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高級班教材第六冊)
耶利米書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林淑美姊妹

一.  引言

沒有一個先知像耶利米,使我們接近先知的內心世界那麼近。相較於其他先知,耶利米書給予先知的生平、遭遇有一個較清晰的描繪,它似乎帶著自傳的色彩。當猶大國面臨存亡的年代裡,神的先知──耶利米,如何當神的「口」,來宣揚神的意旨、督責與勸勉,縱有來自各方的壓力,神與他同在,使他成為堅毅不撓的「堅城、鐵柱、銅牆」。

二.  結構

1.       一~二十五章

先知的話,以詩體和散文寫成。第一章是耶利米的選召。「先知的自白」約略置於十一~二十章(111215171820)。

2.       2645

有關先知的敘述,以敘述文寫成。其中三十~三十一章「安慰書」自成一單元,而三十六~四十四章描述耶路撒冷被攻佔前後先知的遭遇。

3.       四十六~五十一章

有關列國的經文(格言、論語),特別以較大的篇幅提到摩押和巴比倫。有關耶利米的話到五十一章結束(耶五一64)。

4.       五十二章

附錄、後言。依據王下二十四、二十五和耶三十九,描述猶大王國的終結。

第一章第一節以「耶利米的話」開始(原文),五十一章最後一節以「耶利米的話」(原文)作結束,耶利米的話圈住整個耶利米書,而耶利米的話就是神的話,這在第一章即強調講明。

三.  特點

1.       耶利米書在一些經段交代了日期,但年代時間的編排上顯得鬆散、不嚴謹,譬如二十一1是西底家在位時期,二十五1是西底家之前的王約雅敬在位時期,三十二~三十四章是西底家在位時期,三十五~三十六章又紀錄約雅敬在位時期…等等,顯示這是許多資料的集結。

2.       耶利米書的希臘文譯本七十士譯本比希伯來文聖經文本少2700字,約略七分之一的內容,四十五~五十一章有關列國的經文編排也不同,希伯來文聖經是置後,七十士譯本置中。死海古卷(西元前一~二世紀)的發現,顯示部分耶利米書的希伯來文斷簡接近七十士譯本,也就是說存在兩個不同的希伯來文文本,一個是長的,另一個是短的文本,而這短的文本也就是七十士譯本的基礎。除了列國經文位置的差異及七十士譯本短缺耶三十三1426外,希臘文文本與希伯來文文本在內容上無顯著的不同。

四.  時代背景

先知是時代洪流的一員,先知在當時所處的環境、政治、社會、宗教背景下,傳達神的信息。尤其耶利米先知身處在猶大國末期動盪不安的時代裡,他的信息與猶大國的存亡、整個政治局勢的發展牽扯在一起,我們有必要了解它的時代背景。
以下是猶大國末期諸王的年代表:
640 B.C.約西亞(當王31年)à609 B.C.約哈斯(3個月)à609 B.C.約雅敬(11年)à598/597 B.C.約雅斤(3個月)à597 B.C.西底家(11年)à586 B.C.猶大亡國。

約西亞13年(627/26 B.C.)耶利米被召(耶一2)寫歷史書的人對約西亞王的評價相當高,他可以說是自大衛王以來最好的國王(王下二十二2;參看申十七20),約西亞18年(623/22 B.C.)因整修聖殿獲律法書,決定依書上所言奉行神的話,此時的猶太人已離棄純正獨一真神的信仰,與迦南宗教結合,施行迦南宗教的祭祀崇拜。約西亞王於是與民立約決意跟隨神,遵守誡命、律例、典章如書中所言,並實行宗教改革,廢邱壇、廢邱壇祭司、除偶像、拆毀屬迦南宗教的東西,強化耶路撒冷聖殿的崇拜,使耶路撒冷成為唯一合法敬拜神的地方(王下二十三),他的宗教改革甚至遠達亞述國在舊以色列國所建立的省份(二十三151929)。能夠達成這樣的情況,是因為當時的大國亞述(884609 B.C.)的勢力已漸沒落走下坡。

當一強國即將沒落,正是另一強國即將興起的時候,這是當時政治的寫照;625B.C.巴比倫獨立,迦勒底人Nabopolassar625605 B.C.)建立新巴比倫國(625562 B.C.)。十餘年之後,612 B.C.尼尼微淪陷,610 B.C.亞述最後的國王Aššur-Uballit被逐出僅存的哈蘭,609 B.C.試圖做最後的努力,終告失敗亡國。這年猶大王約西亞死於埃及法老尼哥北上之時(王下二十三29),其子約哈斯繼位。

亞述亡國後,埃及勢力伸入巴勒斯坦,法老尼哥囚禁約哈斯,最後罷黜他,另立其兄約雅敬為王,並將其帶到埃及。耶二十二1012提到不要為死人(約西亞)哭泣,倒要為被抓到埃及的約哈斯哭泣,因他必不得回來。

約雅敬(609598/7 B.C.)因而成為埃及的附庸(王下二十三35)。新興的巴比倫國漸漸強大,605 B.C.(約雅敬四年)尼布甲尼撒以王子的身份在伯拉河旁的迦基米斯(耶四十六2)打敗法老尼哥,攻佔巴勒斯坦,後又追殺埃及軍於敘利亞中部的哈馬。因父亡,趕忙回巴比倫,接續他父親的位子,成為巴比倫王(605562 B.C.)。

605 B.C.這一仗非常重要,它改變了當時的政治局勢,維持不長的埃及勢力(609605 B.C.)於焉瓦解(王下二十四7)。此後尼布甲尼撒的政治勢力不斷擴張,而猶大似乎沒有真正感受到這種轉變,還不斷奢望從埃及得到幫助,因而在先知書中倍受批判(結十七17;二十三2127;二十九67)。也是這一年耶利米命巴錄將他所說的一切話寫下來,唸給百姓聽。約雅敬得知耶利米書卷後,無法聽信書中所言,將之燒燼在火盆中,原因是上面寫著,巴比倫必要來毀滅這地(耶三十六)。

大約604 B.C.猶大屈服於巴比倫,三年後叛變(王下二十四1),原因是巴比倫揮軍出征,南向埃及,與法老尼哥大戰,此役雙方死傷慘重。約雅敬解讀此次的戰役為埃及的勝利,因而靠向法老,停止對巴比倫的納貢。對於背叛的猶大,巴比倫無法在601B.C.的戰役之後馬上向猶大進行報復,根據巴比倫歷代誌,隔年巴比倫整軍攻打阿拉伯。但卻動員鄰邦亞蘭、摩押、亞捫的軍隊去對付攻擊猶大(王下二十四2)。

到了598 B.C.冬天,巴比倫帶軍圍攻耶路撒冷城,在597 B.C.亞達月2日(2/3597 B.C.),攻佔了聖城。約雅敬死於巴比倫圍攻之時,此時城尚未攻破,他的兒子約雅斤繼位,繼位後投降,因而避免聖城被毀,卻無法避免聖城被掠奪君王百姓上層階層的被擄(王下二十四1316),被擄的人數比十年後被帶走的人數還要多。巴比倫王立約西亞的另一兒子西底家為王(597586 B.C.)。

耶二十四章以「無花果」為喻,比喻被擄之人如極好的無花果,神要看顧,讓他們得好處,要領他們歸回,賜他們認識神的心。而留下來以及住在埃及的猶太人有如極壞的無花果,將遇災難、凌辱、譏笑、在萬國中被拋來拋去,神要滅絕他們。

根據巴比倫歷代誌,596/595 B.C.尼布甲尼撒攻打以攔,耶四十九3438也同時記載西底家初年,耶利米先知論以攔所受的災禍。

西底家在位三年後圖謀背叛,聯合以東、摩押、亞捫和沿海城邦聚集耶路撒冷策劃謀反(耶二十七3)。膽敢圖謀造反,可能是因法老尼哥死後,撒美梯二世(PsammetichII)繼位,猶大因此對新的埃及王產生新的冀望,剛好此時巴比倫發生騷動不安,讓他覺得這是一個機會,然而那個騷動後來很快就被平反。而在被擄及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當中,也生出在不久的將來不必再服事巴比倫的期望,巴比倫的軛將除去,被擄之人即將歸來(二十七、二十八章)。先知重覆提出警告,要他們歸順巴比倫,因為這是神的定意,耶利米先知也寫信給被擄之人,勸他們稍安勿躁,讓自己的小孩在異鄉娶妻生子,好好過活,因為被擄不是三、四年的事,而是一段時間(耶二十九17)。

594/3 B.C.的策反後來發展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當尼布甲尼撒於每年例行的出巡在巴勒斯坦附近停留時,這時大家又乖乖的向他納貢。在這段期間,耶利米說了許多話,針對其他說假預言的先知提出嚴重的批判。

耶利米書記載,西底家四年西底家(593 B.C.)曾到巴比倫,利用這機會耶利米將預言巴比倫災禍的書信託隨行者帶去,公眾唸完後令投書於伯拉河,象徵巴比倫如書下沉,不得復興(五十一5963)。這事以後猶大背叛巴比倫(確切時間不知),停止對巴比倫的納貢,可能與589 B.C.上任的埃及法老(HophraApries))有關,此時又對外邦產生了新的冀望。

如今,尼布甲尼撒決定結束猶大國,歷史對此有詳盡的資料記載:王下二十五;耶五十二;耶三十七以下;拉西斯瓦片(Lachish-Ostraka)等。西底家九年(588/7 B.C.)巴比倫圍攻耶路撒冷,長達一年半,期間曾因埃及軍隊前來相援,而中斷圍城(耶三十七11)。正當迦勒底軍隊從耶路撒冷撤退之際,耶利米因祖產問題回鄉,出城門時,被誤以為背叛投降,被拿住關進監牢。後來西底家將他提交到王宮護衛兵的院內(三十七1121)。在此,耶利米與他的堂兄弟執行了土地的贖回(三十二115)。

猶大的首領聽說,耶利米曾勸百姓眾人出去投降,認為大軍正處極力抵抗時期,此舉無異癱瘓士氣大亂軍心,建議將他處死,於是耶利米被打入不見天日的深牢(三十八16)。此時,耶路撒冷已相當危急艱難,城中沒甚麼糧食,以伯米勒將他從深牢救出,讓他仍待在護衛兵的院中,以免在黑牢裡餓死(713)。在城即將被攻破的緊要關頭,西底家顯得不知所措、沒有定見,曾徴詢耶利米的意見,先知勸王投降以保性命,但王不聽(1432)。

西底家十一年四月九日587/6 B.C.)耶路撒冷淪陷,西底家欲逃往阿拉伯,未過約旦河即於耶利哥平原被逮,被帶到尼布甲尼撒軍隊駐紮的總部──利比拉受審。巴比倫王在西底家眼前將其眾子殺害,並將其雙眼弄瞎,帶往巴比倫。阿布月(Av)九日(五月9/10日)迦勒底人焚燒耶路撒冷城,燒毀聖殿、王宮和城內房屋,並拆毀城牆、擄掠聖殿、聖城,將猶太人擄至巴比倫(三十九110;五十二;王下二十五121)。

迦勒底人將一批準備帶往巴比倫的猶太人集中在拉瑪,耶利米也在其中。巴比倫軍隊護衛長尼布撒拉旦恩待耶利米,任由他選擇,是要留在猶大,還是要一起去巴比倫,耶利米選擇了前者,到米斯巴依附巴比倫王所立的省長基大利(三十九11-四十16)。

省長基大利後為軍長以實瑪利所殺,以實瑪利並且擄走住在米斯巴的猶太人,要將他們帶至亞捫,加利亞的兒子約哈難得知後,將眾人奪回,以實瑪利逃往亞捫(四十ㄧ)。約哈難和眾人因省長基大利被殺,心裡害怕迦勒底人報復,欲逃往埃及,耶利米勸阻他們,不聽(四十二)。將耶利米一起帶往埃及答比匿(四十三)。

在埃及的耶利米繼續先知的工作,預言埃及將為巴比倫尼布甲尼撒所敗,並指責猶太人在埃及照樣敬拜別神,如同在巴勒斯坦時一樣,惹神發怒,將遭致災難刑罰(四十三813;四十四130)。耶利米書中有關耶利米個人事蹟到此為止,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耶利米先知的信息關乎世局,關乎猶太人的存亡,關乎先知個人安危以及作為先知的艱難,更關乎以色列人的宗教信仰。

五.  標題(一13

記載耶利米個人的資料,先知的名字、出身和他當先知的年代。亞拿突位於耶路撒冷北方,屬於便雅憫支派範圍,耶利米出身於祭司家庭,但我們沒有資料顯示耶利米執行祭司職分的蛛絲馬跡,從耶利米的生平和事工當中也沒有記錄。「猶大王亞們的兒子約西亞當王的第十三年,主的話臨到他(原文)」,這年應當是耶利米被選召的那年(627/626 B.C.),也就是下文(410節)所敘述的,第三節顯示耶利米做先知一直到猶大亡國。

六.  主題內容

1.       先知的選召和託付(一419

敘述耶利米被神選召為先知,同時也為耶利米往後的先知工作做了定調,指示了先知信息的核心,及作為先知職份的艱難。許多這段經文中出現的主題、用語,穿過了整個經卷,一再展現。可以說,這段經文是耶利米書的導論。

a.       先知的選召(410):

召為先知(5):耶利米先知的職分是在他未出生時已預定(參看賽四十九15;士十三5);「認識」含「揀選」的意義,與其平行句「分別為聖」相對稱。「我已立你為列國的先知」是完成式的形式(Pf.),表示已擁有、不可取消、不可收回的職分。「作列國的先知」這句是比較特別的地方,耶利米不只是以色列的先知,同時也是許多國家民族的先知,表達的是耶利米所涉及的層面,所託付範圍的廣大,在國際局勢動盪,國家即將遭受巨變當中,神揀選器皿傳達祂的旨意(審判、復興),用祂的棋子左右歷史。
異議(6):基於「年幼」,不成熟、沒有社會地位、在團體中說話沒份量的理由提出異議。
駁回(7):神回絕了耶利米的說詞,耶利米的自我講述雖是正確,但這不能成為藉口,縱然條件不足,也要去執行所受的託付,「因為我差你到哪裡,你就當去,我吩咐你的一切,你就當說(原文)」──是神的旨意。耶利米書中重複提到神差遣耶利米(二十五1517;二十六1215;四十二621;四十三12),強調耶利米的身分和言論非空穴來風或出於己意,乃具有神的權柄。相反的,假先知神既沒差遣他們也沒有吩咐他們(耶十四14;二十三32)。
允與同在(8):顯見耶利米先知責任的重大,在非常時代、非常時期,此時更需要神的同在幫助(參看書一9;出三12;士六16)。「他們」指誰?~指先知的敵人,反對先知的人,即第十七、十九節提到的「他們」。「這是主的話(原文)」,主與耶利米的這段對話,到此結束。這段對話,以神的話開始(第四節),以神的話結束(第九節)。
象徵(9):「看哪!我已把我的話放在你的口中(原文)。」神的先知要講從神那裡領受的「神的話」,忠忠實實的將神所吩咐的傳講清楚。耶十五19提到耶利米要作「主的口」。主伸他的手摸耶利米的嘴,經由這個「象徵」動作,神將祂的話委託耶利米,耶利米成為神的代言人,耶利米也藉此得到先知的權柄(參看賽六7;結二8~三3;士六17;出四19)。
工作內容(10):第五節已提到耶利米被召為列國的先知,這裡更進一步從人的生活層面來影射先知的工作:
「拔出、拆毀、毀壞、傾覆」-施災禍;「建立、栽植」-施福祉。顯示神對猶大亡國時期的宣告,不只宣告將臨的災禍,同時保證未來的重建。神是審判的神,也是修復、復興、重建、滿有恩慈、展望未來的神,而後者才是祂的真正的目的。「立(派)你於列邦、列國之上」是一種責任的託付,耶利米必須完成神所交付給他的任務,這是崇高的職份,同時也顯示列邦、列國握在先知(意即神)的手中,先知進行「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建立、栽植」(意義參看:耶十二1417;十八110;二十四6;三十一452740;四十二12;四十五4)。

b.       兩個異象和說明(1116

杏樹枝(11.12):十二節解釋十一節耶利米所看異象的意義,含義就在他所看到的東西裡面,原來希伯來文的「杏樹」和「留心、警醒」是同一字根,這是一個雙關語,一個文字遊戲:神肯定耶利米所看到的東西,耶利米看到杏樹枝,也就是說神會去施行貫徹「他的話」,他的話是可靠的,祂不會讓他的先知枉然傳講。
燒滾的鍋(1316):這鍋帶著威脅,向外流洩擴散。14節解釋13節「從北方而來的滾鍋」──就是從北方被開啟的災禍,他的威脅概括地上的居民。15節解釋14節何謂從北方來的災禍,即北方列國將來進行攻擊(參看四681518;五1519;六182223;十22),北方列國將成為神施行祂旨意的工具;藉著他們,神對以色列人發出判語。16節解釋神的作為,為何攻擊祂的民,降災禍不施福,乃因他們離棄神向別神燒香,跪拜自己手中所做的。

c.        鼓勵和堅定(1719):

耶利米的對敵包括猶大各個階層「君王、首領、祭司、眾民」,這些人加上「先知」,常常出現在耶利米書中,他們違抗神、違抗先知,成為神降臨災禍的對象(參看四9;八1;十三13;二十六81116;三十二32)。
這段預說了,先知在神的大作為下,處在世界歷史的洪流裡,在動蕩不安的局勢中,即將面對的艱難處境與壓力,從各個方面、各個層面衝擊而來,似乎是相當孤獨、無奈與危險,在人心惶惶的情況下,先知需要獨當一面,在亂世中急流湧進,先知要束腰裝備自己、站起來向大眾說出神吩咐他的一切話。在敵對者面前不要驚惶,乃要堅持自我,站穩腳步,成為「堅城、鐵柱、銅牆」。然而,在受到各方的打擊當中,神並不會丟棄他揀選的器皿,祂將與祂的工人同在,施行幫助、拯救,在十九節的最後特別強調說,這是主說的,也就是說神說出了他信實的保證。

2.       猶大的背叛-呼籲回轉-北方的敵人

曠野時期是以色列與神關係最親近的蜜月期(二23),但是他們進入神賜予肥美之地後,並不求問那領他們出埃及的神(6),反而轉向虛無的神(偶像)(4),令人髮指的是,帶頭的是那些領導階層:律法的應用者──祭司、官長(原文牧人)和先知(8)。

無論西方東方,沒有聽過有一國家換了自己的神;但諷刺的是,真神的百姓卻以無用處的偶像代替了自己的真神,以破裂的池子代替活水的泉源(1013)。以色列從前是上好的葡萄樹,如今變成外邦陌生的枝子(21),如發春的駱駝野驢,發情狂奔追求眾巴力(外邦的神)(2325),在各高崗上和青翠的樹下行淫(二20;三613;十七2;申十二2;王上十四23;十六4;王下十七10),這裡以行淫不貞象徵以色列宗教上背道的行為。實際上,「行淫」不只是一個形象語言,也是引述實際的行為,就是在作宗教崇拜的地方也行男女苟合的事(何四13;賽五十七57)。

北朝以色列因其背道淫行受神逞罰,妹妹猶大仍不以此為戒(三610);以木石為創造他們的神(二27),其神數目之多與城市的數目相等(二28;十一13),在欣嫩谷建邱壇、焚燒自己的兒女獻祭給巴力(七31;十九5;三十二35;王下二十三10;陀斐特指:他們在欣嫩谷所做的祭祀,或做這樣祭祀的地方),敬拜天上萬象(十九13),不守安息日(十七1927),離棄神(二1317;二十二9)!至於他們的道德行為也好不到哪裡去,偷盜、殺害、姦淫、起假誓、流無辜人的血、欺壓、強暴(二34;七9;五728;六67)。

神屢次呼籲百姓回轉,「回轉」成為耶利米書的中心主題(三十六37),是的,被休的妻子可以再回來(三12),祂不永遠懷怒(三12),神仍然是百姓的丈夫(三14),若回頭必不被遷移(四1)。但是,神的呼喚他們不回應,神的話他們不聽從,神從早派遣先知去警戒他們,他們不聽(七1325;十一78;十九15;二十二221;二十五34;二十六35;三五1417…),神給予他們回轉的機會,以致災難得以避開,他們拒絕沒有抓住(十八12)。因此,神的怒氣傾倒在他們身上(五;六;四十四4623)。

耶一15提到神要呼召北方眾族和他們的國王來攻擊耶路撒冷和猶大,接下來的段落(二~六章)也描述北方的敵人(四6;六122)所帶來的災禍、毀滅以及他們手段的殘忍,致使人心惶惶,地也因而荒涼等後果,到這裡並沒有言明北方的敵人是誰。相對的,耶二十五813則清楚指出北方來的攻擊是尼布甲尼撒所帶的迦勒底軍隊。尼布甲尼撒被描述為神的僕人(二十五9;二十七6),顯示列邦或尼布甲尼撒成了神施行其旨意的工具。

3.       聖殿講道(第七、二十六章)

兩章敘述同一事件,第七章著重講道內容,二十六章著重講道的後果。這裡呈現兩種可能性,百姓是要按照神的旨意教訓行事過活,還是要依靠虛謊的話:「這是主的殿,是主的殿,是主的殿」,認為聖殿是一切安全的保障,無關乎百姓的道德行為如何,以及是否正確敬拜神。在以色列人心中錫安是神的居所,必不動搖,永遠堅立(詩四十六5;四十八8),耶利米提醒他們要改正行為,神並未被祂所選擇臨在的地方綁死,神不會為聖殿而聖殿,聖殿沒有顯出它真正拜神的意含時,神將像對待示羅一樣(撒上四1122;詩七十八60),照樣棄絕。人應該從歷史學教訓,讓自己變聰明一點,招牌非重點,實質是核心,重視「敬拜神」本質的內含。

4.       先知的自白(十一1823;十二16;十五10111521;十七1218;十八1823;二十718

耶利米書十一章以後,有一連串的經文,非耶利米在公共場合對百姓的講道。這些經文中,耶利米言及自身的狀況,以獨白、祈禱、與神對話的形式呈現,它們與詩篇「個人的悲歌」極為相近,可以稱為「耶利米的悲詩」。

a.       耶利米因傳主道受逼迫、凌辱,人設計謀害他,如即將被宰殺的羔羊(十五15;十一19;十八182023;詩四十四22;四十一7),以惡相待的,甚至是他的同鄉、他的兄弟、親族、他知己的朋友(十一21;十二6;二十10;詩十一1113;四十一9;八十八8),耶利米求鑑察人心的神主持公義(十一20;十七10;二十12;詩七9;二十六2)。

b.       神答應替耶利米申冤,而耶利米在這當中卻看到另外更深層的問題,為何惡人得享亨通?(十二1;詩七十三312)神並沒有正面答覆他的問題,而是給與一個反問句,要他去思考在艱難中如何去面對、完成神所交付的任務(十二5)。

c.        耶利米升高他的悲嘆,哀嘆母親生他,哀嘆自身的存在(十五10;二十1418;伯三),先知災禍的宣告給他帶來極大的困擾,造成他與當時社會的衝突(十五10),使他成為別人的笑話、毀謗譏刺的對象,如果為了保護自己,不再講論神的話,心中卻有如火把燃燒,催逼著他,使他無法忍著不講(二十79)。

d.       耶利米的哀痛升高為控訴,神對先知而言成了虛假詭詐的泉源(十五18),乾涸停止流動,儘管神是活水的泉源(二13),儘管神的話使人快樂(十五16),但另一方面又成為他的負擔,因神的話他必需忍受逼迫、凌辱、苦痛,此刻的耶利米,神對他而言如靜止不動的泉源。活水變質了嗎?沒有,神沒有變質,問題在於先知,耶利米此時已離神太遠,以致於他感受不到神,感受不到神的生命與力量,這是先知最低潮的時候。因此,神呼籲耶利米歸回,歸回到他最初與神的關係,歸回到當初受召時的感動,歸回到當初神交付給他的職責中,倘若他言論正直高尚(正如所託付的),而非輕浮卑賤(正如他的控訴),他就可以成為神的口,成為神話語的代言人、宣告者(十五19;一9),神重申當初選召耶利米給予他的應允(一1819),將堅定他,使他在受攻擊的時候可以勝過,因為神與他同在,要搭救他脫離強暴、苦難(十五2021)。

我們看到先知為神工作,遭受患難、逼迫、毀謗、攻擊時,有軟弱的時候,此時若能聽神的呼喚歸回到當初受選召的使命,神將不致讓他羞愧,他的應允同在幫助不落空,將使他的工人從軟弱中再復興起來,重新出發做神無愧的工人。

5.       假先知(二十三940;十四1316;五30;六1315;二十七16;二十八89

耶利米書中有一特別的論題,就是「假先知」。耶利米處於猶大王國末期,國王身邊有先知接受國王的諮詢,或向國王提出建言,社會中也有許多自稱為先知的人,然而這些先知中有許多是假先知,耶利米書中對於假先知傳達假信息,有許多的論述和批判。

論到這些假先知,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他們一再的宣告「平安」,極力反對耶利米災難的宣告,無視於國難當頭,而向國王、首領、百姓不斷欺謊說平安(六14;十四13),強詞奪理說主會折斷巴比倫王的軛,並且使聖殿被擄之物歸回(二十七16;二十八24),他們的目的只是為討好國王和首領。

他們假託主的的名說預言,用虛謊的話欺騙國王和百姓,事實上他們根本沒有被差遣,主根本沒有吩咐他們(二十七15;十四1415;二十三25;二十九9),他們卻振振有詞、似真還假的說預言(二十八141011)。

耶利米書中指控他們:
在道德行為上,他們貪婪、虛謊,毫不誠實(二十八9),甚至行姦淫之事,敗壞自己和別人(二十三1015;二十九23);在宗教行為上,他們在神的殿中行惡褻瀆神(二十三1115;王下二十一37;二十三47);在預言上,他們藉著夢(二十三2532)或偷竊別人的話(30),而假託是主的話說預言(二十三25;二十九23);在身分上,他們自稱被差遣而說主的話(十四1415);他們這麼做的結果使得百姓遠離神、忘記主的名(二十三27)。正因為他們如此的墮落,所以神對他們施行懲罰,神要對他們發烈怒(19)、使他們受苦(15)、被追趕(12)、被摧毀、被殺、仆倒死亡(二十三12;六15;十四15)。

對於判別真假先知,申命記十八章2022節提供真假先知判別的基本準則,耶利米書所論到的判別標準幾乎和申命記相同,就是看他所說的話是否應驗(二十八9)。至於神的先知,神將祂的話給在他的口中,他傳達神所吩咐的一切話(申十八18;耶一79),耶利米書所用的用語和申命記所用的都一樣,正顯示耶利米真神先知的身分。另外耶利米書中多次提到神差遣耶利米(二十五1517;二十六1215;四十二621;四十三12),強調耶利米的身分和言論乃源自神的權柄。相反的,假先知神既沒差遣他們,也沒有吩咐他們(十四1415;二十三2132;二十七15;二十九9)。所以,一個真神的先知,第一他必是受神差遣(七25;二十五4;二十六5;二十九19;三十五15;四十四4),第二他所說的必是神所吩咐的,是神的話(申十八18)。

而耶利米書中假先知的實例,二十九章論到亞哈、西底家、示瑪雅;至於真假先知爭戰的實例,二十八章耶利米和哈拿尼雅的論辯和結果則提供了典型的範例;這一切皆證明了耶利米確實是神所差遣的先知(耶一5710)。

6.       象徴式的先知傳講

耶利米不只以語言作為宣告的方式,常常也必須以象徵的行動表達神的旨意:

耶利米自身(十六113)、窯匠製陶(十八112)、毀瓶(十九)、各邦國喝憤怒的酒杯(二十五1529)、負軛(二十七)、折軛(二十八)、贖地(三十二)、置麻袋於伯拉河(十三111)、藏大石於法老宮門的地磚內(四十三813)、投書於伯拉河(五十一5964)。

這些象徵的動作,不只是為了讓宣講更明確,它本身就是一種宣講方式,其內容從邦國史,到先知個人的生活領域,從以色列無可逃避的災禍宣告,到末後滿有指望的福祉宣告。

7.       代求的先知(十四7131922;十五1;十八20

耶利米在神面前認罪祈求,求主不要因百姓的罪離開百姓(十四79),求主紀念與百姓所立的約(十四21),我們注意耶利米為百姓代求時所使用的人稱「我們」:「我們的罪孽」、「我們承認自己的罪惡」、「我們得罪了祢」,他不是用第三人稱,這顯出耶利米的關懷,他與百姓是一體的,休憩與共,更何況以色列的命運就是他的命運。然而神的旨意已定,縱有摩西撒母耳的代求也無濟於事(十五1;十一14;七16;十四11)。

8.       末後的指望,新的開始(二十四;二十九~三十三)

神應允被擄之後一個新的開始,因為神向百姓「所懷的意念是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日子期滿(七十年)(二九1011),祂要改變以色列百姓命運的遭遇,要將他們帶回應許之地(二十四6;二十九1014;三十31018;三十一68101216172123),他們要重建家園,重拾歡樂(三十一451213;三十三11),照常買賣(三十二6154344),城邑再有人居住(三十18),社會經濟修復如往常。因為,暴風已過(三十23):「我先前怎樣留意將他們拔出拆毀、毀壞、傾覆、苦害,也照樣留意將他們建立、栽植,這是主的話」(三十一2840;二十四6;此乃先知選召中的用詞)。

神要將百姓與祂的關係建立在一個新的基礎上,要賜他們認識神的心。這是一個重新設立的「約」的關係:「他們要做我的子民,我要做他們的神,因為他們要一心歸向我」(二十四7),是百姓全心全意的回轉。百姓若專心尋求神,就必尋見,神要傾聽百姓的呼求(二十九1314)。

這末後指望的至高點是神將與百姓立一個「新約」,神要將律法直接「寫在他們心上」(三十一3134),這與前面二十四7的「賜認識神的心…一心歸向我」相呼應,對神的認知無需藉教導,而寫在心上的律法所立的約也不會被打破,不像之前他們因其惡行所做的那樣(32;二十二9),這約在百姓這方面,是對神完全的認知;在神這方面,意含所有罪過的赦免(34)。三十二章,神要與他們立「永遠的約」,在永遠的約中,神將不停止施恩,並要賜給他們敬畏神的心(3741)。這一切的轉變,都是出自神恩慈的作為。

末後「大衛公義的苗裔」將興起,他要在地上施行公平公義(1517;參看二十三56)。至於神的「約」如同白日黑夜按時輪轉,堅定不移(三十三2025)。神也要像這樣對待祂與大衛、與利未人(18)與祂所揀選的猶大和以色列(2326)所立的約。

結語

先知耶利米的職責就是傳達「神的話」,這在本卷中一再強調。從一開始被選召的異象中,一直到他生命晚年有關他的記錄為止,都一直呈現耶利米所說的「神的話」。他所捲入的爭執皆因「神的話」或所託付的象徵動作而起,他的孤寂、他所受的患難也都肇因於「神的話」,並外界對「神的話」反應的後果。但耶利米並沒有因為權勢、潮流、環境、危險的影響,縮減或改變神的話,以求取社會大眾的認同,以保護自身的安全。他的表現是盡忠職守,將神所吩咐的一切話,原原本本的說出,無視於各方的壓力,無視於大眾的唾棄,可謂至死忠心,如亂世警鐘,響遍黑暗的天空。正因為他對「神的話」的堅持,神「同在幫助」的應允確不落空,更使他成為攻不破的「堅城、鐵柱、銅牆」。

「神的話」如火,可燒滅悖逆的民(五14);「神的話」如大鎚,能打碎磐石(二十三29)。先知「災難的宣告」在耶路撒冷被攻陷佔領、民被擄時得到具體的實現。但之前,先知殷切呼籲走偏的民回轉,百姓卻不願歸向神;但最後,末後的指望在於未來的回歸,神自己將領他們歸回本地,並使他們回轉歸向神,神要與他們修復「約」的關係,將律法寫在他們的心上,使之無法打破。這顯示耶利米「災難的宣告」中並未失去對「未來福祉」的展望,因為神所懷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而是平安的意念,後者,才是祂真正的目的。

 

 


作者: 林淑美姊妹
出版社: 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教牧處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