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52期1998年9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讓孩子平安長大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羅真聲

白曉燕撕票案自從陳凶嫌落網後,已塵埃落定。此案之所以轟動,除了情節曲折之外,也是因無辜可愛的少女被摧殘而死;所以,陳水扁市長曾提出「讓孩子平安長大」的口號,使我們可愛的孩子,可免於被綁架的恐懼,讓孩子有快樂的童年,能平平安安地成長。如果孩子都在不安的心態下成長,將來的家庭怎能幸福?將來的社會怎能太平?

讓孩子平安長大,除了外在的社會環境能讓孩子免於被綁架的恐懼之外,還須配合家庭環境,使孩子的內心充滿平安。在此,願提出幾項使孩子平安長大的意見:

一、營造和樂的家庭氣氛

父母如果常常爭吵,孩子怎能平安呢?即使父母為了孩子不敢明爭,轉為暗鬥,發生冷戰;人是有感情的,孩子也會感受得到那種不安的氣氛。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打從心裡彼此饒恕,由怨恨轉為相愛,如此,孩子才能在平安中長大。

試想:被綁架的孩子很可憐,而我們的孩子雖沒有被綁架,但是我們也不能讓孩子感受如綁架的不安。

二、不要放任孩子的行為

「邦國啊,你的王若是孩童,你的群臣早晨宴樂,你就有禍了!」(傳十16)

孩子為王是一宗禍患。今日,很多人曲解讓孩子平安長大的原意,以為放任孩子,迎合孩子的需求,怕孩子不高興,就是讓孩子平安長大。結果,父母失去立場,孩子沒有真理的教導,變成沒有規矩的孩子,生活也就沒有秩序,心情便隨之混亂,如此,怎能平安呢?父母愛之適足以害之。

孩子從小沒有挫折的訓練,長大後為所欲為,而社會環境不如意又十之八九;結果,就沒有耐力,怨天尤人隨之產生,父母首當其衝,也就印證了古人所言:「寵豬舉灶,寵兒不孝。」

年少負軛,原是好的。孩子因無知,見識不夠,當無理要求時,父母一定要堅持自己的立場;甚至孩子有偏差行為時,一定要適時給予糾正,如此,孩子才有軌跡可循,才能平安長大。

三、要尊重孩子這個人

有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要耶穌給他們按手禱告,門徒就責備那些人。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太十九13、14


門徒為何會責備那些人?也許他們認為孩子不懂事,怎可干擾耶穌呢?有時,我們以孩子為主,處處迎合他的需求;又有時,我們藐視孩子,以為他們什麼都不懂。其實,孩子有敏銳的觀察力,所以,他們也有很強的模仿力。我們希望孩子有禮貌、進退有節,大人就要以身示範,常常發現大人互相招呼請安時,把小孩子忽略了。

主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所以,我們也要接待、尊重小孩子;如此,小孩子必能感受他存在的尊嚴與價值,而能在平安中長大。



(原[宗教教育]151期,1998年9月號)


作者: 羅真聲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199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