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24期1996年5月)
信仰社會:[聖靈月刊]媽媽的信仰生活

媽媽的信仰生活

媽媽已經八十六歲了,她自民國四十九年四月受洗歸主,也已有三十六年了,她努力不懈的奔走天國路,注重靈修,數十年如一日,成為全家人最敬佩的長者,謹就所見所知述說她個人在信仰方面所下的工夫,聊供同靈參考,彼此切磋,互相勉勵,榮耀歸主名。

一、殷勤迫切的禱告

每天早上如走過媽媽的房間,就會聽到媽媽恆切的禱告聲。數十年來,媽媽每天必作的功課,就是早禱和晚禱,她說禱告是人與神屬靈的交通,早禱是凡事靠主,求主眷顧,晚禱是諸事平安,謝主鴻恩。

媽媽在信主後的第五年(民國五十三年)對禱告的功效,有一番深刻的印象。

那年四月中,有一天媽媽突然罹患急性黃疸病,一夜醒來,全身發黃,病況相當嚴重,經送台中市大醫院治療,兩個月後,病況依然嚴重,毫無起色,媽媽及家人乃決心靠主,毅然退出病院,摒除藥物,回虎尾老家,專心禱告,祈主醫治,在家人及眾信徒迫切的禱告下,果然蒙主垂憐,一個月後就漸漸恢復正常,不久,很奇妙地就痊癒了,神恩大愛,令媽媽及家人感念不已,媽媽因此更大發熱心,虔誠事主,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所要的告訴神,每次她都體驗到,神必賜出人意外的平安(腓四7)。

二、排除萬難為讀經

〈一〉學習漢字

媽媽生于民國前一年,日據時代的台灣省嘉義市,那時的生活水準低,教育不普及,社會上又重男輕女,所以媽媽只念完公學校後(相當于小學畢業),就沒有再升學,因此只粗通日文,對于漢文僅止于略微識字而已。

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以後,國語文取代了日本語文,媽媽才開始接觸國語,不過也僅止于報紙,是爸爸說給她聽的,書信是家人念給她聽的,她一點也沒有識字(漢字)不多的困擾。

剛信主的時候,因為要查經、讀經,她開始覺得有點不方便,因為有很多字,她不認識也不知道意思,不過,講道者總會解釋經文的涵意,那時,她的信仰僅止于聽道而已,所以困擾也不大。

民國五十三年,媽媽大病蒙主醫治,她開始更渴慕追求一切屬靈的恩典,包括自己讀經,以瞭解更多屬靈的知識,那時,爸爸便成了她的義務讀經教師,不到幾年,她用台語讀經已沒有太大困難。

民國七十年左右,教會普遍實施家庭查經聚會,每次聚會前,她必與爸爸互相先熟讀經文,瞭解字義,聚會時與同靈依序大聲朗讀經文,從不推拖,感謝主,直到現在,八十六高齡的媽媽,也依然戴著厚厚的老花眼鏡,慢慢地照念不誤。

〈二〉學習國語

台灣雷厲推行國語的結果,造成了一些怪現象,例如在台灣土生土長的人,居然不會說台語,不會用台語讀經,這些「新新人類」越來越多(包括她的孫子、曾孫輩),每次都用媽媽聽不懂的國語跟她講話,或讀經,讓她覺得無法溝通,重新覺得很困擾。

民國七十六年夏天,她為了進一步瞭解「新新人類」的國語讀經與講國語,她毅然以七七高齡每天到景美國小,參加補習教育,學習說「國語」與「注音符號」,三、四個月後,她對「新新人類」的讀經與讀的國語,瞭解程度,居然大有進步。

〈三〉耐心治癒痼疾

媽媽五十幾歲以後有染髮的習慣,不料染髮劑卻慢慢傷了她的顏面神經,到她七十多歲時,情況更嚴重了,她左眼附近會不停的一眨一眨,無法控制,影響到視力無法集中,妨害了看書及讀經,她覺得很不方便,雖然找過醫生診治,也常常為此禱告、祈求主醫治,卻一直未蒙主施恩。

民國八十年夏天,有一天清早,爸、媽到附近公園散步,巧遇一位善心的婆婆,告訴她:「每天吃一個蘋果,可以治療這種病,因我就是連續吃了一、兩年,才治癒這種老毛病。」

從那天以後,媽媽每天很有耐性,從不間斷地吃蘋果,一年後眨眼的次數少多了,兩年多以後竟然痊癒了,從此,她又可以專心看書、讀經了,感謝主,主藉著這種奇妙的方式治癒她的病。

三、感人的讚美歌聲

媽媽沒有學過聲樂,也不曉得怎麼唱歌,記得從小到大,從來就沒有聽過媽媽唱歌,即使是兒歌,也從未唱給她的眾子女(七子二女)聽過。

可是自從爸媽信主以後,家裡慢慢有了一些音樂的氣息了,爸、媽是五音不佳,荒腔走調很「愜意」的唱,媽媽是用她聽慣的歌仔戲的方式在唱,每次兩人合唱,真是絕配,令我們兄弟姊妹躲在一旁,暗笑不已。

爸媽從不藏拙,每次聚會唱詩,都是滿大聲地用他們獨特的歌聲在唱,有時候,想勸勸他們小聲一點,卻又怕傷了兩老的自尊心,只好心裡默禱,求同靈多包涵多忍耐了。

景美教會成立了長青團契以後,媽媽當然成了團員之一,每次有同靈來訪或特別聚會時,總會敬老尊賢地安排長青們獻詩,媽媽總是很突出的一位,因為她都是很勇敢地大聲唱出她的歌聲,歌聲雖然不是很動聽,但是,我聽得出來,媽媽的歌聲表達出,她是那麼的敬虔與愛主,因為她是盡性、盡意、盡力用歌聲在讚美主,服事主,對我而言,她的歌聲是動人心弦的。

四、關心子孫的信仰

媽媽一生勤苦,光是撫育七子二女,就夠她辛苦半輩子了,信主以前,關心子女的健康、學業及導入正途,避免誤入歧途,已是不易。信主以後,她認為有責任要引導子女歸主,子女們又都受過相當的教育,憑她的能力,卻是不易做到,可是她倚靠主,不住的禱告,很有耐性地費盡苦心地帶領,卻也達到了她的目的。

全家人是分批歸主的,先是祖母、爸爸、媽媽、妹妹及姪兒超雄五人,在阿姨、姨丈多年的帶領下,于民國四十九年四月受洗信主。

次年(民國五十年)八月間,四哥、我及七弟,在爸媽一再的鼓勵下,參加在民雄教會舉開的學生靈恩會,在會中三兄弟先後領受聖靈明白真道,乃接受洗禮。

民國五十二年,六弟離開浸信會,在本會接受洗禮。同年,三哥自軍中退伍,亦在媽媽不斷的帶領下,歸入本會。

帶領大哥一家人信主,更是費了二十年的苦心,大哥一直在台糖彰化縣的農場作事,因地處偏僻,附近又沒有教會,聚會不易,很難帶領,直至民國七十年左右,大哥被調派溪湖農場服務,爸媽乃趁此良機,特地到溪湖與大哥一家人同住,帶領到溪湖教會聚會,直至受洗後,再回虎尾居住。

目前尚有二哥及大姊一家人未歸入本會。二哥一直固執己見,不肯接受真道。大姊因在爸媽信主前,就已在長老會受洗,認為沒有必要再更動,引導二家人歸主仍成為媽媽平常禱告的一件大事。

弟兄姊妹陸續成家以後,分別散居在台北、台中、虎尾、台南等地,二十年來,爸爸媽媽每年都會撥空到各地去住一段時間,「巡牧」子孫的信仰,勉勵要發起熱心。目前她有子女、媳婿十八人,孫子女二十五人,曾孫十五人,全家族共五十九人,媽媽博聞強記,不居然更以十二生肖的歸類方式,記住各人的年歲,甚至生日,對每人的個性、喜好,她有相當瞭解,她認為這是她平日多關心、多觀察的結果。

民國七十九年春節,家族為雙親召集的鑽石婚紀念日,是一個令人難忘而愉快的夜晚,那天有五十多人聚集在東勢興隆山莊,子孫滿堂,全家族享受在主裡的屬靈之樂,整個集會洋溢著感恩與讚美主的氣氛,兩老很欣慰子孫都能恪遵主訓,持守信仰,我們也都深感兩老平常含淚播種耕耘,如今已有了收割的歡樂。

五、關懷同靈

先父在民國六十年結束經商以後,即加入為主作工的行列,有時也到各地教會去協助聖工,尤以民國七十二年以後擔任婚介主任委員的幾年任期中,更是跑遍各地,每次總是媽媽跟著隨行服侍。

媽媽記性良好,與人交往幾次以後,總會用心記得同靈的名字,與同靈分享主裡的喜樂,又肯傾聽別人的訴苦,分擔他們的愁煩,每次總會勸勉人仰望神,靠主得勝。她平易近人的相處之道,使她各地都有熟識的同靈。

同靈的婚喪喜慶,媽媽也總會撥空參加,與人同樂同悲。尤其是喪禮,她深信往遭喪的家去,勝過往宴樂的家去,安慰遺族總是美事一樁,有時,家人認為媽媽年紀大了,不適合到那種場合去,怕她觸景傷情,影響她的健康,但是,每次她總是堅持要去,認為生命在神,凡事都有神美好的旨意,人何必因為肉體日日毀壞而喪膽呢﹖

六、感謝與所求

「強壯乃少年的榮耀,白髮為老年人的尊榮。」(箴二十29)。媽媽滿頭銀色的白髮,非常亮麗,十分耀眼,成為人人羨慕與讚美的對象,感謝主,真是神所恩賜的尊榮,但在眾子女的眼中,這絲絲的白髮,卻飄逸著她幾十年無限的慈愛與屬靈智慧的光澤,帶給子孫豐厚的信仰資產,衷心感謝讚美神,願神繼續眷顧仰賴神、信仰老而瀰堅的媽媽,一切榮耀歸主名,阿們!


作者: 媽媽的信仰生活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199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