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17期1995年10月)
信仰社會:[青年團契]親情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潘誠人



神溫柔的手創造了花朵,祂也用紅色和金黃色塗在天空,在那裡留下日落的奇景,祂創造了樹,美化了大地,神作了不少工作,可是最偉大的傑作,卻是創造了母親。~ Le la Bernard~

聖經告訴我們「神就是愛」,「愛就是從神來的」(約壹四7-8)。很多人不認識神,因為看不到祂。神誠然是個靈(約四24),但籍著「愛」,人類就能認識神。如主所言:「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十三35)。然而愛是抽象的,愚拙的我們,難以窺出愛的全貌;神透過母親溫柔的手無微不至的關懷,傳遞了「聖愛」的一鱗半爪。的確,親情的感觸能使襁褓中的嬰孩展現天使般的笑容──只因他們有愛。

母親是神創造的傑作,是愛的象徵;神藉著她讓人們一出母腹就能享受「愛」的溫馨、親情的關懷,進而建立人類家庭倫理的基礎。基本土,親情的可貴就在於它是從神而來的,它是維繫家庭倫理功能的基本力量;它的本質是高貴純潔,不合功利色彩的──因為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林前十三5)。

隨著現代工商社會的運轉,人類在資本主義功利掛帥的邏輯思想中,一切以金錢作為衡量生活的標準。現代人的家庭生活已急速變質,親情的互動呈現物質化、數學化的現象。「利益」的考慮使新一代人類在與人溝通、互信、互愛上充滿了挫折感,進而導致了自我世代(me-generation)的反逆現象,產生了只注重自我而目中無他的自戀(narcissism)情結。這些變調的倫理彩繪突顯出末世怪異的親情景象。

今日,冷靜觀察存在社會上許多家庭人倫的悲劇,骨肉的分離、代溝的障礙,或是同在一屋簷下卻形同陌路的疏離現象,基督徒是否需要調整生活的世俗化傾向?當我們坐在TV面前〝kill time〞不自覺生活時間的失控時,與家人間感情的分享與交流在無形中已涓滴流逝了。當孩子在追求自我成就的各種才藝班中學習,在電玩的聲光刺激下娛樂,在學校沉重課業的負擔下拼鬥時,被成就割裂而形成聰明卻感情冷漠的新人類。目睹此一現象,我們是否該留下一些彼此相處的時空呢?「詩一二八3」所描述敬畏耶和華,遵行他道的人,所享受的天倫之樂是「你妻子在你的內室,好像多結果子的葡萄樹,你兒女圍繞你的桌子,好像橄欖栽子。」這幅甜蜜家庭的詩歌圖畫,描繪出受神祝福之人享受生命中親情互動所帶來的欣然喜悅,的確是令人羨慕的。日人橘曙覽(西元1812-1868)在他的萬葉和歌中也有類似的描述:「……快樂的是,妻子和睦,併肩就食時;快樂的是,偶爾烹魚,諸兒大快朵頤時……。」貧窮而生活在相互親近的和諧中,在現代物化而追求成就感的功利心眼中是無法去體會得到的,多少人懂得去珍惜而和家人分享呢?「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箴十五17),誠哉智慧者之言。

在這經濟狂奔的年代,親情是否還能回復聖經中那純樸古質的原貌?這原是基督徒的深切期盼。屬世界的人,論世界的事,以世土的標準行事為人;我們是屬神的,認識神的就聽從真理(約壹四5-6),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的,並且認識神(約壹四7)。當路得毅然決然地陪伴拿俄米,無怨無悔地跟隨她婆婆走向異鄉的伯利恆之時,在她心中所堅持的豈不是從神而來,體貼、犧牲、利他之愛嗎?這愛就是命令的總歸,它是從清潔的心、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一5)。

愛在那裡,親情就得以茁長、開花、結果而成熟,問題是我們抉擇的根基在那裡?


參考書目:

1.馬家輝,《都市新人類》,遠流,台北,1990年
2.中野孝次著,李永熾譯,《清貧思想》,張老師文化,台北,1995年






作者: 潘誠人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199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