(彼前五7)

結語


「他們就大大的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祂了。』」至此,門徒不再懼怕風浪,乃是驚訝主的權能。耶穌是天地的主,我們理當尊崇主、聽從主,相信祂、倚靠祂。

(原[青年團契]1998年08月號)


作者: 言成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8/01/199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