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52期2023年9月)
信仰社會:葡萄樹下:信心的失落與復興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前言

列王紀上第十八章從第19節開始,記載以利亞先知遵照耶和華真神的吩咐去見亞哈王,要求王招聚以色列眾人和事奉巴力的四百五十個先知,並耶洗別所供養事奉亞舍拉的四百個先知,都上迦密山去。兩造約定各以獻上一隻牛犢為祭,各自求告所拜之神的名,那降火回應所祈求的神,就證明是真神。

結果是耶和華真神降下火來,燒盡祭物、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裡的水,在眾百姓面前證明耶和華才是真神;於是,以利亞率領著眾人殺掉這班假先知;不料王后耶洗別得悉此事後卻放話要殺他,這讓先知的信心瞬間崩潰,立即起來逃命。
以利亞為何會在信心的高峰而迅速崩跌並展開逃亡?甚至,在曠野走了一日的路程之後,居然坐在一棵羅騰樹下求死呢?(王上十九4),其信心失落之快令人詫異,不過神也適時地拉他一把。


 
一、失落的因素

肉體疲憊

以利亞從早到晚與八百五十個假先知在山上對峙;在證明耶和華是真神後,率眾殺死了這些假先知;接著屈身俯伏,向真神祈求降雨;最後在滂沱大雨之中,神的靈降在他身,快速跑在亞哈王馬車的前頭,直到耶斯列的城門。

根據資料「耶斯列」距離迦密山約27公里註;試想,累了一整天,還以飛快的速度跑了這麼遠的距離,身體一定疲憊不堪,心靈也就隨之軟弱了。

同樣的情形,身體欠安的人很容易導致其靈性的軟弱,特別是痼疾或不明病因之症,經歷長時間肉體與精神的折磨,遂成為信仰的破口。然而,即便是健康的人,如果長期超時地工作、透支心力,總是拖著疲倦的身體回到家中,好好的休息都不夠了,哪還能顧得上晚間聚會、讀經、禱告,只好體貼肉體的需要。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一切都變得合理,便逐漸失去改變的動能,靈性也就隨之軟弱了。

神在創造天地萬物後,第七日就休息(創二2);神也吩咐選民六日要做工,但第七日要安息,使牛、驢可以歇息,並使婢女的兒子和寄居的都可以舒暢(出二三12)。人是神所創造,神自然知道人的能耐與需要,因此設計了休息的律例。

現代社會的工作屬性多元,每個人的狀況亦不同,並不是非得選擇週休二日,或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才符合聖經的教導;恩典時代雖不再像舊約死守律法條文,但是休息的需求與意義未曾改變。如今,會造成疲憊不堪的窘況,恐怕是存於人心中「貪」的心態在作祟,如食量超過是貪(貪吃),會影響健康;工時過量也是貪(為追求更多);長期的超時工作、熬夜讀書或玩樂,肯定會超過體能負荷、精神負擔,這些都是違反身體的正常作息,是不可忽視的。因此,適當的休息是必要的。

工作挫敗

以利亞本以為戰勝假先知後,會令全國人民醒悟、棄假歸真,從此信仰大大復興;殊不知,在大費周章之後,情況似乎沒有改變;白費力氣已經夠令人沮喪了,還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情況恐怕是始料未及的,這讓先知感到錯愕,徹底地失望而導致信心失落。

其實,任何人都一樣,突如其來的災禍會令人不知所措,所生的恐懼也讓人無能面對,但這卻是人生在世無法避免的問題;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禍忽然臨到他們,如同產難臨到懷胎的婦人一樣。他們絕不能逃脫(帖前五3)。

保羅形容末後主再來的日子,是突然來到的、是人所意料不到的,也是沒有人能逃避的;主再來的日子近了,而如今的日子已是這種光景:長期處於戰爭動亂的國家,好不容易因為斡旋成功而立下協定,讓眾生稍可喘口氣,但誰也沒想到,因為國家換了個領導人,立即撕毀之前的協議,不顧多數國家的反對,想要重啟爭端作為手段,以達成自身的利益,甚至不惜兵戎相向。

甚者,像這幾年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全球確診數中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倖免;雖然臺灣的疫情相對於其他國家是較輕微的,但這種超乎預期或難以想像的危難,著實令人驚恐畏懼,導致人的目光只會看見眼前的環境,而看不見神的存在。

當我們遇到困境,一籌莫展,甚至徹底失敗時,請仔細想想,眼前所看到的是自己的挫敗,還是主的挫敗?

主耶和華啊,祢曾用大能和伸出來的膀臂創造天地,在祢沒有難成的事(耶三二17)。

對於神來說,絕沒有難成的事;人的挫敗只是神成事的階段或過程而已;所以,千萬別讓環境擋住了主的存在、蒙蔽了我們的眼光,這是我們當銘記在心的事,以免失落了對主的信靠。

心靈孤單

從聖經中記載關於以利亞的事蹟來看,先知似乎是獨來獨往的個性,在逃亡的過程中,也僅僅提到有一個僕人。也許是職分使然,讓先知離群索居,因此遭遇困難時,沒有周遭的人可以安慰,慌亂的情緒,讓他決定先逃命再說。

如果依現今的角度來看,先知是缺少屬靈的同伴,導致孤軍奮戰;聖經告訴我們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傳四9-10),也是這個原理。兩人通力合作,一定比單打獨鬥來得好;如果是孤身遇到危難,諸如意外事故、急病、遇險等,無他人及時相助,則後果不堪設想。

孤身一人不僅在屬世的生活上有所缺憾,在屬靈的路程上也較勢單力薄,不容易抵擋魔鬼的攻擊;教會的同靈互為肢體,應該要互相擔待、彼此相顧,不要讓一人落單,成為撒但覬覦的目標。然而,個人也應該主動親近教會、不可停止聚會,才能與群眾產生連結,參加聚會是最基本的方式(來十25)。

以利亞雖是先知,但終究是人,無法免去人性的軟弱;可是當他有神的同工時,卻能堅強地完成神交代的任務,這是我們不能忽略的事。

我們對於主的倚靠可以像以利亞一般的信心,也會有同樣的決志在教會裡服事,但同樣會有信心失落的軟弱,特別是在聖工服事上的挫折而造成的「孤獨感」,會讓人有種只有我在為主大發熱心的自義,而這種軟弱恰好成為團體合作中最嚴重的致命傷。

以利亞呈現的「孤獨感」——「只剩下我一個人」,與「無助感」——「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同時,開始膨脹「自義感」(居然論斷起別人)——以色列人背棄了祢的約,毀壞了祢的壇,用刀殺了祢的先知。我們看了有沒有一種熟悉的感覺?教會的事都沒有人要做、別人都不了解那個軟弱的同靈真正的需要是什麼、明明是一組的人卻只剩我一個在做……。

為神的家擔憂的確會讓我們更投入事工,但自義卻只會讓人失落信心,甚至影響了一起服事的同工而不自知,這是個很容易跌倒的危險,卻難以察覺,特別在全心全意投入服事的時候,更要謹慎自己的心態。


 
二、復興的力量

耶和華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時,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王上十九11)。

首先,神要先知出來,並站在山上。出來:離開侷限自己的環境,走出自以為是的認知,摒棄自義的態度。站在山上:居高臨下,可以看得更為寬廣,看得更遠、更清楚,以更高的格局來看待事情,能以更大的胸懷來完成主所交代的使命;神要以利亞改變既有的思維、視野,以神的角度、心意來作工。

耶和華對他說:你回去,從曠野往大馬士革去。到了那裡,就要膏哈薛作亞蘭王;又膏甯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並膏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你(王上十九15-16)。

其次,神要先知回去,並按祂的吩咐膏立亞蘭王和以色列王。

主不要人只顧找藉口來逃避困境,而是必須去面對原先你所害怕、逃避的處境,按著信心倚靠神,將可完成神所要藉著我們去執行的計畫。

神還交代以利亞要膏以利沙為先知,成為接班人;這是告訴我們,不僅要完成主所託付的任務,還要為主培育後人,讓下一代能接續教會聖工的服事。

但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王上十九18)。

最後,神讓先知看見祂自有預備。神在選民當中保留了七千人,都是忠誠敬拜耶和華獨一真神的,絕不是先知所自以為的,只剩他獨自一人為神大發熱心。


 
結語

在教會中的服事,千萬不能落入自義的心態,即使是我們所看不見的人,也不能抹煞他們為聖工的代禱與付出。現今的教會的確軟弱,但仍有許多兄姐為著教會奉獻金錢、不住地付出時間、付出心力與禱告,就算是我們所不知道的,但主完全知悉。

信心的最佳狀態是從一而終,始終能保持在高峰不墜,但絕大多數的人都做不到,因為人極其懦弱。多數人所擁有的信心是一個過程,或是一種循環;這需要經歷恐懼、懷疑、選擇,到最後的確認。很可能只是一次,或是一次次地重複著,並無法一步到位,但是每一次的經歷、循環,都讓信心更增長、更剛強。

我們都會遇著艱難、苦境,一樣會有困苦的難題讓人心生恐懼,但我們絕不能一直停留在恐懼與懷疑中,而選擇當個小信的人。唯有像以利亞一樣,聽從神的話、面對困境、忍耐堅持、完全倚靠主,才能脫離現狀;也唯有如此,才可讓自己的信心得到確認、獲得增長,從此往前大步邁進,更加堅立自己。

但願以利亞暫時的失落,可以成為我們的鑑戒;他的順服與信仰復興,也可以成為我們學習的典範,阿們!



註:吳明真,〈隱藏與顯露——談以利亞的服事〉,《聖靈》月刊,420期,2012.09。
PDF 下載

作者: Day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202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