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高級班教材第六冊)
信與不之信間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許世輝弟兄

信心的表現

在人類所有的動作中,不分大小,多少要帶著點信心的。當我們走到十字路口,因為我相信別人也會遵守馬路上的號誌,所以我願意在紅燈的時候等待,綠燈的時候可以不要太擔心就踩下油門通過交叉路口。但是我們也不是百分之百相信,因為有些人就是不值得信任,偏偏就會闖紅燈。你相信鑰匙轉動的時候,門一定會開嗎?因為我們對鑰匙有高達百分之九十九的信心,所以從來不會想這個問題,並且毫不遲疑的轉動它(想想我們對神的信心竟比不上對鑰匙的信心…),但我們都知道總有一天鑰匙會斷裂,門鎖會故障,它們並不是百分之百可信賴的。

當我們決定和某人訂契約的時候,憑什麼相信這張契約可以約束雙方能遵守諾言,或者毀約的時候可以保障我們的權益?這多少需要對這個社會和法律有相當的信心的。我們可以問自己到底對法律有多少信心。

如果我們決定要與心儀的對象訂下委身的盟約呢?這需要多大的信心?其實浪漫這回事,談的就是無須千言萬語,無須白紙黑字,就是全然的,相─信─你!

所以不管哪一件事,在決定行動的一剎那間,都因為「信心」才出現動作,也因為「信心不足」就按兵不動。在信與不信之間,就不是那麼浪漫,而是複雜的算計和數不清經驗的累積,信心的基礎決定行為的表現,也決定了行為的結果。一旦做出決定,那時的信心至少總要在五成以上吧。同樣的,想要說服一個人,有時實在比登天還難,因為我們得為對方建立足夠大的信心,來相信我們所說的。

信心表現的向度

因此我們可以說,信心其實等同於個人的價值判斷標準。更進一步說,等同於個人對本身價值的衡量。

第一個論述容易理解,因為我們對某事物的看重程度,就表示對它的信心大小。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對黃金的信心是大過新台幣的,那也就是我們的價值判斷:黃金是比現金更有價值。

第二個論述,信心如何等於自己的價值?這時候談的不是信心的大小,而是相信的主要對象(並非唯一,可能很多)。人生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相信的標的,嬰孩相信的或許是吸吮的乳房或奶嘴,幼兒相信的是爸媽的權威,學齡後相信老師…,社會化夠深了以後,相信的或許就是金錢和聰明才智。相信的對象帶給個人生存所需要的安全感,溫暖,甚至於親情和愛情,這就是我們之所以相信的原因。如果我們賴以維繫生命,保持自尊的對象居然在一夕之間崩解,我們的精神必定跟著崩潰,生命也會凋零。例如被股票套牢而無法解套的人,必定鬱鬱寡歡;失去所愛的人,可能會有輕生的舉動。

信心還具有一個大家所熟悉的特質,就是「希望」。很多時候,經過理性的思考,知道沒有完全的把握,但是因為希望,我們情願孤注一擲。理想和希望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希望代表對將來更美的期待,也隱含了對自我或現實的不滿足,一種對於缺憾的投射。所羅門王在傳道書談到,神將永生放在人的心中(傳三11),因此人的心中便擁有了一個「完美」圖像,但只是圖像,並沒有實現,這個圖像─「完美」驅使我們前進,有時候不計得失,這就是「信心」。因此從某個角度思考,「信心」挺「駭人」的,它可以是在勇敢捍衛真理的一端,也可以存在於支持妄想的一端。所以究竟要把信心建立在什麼根基上,是絕對要緊的事。

信心的建立

不管對外物,還是己身,信心的建立都從出生的那一刻起,當我們飢餓、害怕、疼痛,我們發出訊號,有人收到,接著滿足我們的需要,就這樣開始對外界和自己同時有了信心。我發出了訊息,別人也回應這樣的訊息,證明外界是可信的,證明自己的感覺是對的。我們可以想像,如果發出的訊息沒人搭理,我們會失望、挫折、退縮、不相信別人,同時也不會相信自己,因為說不定是自己的問題,這樣的結果會導致將來缺乏安全感,內心經常緊張焦慮。(不過緊張焦慮不一定是從小經常被拒絕引起)

一個孩子容易受騙,是因為知識不足,無法分辨別人的企圖,他的需要也容易被滿足,也許一顆糖,也許十塊錢就夠了。大人要上當,沒那麼容易,但不是不會上當,因為人總有弱點,總有無知的地方。所以我們一生都在追求可以滿足我們需要的知識,免的走冤枉路,花冤枉錢,所以我們都需要真正可信的道理。哈佛大學與路邊的算命攤都是這樣來的,目的都為了讓自己更有信心去面對無常的人生。

聖經上這麼說:「你們也因著祂(基督),信那叫祂從死裡復活,又給祂榮耀的神,叫你們的信心和盼望都在於神(彼前一21)。」最完美的信心就是,擁有無窮大的價值,和直到永遠的保障。如果你是相信真神的,那麼感謝主,我們已經走在一條真正的信心之路;如果對神還有疑惑的地方,那麼在信與不信之間,我們必須有更多的學習和抉擇!

揮別青春少年時,進入大專生活,生理上早就預備好了豐沛的精力,學識上只缺臨門一腳,個個磨拳擦掌,躍躍欲試,為人生前程衝刺。此刻我們擁有多少信心?我們的信心又是建立在哪裡?這個信心可以為我們指向什麼方向?生活中有太多的選擇和重大的決定,需要更多的信心來支持。在兩難之間,超過能力所及之時,信心會蕩然無存。面向未來,我們迫切需要信心!

愛情和職業應該是我們目前最關心的主題(如果不是,也應該開始為這些事情禱告了)。雖然這些事說不定在多年後才會遇到,但是信心可以現在就開始培養。

談談婚姻

信與不信不能共負一軛(林後六14),要表達的不僅是婚姻中的道理,而是很重要的生活原則,甚至可以說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能夠相處共事,總是需要某些共同的理念,在我們越是看重的事情上,越是需要有共同的核心價值。因為影響更加深遠。

過去談到在主裡面的婚姻觀,我們會有某些定型的印象,就是嫁娶不同信仰的人是一種禁忌,也許受到教內異樣的眼光,或者失去某種形式上的祝福,那麼我何必受到這些拘束?我只要離開教會的關注,就能與我所愛的人在一起;如果要兩全其美,還可以設法讓另一半接受我們的信仰。這種刻板的想法,很容易讓人在面臨婚姻抉擇的時候,放棄信仰上的堅持,卻不明瞭堅持信仰的本意乃是「保障婚姻」。或許我們該重新討論婚姻中「信與不信」的意義。

1.      一個放諸天下皆準的真理

沒有人會否認,可以好好相處的兩個人,必定具備某些共同的特質,無論是外貌的的相似,教育背景,家庭環境,興趣喜好,溝通的方式等。不過談到長時間的相處共事,我們會認真的思考,是不是對於要一起面對的事情有類似的看法和做法?所以有規模的企業團體會經常性的辦理在職教育,宣導公司理念,檢討作業流程,以求一致的態度和準則。至於要一起生活的人,如果彼此核心的價值觀不一樣,我們可以想像會有什麼後果。

2.      一個檢視外在條件以外最重要的條件

所以不管一個人相信的是什麼,都要搞清楚自己最終在乎的是什麼,或者說經過長時間後,還存在的價值是什麼。但是讓我們信心之眼盲目的就是我們的貪心慾望。例如漢堡、薯條加可樂是眾所皆知的垃圾食物,年紀愈小,愈容易被吸引,最後造就一群不健康的小胖子。這彷彿在提醒我們,年輕人是容易受外表吸引,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內在價值。聖經上說,神的兒子們看見人的女子美貌,就隨意挑選,娶來為妻。耶和華說,人既屬乎血氣,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裡面…(創六23),這和漢堡、薯條實在有異曲同工之妙。

3.      一個維繫婚姻關係的基石

在這個世界上有什麼可以真正保障婚姻?當然不是鑽石,不是豪宅,不是優渥的薪水,甚至不是共同的興趣,也不是相近的個性,而是之前帶過的一句話:相信你!彼此的信賴讓愛情的香醇能夠持續醞釀令人陶醉。但是任何人都知道,彼此的信賴不是那麼簡單可以一句話就帶過,所以很多人會在婚前約法好幾章,讓彼此的相信有實質的內容,保障對方失信的時候還能夠要回自己財產,面子和脆弱的自信。在台灣夫妻離婚早不是新聞,對簿公堂的那一刻,最親密的愛人竟成了最不能相信的人,此刻依賴的是人所能容忍的最低限度,就是法律條文。很多人在走到這一步之前早就心灰意冷,不但懷疑他人,也懷疑自己。如果婚姻是主耶穌見證完成的,互信的基礎其實是建立在主身上的,當我們願意相信(或者尋求)主耶穌就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獨一真神,是我們的救贖主,還有什麼是比主耶穌更堅固的保障?

4.      假如我們不信

人類共通的缺陷就是「叛逆」,執著自己很片面的想法,努力證明自己是對的,來得到肯定自己的價值,也就是自信心。人類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受造之物的事實,反而想盡辦法要從骸骨化石中去找尋血統。假如我們不信,陽光一樣燦爛,四季照常輪替,日子一樣消逝,只是生命最終會像化石永遠死寂,而不是回到神的榮耀裡。相信神,當然不只是受洗,上教堂聚會就算的,如果只是這樣,那是很自欺欺人的做法。要將聖經的真理,藉著聖靈的幫助,內化成為個人的價值,表現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更何況是終身大事,藉著這樣的相信與實踐,將個人的價值提升到永恆的位階,因為這個婚姻有永恆的主宰參與其中。假如我們不信,我們並不會有什麼損失,只是照樣停留在等待死寂的狀態中而已。

談談工作

找工作有時比找另一半還來的困難,擁有一份收入穩定、工作環境良好、有保障的工作真是難遇,卻是可求的。

但是這些都得先從社會新鮮人的自我裝備談起。台灣目前的高等教育,不諱言已經過於浮濫,大學生早就不是光環,連碩士都岌岌可危,職場上永遠是真槍實彈,如果自以為擁有學歷等於保障職業,就是錯誤的想法。

那麼一個相信主的人,可以討到什麼便宜?可以直接這麼說,就是在「同等能力」的人當中,比較有機會找到與自己「能力相符」的工作。所以如果想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應該是開始就依照聖經的教訓,腳踏實地的學習,放棄僥倖的念頭,那麼「當時的機會」來臨時才有意義。

這樣說來,信主的人沒有什麼特別的甜頭可得?如果從世俗價值來看,確實沒有。

因此有不少聰明的人,開始計算投資報酬率,一個簡單的答案就浮現,如果我花比較多的時間在充實自己的能力,投入賺錢的事業,可以更快累積財富,過著衣食無虞的生活,享受快樂的人生。這個計算公式的前提假設是:更多的金錢=更多的幸福。所以顯而易見,這樣的人是把價值信念建立在金錢上的。

有太多人論到金錢並非萬能,只是無錢萬萬不能,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如果沒有生命,金錢就毫無意義,而生命時間是神賞賜的(參見雅四1316,路十二1621),到底生命重要還是金錢重要?還可以更進一步去思考的是,金錢會等於生命的內涵,等於快樂嗎?

如果我們相信,將人生規劃交在主耶穌的帶領之下,不但有穩固順利的人生,主耶穌還要以永遠的生命滿足我們的心靈。如果我們不信,依照機率,如同世界上的人一樣,會有機會功成名就,享受愉快的人生,而唯一無法掌握的─就是明天如何,我們毫無所知。

在信與不信之間

這是天大的爭戰。在信與不信之間的難處是,要去相信一個看不見的神,同時要放棄自己的主見,或者說放棄過去所相信的,而放棄所相信的,就等於要放棄自己!?那我們要從哪裡重新建立新的自己?主耶穌真的可信到值得一個人完全的順服?還是我們可以各取所需,不必全盤接受?在信與不信之間,聖經的道理能夠提供多少證據和材料可以重新支撐起一個人的價值?

留心看!

正確的觀察是做研究的基礎,保羅勉勵我們可以好好的看那些真正照道理行的人,他們的景況如何(要強調「真正」是指不要隨便抓個例子來說,誰還不是怎樣守道,結果又如何…;觀察需要注意有效的樣本),再看看那些專心投注在世界的人,他們的結局又如何(腓三1721)。這樣的觀察應該足夠成為追求信仰的基礎了。聖經上說,已經有那麼多的見證人,就應該可以放棄不信的想法,朝著「信」努力前進了(來十二12)。

禱告吧!

信與不信,對於一個接受過理性訓練的人來說,都需要有清楚說服自己的證據,最好的證據包括理論,也包括驗證,禱告是最佳的驗證,而禱告可以說是我們這一代基督徒最缺乏的部分,透過有功效的禱告就能直接與神見面,那時候信與不信就沒什麼好爭論的(詩七十三1620)。我們可以用千言萬語說明信與不信的道理,但是沒有真實的體驗,都是虛談。所以要常在聖靈裏禱告,警醒預備,才能勝過軟弱的肉體和撒旦的攻擊(猶20,太二十六41)。在信與不信之間,便沒有膽怯,也不再疑惑。

 


作者: 許世輝弟兄
出版社: 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教牧處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