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雅各書聖經釋義)
第一章 歷經試煉須有智慧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內容簡介

初代教會發展過程中,無可諱言的就是教會當中,因著信徒的靈程各有不同,受到環境種種因素的衝擊也各有不同,在教會內部就延伸出許多的問題來,例如情慾的放縱、聽道卻不行道、看重外表的富足、重富輕貧、有信心卻沒有行為、一口兩舌、爭戰鬥毆、張狂誇口、虧欠工資、身心受苦、弟兄失迷等等,足見當代教會在信仰上面對重重危機,有待化解。

當時在耶路撒冷的長老雅各,獲悉海外的教會面臨這些危機,他熱愛神的教會,以書信教導信徒如何勝過這些考驗,雅各以他成熟的屬靈智慧指出,這一切的危機是有益的試煉,叫人信心如被火試驗,達到去蕪存菁的地步,這時必產生屬靈的能力,能夠忍耐百般的試煉,以達到神試煉人的目的。雅各本身也經歷過試煉,所以有如此智慧的話。

雅各也提醒信徒,若缺乏智慧可向神求。示巴女王曾不遠千里前往耶路撒冷,為聆聽所羅門的智慧之言,一解人生難題,今日我們只要憑信心求,必蒙主的應許而成全。

綜觀教會中,卑微的人不因卑微的身世而喪氣,反而看明在屬靈當中有神兒女的身分而欣喜,這就是智慧;富有的人也深知這世上的財富如草如花,反而謙卑自己服事眾人,這也是智慧。

雅各說明無論貧富,若能勝過試探或者試煉,必得智慧的獎賞,就是生命的冠冕。

雅各擁有神的智慧,所以他能教導信徒認識私慾是試探的誘因,試探可以讓人導致死亡;同時他也指出神的恩典不但全備又美善,足以應付各種試探與試煉,所以不要誤解了神的能力與慈愛;雖然在世上有百般的患難,神卻賜給我們無數的恩典,足夠我們得勝有餘。

雅各又教導患難中的信徒,如何運用智慧處理難題,「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動怒。」是最佳的處理方法,它能讓我們成就神的義,以致靈魂得救;若是能知而又行必然蒙福;若是知而不行,就是虛假的敬虔。

長者一番智慧的教導,流傳千古,今日我們細心的去領會,必可明白智慧的領受來自於人們勇於面對試煉所得的。

大綱

一.  智慧的需要(14) 

1.        為學習在試煉中的喜樂(12

 a.      從關懷做起(1)。

 b.      在試煉中有喜樂(2)。

2.        為學習在信心中的忍耐(3

3.        為學習在忍耐中的成功(4

二.  智慧的應許(58) 

1.        可向神求智慧(5) 

2.        憑信心求智慧(68

三.  智慧的表現(911) 

1.        卑微的人誇耀神恩(9

2.        富有的人謙卑自己(1011

四.  智慧的賞賜(12) 

1.        必得生命的冠冕

五.  智慧的功能(1318

1.        認識試探(1315

2.        認識恩典的神(1618

六.  智慧的運用(1927) 

1.        運用智慧的原則(19):快快聽,慢慢說,慢慢動怒 

2.        運用智慧的目的(2021

 a.      為成就神的義。  

 b.      為拯救人的靈魂。

3.        運用智慧的重要(2225

 a.      不欺哄自己(2224)。  

 b.      必然蒙福(25)。

4.        聽道與行道的關係(2627

 a.      聽道而不行道之例(26)。

         例如:自以為敬虔,卻不勒住他的舌頭。

 b.      聽道而又行道之例(27)。

         例如:清潔沒有玷污的敬虔,是看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

解:

雅各在寫本書信時,教會處在患難的環境裡,雅各指導信徒面對現實環境,要以內在的信心及外在的行為互相配合,始能忍受各種考驗。

信心與行為的配合,是智慧的表現,智慧來自於神,雅各教導信徒若有人缺少智慧,可以向神求,有了智慧才能順利地通過各種的考驗。

一.  智慧的需要(一14

1.        為學習試煉中的喜樂(12

 a.      從關懷做起(1)  

「作神和主耶穌基督僕人的雅各,請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的安。」

i           雅各是作神和主耶穌基督的僕人(1a

(1)     雅各靈命更新:   

「雅各」是主的兄弟,這是傳統的看法,本書是否由他親自執筆並不重要,要緊的是雅各在主復活升天後,由不信到確信,不但經常高舉基督的名,他也是當代教會中具有影響力的長老(徒十五13)。足見主的復活,帶給雅各生命更新的事實是無可否認的。

(2)     雅各為人謙卑:  

他自稱是「作神和主耶穌基督的僕人」,而不以「主的弟兄」自稱。在教會的事

奉中,不須倚靠他人的成就來提升自己的地位,否則事奉的目的就變了質。例如哥林多教會有自稱屬保羅,有自稱屬亞波羅,教會內部就引起了許多紛爭(林前三5)。

雅各在書信開始就高舉「神和主耶穌基督的名」,他已明白他是屬基督,就如同蒙主寶血潔淨的人一般,由罪奴的身分變成神的兒女,這是何等的尊貴,因此在書信的開始,我們通常會以「奉主耶穌聖名」表明作任何事當榮耀主(西二17)。

雅各更明白基督是屬神的,因為基督是「神」親自道成肉身,為完成救恩而降臨世間(約一14)。

「神」和「主耶穌基督」並提,表示整個救恩大計尚未完成,藉此提醒我們珍惜主的救贖,人若不藉著主就無法到父(神)那裡去,因為主耶穌已掌握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太廿八18),祂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弗一21),我們靠著祂可以勝過世界罪惡的權勢,將來就可以到父那裡去,那時我們就明白主與父原為一(約十30)。

(3)     雅各以「僕人」身分為貴:

古聖徒常以僕人(doulos)自稱,這不是卑賤的稱呼,反而是一種榮耀、尊貴的的象徵,凡是基督徒都熱切地盼望作神的僕人,如同亞伯拉罕、摩西、約伯和以賽亞等眾先知都喜歡用「僕人」的稱呼。

僕人表明自己一無所有,他的一切都是屬主的(林前十五10;雅一17)。我們也是如此,原本不配稱為主的僕人,而是因主的恩而成的,因此好僕人要得主人的喜歡,就要照主人的意思行。雅各也勉勵信徒:「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作這事,或作那事。」(雅四15)。

今日身為僕人的我們,在事奉前,當求問主:「主啊!我當作什麼?」(徒廿六10);在事奉中,不以自己的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行完當走的路程,成就主耶穌託付的職事(徒廿24);在事奉後,當學會交帳(路十七10),並且把一切的成果歸榮耀給主耶穌。

ii         請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的安(1b

(1)     散居海外各地,都有神的美意:

使徒時代教會因屢受迫害,信徒分散各地,福音反而藉此傳開(徒八14,十一19)。

今日信徒有機會散居世界各地,當看明神的美意,我們蒙揀選是為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因此無論居於何地,都隨時自我充實,為見證基督的福音,才能真正體會神讓人散居世界各地的美意(羅八28)。

(2)     十二個支派之人:

可能指信基督教的猶太人,因為福音是先傳給猶太人(徒十三46),當時世界各地都有猶太人的會堂,福音的傳揚通常先借用猶太人的會堂,作為傳福音的據點。「十二個支派」也可能指信靠主的這群人。保羅曾說真正的亞伯拉罕的後裔,不是指那些血緣上的亞伯拉罕子孫,而是那些與亞伯拉罕有同樣信心的人們,也就是指著基督的教會而言。當時教會正面臨很大的迫害(來十3236),極需要牧者的關懷,雅各的書信就是激勵他們憑著信心、盼望及愛心去追求更美的信仰生活,始能面對各種的試煉。

今日教會信徒也散居各地,有的仍陷入試煉中,主的牧者應以各種合適的方法關懷苦難中的教會。

(3)     雅各向讀者的「請安」(chairein):

是希臘人一般書信中的慣用語。也許他的信是給廣大的讀者,因此他用最普通的請安用語(徒十五23)。

以書信作靈裡的交通是一種令人振奮的關懷,教會中的會訊兼具此項功能,讓海外同靈心繫神國大事,因此主編會訊的同靈應效法這些古聖徒,以書信造就信徒,無遠弗屆,這是最有價值的文宣工作。

 b.      在試煉中有喜樂(2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

i           「試煉」(peirasmos)(2a):

為使受試者經過試驗後信心更堅強。它的相應動詞(peirazein)通常譯為誘惑,不是引誘其犯罪,而是加強其力量,使其更經得起考驗。如神要亞伯拉罕獻以撒,就是在「考驗」亞伯拉罕,加強其信心,好讓他承受所應許的福分。

主耶穌被聖靈催到曠野去,表示出於神主動的許可,受撒但的試探,祂卻能靠著神的話語得勝魔鬼。由此可知「試煉」就是要強化已存在的信心,並且作為後人的榜樣(林後一14)。

ii         你們落在「百般」的試煉中(2b):

雅各似乎告訴信徒當覺悟在日常生活中會面臨百般(多樣)的試煉,有時令人悲傷、失望,有時誘惑人,有時令人痛苦;但是試煉的重點不是要我們敗壞,而是要我們成長。尤其在貧困(雅一9)、剝削(雅二6)、疾病(雅五14)中,都應視試煉為成長的機會。

在面對百般試煉時,神同時也賜給我們「百般的恩賜」(彼前四10;雅一17;林前十13),祂的恩典夠我們去突破試煉(林後十二9)。因此在各種試煉中,不要只注意小小的苦難,而應注意神讓我們所擁有一切的資源,珍惜它、享受它、發揮它。所謂「比上不足」就是叫我們看清自己的不足,奮發向上;「比下有餘」

就是讓我們明白我們有主可靠,心存感恩,知足常樂。

iii        都要以為大喜樂(2c):

「喜樂」是一種智慧成熟的表現,深信靠主面對患難,有全然的喜樂。保羅與西拉於獄中歌唱乃最佳的見證(徒十六25;彼前四1213)。

「喜樂」使人更健康,醫學界證實憂鬱使人消滅體內的免疫系統之能力,以致抵抗力弱。箴言也教導:「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十四13),中國人的人生哲理:「笑一笑,少一少;惱一惱,老一老。」因此在患難中,應如何保有喜樂的心非常重要!

2.        為學習在信心中的忍耐(3

「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 信心經過試煉,會使人除去疑惑的心,更堅信神的大能是可靠的,神的話語是信實的,神的帶領充滿著祂的愛,身處試驗中,明白試煉的價值,自然會產生無比的耐力,高興地面對它。

 a.      「知道」(ginoskontes)(3a):

指由親身的經歷而知道。患血漏的婦人摸了主的衣襟便「知道」身上的災病好了。這是藉著信心的經歷確知主的大能;馬利亞平日經歷神的大恩,所以勇於接受「童女懷孕生子」的偉大應許(路一3738)。我們日常生活中應勇於去經歷神的應許,由體驗而真知道神,始能擁有堅定的信心。

 b.      「試驗」(dokimion)(3b):

指經過鍛鍊,去掉一切無用之物。與第十二節的試驗同字。苦難可試驗出信心的真實性。一個人沒有經歷過很多挫折,也很少面對各種試驗,就無法真正堅強,甚至無法瞭解自己的信心裡有多少渣滓,因此試驗原是神所容許,為叫我們信心更「完全」,這是神的厚愛(賽卅20)。

彼得也曾以經火鍛鍊的金子來比喻信心的試驗,而信心經過試驗的價值,比金子更寶貴(彼前一7)。假如我們面對一切試驗的時候,能不埋怨、不哭泣地問:「主啊!為什麼?」反而是以充滿信心的口吻說:「主啊!我當作什麼?」必能享有神賞賜的大能,通過各種試驗(腓四13)。保羅多次被關監,沒有埋怨,只有靠主面對試驗,結果他通過了,他說:「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腓一20)。他的信心裡除去了許多的渣滓,不再有疑惑、不滿、怨恨,而是包容、仁愛、喜樂和剛強的心。

 c.      就生「忍耐」(hupomone)(3c):

指不倦的耐力,在信心當中,已不斷地除掉渣滓,這是一種面對外在困難的忍耐,與對人的「忍耐」(makrothymia),用字有所不同。如殉道者的信心經過外在環境的考驗,產生無比的耐力,勝過死亡的威脅,他們看到榮耀主的顯現,在喜樂中殉道,如同司提反的殉道(徒七5460)。能夠忍耐環境的考驗,是一種智慧人的表現。

有智慧的人懂得將挫折視為成長的機會,這是達到完全之前必修的課程,信徒不是天天走在平順的道路上,有時難免遭遇意外,但是這些對人都是有益的,神必賜給我們美好的恩典,以達到更完全的地步。

3.        為學習在忍耐中的成功()  

「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在各種艱難的試驗中,必須看清楚目標,如同保羅有來自天上的異象(徒廿六19),使他在艱難中努力操練自己,在各方面都能問心無愧,達成神託付的任務。雅各也是如此的教導他的信徒。

 a.      但忍耐也當成功(4a):

「成功」(teleios)指達到特定的目標。神操練一個人,就是讓他完成神的託付。同時,在信心上又擁有一個新的確據(羅五34)。

「忍耐」是指在一切艱難來臨時,能接納它、並且運用智慧,以達到既定的目標。「艱難」似乎是勁敵,其實是幫助我們的益友,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見,艱難是神用來向我們表明祂要引導我們邁向成功的另一種方式。

 b.      使你們成全完備(4b):

「成全完備」(holokleros)指在各方面都充實完全。例如適合獻給神的動物或有資格事奉神的祭司,都必須完全不可有瑕疵。在此指信徒經過鍛鍊,靈性成熟,足以獻給神(羅十二1)。使徒們經歷百戰,他們的靈性通常都會達到如此的境地。

保羅在人生的結局,面對死亡的威脅,卻高唱凱歌「那美好的仗我已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跑盡了,當守的道我已守住了!從此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後四78)。這是保羅歷經操練的美好見證。

 c.      毫無缺欠(4c):

「缺欠」(leipesthai)指敗北的軍隊,未達成任務。「毫無缺欠」是指信徒過得勝的生活,完成主的託付,逐漸達到耶穌基督那完美的境地。保羅曾坦然地說:「你們要效法我,就好像我效法基督。」(林前十一1;腓四9)。因為他能自我要求,所以他能在基督裡如此的自信,自己可以作為眾人的榜樣。

今日身為主的僕人理當學會管理自己,以「效法基督」作為人生的目標,天天靠主,勇敢面對各種環境上的挑戰,不但完成既定的目標,而且作到毫無缺欠的地步。

雅各要弟兄姊妹以喜樂的心面對試煉,是因為它有益於我們靈性的成長,並且達到毫無缺欠的地步。

二.   智慧的應許(一58

1.        可向神求智慧(5)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

 a.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5a):

信徒在患難中要找到喜樂,在試驗中要成功,就必須有屬靈的智慧,若缺乏智慧,難以突破困境,故當祈求神賜下智慧。

「智慧」(sophia):希臘人所指的是屬世的聰明,但聖經中的智慧常與神的靈並用,是由神而來的(雅三17),能明白神的旨意,克服困難,並且勝過試探的內在聰明。使擁有者產生完滿的屬神性格(箴三1314,九16,八35)。

智慧乃是通過試煉之門的鑰匙,智慧含有判斷力、抉擇力與實踐力,人有了智慧,就能分辨真假是非,並且實踐美善的事來。但以理深知智慧來自於敬畏神,這是他在眾哲士中出類拔萃之因(但二273047)。一般年輕人喜歡追求名利財富,唯有所羅門只求智慧,這也是他富國強民之因(王上三910)。

「若有缺少智慧的」就是面對惡劣的環境或百般的試煉時,不知如何處理,這時就要提醒自己不要忘了「禱告祈求」的權利,唯有多方隨時的禱告,必能明白面對難題的方法(弗六1820)。記住!不要讓「禱告」的屬靈權利睡著了,它是得智慧的重要門路。

 b.      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5b):

神因著愛,慷慨地施與人們所需的智慧,從不計較也不會給予受惠者任何的責難。

i           「厚賜與人」:

「厚賜」有慷慨地、大方地、豐富地的意思。神樂意幫助人,多過於人向祂所求的(弗三20)。祂施予人並沒有減少祂所有的,因一切是祂所有(西19,二910)。

神所樂意施與人的是智慧(箴九10),雖然神並不一定除去我們的艱難,但是祂所賜的智慧,叫我們知道如何通過這些艱難,使我們更成熟完美(賽卅1520)。

約伯在艱難的環境中不斷求靠神,使他由「風聞有神」到「親眼見神」,這是最大的福氣。

ii         「也不斥責人」:

神的賜與,沒有嚴厲的威嚇。祂喜歡我們禱告(路十一513)。祂愛我們,如同我們愛自己的兒女,兒女求餅,我們不會給他石頭;兒女求魚,我們不會給他蛇,因此我們應坦然向祂求智慧!

當猶大王亞哈斯缺乏信心又無知的時候,神藉著以賽亞先知給他鼓勵,並且應許他可向神求兆頭,或求顯在深處,或求顯在高處(賽七1011),充分地表示神厚待人,也不斥責人的無知,明白了神善良的本性,我們理當多求智慧,以榮神益人。

iii        「主就必賜給他」:

人所祈求的若合乎神的旨意,只要求必得著(太七78)。神不會永遠把人放在他不能克服的環境裡,在困境中,祂曾應許世人:「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保羅親自經歷各種患難或試探,他求靠主後所得的經歷,成為今日我們求靠主的人的安慰,保羅說:「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忍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足見主的應許不會落空,要緊的是我們是否迫切的懇求主?是否憑信心恆切地祈求?當祈求之後,主曾食言嗎(多一2)?  

2.        當憑信心求智慧(68

「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裏得甚麼。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a.      只要憑信心求,一點不疑惑(6a):

來到神面前,必須信有神,且信那賞賜尋求他的人(來十一6)。

i           「信心」:

是信仰成長的動力。「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未見之事的確據(來十一1)。

我們的信心通常藉著神的話語、聖靈的感動、他人的見證以及神其他的作為和恩典所培養起來的。因此在求智慧的時候,先思想我們的神,過去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為,祂說過謊嗎?思考過後,必可確信神的信實和能力,祂能夠賜與我們所需的智慧,我們可以放膽的去祈求。

ii         「疑惑」(diakrinoo):

有分離、拆開之意。例如從理性的角度看起來不可能的事,但是從信心的角度看,在神凡事都能;人一旦「疑惑」,就把信心與理性分離,無法相信神了;彼得在走海面時,就是因疑惑而沈入海中(太十四2133),幸好主的憐憫救了他,並且提醒他:「你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疑惑呢?」,凡是疑惑的人就是小信的人。

主耶穌在教導門徒時,也同樣用這幾個字眼:「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就是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也必成就。」

(太十七20,廿一2122)。不疑惑的祈求,必得你所需要的一切(詩八十四11)。

 b.      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6b):

指疑惑的人,他缺少「靈魂的錨」,就是沒有抓住主的信實及應許(來六19),其心如海中的波浪搖擺不定,想要靠神,又想靠人的聰明。在試煉患難中,無法對神忠心。例如底馬貪愛現今世界(提後四10),失去對神原有的忠心(西四14)。

有不少的人在患難中吃不了苦,並且在信心上毫無定見,當然就無法通過操練。

因此在小事上要不斷去經歷神的應許,在大事上才經得起考驗!

在日常的禱告生活中,您是否用心去操練自己的信心?否則你的內心如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永不得平安!門徒對主認識不深,遇上大風浪時,內心的風浪比海中的風浪更大(太八2327)。

 c.      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甚麼(7):

指心意不專的人,在屬靈的事上得不到神賜福,更何況是祈求智慧呢?(來十一6);疑惑的人就是小信的人,甚至不信、硬心,易惹神忿怒(來三711),因此人首要存敬畏神的心,深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唯有求神賜智慧的心,必然凡事有信心,有定見,以勝過任何困難的考驗!因此憑信心求智慧,有了智慧則信心更堅定,這是相輔相成的事(詩九十12)。

 d.      心懷二意的人,在他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8):

「心懷二意」(dipsuchos)指裡面存兩個靈魂或兩個心的人,也就是信與不信兩個意念不斷引起對抗,這樣的人常拿不定主意,無法完成任何事,無法達成任何目標。以色列百姓在曠野四十年的生活,就是因為心懷二意,時而信靠主,時而埋怨神,以致攔阻他們往應許之地(詩七十八4042)。

因此,當我們祈求神時,當記住神是絕對的慷慨,只要我們求於祂,祂所賜的一定是最好,又有益於我們(詩十六2)。

在代禱的事項裡,你是否期待著您的禱告必蒙神垂聽?你的難題必靠神突破?你是否想靠神,又想靠人?猶大末朝君王西底家就是一位心懷二意的人,想求助於神,卻又想靠埃及的援助,結果兩頭皆空,慘敗於巴比倫軍手下(耶卅八1428),國破家亡。

三.  智慧的表現(一911

1.        卑微的人誇耀神恩(9

「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該喜樂。」

 a.      卑微的弟兄升高(9a):

「卑微」(tapeinos)意為身分低的,生活窮苦的(詩十18,卅四18;賽十一4)。卑微的弟兄「升高」是指教會中那些在社會上沒有地位的人,貧窮的人,在基督裡被提升為有價值的人,有用的人,即使環境、身分都沒有改變,但是在基督裡,他已得到各樣屬靈的福氣;在身分上,已是天上的國民;在信心上,已經富足了(弗四8;腓三2021;雅三5)。

阿尼西母是一位奴僕,後來信了主,身分仍是奴僕,但是保羅看他不再是奴僕,乃是高過奴僕,是親愛的弟兄,是心上的人,保羅勸阿尼西母的主人腓利門,也當如此收納他(門1617)。

今日我們是否已認識到自己身分的尊貴,常存感恩的心嗎?是否以基督為至寶,看世界如糞土(腓三8)?

 b.      就該喜樂(9b):

「喜樂」(kauchaomai)意為自誇、矜誇、誇耀。卑微的弟兄升高,「讓他誇耀自己」,也就是為所蒙的恩,誇耀自己在信仰上的喜樂。這是一種真智慧,他明白自己在神的眼中看為貴重,在世界上他是有用的人,在教會的事奉上,他是重要的肢體。馬利亞曾在蒙恩中歌頌主(路一5253)。血漏的婦人蒙恩時不敢見證,心中就不平安,見證之後才有平安和喜樂。我們信了主,蒙了恩,因著自己身分的改變及靈命的更新,肯樂意為主作見證嗎?

2.        富有的人謙卑自己(1011

「富足的降卑,也該如此,因為他必要過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樣;太陽出來,熱風颳起,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美容就消沒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這樣衰殘。」

 a.      富足的降卑,也該如此(10a):

財富通常會使人倚賴它,去應付任何事情,而失去信靠神的心,因此財主要進天國,比駱駝穿過針孔還難。但是基督的福音帶給富有的人謙卑自己的想法,為基督的緣故獻上一切,並且願與卑微的弟兄一起事奉敬拜神,這對於富足的人是一項考驗,尤其在患難中,願意降卑自己,服事卑微的人,他們在基督的信心裡,的確是富足的,這也是值得誇耀神的地方。如同主耶穌自取卑微,被世人鄙視(腓二8)。祂卻以此為榮,為完成神託付的救贖大功,祂謙卑自己,取了奴僕的形像來服事人。

保羅也因認識主,不因物質、名利之得失,轄制個人的情緒,他因基督的緣故,把萬事看為糞土(腓三8)。在世上富足的人,當存如此謙卑的心,以服事眾人。

 b.      因為他必要過去,如草上的花一樣(10b):

富人看清楚世上財富如草上的花無法永存,沒有基督的恩典,只有財富,才是一個真正的窮人。

耶和華如此說:「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誇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誇口,財主不要因他的財物誇口,誇口的卻因他有聰明認識我是耶和華,又知道我喜悅在世上施行慈愛、公平和公義,以此誇口,這是耶和華說的。」(耶九2324)。

唯有信心上的富足,才有內在的快樂,他不會被患難的處境所奪去,也就是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約瑟、約伯、但以理及撒該的信仰情操乃是最佳的寫照。

 c.      太陽出來,熱風刮起,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美容就消沒了(11a):

在沙漠地一有小雨,青草就長出來,經過陽光一曬,青草就消失甚快,尤其巴勒斯坦東南熱風吹來,立刻燒焦巴勒斯坦的土地,草木皆枯乾。這是形容倚靠財富的人,財富因意外之禍,會隨時離他而去,人生本來就是如此不定(賽四十67)。俗語說:「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除了主以外,誰能掌握未來?(雅四1315),聰明的財主看清了這樣的真象,不但不會患得患失,更明白人生該追求的是永恆的生命。

所羅門王晚年的際遇,道出了日光之下的財富、地位、名利、享受都是虛空(傳二1826,六112),唯有仰望天上永恆的主,才不至於虛空。

 d.      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這樣的衰殘(11b):

指人生在世與永生相比,實在短暫又無常。雅各勸富有的人看清世上一切的短暫,當善用財富追尋永恆的東西,謙卑自己,依靠真神(約九4;雅四13),這就是智慧的表現。摩西看為基督受凌辱,勝於埃及的財物(來十一2426),這不就是一種智慧的抉擇嗎?

約伯在突遭家庭橫禍,仍然能坦然的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伯一21),他真是一位人生的智者。

四.  智慧的賞賜(一12

「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祂之人的。」

1.        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12a

 a.      「試探」:

與第二節的「試煉」同文同字。通常試煉與試探是一體的兩面,試探來自於惡者的攻擊,為敗壞人;試煉則來自於神,為造就人。對於誠心信靠主的人而言,魔鬼的「試探」必無法得逞,結果試探反成了「試煉」,促使受試探的人靈性成長。耶穌在事奉前,聖靈催逼他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結果他靠神的話勝了魔鬼(太四1;可一1213),自己的靈性多了一些寶貴經驗,讓後代的人效法。

 b.      「有福」(Makarios):

指在靈性上的喜樂與滿足。但以理的三個朋友抱著「即或不然」的決心,絕對不跪拜巴比倫的金像,在這個試探中,他們勝了逼迫及火爐的死刑(但三1630),

不但得神的保守又得了王的尊敬與提拔;的確,忍受試探的人有福了(詩一一九71)。

對於每一個世代的人而言,得勝試探,都會有靈性上的滿足與喜樂;彼得被關監又被鞭打,在釋放之後,心裡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徒五41)。

今日我們的喜樂是什麼?是盼望靈性成長勝過世俗的成就與享樂(來十一25)。

2.        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12b

 a.      「試驗」(dopkimos) 

指淨化信心裡的雜質,把內心中的疑惑除去,成為信心純正的人。彼得的信心曾多次被主耶穌指責為小信的人,甚至在主耶穌受難之時,不但三次不認主,甚至想重操舊業去捕魚,經過主耐心的教導,聖靈的更新,淨化了他內心裡的雜質,使他成為信心堅強的人。

信心若不經過試驗,就不知道內心有多少雜質;如同水若不試驗,就不知道該淨化水質,喝了污染過的水會慢性中毒。同理,信心若不被淨化,就會因不冷不熱,靈命將日漸衰微,如同慢性自殺。由此可知,信心必須接受試驗,才會看清心靈內在的真象。

「經過試驗的信心」是非常的有價值,受試驗的人深知試驗時,雖然叫人暫時憂愁,甚至難以忍受,但是深信主的恩典夠用,應當勇於面對難題,在試驗中追求成長。

信心的偉人約書亞歷經許多戰爭,使他的信心經過無數的試驗,因此他堅信唯有事奉耶和華真神,是他一家人唯一選擇的一條路(書廿四15)。

各位弟兄姊妹,無論是富貴的或是貧窮的,都有不同的試驗,只要信心通得過試驗,就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無價之寶。

 b.      必得生命的冠冕 

i           「冠冕」(stephanos):

是勝利者的獎賞;在古時,用月桂樹葉編成的冠冕,是運動員在競賽中追求的目標。作者用此字來表示信心試驗成功後,必有獎賞;也就是屬靈的生命更豐盛,更榮耀。

不過在信仰的歷程中,有許多的試驗,一次的成功,並不代表永遠的成功;主耶穌的門徒有了權柄可以趕出魔鬼,主耶穌提醒他們:「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路十20),主耶穌要他們追求的成功是永恆的成功,也就是要追求到「生命的冠冕」。

我們通過信心的試驗,在得勝之際,更應該謙卑追求更高一層的試驗,為爭取生命的冠冕。

ii         生命的冠冕:

指在信仰上得勝試探的人,將有永生的賞賜如同冠冕一般極其尊貴,它勝過世上會朽壞的冠冕(林前九2425),生命的冠冕是用他屬靈生命的美德來裝飾,是得勝及榮耀的象徵(提後四8;彼前五4)。因此在試驗中所受的苦楚,若比起將來榮耀的冠冕,就不足介意了(羅八18)。

你在意追求那種冠冕?生命的冠冕與學業、事業的冠冕作為比較時,你看重那種冠冕?

3.         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12c

 a.      這是主應許的:

生命的冠冕是主應許的,我們不但相信,也把握了生命的確據──聖靈(弗一1314;約壹三24,五1320)。

保羅在殉道之際,無懼於死亡,因為他親身經歷了生命的應許(提後一10)。

永生的應許是我們靈魂的錨(來六19),叫我們在今生有指望(啟二10,三11),

儘管要經歷百般的試煉,我們仍然愛主耶穌,因為知道萬事互相效力,愛神的人必得益處(羅八28)。

 b.      給那些愛他之人的:

生命的冠冕是「給那些愛主的人」。誰是真正愛主的人?就是愛那看得見的弟兄的人(約壹四2021),更要愛那些不可愛的人,這是一種相當大的試驗,如同司提反愛那些逼迫他的人,甚至為他們代求(徒七5960)。

人生最大的挑戰就是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主說:「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嗎?」(太五46)。

我們要求靠神,若通得過此項試驗,我們必能與人們同心,自己不但要得生命的冠冕,教會必因此而興旺。

五.  智慧的功能(一1318

自古以來惡者不斷試探人,叫人深受其苦,甚至誤以為這些苦難來自於神,讓人對於神大表不滿,結果敗落在惡者的詭計中。當代教會處在羅馬帝國腐敗的社會風氣之下,人們享受世俗之樂,目中無神,仗勢欺人,重富輕貧,教會中不少人也受惡習感染,陷於試探之中,雅各長老深知教會的軟弱,他不但闡明在患難中的人需要智慧,他也教導信徒認識試探的可怕,同時他更教導他們認識神的恩典之美善和全備,以對付試探。要看清楚試探的真象,同時也要認識從上頭來的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全備的賞賜,就必需具備有屬靈的智慧,否則容易看錯了事情的真像,足見屬靈的智慧何其重要!

1.        認識試探(1315

 a.      神不會試探人(13

「人被試探,不可說:『我是被神試探。』因為神不能被惡試探,祂也不試探人。」

i           人被試探,不可說:「我是被神試探」(13a):

「試探」(peirasmon)的原文與「試煉」同字,但按照上下文可知本節的「試探」與第二節的「試煉」乃一體的兩面。就約伯的患難而言,撒但以苦難「試探」

約伯,為置他於死地,但是神准許這苦難的存在,是為造就約伯的靈性,通常我們稱這苦難為「試煉」,它說明神有足夠能力讓我們勝過試探(林前十13),為叫我們完全。

曾經有位信徒蒙神賜福,信主之後,惡習全然戒掉,事業蒸蒸日上,過著富足又忙碌的生活,由於在忙碌中靜不下心來,離神漸遠,不久因金錢週轉不靈,竟宣告破產,在如此嚴重打擊之中,他能重回神的面前悔改,求神憐憫,結果全家的信仰重新拾回,過著小康卻是滿足的生活;回頭一看,過去的患難,實在有神的美意,他視之為「試煉」;但是惡者的本意想藉著破產打擊他的信仰,讓他離棄神,由此可見,患難常成為惡者「試探」人的工具。但是若懂得信靠神,患難就成為神「試煉」人,叫人受益的媒介。

因此人被試探,不可說:「我是被神試探。」,神不是試探之幕後策劃者,否則神就成為罪的源頭。

有人誤以為亞當犯罪是出於神的策劃,事實上,引誘亞當犯罪的是撒但(創三15)。

耶利米說:「神向人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耶廿九11),但是人因軟弱、無知而去犯罪,神就容許管教的臨到,為除去人的無知,叫人得平安,由此可見,神不是罪惡的策劃者。

ii         因為神不能被惡試探,祂也不試探人(13b):

「惡」(kalon)陽性名詞,指「惡者」;不是中性名詞,不能作「惡事」解。

「神不能被惡試探」,因為神沒有邪情惡慾,所以惡者無法試探祂,祂不行惡,祂永不作錯事;神又是全知的神,能夠識透惡人的心思意念(耶十七9),如同主耶穌在世時,法利賽人百般的試探祂,要抓祂的把柄,卻無法得逞,因為主耶穌早已看透他們的心思意念(可二8)。任何人想試探神,就是輕慢神了;以色列人在曠野想試探神,結果自討苦吃,並且被神憎惡(申六1516)。

在教會中,敢悖逆神而行,按外貌待人,說人是非、嫉妒、不滿,就是對神的試探,輕忽神的公義,向神的公義挑戰,這一切神都知道,如同主耶穌要約翰寫信給當時的七個教會,表明神不會被惡者試探,祂一定會執行公義,這是值得今日信徒的鑒戒(啟二13,三115)。

「祂也不試探人」,試探的目的是為敗壞人,非神的本意,神甚至不喜悅人死亡,差先知作時代的守望者,為叫惡人悔改,離開惡道(結卅三11)。

神只會試煉人,叫人受益(羅八28),因此認識神的人,知道神不會試探人,所以在患難中不會埋怨神,也不會嫉妒人。

 b.      私慾是試探的誘因(14

「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意牽引誘惑的。」

i           各人被試探(14a):

指每一個人都會受惡者的試探,就是主耶穌也不例外(來四15),惡者如影隨形,無孔不入,想敗壞人,但是主耶穌沒有被試探所勝,所以祂沒有犯罪。

假如我們在世上生活,隨從今世的風俗,就是容讓邪靈(空中的當權者)試探我們,叫我們放縱肉體的私慾,成為可怒之子;若要勝過試探,就要效法主到施恩座前,求神幫助(來四16)。

ii         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14b):

(1)     「被」(hypo):

「藉著」之意,也就是容許自己的私慾受試探,毫無警覺的心(弗二3)。

(2)     「私慾」(epithymia):

指超過生理、心理、理智上的需求,就叫私慾,又叫做情慾、貪慾、惡慾,它是導致犯罪的誘因。

私慾非常可怕,它是導致人們犯罪的誘因。今日不少信徒重物質生活,輕忽靈命的追求,有的家庭失和;有的貪財陷入愁煩之中;有的為名而爭,惹是生非。

私慾來自於人的肉體(加五1921),體貼肉體易導致靈命的死亡(羅八6),因此多禱告靠聖靈治死情慾,何其重要!

(3)     「牽引」(exelkomenos):

指私慾強而有力的拖拉,使人陷入罪中。

始祖的犯罪就是外來的吸力大過內在的拉力;人們若不重視神的話,內在拉力就減少,外在的試探就會強而有力吸引人犯罪。

社會上的未婚媽媽明知墮胎非法,並且又傷身,為何一再有人墮胎,由於社會「性的誘惑」太大,電視、雜誌、網路媒體傳播「性泛濫」的訊息,人內在沒有真理,沒有神的幫助,就會被牽引,濫交異性,發生性關係,意外懷孕,進而墮胎。

在生活中,不服輸,不知足,重享受……等世俗的觀念最易牽引人犯罪。因此要強化內在的拉力,不受外來力量的牽引,唯有多親近神!

(4)     「誘惑」(deleazo):

意為欺騙、迷惑,如同釣魚的餌,引魚上,如同巴蘭受錢財迷惑而走上滅亡之路(彼後二14),金錢通常是魔鬼引人上的餌,值得我們深思,千萬不可上了。

有的人為追求更高的成就,與人一爭長短,在權勢之中,往往不擇手段,迷失在今生的驕傲之中。

有的人為追求高獲利的投資,迷失在貪慾之中而不自知。

有的人為追求人的讚揚而熱心公益,迷失在虛浮的誇耀之中,所得到的不過是虛名。

總之,撒但的手段極其詭詐,求神賜智慧,察明我們行事為人的內在動機,才不致誤入歧途。

 c.      試探藉著私慾讓人死亡(15

「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  

i           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15a)

私慾如同母親懷了胎,表示人容許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存在心中,不願靠著聖靈除去內心的邪情惡慾,讓他有機會懷胎成形,而生出罪來。

如同猶大容許貪念存於心中,生出賣主的動機,最後化為行動,以三十兩銀子出賣了愛他的主。

當代信徒與世俗為友,隨從百體中戰鬥的私慾,引起貪戀、爭戰、鬥毆、殺害、嫉妒,這是雅各長老引為痛心之事。故提醒他們不可讓私慾懷胎,以免罪過連連(雅四14)。

今日電視廣告或影片常針對人的「邪情惡慾」而設計,以刺激人的感官,人們看了之後,久而久之,各種私慾懷胎,結果兇殺、姦淫、貪財不斷發生;在這世風日下的社會裡,保守己心何其重要(箴四23),心若聖潔,必會約束自己,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的地步;拒絕試探,私慾就無法懷胎。

我們無法阻擋飛鳥在我們頭上經過,卻可以阻止它在頭上搭窩;同理,我們無法阻止惡者的試探,但是我們可以靠主耶穌幫助,拒絕試探,不讓我們的私慾懷胎!

ii         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15b):

罪達到成熟的地步,便形成惡習慣,惡習慣則引出惡行,以致於落到死亡的地步(箴八3536,九18;羅五12,六2123)。因此要勝過試探,應常自省,不容私慾懷胎,並且常思想主的應許,靠主勝過試探(書一67)。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會犯罪,往往不是一念之差,而是疏忽情慾懷胎的可怕,結果私慾成熟就長成了罪,暗嫩對他瑪始亂終棄,造成被殺的悲劇(撒下十三133),這就是暗嫩輕看私慾懷胎的結局。

有一位死囚犯自白,在年幼時,父母疏於管教,長大後,交到損友,結果叛逆師長,釀成大罪,被判死刑。私慾的發展是漸進的,由小罪慢慢釀成大罪。

肉體的死雖然可怕,但是靈命的死卻是永遠與神隔絕,更是可怕;如同掃羅被神棄絕,在危急之際禱告神,神不再回應他,戰死沙場。在靈裡與神隔絕,多麼可怕啊!

由此可見,惡習慣常造成我們一生無法彌補的損失,因此去除惡習很重要,培養靈修的好習慣更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勝過試探。

2.        認識恩典(1618

 a.      不要誤解了神(16

「我親愛的弟兄們,不要看錯了。」  

i           我親愛的弟兄們(16a):

雅各對於落在患難中的信徒表達了真摯的關懷與鼓勵。他提醒信徒,儘管惡者要敗壞人的靈命,叫人對於神心生疑惑、不滿,也不要上了惡者的當。至於那些放縱私慾的信徒,雅各也警告他們私慾的可怕,不可受其牽引誘惑。

牧者雅各細緻的愛心,對於任何一位信徒的軟弱都面面俱到地關懷與提醒,足見他的屬靈領袖之權柄,是由這些小事上慢慢地建立起來。

ii         不要看錯了(16b):

「看錯」有受騙、誤導之意(雅五19),通常是因為不熟練真理,易被誤導(弗四14)。

「不要看錯了」指在受試探中,不要受惡者欺騙,要看清事情的真像,例如:

(1)     勿以為試探來自於神;約伯受撒但攻擊,曾以為是出於神的攻擊(伯九1324),因為似乎神任憑惡人行惡,而不加以干涉、管制,事實上,神暗中的保守與護理,使這些患難成為靈性成長的催化劑,但是約伯起先渾然不知。

(2)     勿以為私慾乃人之常事;常人以為小錯非罪,小小的壞習慣,算不得什麼,任憑私慾懷胎,生出罪來,步步引人邁入死亡之地。

(3)     勿以世上的好處,作為衡量成敗的標準;人當心意更新變化,不要效法世界的價值觀與是非觀,當以真理作為生活的準則(羅十二23)。

 b.      看清神不變的恩典(17

「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裏降下來的;在祂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  

i           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17a)。

(1)     「美善」(agathe):

出於內在好的動機,本字只限於形容神的本性。唯有神配稱為「良善」(太十九17),因為一切的好處不在神以外;有時從環境來看,不一定盡如人意,在人來看應該憂愁,但是信靠神的人,內心卻充滿喜樂(林後六910)。

所以我們深信我們的神是美善的,只要我們信靠祂,祂必把最好的賜給我們(太七11)。

(2)     「恩賜」(dosis):

按時供給的禮物(腓四15),有贈品之意。在充滿試探的環境中,人的無知與過犯常叫人受苦,任何人都無法救自己脫離罪的束縛,但是感謝主,祂深知人的軟弱,早已為人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道路,可以為我們除去天良的虧欠(來十1921),因此只要我們肯認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一9),神會按時供應我們這赦罪的禮物,這是美善的恩賜。

我們如何去領受這美善的恩賜,就是每日禱告、讀經、反省,神必賜給我們所需的一切恩賜。

(3)     「全備」(teleion):

有目的、圓滿之意。神創造天地之後,祂看到所造的一切都非常好,心中就得安息(創一31)。

同理,在人犯了罪之後,神也為人計畫了全備的救恩,為叫人心中得安息,因此人在蒙恩之後,尚未達到完全,神就以試煉來造就人,祂也給人全備的賞賜,為讓人的靈性更圓滿,神的試煉,其目的即在於此(雅一4)。

(4)     「賞賜」(doreem):

額外給予的禮物(林後九15),由上文知,人落在百般的試煉中,神就有全備的

賞賜幫助人(雅一5,三17),讓人通過試煉,達到完全,毫無缺欠的地步。

這全備的賞賜就是藉著聖靈,額外賜予人所需的禮物,例如智慧、知識、信心等,叫人能勝過患難而有喜樂。因此主耶穌說:「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太六33)。即使人要面對捉摸不定的未來,信靠神的人仍充滿信心(提前一12)。

(5)     「都是從上頭來的」:

就是從神來的。作詩的人說:「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祂必不叫你的腳搖動,保護你的必不打盹。」(詩一二一13)。

雅各他也深信神是如此全知全能,是我們患難中的倚靠。

因此在我們一切的事上應認定祂,祂必指引我們的路,如同迦南婦人深信,能救他女兒脫離鬼的捆綁,唯有主耶穌,因此他謙卑地向主表明,他深信主一點點的恩典即夠用了,所以說:「狗也吃他主人桌上掉下來的碎渣兒。」(太十五27)。

我們若有迦南婦人的信心,那麼我們都能體驗那上頭來的都是美好的。

(6)     「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

神是光體的創造者,更是人內在生命之光的源頭(約一4),有光之處,必無黑暗,罪也無法藏身,因此與主同行的人,試探必無法得逞,人就能生活在光明之中。

撒瑪利亞婦人在婚姻上原本是不幸福的,但是得到真理的亮光,人生觀隨之改變,生命也得了更新。

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全備的賞賜,不但點亮了人內在生命的光;也能讓我們的家庭成為社會的光;讓我們的教會成為世界的燈台。

ii         在祂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17a):   

(1)     「在祂沒有改變」:

因為神是光的源頭(約壹一5),神的光不會改變,表示神的良善及權能也不會改變(耶廿一3537),是最值得我們信靠的。

彼得在獄中,臨危之際仍安穩無比,在獄卒當中熟睡,因為內心充滿亮光,所以毫無懼怕(徒十二67)。

我們心中若有亮光,即使半夜鬼來敲門,也毫無畏懼!

(2)     「也沒有轉動的影兒」:

被照的物體隨著位置的變化,影兒也隨之轉動,但是神是光的源頭,在祂並無黑暗(私慾),表明神無罪的屬性,人在苦難中一仰望神,就有了盼望(哀三2122)。

有一句名言:「面向陽光,陰影在後,背向陽光,陰影在前。」哈巴谷在困惑之中,能不斷向神尋求內心困惑的解答,結果蒙神亮光一照,道出一句至理名言:

「義人必因信得生」(哈二4)。

因此在困難的環境中,不要急躁,要懂得面向主,必得亮光,找到答案。

3.        看清神為造就我們(18

「祂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祂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  

i           祂按自己的旨意(18a):

指神完全美好的計畫,在創世之前,經過慎思熟慮而訂妥,為叫人完全聖潔(弗一45);神造就人如窯匠用泥作器皿,是為自己的榮耀而造(賽四十三7),也讓人分享祂的榮耀。

古聖徒明白神的旨意及創造的目的,他們分享了神的大能,經歷了死人復活及使無變有的大神蹟(羅四17),留下美好的見證,印證神的旨意的確是美善的。

因此在生活中,察驗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是何其重要(羅十二23),藉此我們能分享神的大恩典。

ii         用真道生了我們(18b):

「真道」就是能救人靈魂的道(雅一21)。世人活在世上,活得愈久愈覺得痛苦,是因為得不到神的亮光,他們行在黑暗之中;因此神按照救贖的計畫,藉著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傳揚全備的福音;這就是神,神就是耶穌,因此只要相信耶穌是基督,都是從神生的(約壹五1)。

今日我們要相信耶穌,就必須接受傳揚耶穌基督教訓的教會,凡越過基督的教訓,這樣的教會就是沒有神的真道(約貳9),因此信主不可盲目的地選擇教會。

在真教會裡,我們領受了真道,經歷重生的洗,更應在真道上長大成熟,讓基督的生命彰顯出來,這就是祂的旨意。

iii        叫我們在祂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18c):

律法規定所有初熟的果子要分別為聖歸於神,並且以感恩的心獻上(利廿三10)。所以我們重生的人,猶如「初熟的果子」,也是屬神的(羅八23);因此神不斷操練我們,為叫我們成為完全無可指摘。雖然在這變遷無常的世界裡,幸有神美好的恩賜與賞賜永不改變的臨到我們,所以我們不要看錯了,不要被世界的好處所牽引誘惑而離開神,靈命要長大成熟,如初熟的果子獻給主。

雅各長老提醒信徒,要抓住神的應許,勇敢面對百般的試煉及試探,神的恩典不但夠用,祂更要在我們身上彰顯出祂的榮耀來,成為初熟的果子,歸屬祂。

今日市場內充斥仿冒品與真品,叫消費者難以分辨;同樣地,在信仰上也充斥著真理的靈與謬妄的靈(約壹四6),實在叫許多人困惑,要如何去分辨呢?主耶穌說:「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裡來,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裡豈能摘無花果呢?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太七1517)。在邪惡的世代裡,如何結出好果子以吸引世人來認識主,是我們當努力的目標。

六.  智慧的運用(一1927

1.        運用智慧的原則(19

「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a.      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19a):

作者提醒讀者上述提過的,在試煉中如何以智慧去面對它,如何看明神試煉人的用意,但千萬不要落入魔鬼的試探中,因此「如何運用智慧面對試探或試煉」,下文是作者提出具體的說明。

i           我親愛的弟兄們:

雅各發自內心誠懇地盼望同靈有智慧去面對試煉或試探,因為神的恩典夠用,牧者為父的心由此表明出來(林前四15)。

教會中雖然有些不肖分子,但畢竟是自己的弟兄,牧者應以情如手足的愛心挽回他們,沒有成見,也沒有偏心。

ii         這是你們所知道的:

指下文「要快快聽,慢慢說,慢慢動怒。」這是面對試探的重要法則,雖然是老生常談,卻是常被忽略,因而在試探中常遭挫敗。

由此可見,重要的真理,當不厭其煩的提醒,並且活用在生活中。

智慧的話應當言傳,神的話就是智慧的話,經過人的驗證,流傳萬代;我們當像雅各親身經歷智慧的價值,並且指示後世的人(詩七十一18)。

 b.      但你們各人要快快聽(19b):

有一句話說:「人有兩個耳,一個舌,所以應當多聽少說。」如同嬰兒學講話前要多聽。「多聽」就是不斷的學習,唯有謙卑學習,才能不斷的成長。尤其在試煉中的人更要學習「快快聽」(啟二7111729;太十一15),聽了之後要去「仔細的思考,分辨是非」,再採取行動。

信道是從聽道而來的(羅十1415),呂底亞成為一位真信主的人,就是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徒十六14)。

急躁或自以為是的人,常不願快快聽,他不但忽略別人的感受,又常作錯誤的判斷或教導。有一位太太與先生去逛街,太太看到攤販賣的西瓜很甜,想買它,先生立即阻止說:「那一定很貴,不要買。」他也不問一問價格,聽一聽要多少錢,因此令他的妻子非常掃興。

平常我們聽到不少批評、論斷,都是沒有「快快聽」,作正確的思考與判斷,結果發生許多不愉快的事。

 c.      慢慢說(19c):

謹守口的得保生命(箴十三3)。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十五1),這些教訓都提醒我們言語的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慢慢說」,也就是經過思考如何說出良言、實言,就不致於犯錯(箴廿九20),言語急躁,不如愚昧人;我們應該避免陷入爭論之中(箴十七27)。

羅波安王口出妄言,而喪失大半江山(王上十二820),拿八狂言,污辱大衛,差點喪命,幸好拿八之妻亞比該一番柔和應對得體的話,化解了殺身之禍(撒上廿五1011)。以斯帖為救同胞,伺機而言,拯救了同胞(斯七34)。

總而言之,「慢慢說」就是在說話之前,應查明真相,並且要說造就人的話,尤其在教會裡,人際關係複雜,更應謹慎言語。

 d.      慢慢動怒(19d):

怒氣易變成怨恨,無法使人的靈魂回轉,怒氣也會變成慣常的衝突,遭致頑梗的對抗;鼓勵的言詞比忿怒的言詞更能達到使人靈魂回轉的目的,誠如「箴十六32」說:「不輕易發怒的,強如取城。」反之,易怒則易關上心門,把真理排拒於心門外(傳七9)。要「慢慢動怒」,唯有先學「慢慢說」,語調放慢,怒氣較易消失,但是更重要的,還是靠聖靈治死情慾,以做到下列幾點:

i           不輕易發怒(箴十九11):

當有見識,經過思考,就不易發怒,會有寬恕人的心。

ii         建設性發怒(雅一20):

當思考發怒能成就神的義嗎?否則發怒只顯愚妄(箴十四29)。

iii        征服怒氣(林前二8):

發怒時先閉嘴再禱告,「退一步天高地廣,忍一時心平氣和」,才不致給魔鬼留地步(弗四2627),否則因怒而恨,易導致殺人,釀成不可收拾的悲劇。

2.        運用智慧的目的(2021

 a.      為成就神的義(20

「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  

i           人的怒氣:

常出於血氣,敗壞靈性(加五21;弗四26)。該隱發怒是因嫉妒弟弟亞伯的獻祭蒙神悅納,結果一怒而殺人。

雅各也提醒信徒,人會爭戰鬥毆,都是從百體中戰鬥私慾來的(雅四1)。

在生活中,男人易忿怒與爭論,保羅勸弟兄們多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提前二8)。

ii         不能成就神的義:

不合理的怒氣,常出於人的血氣,無法叫人生活變得更好,不能合於神公義的要求。唯有溫柔的心,才能幫助人滿足神的要求。

怒氣易破壞一個人的靈命而經不起考驗。因此聖經說:「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四26)。約拿的怒氣即為一例(拿四11),他不能接納尼尼微人的悔改,甚至於幸災樂禍,卻忽略了那不能分辨左右手,十二萬多無辜的小孩,更可怕的是他輕看了神的憐憫及公義!

在教會裡,當注意魔鬼的分化,牠讓我們易怒,造成同工的不同心,如此無法滿足神的公義,叫神的工受阻;因此面對不同心的時候,不可憑血氣而行,而是靠神攻破魔鬼的計謀,把人的心意奪回,使大家都能順服基督,才不致絆倒未信的人(林後十35),福音才能廣傳,彰顯神的公義。

 b.      為拯救人的靈魂(21

「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

i            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21a):   

(1)     「脫去一切的污穢」:

「污穢」(ruparia)描述使衣服或身體骯髒的污泥,也就是指人外面的罪行,它會遮掩人的眼,堆積人的耳,使人們不願看神的作為,不願聽神的話,這一切都要除掉,才是真正重生的人(彼前二12;羅十三12)。

當代的信徒輕忽了謹慎言語,也忽略了看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甚至於虧欠工人的工錢(雅一2627,五4),這一切外在的罪行是觸動怒氣的誘因,因此雅各勸勉信徒要脫去一切的污穢,才不會引起爭端。

現今教會中,易引起爭端的,莫過於言語不慎、錢財處理不當,引來最大的紛爭,成為教會中的污點,我們應善用「快快聽、慢慢說、慢慢動怒」的方法,脫掉一切的污穢。

(2)     「脫去盈餘的邪惡」:

「邪惡」(perisseia)指惡毒的瘤,會致人於死的地步,在此指存在心裡面的惡念。存有惡念的人,總是看別人的錯,它阻礙我們去領受屬靈的福氣,這一切都必除去(弗四31)。我們須常自省悔改,靠聖靈治死內心的邪惡。「盈餘的邪惡」:指花樣眾多的邪惡意念,如惱恨、不滿、懷疑等不好的動機,教會中才會引發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這是阻礙教會發展的重大因素。

因此我們不但要謹慎外在的行為,也應不斷省察內心的意念,假如我們能如此的靈修,就有耶穌基督在我們內心(林後十三5),我們的靈命必能剛強,勝過一切的試探,讓我們的靈命得以保守,不受侵害。

ii         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21b):   

(1)     「溫柔」(prautes):

就是能夠控制感情的衝動,謙卑、順服又可造就的心。

人的心通常硬得像石頭一般,不容易照神的話去行,甚至於無法謙卑自省,爭端通常因此而引發。若要軟化心腸,真的要像先知用心地在神的面前禱告,求主賜我們受教的舌頭,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求主每早晨題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賽五十4)。因此我們應常在神面前「快快聽」神的教導。

新約時代,神又賜下聖靈,能夠軟化我們的心腸;我們當效法保羅,為教會軟弱的弟兄,「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帖前二7)。今日教會信徒的流失率不斷增加,我們更當存溫柔的心,把他們挽回過來(雅五1920)。

(2)     「領受那所栽種的道」:

指撒在心裡的道,要領受並且實踐出來(太十三18)。

如何栽種神的道在內心?路加指出庇哩亞人賢於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人,是因為他們不只聽道,還用心地天天查考真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徒十七11),足見要栽種道理,必須聽道、讀經與查經。

今日的教會重視講道與聽道,但是對於讀經與查經的推動實在有待加強。推展讀經運動或提倡查經風氣的過程,頗多困難,只要有心,就可突破難題。

「領受」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消化(理解)道理的正意(提後二15),並且活用在生活中。「快快聽」就是栽種道理的良法,「慢慢說,慢慢動怒」就是領受道理的表現,能夠造就自己,又造就了別人,同時也榮耀了神!這是智慧運用得當的好處。

iii        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21c):   

(1)     「救」(sozo):

指「保守、完全與使生存」之意,強調在患難、試探或試煉之中,應重視保守自己的靈命,最後達到完全的地步(雅一4)。

(2)     「道」:

是神的話語,是生命的糧,能讓人靈修長大成熟,以致得救(約五39;猶20)。

神的道有其特色:  

A.全備的道:不遵行者,在得救上無分(太十21)。

B.絕對的道:不可增減(加一8),否則會被咒詛,與救恩隔絕。

C.聖潔的道:使人生命更新,擁有正確的價值觀與是非觀,使易怒 的人改變心性(路九56)。

3.        運用智慧的重要(2225

 a.      不欺哄自己(2224

「只是你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i           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22)。

(1)     「行道」(poieetai):

有「行事者、做事的人」之意,也可譯為「詩者」(英文的poets就是取自此字),

那就是說詩者通常會把他的心思、意念、感情,完全表達在他的詩詞上。由此可知「行道」就是把所聽的道,經過理解之後,完全實踐在生活中,成為美好的見證。

從上文可知,在行道之前一定要學會「快快聽」,尤其面對患難的時刻,就要分辨是出於惡者的試探?或是來自神的試煉?然後採取正確的行動,把真理表明出來。

雅各要他們分辨「不勒住舌頭,還自以為虔誠」就是陷入惡者的詭計中,唯有約束自己的舌頭,才是「虔誠」的表現,而不是「虛假」的。

另外,對於教會中的孤兒寡婦落在患難中,我們知道了之後,該如何看顧他們,才能利己益人?這對於我們的靈性是一種試驗,通得過這樣的試驗,就能把所認識的真理活用在生活中(徒六13)。

「行道」更重要的是為見證基督,我們知道基督的道理很好,但需要有品格高潔的人去傳揚;如同茶不但要好,而且也要用乾淨的杯子來盛它;若是茶杯髒臭,縱然盛了香噴噴的茶,也沒人敢喝。因此要為主見證,就要實行自己所宣講的真理,這正是雅各所強調的重點。

(2)     「聽道」(akroatai):

有「旁聽生」之意,他與正式生不一樣之處,就是沒有資格參加考試及領取文憑。同樣地,單單只有聽道,沒有經過行道的考驗,仍然不配作為基督的門徒,將來更無法領受天國的獎賞。

雅各強調「不要單單聽道」,若只是聽道,只不過堆積了一些未經驗證的死知識。有些人遇到事情愁眉苦臉,不知如何是好。主耶穌的門徒在主受難之後常帶著愁容,主耶穌向他們顯現,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他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麼?」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結果門徒眼睛一亮,認出主來,心裡火熱,開始向人見證主的復活(路廿四1335)。

「聽道」要有聖靈幫助,不但要聽得明白,並且有火熱的心去實踐,所聽的道才有益處。

教會要發展,每一個人不可只會單單聽道,應重視如何行道,這是教會發展的關鍵。可惜的是,不少人重視聖經的學習,但是對於活用聖經的實踐課程,例如基督化家庭的建立,基督教的倫理、佈道實務、教會增長實務……等,通常被忽視了,這是我們不可不注意的!

(3)     「自己欺哄自己」:

「欺哄」是指計算錯誤的意思。假如你以為聽了道理,滿有屬靈知識,以此自滿,以為比別人更認識主,而起了自義的心,卻不知行道的重要,是最沒有智慧的作法,這便是計算錯誤,不但損己又害人。

自己欺哄自己的事,自己常不自知,卻是經常的發生。尤其講道的人下了講台,通常會聽到不少的掌聲及讚美,就自以為講的不錯,卻不知在這個含蓄的社會裡,要聽到真誠的勸勉,實在不易。同樣的道理,或許我們飽學聖經的知識,在人品上不一定高人一等,我們常被一些奉承的話所迷惑,而不知道許多的時候常是知而未行。除非我們是一位肯用心反省的人,否則常被生活的各種假相所欺哄了(耶七34;徒十二2223)。

ii         因為聽道而不行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2324)。

聽道而不行道是自欺欺人。正如耕田後而不撒種是一樣的愚拙。在雅各書裡,我們看到雅各痛責教會中那些聽道而不行道的人,危害了教會的和諧,也使基督的福音受損。在此他以照鏡子為喻,說明人不要在信仰上自欺。

(1)     「鏡子」(23a):

比喻神的道理或聖經(林前十三12),作為靈修的依據。

人要一生忠心事主,始終不渝,實在不易,除非他要勇於面對自己,常常不斷照鏡,看清自己的軟弱,並且有勇氣不斷革新自己,否則一切的理論都成為空談,五分鐘熱度一過,就故態復萌。

(2)     「人對著鏡子看自己」(23b):

「人」原文是「男人」。男人照鏡子通常都不留心去看,在鏡前梳頭,總是馬馬虎虎梳完便算了。如果以此比喻聽道,我們不要學男人照鏡,要學女人照鏡,加倍仔細,並且懂得去修飾自己。因此我們不要單聽道,還要記下來,反覆思想,力求改進,直到去掉缺點。

(3)     「本來的面目」(23c):

指人軟弱的真相。

通常未信主前的面目可憎,因行在罪惡之中;信主之後聖靈的更新,面目應有所改變,但是由於人仍然帶有肉體的情慾,易受惡者的試探(加五1624;彼前五8),若自以為完美無缺,那是自欺(約壹一8);因此常聽道、讀經,自我省察(詩一一九147148;路一29),就是為了瞭解自己靈性的真相,明白自己還有那些缺點,作為改進的目標。

能夠看清自己的本來面目,才有成長的機會,追求更美好的人生(腓三114)。

(4)     「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24):

聽道而不行道,就如同照鏡子,看見、走後,忘了自己相貌的缺點,不知改進,那麼聽道就無益,這樣的信仰如同沙土上的房子,經不起考驗(太七2627)。

人在成長上最大障礙是不承認鏡中的自我,或不專心看清鏡中的自我,以致自我陶醉,不知自己的缺點,反而要求別人太多,自大狂傲。

年輕人在選擇婚姻的對象,常患了無自知之明的毛病,忘了自己的缺點,卻不斷挑剔別人,因此誤了婚姻的良機。

人要認識自己,除了常聽道之外,要懂得自省,並且平常準備筆與紙,隨時記下自己的缺點,作為靈修的目標,直到除去缺點,活出真理才是真正的成長。

行道者本身能為真理作最好的註解!

 b.      必然蒙福(25) 

「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i           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   

(1)     「詳細察看」(parakupto):

有彎腰、曲身,察看之意,也就是全神貫注的凝視並思想之(彼前一12)。它提醒信徒讀經,不但要「讀過」,還要「讀懂」,更要「讀活」了,才有益靈性的成長。詩人說:「晝夜思想神的律法」,始能讓我們知道,何者當為,何者不當為。這是行道之前應有的態度(詩一12)。

但以理詳細察看耶利米的預言之後,積極採取行動,為同胞的歸國代禱(但九2);

同理,當我們看了末世的兆頭(太廿四14),也應當明白當採取何種行動,為神國發展而努力。

(2)     「全備的律法」(nomon telion):

是神啟示的律法,不可能再有更好的律法,因為它藉由耶穌基督身上完成了,基督徒的生活以耶穌的教訓作為生活的指南,使人又輕易又輕省地去成全舊約律法的要求(耶卅一3134;太五17,十一28)。所以基督的福音又稱為全備的律法。

現今有些人稱呼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太七21),由於神的律法全備,不可增加,也不可刪減,更不可斷章取義,在行為上才不會有偏差(加一8;啟廿二1819)。

(3)     「使人自由的律法」:

順從基督的福音,才有真自由(加五1)。我們信了耶穌以後,不用遵守舊約束縛人的典章、律例,的確已經得到許多的自由(西二1316);同時也不再受律法的控告,因基督的寶血不斷潔淨人的罪,並且聖靈叫我們勝過情慾所引起的罪,使人能順服真理而行,這就是真自由(約八313236;林後三17)。例如常存主的話,就有「不憂愁的自由」(約十六3322),「不恨人的自由」(約壹三1415),「不受惡習捆綁的自由」(林後三17),「行善的自由」(加五25),

這就是使人自由的律法帶來的好處。

ii         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本段的意思是教導我們要用心查考神的話,天天讀經,天天禱告,這樣就不會聽過就忘了,反而把主的道深藏在心裏面(詩一一九11),並且用心實現所聽的道,體會行道的樂趣與福氣,例如被主視為朋友(約十五14),甚至被視為屬靈的兄弟(可三35;來二11)、享有屬靈親情(路十一18)、得到天國的福氣(太五19;路十二434447)。

雅各在本章一開始就強調,患難是一種試煉,要試驗弟兄姊妹是否有純正的信心,把所領受栽種在心裡的生命之道實踐出來;若是經常詳細察看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自由的生命之道,就知道自己是否已通過考驗;凡通過考驗的,不但成全完備,毫無缺欠,更可以歡喜地把自己如同初熟的果子獻給神,必然蒙神悅納,並且也能領受「生命的冠冕」,這就是雅各所說的「凡行道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蒙福。

主賜人的智慧,人若好好的運用智慧在行道上,不但不欺哄自己,反蒙主賜福。

4.        聽道與行道的關係(2627

 a.      聽道而不行道之例(26

「若有人自以為虔誠,卻不勒住他的舌頭,反欺哄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是虛的。」

在我們生活環境的周遭處處都有靈修的鏡子,例如:聖經的教訓、歷史的教訓、他人的經歷等,若是平日常常照鏡子,才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在此提及有人聽道而不行道,就是不懂照鏡子的用意,常會吃很大的虧!

i           「若有人自以為虔誠」:

「虔誠」(threskos)指參與外在的宗教活動。有人以為參與禮拜或熱心於教會的活動就是非常愛神(賽一1020)。這是虔誠的假相。

教會中常會有這種虔誠的假相,是因為在熱心上缺乏見識(腓一9),因此雅各以書信來教導,破除各種假相,今天教會理當用心強化真理的教導,才能讓信徒看清自己本來的面目,知道如何悔改而成長。

ii         「卻不勒住他的舌頭」:

指自以為虔誠的人,常誇耀自己事奉是如何熱心;但是言行不一,卻是他人格的致命傷(雅三610)。

在教會裡,常可看見人們話說得多,做得卻少的現象,這樣的人無法建立起屬靈的權柄,在教會裡就不具影響力。

教會的軟弱,不是人才缺乏,而是缺乏有屬靈影響力的人。

iii        「反欺哄自己的心」:

指無自知之明的人,常欺哄自己;如同人照了鏡子,卻不注意臉上的污點,就是欺哄自己;同理,人聽了道理,知道要謹慎言語,但是他仍然口不擇言,這就是自欺了!

假如我們不用心學「快快聽」的工夫,很難明白自己聽了道,到底行了多少?

祭司及利未人都是熟悉愛心與憐憫之道,但是看到自己的同胞受了傷,仍生不出憐憫之心,不伸出援手,反而外族人撒瑪利亞人動了慈心,救助受傷的人;這幕情景對於祭司及利未人的人格,真是一大諷刺,因為他們欺哄了自己(路十3037)。

iv       「這人的虔誠是虛的」:

表示這人並沒有達到「愛神愛人」的目的。「虛的」(matarios)指「徒然」、「沒有達到目的」、「沒有果效」之意。

因此我們當常自省:對得起神嗎?對得起他人嗎?對得起自己嗎?

教會裡有許多人的虔誠是虛的,雖然表面熱心,我們稱之為假相,例如:有的人以人的經驗代替神意來從事聖工;有的自以為有愛心去體貼他人,往往出於人意而非神意,這些人的行為是虛假的虔誠。我們當以此為鑑戒。

 b.      聽道而又行道之例(27

「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成功絕不是僥倖而得,而是懂得在行道上付出代價,就能在他所行的事上得福,所謂「犧牲享受,享受犧牲」,就是同樣的道理。因此在本節強調不但要行出所聽過的道理,還要做到「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

i           「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

本節之「虔誠」(Threskoe)是指信心與行為合一的表現。本句強調神是我們的父親,我們應體會父親的心意,要明白獻給神最好的禮物就是對窮人的事奉,使他們身心都得主寶血的潔淨,以領受豐盛的恩典,這是「清潔」的事奉。同時我們的事奉,內心動機要純正,這就是「無玷污」的虔誠。

ii         「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

雅各強調神是我們的父,神更是孤兒的父,寡婦的伸冤者(申十18),我們若逃避責任,沒有讓他們同享基督的恩典,一切的敬拜都歸於空(亞七810;彌六68)。因此我們當重視患難中的孤兒寡婦,讓他們靈肉都得照顧。

iii        「並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我們不能離開世界獨居,但也不能與世界妥協(約壹二15),應保持內心的純真與聖潔。

有史以來,許多人一直想要以外在的禮儀與敬拜,代替自己的犧牲與事奉。我們若要做到虔誠的事奉,就當以清潔沒有玷污的心,去愛同胞,不從人的情慾,只從神的旨意,過虔誠的生活。

雖然這個世界充滿忙亂,人被物慾所迷,視金錢勝於一切,品格、操守似乎變得一文不值,生活中缺乏思考,只顧眼前得失,不管將來的結局,這種人通常為所欲為,想做就做,我們處在這樣短視近利的環境之下,豈不更應慎重思考,我們的生活合乎真道嗎?我們若能「快快聽」聖經怎麼說,並且用心地實踐神的話,這就是智慧的生活!


作者: 林永基
出版社: 真耶穌教會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