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18期1995年11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營造和諧的成長空間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鄭啟清



近來,當父母的人愈來愈重視親子關係,尤其是教養孩子的問題。據中央日報1995年6月15日二十版成人教育一七七期的報導,信誼基金會統計去年度教養諮詢電話共一千二百多通,提出了二千二百個不同類型的教養問題;比起前年增加了25%,顯示現代父母對子女教養日趨重視,而且懂得利用社會資源求助。利用此諮詢專線的人,以幼兒的父母(2-4歲)比例最高,其中95%是母親,顯示目前教養子女的重擔,仍然是由母親擔任。由於母愛是天性,母親照顧幼兒的心血一定比父親多。子女年幼時,處處依賴父母照顧呵護。他們不瞭解什麼是危險的器具或場合,所以父母必須不斷地告誡或處罰來教導他們避開危險物品;但小孩漸漸成長懂事後,若父母還是一味地以斥責或處罰來教導小孩,子女就容易產生反抗心理,反而體會不出父母的關愛。如果由於溝通不良,導至一家人不能和睦相處,甚至演變成敵對的狀態,那真是個悲劇。很多子女都在養兒育女後,才能體會當年父母辛苦養育之恩,進而懂得好好地孝順父母。這種親子關係的週期現象,值得父母去瞭解。營造和諧的家庭氣氛,使父母、子女都有成長發展的空間,這需要不斷地學習、改進溝通技巧才能達到此目標。


父母在不同時期扮演的角色

隨著子女的成長過程,父母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子女幼稚時期,父母不但是褓姆照顧其生活,也是老師教導其生活常識,又無時無刻的注意其安全。子女稍懂事,又要當管教者,導引子女的偏差行為,改正其過錯。但有時看見子女犯錯會大聲斥責,可能情緒激動,聲音愈來愈大,管教效果卻大打折扣。父子、母子單獨相處時,若溫柔勸告,或許更能打動子女的心。「弗六4」: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這節經文指出管教不要太情緒化,但要有原則和方法。譬如小孩不肯幫忙做家事,或即使做了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父母就說:「討厭做的話就不要做了。」也可以說:「只要幫媽媽一下就好了,媽媽下班已經很累了。」或者說:「我想你摺衣服一定做得很好,因為你已經長大懂事了。」如此褒獎鼓勵遠比批評更能達到教養的效果。管教也要有方法,先瞭解子女的長處與短處,如果要糾正子女的錯誤時,父母要先有一個計畫,研究如何運用管教或褒獎的方法。子女到了青少年期,生理發育快速,甚至身體長得比父母高大,但心理發育卻未能配合,所以會產生很多生理、心理上的問題。此時,父母若扮演輔導者或朋友的角色,接受他們,使孩子樂於談心,才能瞭解他們的困惑,進而順利地引導他們漸漸成長。


和孩子一同成長,父母也要用功

事實上,現代父母在教養子女上都有很多問題,如何扮演稱職的角色是相當重要的。中央日報提到「子女入學適應問題、飲食問題、反抗倔強堅持等個性問題」是排列前三名的教養難題。目前坊間有許多關於子女教養的書籍,都值得學習與參考,例如幼教保育由王家出版社翻譯田中澄江的「如何作一位善於管教的母親」,就有許多值得參考的例子。另外新雨出版社翻譯高登博士的「父母效能訓練」,更提出許多明確的技巧和可用的方法來增進父母教養的效能,強調父母是人,也會犯錯。略舉其章節標題:「以沒有輸家的方法解決親子衝突」、「如何使孩子吐露心聲」、「青少年並不有意反抗父母」、「父母如何講話,孩子才願意聽」,即知其內容一般。書裏強調父母要學習接受子女,因為一個人能發自內心的接受他人,就擁有幫助他人的能力,好比肥沃土壤能使種子萌芽、成長、開花;但這潛能是種子本身擁有的,孩子就是種子。父母接受孩子竟然能產生這種能力。只可惜一般父母都不瞭解這一點,往往採用拒絕的方式,批評、責難、訓戒……等,他們相信這是唯一有益的方法。如此一來,孩子遭到拒絕,就不會把感受、心事告訴父母,父母也失去開導、關愛子女成長的機會。


父母敞開心胸,主動傾聽

很多家庭老是看到脾氣壞、倔強不聽話的孩子,以及大吼大叫的父母,就是因為父母還沒學到有效的溝通方法。譬如子女說出情緒化的字眼,若父母反應太快,不先思考一下,就對子女大發脾氣,會造成雙方都惱怒,反而達不到教養的效果。溝通是需要不斷學習改進的。孩子與父母交談時,父母若能敞開心胸,示意孩子多說話,就會產生有建設性的良好反應。譬如說一些簡單的回答:「哦,我知道了。」、「真的,很有意思。」或回答:「告訴我吧!」、「多說一點嘛!」、「我對你的看法很感興趣。」、「我正在聽」,講的人自然而然更有興趣表達他的想法。

除了「敞開心胸」外,父母還有一種更有效的方法──「主動傾聽」。因為聽者和說者都採取主動,促進互動關係。孩子主動和父母講話,表示他有某種需求,若父母能正確地說出孩子心裡感受,孩子也會說出他的想法回應父母,而達到溝通目的。這些技巧都可藉著別人的經驗,或各種人際關係的訓練學習而得。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藉由聚會崇拜去學習聖經的教訓,或家庭聚會來增進親子間共習的機會,把愛的道理豐豐富富地放在心裡。當父母的,不惹兒女的氣,能選擇合宜的時機教導子女,又能主動的傾聽子女的心事,使子女在愛裡成長,進而樂意接受父母的價值觀,而不再認為那是老古板的想法,或是強迫的教訓而不能心服口服的接受。

由於現在環境變遷太快,孩子受到周遭的影響相當大,譬如電視、電影傳達不健康的流行訊息,孩子就模仿認同,久而久之見怪不怪。此時,如果父母沒有適時的教導,則小孩分不清正確和錯誤的觀念或行為,將來更容易走入歧途,那時就要花更多心血去補救。在學校裏,孩子易受到同學的影響,尤其是同儕的壓力。有樣學樣,學到好的榜樣那就很幸運;不幸的是目前以智育為主、升學第一的學校教育,對健全身心的美育、體育、群育幾乎闕如,如果壞品性的學生多,就會受到不良影響。例如:青少年無照駕機車、不戴安全帽,甚至結黨飆車而製造諸多問題,這大都是因為父母沒有良好的管教方法,造成放任不負責的子女。他們不但浪費了寶貴的青春,也造成身心的創傷或不可彌補的損失。要和孩子一同成長,就要關心他們,但又不能關心過度,造成極大的壓力。報載不少青少年因怕成績不好會受父母責罵而自殺,到底錯在誰呢﹖愛深責切,但揠苗助長,適得其反。父母的確要學習一些管教的知識,才能對目前子女所處的環境和痛苦、壓力有所瞭解,進而輔導幫助他們成長。


以沒有輸家的方法解決親子衝突

雖然父母要尊重子女的自尊心、隱私權,但也應多瞭解其想法、看法及交友情形,要緊的是不著痕跡地觀察,才不致於引起子女的反彈。首先,充分學習良性的溝通技巧,使父母子女間無所不談,並保持和諧的成長空間最為上策。次者,親子間以沒有輸家的方法解決衝突,使子女參與解決問題的決策,讓衝突減低到最小程度。這些都不是很容易做到的,畢竟每個人都有個性脾氣,但父母只要用功學習,親子關係的溝通技巧一定能運用自如。很多參加父母效能訓練的家長,發現和子女溝通原來有這麼多不同的方法;只要肯改進,家庭氣氛就和諧多了。古時孟母三遷,為的是使孟子有優良的學習環境;目前聰明的父母也紛紛仿效,搬遷到好學區或好的國家。

事實上,家庭教育對人的成長更是重要。很多成功的人,雖在艱困環境中成長,但有父母的支持鼓勵,終能成器。所以,教養子女要不斷地禱告,不應情緒性的管教,而是要學習當父母的方法與技巧,讓關愛不致成為子女的重擔。使子女樂於說出心中話,並以身教代替言教;使子女在成長的各階段,都有和諧溫暖的氣氛,讓他們有成長的空間來發展自我,充滿信心,能面對周遭的挑戰。






作者: 鄭啟清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199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