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55期1998年12月)
靈修小品:[聖靈月刊]忙碌一生

連和政



你是否覺得家裡客廳、廚房是該徹底清掃一番了?覺得好一陣子沒有讀經、禱告及參加聚會了?好幾次聚會後便匆匆離開,無暇與弟兄姊妹寒喧問暖?好久沒有與弟兄姊妹一起出去訪問同靈?

沒錯,在日益忙碌的工商社會中,努力工作賺錢已經佔去我們大部份的時間,一天工作結束後回到家裡,最想做的事就是什麼事情都不要做;若要做也最好是能躺在沙發上就能完成的工作──看電視,況且電視台播什麼節目就看什麼節目,也不用太傷腦筋。

於是,家裡的髒亂、親子關係之惡化、夫妻間多有爭吵、失去對神的信心、生活中感受不到神的恩典、信仰的追求可有可無等現象,當然就會層出不窮。最後,所賺得的錢財有如裝在破漏的錢囊裡,卻也不見增加,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不圓滿的家庭、墮落的信仰與疲憊不堪的人生(參:詩九十10)。

面對忙碌、擁擠與吵雜的生活環境,基督徒如何擁有美滿的家庭、堅固的信心與豐富的人生呢?就讓我們從動手整理環境做起吧!

一、舒適空間,改造心靈

平日居住的環境若是寬闊乾淨,人的心情就會覺得輕鬆沒有壓迫感,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住在十層樓以上的公寓,因為登高望遠,視野遼闊,心情也就格外舒暢。

若你已無法改變外在環境,請你試著整理室內空間,任何時刻若覺得該動手清掃廚房、客廳、臥室、書房等,請你立刻撥空完成它,切勿等到星期假日有空閒時才動手,否則一個月過去了,將發現你仍然置身於令人煩悶的雜亂環境中。經上說:「諸般勤勞都有益處。」(箴十四23上)。相信在你完成清掃工作的同時,身體或許很疲倦,但心靈卻倍感舒暢,有鬆一口氣的感覺。

二、放慢腳步,用愛關懷

白天在公司上班,為著公司的成長、業績的壓力、同儕的競爭等因素,人人無不全力以赴,事事講求效率,以使自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多的事情。或許你早已習慣如此緊張的生活,或許你未曾加以注意,當你晚上回到家裡,你已將白天緊張的氣氛悄悄地帶回家中,一進門便開始怪妻子(丈夫)沒有整理好家務、沒有督促孩子寫完功課,一一數落妻子(丈夫)許多應該去做卻沒有完成的事,結果另一半也不甘示弱提出反駁,似乎一場大規模的爭執正在持續醞釀中。

接著,打開孩子的家庭連絡簿,看見孩子的成績未能達到你的期望,你也不免心情激動地責罵小孩要用功讀書,但哪個孩子願意拿不好的成績回家,接受父母的責打呢?親子之間的代溝也似乎正逐漸擴大中。

家庭,不是講求效率的地方,而是要用愛去關懷家中的每一件事,瞭解妻子(丈夫)的努力付出卻仍未能達到你的期望的原因,以及與你的孩子一起討論找出影響課業的原因,以提供家人必要的協助,一起追求成長與進步,共同創造良性循環的環境。請你記得,經過白天緊張的生活步調後,回到家前要放慢你的腳步,用愛來關懷每一件不遂心的事(參:林前十三4-8)。

三、攻克己身,贏得冠冕

「補習」風氣是教育界所認為的歪風,倘學生在上課能注意聽講,下課做好課前預習與課後複習,哪裡需要補習呢?但事實上,在家長生活水準普遍的提昇與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下,補習教育在中、小學生的普及率已相當的高,雖然很多家長也都知道,並不是所有參加補習的孩子都能考上理想的學校,但家長仍然願意拿出好不容易積存下來的錢,讓小孩接受補習,到底補習有什麼魅力能迫使家長心甘情願掏出荷包呢?若你是位上班族人士,想要考取專業領域上的執照或證照,相信能幫助你實現理想的不二法門,便是報名參加補習。

通常一個人的自制能力相當有限,白天辛苦工作,晚上回到家總是想輕鬆一下,坐在書桌前唸書是多麼枯燥與消耗精神、體力的事,結果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往往靠自己自學的讀書進度只有十幾頁。

但你若利用晚上下班時間參加補習,心無旁鶩地認真學習,即使颳風下雨也從未缺席,相信厚達三、四十頁的講義也能在一個月內唸完。等到一年後參加考試,自學者尚未將所有考試科目讀完一遍,而參加補習者已很有系統地讀完兩遍以上,考試結果誰勝誰敗?相信你已了然於胸了。

對於信仰上的追求,經過白天忙碌的工作後,晚上回到家你是殷勤讀經、禱告注重靈修的好學生,抑或是一位懶學生呢?在你每天接送小孩補習之餘,是否想起自己也需要來到教會參加聚會,接受道理的「補習」呢?

或許你實在無法在教會的講道時間內參加聚會,但你也可以成為教會的「函授學生」,多多借回講道錄音帶,在你的空餘時間聆聽道理、領受靈糧。畢竟,金榜題名是屬於勤奮不懈的學生,天國是努力的人才能得著(太十一12)。

四、愛心精兵,造就教會

似乎有更多的人漸漸地在教會裡感受不到愛心。的確,忙碌的生活減少了與弟兄姊妹彼此關懷的時間,愛心冷淡是可預期的(提後三1-5),我們難道只能眼睜睜地讓忙碌的生活一口一口蠶食著我們的愛心,而感到束手無策嗎?當然,也有一些弟兄姊妹對此現象並不是抱著如此悲觀的想法,他們認為信徒本身不是沒有愛心,而是不知如何表現愛心。

筆者也相當認同此看法,忙碌的生活帶來複雜的人際關係,雖沒有奪走我們心中的愛,卻也降低了我們對愛心的「敏感度」。經上說:「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來十24)。身處在這末世的時代裡,愛心的流露不再是自然而然,而是需要經過訓練與激發。

教會的團契生活,是培養彼此愛心服事的好地方,在那裡我們比較容易注意到周遭軟弱的主羊,並給予他們適當的協助,倘若教會缺乏愛心,將使我們有如住在死亡之中,也使我們離神漸遠而不再認識祂(約壹三14,四8),願你我立志成為愛心精兵,不但造就自己,也造就教會。

結語


我們都知道當身體發出口渴或飢餓的感覺時,我們都會找水喝或找東西吃,以維持肉體之生命;但當我們的心靈發出同樣的感覺時,我們是否也會找東西填飽空虛的心靈,以延續靈命的成長呢?我們雖然整日辛苦工作,卻也不要使忙碌成為我們家庭、婚姻與信仰的殺手。

請你放慢緊張的生活步調,用愛來關懷每一件事;也或許我們無法經常參加聚會、發揮愛心,但請你重視這份來自內心深處的吶喊,今晚就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來到教會,彼此激發愛心、勉勵行善,讓神豐富的恩典充滿你的人生。


作者: 連和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199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